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多铎

相关人物:共 50 位
共 5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8—1645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起东,号念台,晚改号克念子。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天启元年为仪制主事,历右通政,以劾魏忠贤,削籍归。崇祯元年召为顺天府尹,数上疏忤思宗意,遂谢病归。八年再召授工部左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复以论救姜埰、熊开元革职归。福王监国时,起故官,劾马士英、高杰、刘泽清,争阮大铖不可用,不听,遂告归。南都亡,绝食二十三日卒,门人私谥正义。治理学以慎独为宗,力倡诚敬之说。曾筑證人书院,讲学于蕺山,人称蕺山先生。有《周易古文钞》、《圣学宗要》、《刘蕺山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启东,绍兴山阴人。万历辛丑进士,自行人迁礼部主事历官工部左侍郎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有蕺山诗集
维基
刘宗周(1578年—1645年),初名宪章,字起东,号念台,因讲学于蕺山书院,后人称其为蕺山先生。
浙江山阴县(今属绍兴市)人。
明末哲学家、文学家、政治人物。
“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其著作以古奥难解著称。
刘宗周为遗腹子,自幼随母养于外祖父章颖家。
章颖颇有学问却屡试不第,徐阶、陶望龄、周应中等人均出其门下。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刘宗周中式丁酉科浙江乡试四十六名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登辛丑科进士,不久因母丧,守孝三年。
师从湖州德清学者许孚远。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封行人,为官刚正,敢于直谏,官太仆寺少卿,“必三四辞而后受事”。
天启时,因得罪魏忠贤,削籍。
明思宗继位,替杨涟、左光斗等平反,命宗周为顺天府(今北京)府尹。
崇祯元年(1628年),刘宗周指出崇祯帝施政弊病,上疏言:“陛下救治之心,操之太急。
酝酿而为功利;功利不已,转为刑名;刑名不已,流为猜忌;猜忌不已,积为壅蔽”,崇祯帝以为他迂阔,但仍叹其忠。
崇祯二年己巳之变起,京师被围,米价腾跃,刘宗周上疏请罢九门税,又修贾区以处贫民,为粥以养老疾,严行保甲之法,安定民心。
刘宗周在任京尹期间,政令一新,力挫豪强。
对太监无理请求都不答应,而被指责攻击,宗周治事如常,武清伯手下殴国子监学生,宗周捶之,枷武清门外,又持明法纪,周恤贫民,后谢病归,都人为之罢市。
崇祯九年下旨起用,授工部左侍郎,又上疏曰:“陛下求治太急,用法太严,布令太繁,进退天下士太轻。
诸臣罪饰非,不肯尽职业,故有人而无人之用,有饷而无饷之用,有将不能治兵,有兵不能杀贼。
流寇本朝廷赤子,抚之有道,则还为民”,屡次直言上疏,每受贬斥。
崇祯十四年九月,吏部缺左侍郎,崇祯帝上朝时叹气说「刘宗周清正敢言,可用也。
」,于是再次起用了他,后官至左都御史,常起常罢。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破北京,明思宗自缢煤山,刘宗周徒步荷戈,诣杭州,责巡抚黄鸣骏发丧讨贼,又与故侍郎朱大典,故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召募义旅,以备勤王。
五月,福王朱由崧登极于南京,以宗周为左都御史。
宗周自称草莽孤臣,屡次上书讨贼复仇,后因劾马士英、阮大铖,被黜归里。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多铎率清军攻陷杭州,刘宗周正在进餐,闻讯推食恸哭:“此余正命之时也”,决定绝食殉国。
其门人王毓蓍率先投水自尽,他说:“吾讲学十五年,仅得此人。
”有门生劝他:“死而有益于天下,死之可也;死而无益于天下,奈何以有用之身轻弃之?
”答道:“吾固知图事贤于捐生,顾余老矣,力不能胜。
”遂绝食二十日,闰六月八日卒,享年六十八。
另一门生祝渊,在刘宗周卒前两日,亦自缢死。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光斗(1591年6月11日—1652年9月30日,万历十九年四月二十日-顺治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字晖吉,号讱韦。
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今属江苏省常州市)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昆曲作家。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举人。
天启五年(1625年)联捷乙丑科三甲第十二名进士。
授浙江绍兴府推官。
任内多清理积案、昭雪冤狱,兼理会稽县、诸暨县事务,兴筑石堤海塘,县民因此为刘光斗立祠。
之后受浙江巡抚任命为监军,讨伐海寇刘香。
七年(1627年),充任丁卯科浙江乡试分考官。
崇祯元年(1628年)三月,敕授文林郎、妻吴氏封孺人。
崇祯五年(1632年),举卓异,考选试用广西道监察御史。
六年(1633年),实授广西道监察御史。
因与阉党亲善,以结党营私、贪污收贿革职。
崇祯十七年(1644年),受马士英、刘泽清举荐重新起用为御史。
然而「朝政混乱、贿赂公行」。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以监察御史加大理寺右寺丞。
同年,清军大举南下,破南京,刘光斗降清,奉和硕豫亲王多铎之命安抚常州府,改行人司司正,赴福建颁诏招抚。
后升授工部屯田司郎中,加从四品衔。
顺治九年(1652年),以工部郎中充任壬辰广西乡试主考官,染伤寒卒于道上。
有诰敕四道。
因安抚常州功劳,常州府属各县合议公请特建仁贤祠。
颁诏福建时,多次为疑案开释晓谕,使福建免于屠戮而保全绅民无数,「有活氓功」,闽南至民国仍每年祭祀之。
王之晋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王之晋(1592年—1667年),字锡侯,河南汝宁府宝丰县军籍。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河南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联捷乙丑科进士,初授文安县知县,崇祯二年(1629年)调安肃县,四年调乐亭县,所至皆有政绩。
崇祯六年(1633年)授户科给事中,旋升刑科右给事中。
甲申之变,随福王南渡,任兵科都给事中,掌京营。
南京破,王之晋降清,顺治二年(1645年)被豫亲王多铎任命为苏松兵备副使。
四年致仕归里,康熙六年(1667年)十一月卒。
著有《门内琐言》、《讲学要语》行于世。
李乔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李乔(1595年—1654年),字世臣,直隶兴化县(今江苏省兴化市)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李乔为嘉靖、隆庆间内阁首辅李春芳曾孙,崇祯元年进士李嗣京之弟。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己未科进士,授河南灵宝县知县,调祥符县。
迁礼部郎中。
天启六年(1626年),奉命敕封藩王,过湖南,涉洞庭湖。
当时魏忠贤势力正盛,李乔淡然处之。
崇祯改元,提学山东。
崇祯四年(1631年),转河南按察使,不久转右布政使,兼摄治河。
次年,转陕西左布政使。
此时农民起事军队蜂起,李乔尽力筹备军饷。
崇祯七年(1634年)冬,晋陕西巡抚,次年因镇压不力,被弹劾去职。
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立于南京。
弘光元年(1645年),李乔荐补兵部左侍郎。
五月初七,清军大举迫近,南京百官集结于清议堂议事。
李乔、唐世济有降清之意。
十五日,清军统帅、豫王多铎到达南京,百官冒雨出城迎接。
次日,大开洪武门,李乔与京营总督、忻城伯赵之龙率百官献册,行四拜之礼,随即跪请多铎进城。
李乔随即挟清军告示,安抚民心。
此时,清军尚未强制剃发易服,李乔主动剃头换装,反被多铎辱骂。
晚年,优游林下,课子弄孙。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卒。
察哈喇 朝代:后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6 【介绍】: 清(后金)镶白旗人,郭络罗氏。
努尔哈赤时为佐领。
天聪间,从皇太极取明遵化,奉命守城,署都统。
后金主力撤退后,被明兵所围,力战突围。
后随多铎攻锦州,为前锋,战于大凌河,破明兵。
武拜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6—1665 【介绍】: 又作吴拜。清满洲正白旗,瓜尔佳氏,武理堪子。每从征伐,辄奋勇力战。努尔哈赤天命间随灭叶赫,下辽东。太宗天聪间从攻察哈尔部,又屡败明兵,任正白旗副都统。顺治初从多尔衮入关,授内大臣,累封二等伯。顺治亲政后,以附和多尔衮,削职籍没,寻复一等子。卒谥果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6—1665 【介绍】: 清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
有勇名。
后金努尔哈赤天命间,从攻叶赫,受重伤,力战不退;又从破明辽阳。
太宗皇太极即位,列十六大臣,屡从攻战。
崇德末,授本旗副都统。
顺治初,从入关,授内大臣。
旋从多铎攻苏尼特部长腾机思,又率兵戍宣府。
封二等伯。
后因故削爵夺官,籍没。
既而再授一等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0—1646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从镶黄旗改属,瓜尔佳氏。
费英东子。
太宗天聪间屡从攻战。
崇德初,授议政大臣。
三年,从岳托深入内地。
次年,从山东北归。
顺治初,从多尔衮入关,败李自成。
又从多铎南下,西进再败李自成,取河南、陕西,南进攻扬州,追明弘光帝。
进一等公。
后从博洛取浙闽,在金华病死。
顺治亲政后,谥昭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2—1645 【介绍】: 明河南祥符人,顺天大兴籍,字宪之,一字道邻。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八年,以副使监江北诸军,抗御农民军。十年,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等四府及毗连的河南、湖广、江西部分地方,提督军务,屡挫农民军兵锋。十二年,丁忧去。服满复出,总督漕运,进南京兵部尚书。十七年崇祯自经于煤山,四月,马士英议立福王政权于南京,可法以七不可告之。福王立,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马士英、高弘图并命。旋被排挤,以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出镇扬州。镇将高杰与黄得功等争驻扬州,纵兵焚掠。可法苦心调和,勉令北伐。清摄政王多尔衮遗书劝降,可法报书拒之。清兵南下至扬州,可法调各镇兵无至者。城破自刎未死,被执不屈死。逾年,扬州人葬袍笏于梅花岭。谥忠靖,清乾隆改忠正。有《史忠正集》。
维基
史可法(1602年12月16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又字道邻,南明隆武朝廷谥忠烈,监国鲁王朝廷谥忠靖,永历朝廷改谥文忠。
乾隆朝改谥忠正。
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今河南开封市),锦衣卫籍。
明末政治人物,东林党人,与姜曰广、高弘图并称“南中三贤相”。
弘光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追赠太师。
崇祯初以进士出身入仕,早年在南直隶参加镇压民变。
崇祯末年,累官南都兵部尚书。
甲申之变、清兵入关之后,史可法辅佐南明朝廷。
弘光帝登基,史可法任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江北,节制四镇。
弘光元年,镇守扬州。
弘光二年四月,多铎南下,攻陷扬州,斩杀史可法。
清朝秀才计六奇编写的《明季南略》记载史可法缒城出逃。
全祖望《梅花岭记》则说史可法死在扬州,但是民间因为敬佩史可法,都相传史可法未死。
乾隆年间,清政府在扬州建立史可法祠,并在官撰明史中敲定了史可法在扬州殉难的说法。
现江苏省扬州市设有史可法纪念馆及其衣冠冢,其冢于文革中被发掘,只有玉带一条而已。
其祠有扬州知府任民育同祀,今有守扬州诸将牌位。
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伊尔德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3—1658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舒穆禄氏。
扬古利族侄。
天聪间从扬古利入明边,攻宁远、锦州,又从攻北京。
崇德间,屡从攻锦州。
顺治间从多铎下江南,授本旗都统。
后为宁海大将军,取舟山。
又从多尼入云南,卒于军,谥襄敏。
刘成治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湖广汉阳人,字广如。崇祯七年进士。弘光时,历官户部郎中。南都破,自尽。
维基
刘成治(?
年—1645年),字无功,号广如,湖广汉阳县人,明末政治人物。
弘光时,官户部郎中,清军入南京后,自杀殉国。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举人。
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进士,官江西庐陵县知县。
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立于南京,刘成治补国子监助教。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官户部江西司郎中。
五月,清军渡长江。
忻城伯赵之龙准备出降,入户部封库。
刘成治挥拳殴打,之龙逃走。
清军进城,豫王多铎命百官谒见,成治感叹道:「国家养士三百年,无一忠义以报朝廷邪?
」在墙壁题写:钟山之气,赫赫洋洋。
归于帝侧,保此冠裳。
自缢殉国。
清乾隆四十一年,追谥节悯。
共 5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