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恽代英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高燮(1878-1958) 名燮,字进若,号吹万,以字行,别署老攘、黄天、慈石、时若、寒隐、葩翁。江苏金山(今属上海市)人。受业于同邑名儒顾莲芳。与高天梅为叔侄。与常州钱名山、昆山胡石亭合称"江南三名士"。南社名家。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冬与天梅在金山张堰镇出版《觉民》月刊,宣传民族主义思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与柳亚子、田桐等创办《复报》月刊。曾主持国学商兑会与寒隐社,刊行《国学丛选》。1909年发起组织"寒隐社",数月后南社成立,"寒隐社"成员多入南社,故高吹万有"南社三巨头"之目。抗战中住宅焚于炮火,藏书被毁,仅运出《诗经》的各类版本数十箱,后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捐献国家,现藏复旦大学图书馆。亦善书。有《吹万楼论学书》、《吹万楼文集》、《吹万楼诗集》、《吹万楼词》、《谈诗国风札记》、《诗经目录》、《感旧漫录》、《金陵游记》、《思治集》、《国学丛选》等。   有《风雨勘诗图》,方药雨、费龙丁、蔡寒琼、谈月色绘,马相伯、聂曾纪芬、伊立勋、童大年题首,唐文治、严昌育、崔龙等撰文,黄寿慈、许观、庞友兰、封文权、李洞庭、谈月色、葛昌楹、叶尔恺、郑雪心、沈惟贤、沈恩孚、郑翼、黄端履、王希曾、吴丹、金其源、夏敬观、朱天梵、李国环、李笠、黄宾虹、温庭敬、金兆蕃、金问洙、陈柱、胡朴安、李宣龚、詹安泰、吴良、李家恒、瞿镜人、徐益藩等题诗,武进崔龙书后。
高燮集
1878-1958.7.23,江苏省金山县张堰乡(今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人。
名燮,字时若、吹万,又号寒隐、葩叟、志攘、黄天等。
室名吹万楼。
与常州钱名山、昆山胡石亭合称“江南三名士”,又与南社台柱柳亚子交往深厚。
南社耆宿,主持商兑学会,任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富藏书、嗜古砚。
新中国成立后,将所藏捐献给复旦大学图书馆。
著有《吹万楼诗集》、《吹万楼文集》、《吹万楼日记节钞》、《读诗札记》、《感旧漫录》、《望江南词》等20余种。
他于1958年7月23日在上海逝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挽曰:“南社早蜚声,金山一代英,笔摇清帝鼎,梦绕岳王坟;革命心肠热,攘夷思想新,遗诗千百首,一读一酸辛。”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杨杏佛(1893-1933) 名铨。江西临江人。早年入南社。赴美留学,归国后历任东南大学教授、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1933年遭特务暗杀于上海。
人物简介
1893-1933.6.18,名铨,字宏甫,以字行,祖籍江西玉山,生于江西清江(今江西省樟树市)大桥乡(现更名为大桥街道办事处)杭溪村。
经济管理学家,社会活动家。
中国人权运动先驱。
中国管理科学先驱。
1910年加入同盟会。
1911年与茅以升一道考入唐山路矿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
武昌起义爆发,赴武昌参加保卫战。
1912年1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他到南京任总统秘书处收发组组长。
孙中山辞职后,他赴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学习。
毕业后,又转入哈佛大学学习。
留学期间发起创办《科学》杂志。
1918年回国,1920年任东南大学教授。
经常与共产党人恽代英接触,还利用业余时间到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讲课。
因而遭校方忌恨,被迫离校,奔赴广州,投向革命。
到广州后,任孙中山秘书。
1924年11月随孙中山北上。
1926年1月,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会秘密成立,杨杏佛被选为执行委员,主持策应北伐军工作。
1927年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发动工人起义,杨杏佛出席国共席会议。
起义胜利后,当选为临时政府常务委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认清蒋介石面目,以中国济难会名义极力接济和营救革命者,被国民党当局撤职。
“九·一八”事变后,为反对国民党政府非法逮捕和监禁爱国人士,与宋庆龄、蔡元培等著名人士于1932年12月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总干事,并组织营救了不少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
1933年6月18日,杨杏佛与其子杨小佛驾车外出,被设伏特务枪杀于上海亚尔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