人物:吴子光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① 自识云:「禅师有建楼之意,故书。」
采桑子词和神曲,坡公未留题壁诗。
岂待西樵王伯子,追想大笑扬颏时。
北窗云捲多异气,净名一扫刚风吹。
丹渊华月老颠在,气挟溟海风樯驰。
诸真环集拥祥霓(鱼列切。),五云阁吏谁藻摛。
元祐之辛揽浮玉,山樵铭访同法芝。
正对三山纵奇笔,雄跨万古濡淋漓。
海耶岳耶境孰指,鳌门那必接凤池。
江山第一楼第一,云壑大书无此奇(北固山有吴云壑书「天下第一江山」字。)
三十六峰砚山抱,才觅晋唐古屋基。
此楼此诗照江水,未必石刻神能追
大江真气在横几,建楼且莫誇禅师。
⑴ 《安氏书画记》云:「此迹已勒于石。」
名题山石遍,两宋识三人。
诗老愁无限,书家意最真。
松篁蜀栈雪,烟雨楚江春。
我辈登临处,他时迹总陈。
夕阳岭浓秀如黛,离浦城县治十馀里见之。又行十馀里,舆前万松离立,高下跨数峰不断。山童于别峰松下,持竹器扫落叶,望之如画中远人,不施眉目。踏松阴径带折而上,时日亭午,而阳崖黝如阴壑。山顶夕阳寺,有今相国寿阳祁公大书门匾,盖以岭故得名也。下岭仍入松际,憩半山亭。余此行与常熟吴儒钦偕在亭中,回望前寺,举昔人「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之句,为儒钦一笑。
观山不求高,松深足山意。
黛色浩如云,阳崖日犹蔽。
瀹茗得岩泉,扫叶有竹器。
应羡种松僧,老眠夕阳寺。
咸丰壬戌(1862)夏,彰邑奸胥戴万生作乱,镇道歼焉,从官或死或逃避,莫知踪迹者,大与守土之例相背。时群贼据彰城,鼙鼓之声日夜闻,四境南北路,咫尺不通孽矣。初戴逆意叵测,似欲收拾馀烬,作江城发匪,掎角者不知,塘报官军屡得胜仗,金陵王气剋日即闻收复,虽有闯、献,岂能作死灰之燃哉。今台地平治将二十年,痛定思痛,其间哀鸿磔鼠事,犹在人耳目前也,诗以纪之。〖编者按:《芸阁山人集》诗题后序云:「壬戌(1862)之乱,余居逼近贼氛,时官军不至,感赋数绝,殆所谓长歌当哭者欤。」
昆池劫火到东瀛,班马中宵似有声。
十万黄巾低首拜,前车恐是郑康成
⑴ 编者按:此诗内容与底本有多处差异,兹录于后:「劫灰飞尽到东瀛,班马中宵听有声。十万黄巾低首拜,前车恐是郑康成(时贼锋英锐尚未至,逢人即杀,故云)。」
咸丰壬戌(1862)夏,彰邑奸胥戴万生作乱,镇道歼焉,从官或死或逃避,莫知踪迹者,大与守土之例相背。时群贼据彰城,鼙鼓之声日夜闻,四境南北路,咫尺不通孽矣。初戴逆意叵测,似欲收拾馀烬,作江城发匪,掎角者不知,塘报官军屡得胜仗,金陵王气剋日即闻收复,虽有闯、献,岂能作死灰之燃哉。今台地平治将二十年,痛定思痛,其间哀鸿磔鼠事,犹在人耳目前也,诗以纪之。〖编者按:《芸阁山人集》诗题后序云:「壬戌(1862)之乱,余居逼近贼氛,时官军不至,感赋数绝,殆所谓长歌当哭者欤。」
书生俯首入鹅笼,蒿目潢池路不通。
留得湘东金管在,好书忠孝绍家风
⑴ 编者按:此诗内容与底本有多处差异,兹录于后:「书生俯首入鹅笼,蒿目潢池路不通。留得湘东金管在,铭心忠孝旧家风。」
咸丰壬戌(1862)夏,彰邑奸胥戴万生作乱,镇道歼焉,从官或死或逃避,莫知踪迹者,大与守土之例相背。时群贼据彰城,鼙鼓之声日夜闻,四境南北路,咫尺不通孽矣。初戴逆意叵测,似欲收拾馀烬,作江城发匪,掎角者不知,塘报官军屡得胜仗,金陵王气剋日即闻收复,虽有闯、献,岂能作死灰之燃哉。今台地平治将二十年,痛定思痛,其间哀鸿磔鼠事,犹在人耳目前也,诗以纪之。〖编者按:《芸阁山人集》诗题后序云:「壬戌(1862)之乱,余居逼近贼氛,时官军不至,感赋数绝,殆所谓长歌当哭者欤。」
吴发休论短与长,墨磨盾鼻愿谁偿。
九千岁事君知否,太白游踪老夜郎
⑴ 作者注:「戴逆自称千岁。」
⑵ 编者按:此诗内容与底本有多处差异,兹录于后:「吴发何论短与长,墨磨盾鼻愿谁偿。九千岁事君知否,太白游踪近夜郎(贼下禁薙发之令,故云然)。」
咸丰壬戌(1862)夏,彰邑奸胥戴万生作乱,镇道歼焉,从官或死或逃避,莫知踪迹者,大与守土之例相背。时群贼据彰城,鼙鼓之声日夜闻,四境南北路,咫尺不通孽矣。初戴逆意叵测,似欲收拾馀烬,作江城发匪,掎角者不知,塘报官军屡得胜仗,金陵王气剋日即闻收复,虽有闯、献,岂能作死灰之燃哉。今台地平治将二十年,痛定思痛,其间哀鸿磔鼠事,犹在人耳目前也,诗以纪之。〖编者按:《芸阁山人集》诗题后序云:「壬戌(1862)之乱,余居逼近贼氛,时官军不至,感赋数绝,殆所谓长歌当哭者欤。」
南风吹律死声闻,甚恶居然近楚氛。
一笑请缨羁阙下,更无人学汉终军
⑴ 编者按:此诗内容与底本有多处差异,兹录于后:「南风吹律死声闻,甚恶居然近楚氛。笑请长缨羁阙下,更无人继汉终军。」
追怀诤友傅子亦 清末民国初 · 吕汝玉
七言律诗
① 此诗收于心《海东三凤集》,又载《竹溪唱和集》、傅于天《肖岩草堂诗钞》、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编者按:《肖岩草堂诗钞》题作〈追怀傅子亦〉。
傅子览青亦自奇,甲溪筑室水之湄。
性情果毅难容世,风度孤高弗入时。
眼似金刚常怒目,心如菩萨不低眉。
珊珊傲骨谁能近,悦服延陵芸阁师。
和心泉上芸阁夫子原韵 清末民国初 · 吕汝玉
七言律诗
① 此诗收于《海东三凤集》,又载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一枝史笔赋閒居,曾著人间未见书。
寿世文章原不泯,传经学术信非虚。
金科玉律真师范,化雨春风入我庐。
他日遗编深护惜,儒林文苑两相誉。
哀馀皇 清末民国初 · 沈瑜庆
光绪乙亥,日本搆衅台湾番社,先子奉诏视师,勒兵相持数月,日人就款。言路腾谤,以为纵敌,先子不为动。师旋,遵旨复陈练兵、筹饷、制械、储材、游学、持久六事,请饬各省每年合筹四百万金,分解南、北洋,计日治海军,期以十年成三大枝。彼时游学者亦艺成而归,制船、驾船,不患无人矣。易箦前夕,口授遗疏。先是日本夷琉球为冲绳县,庶子王先谦请伐,廷旨饬议,未及复奏。至是遂言日本自台湾归后,君臣上下,早作夜思,其意安在,不可谓非劲敌。而我之船械军实,无改于前,冒昧一试,后悔方长,愿皇上以安生之质,躬困勉之学,所谓州来在吴犹在楚也。疏入,廷旨促办海军,合肥亦悟。北洋海军权舆于此。而出使大臣李凤苞请废船政,谓制船不如买船,而已私其居间之利。后希中旨者,又挪海军款以办颐和园工程。甲申一挫,甲午再挫,统帅不能军,闽子弟从之死亡殆尽。吴公子光曰:「丧先王之乘舟,岂惟光之罪,众亦有焉。」长歌当哭,遂以〈哀馀皇〉名篇。
城濮之兆报在泌,会稽已作姑苏地。
或思或纵势则悬,后事之师宜可记。
昔年东渡主伐谋,严部高垒穷措置。
情见势绌不战屈,转以持重腾清议。
铁船横海不敢忘,明耻教战陈六事。
军储四百饷南北,并力无功感尽瘁。
宋人告急譬鞭长,白面书生臣请试。
欲矫因循病卤莽,易箦谏书今在笥。
蓄艾遗言动九重,因以为功宜可嗣。
谁知一举罢珠崖,东败造舟无噍类。
行人之利致连樯,将作大匠成虚位。
子弟山河尽国殇,帅也不才以师弃。
即今淮楚尚冰炭,公卿有党终儿戏。
水犀谁与张吾军,馀皇未还晨不寐。
州来在吴犹在楚,寝苫勿忘告军吏(吴福助编校)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