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师诚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去岁巢乾燕子归,生涯辛苦问何时。
门前似觉酒徒散,坐上何尝笔力衰。
郡印故人能若若(自注:邵大自果移梁。),田庐晚友亦差差(四库本注:予请休致。)
莫嫌相望函关外,且是不为陶令嗤(自注:陶诗云永为心友嗤。)
张兰渚方伯抵都 其一 (甲子) 清 · 法式善
五言律诗
志乘烦君寄,钻研愧我疏。
黄河不相见,白发竟何如。
却病真无药,消愁只有书。
乌丝贮怀袖,珍重雁来初。
张兰渚方伯抵都 其二 (甲子) 清 · 法式善
五言律诗
身閒心亦懒,无事怕开门。
骤雨忽然过,小蝉时一喧。
不知故人驾,已税卢沟村。
定欲去相访,晤君何所言。
赋才卓荦声摩空,云旗绣旆乘春风。
始知才大百事举,藉尔诗书固吾圉。
大行以西风俗淳,诗教犹不违先民。
使者序诗具深意,辕门何啻钟镛陈(晋人选《山右诗存》,君为作序。)
山右近人诗,我喜吴莲洋。
横空写清峭,奇气凌太行。
此后雄杰才,多在星辰旁。
采风使臣职,敦厚追陶唐。
勒成一代书,要须搜散亡。
燕公大手笔(谓张兰渚方伯。),校字烦中郎(谓蔡吕桥。)
坐取泽州本(泽州李锡麟有《山右诗存》之刻。),补短而截长。
谁谓山水音,不足升明堂。
奏赋共螭坳,谱谊同敦,感西湖四十七年爪印;
写经皈鹿苑,禅心早定,付南屏一百八下钟声。
满帆相风任往还,也知居水胜居山。
消摇马迹车尘外,浮拍来凫去雁间。
倘使馀年差少病,不妨他日更偷闲。
斜阳歇泊知何处,指点苍葭第二湾。
春日。次心友韵赠浪翁(丙寅) 清 · 任天常
七言律诗
春风恻恻暮朝寒,汉水西来少静澜。
他日诗篇云外落,新年颜发梦中看。
狂思季路从浮海,快忆逢萌办挂冠。
垂老不堪离索意,只凭杯酒强偷欢。
感恩知己两兼之,拟今春重谒门庭,谁知一纸音书,竟成绝笔;
尽忠补过今已矣,忆平昔双修儒佛,但计卅年宦绩,也合生天。
卑南觅在南路傀儡山后,凡七十二社。水沙连在北路,距彰化县治九十里,凡二十四社。泗波澜一名秀孤鸾,又名秀姑鸾,在山后。北界噶玛兰、南界凤山,横四百馀里,亘二百馀里。三处皆地宽土沃,闽、粤人多私垦其中。收之,则有益国家;弃之,则徒贻奸宄。诚使置官司、定田赋,收千馀里所出之利以佐正供,纳数十万无籍之民咸遵国法,劳在一时、逸在万世,岂曰小补之〖编者按:「之」,连横抄本、中华本作「云」。〗哉?噶玛兰之开创,议自同知徐梦麟;继之者,知府杨廷理。嘉庆十五年(1810),奏准于总督方维甸;至十六年,总督汪志伊、巡抚张师诚乃定议。丈田地,置官司焉。然十三年少詹事梁上国一疏,实有以成之。台郡田,每甲东西南北各二十五戈;每戈长一丈二尺五寸。计一甲,约内地十一亩三分一釐零。
卑南觅与水沙连,更有波澜万顷田。
好续梁家詹事疏,一戈一甲乐尧年
⑴ (编者按:「尧年」,中华本作「尧舜」,不合韵,误)。(黄宪作编校)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