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熊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隶叩中郎水溯泉,此碑洪相比刘宽。
颇闻谷口心师久,犹带玄林片石寒(碑本在赵凡夫家。)
枣令字如磨未尽,墨花纹想藓初乾。
百名笔法天留在,何似光和与汉安。
兆坼斜文俨洛龟,何须易卦补诗辞。
欧阳原得丛残纸,题作俞乡季子碑(右王建诗韵。)
较之华庙瘦能疏,始识中郎力有馀。
润色天然又东里,区区考辨蔡韩书
⑴ 予曩于《张迁碑》,据旧拓本补「东里润色」四字。今是碑又得此双钩本「东里」字以补洪氏之阙,亦异矣。昨友人自新郑拓得子产庙残碑七片。右张祜诗韵。
隶到中郎最上乘,冲乎笔正度渊凝。
如何轻易论奇古,顿悟筌蹄百万层(竹垞以《刘熊碑》为奇古,非也。盖所见残本太过泐蚀,遂目为奇古耳。)
滑茧晴铺窗定影,苏斋客对眼俱青。
始从赑屃炉锤外,秘钥徐来叩石经。
酸枣令刘熊(丙子) 清 · 翁方纲
书家品隶推蔡体,华岳酸枣皆中郎。
我辨郭香察书字,徐会稽说非荒唐。
矧此洪推最高格,比于华岳弥矜庄。
欧录仅已见残本,但以季子称俞乡
何疑黄绢幼妇语,图经旧识王与张(唐王建、张祜皆有诗。)
三十年前江子笈,钩摹影来贮我囊。
巴君又一钩本寄,汪子札诩残拓装。
二钩本證一残拓,忆荅汪子喜欲狂。
此梦又将三十载,北来握话汪家郎。
不惟经笥续考订,兼此秘册留缣缃。
始知江子所钩迹,迥非巴本能较量。
谁言妙字不从女,鲁峻碑尚行草旁(《鲁峻碑阴》「妙」右作草书势。)
江子所钩谁氏本,三叹如对隃麋香。
湿煤浓蒸古意在,风雨气透莓苔苍。
华碑三本我目觌,而此其二踪杳茫(江本、巴本今皆不知何往。)
奇闻大令帖裹箧,以玉抵鹊昆山冈(昔钱辛楣于四明范氏天一阁见所蓄碑帖用《刘熊碑》包裹。)
卷端乙去粗恶隶,枣令篆仿神飞扬(洪云,篆额存枣令字。)
椟归邻舍夜照户,亘天古墨熊熊光。
⑴ 欧阳《集古录》不知为酸枣令,但称「俞乡侯季子碑」。
刘熊碑摹本后(丙子) 清 · 翁方纲
蔡邕章句系月令,华阳志不辨景鸾(近见辑蔡《章句》如此。)
顾于嗣真品书品,别白太学亲书丹。
我题夏承暨华岳,未敢附合滋抨弹。
洪于枣令推汉隶,王建张祜诗所叹。
朱十颇援郑簠语,语以奇古仍未安。
是乃蔡书最高格,正可石经同几观。
石经尚有堂溪辈,体涉王曜兼刘宽。
此碑存字虽已少,峻整势更加巑岏。
朱跋何区派三出,我旧服膺郑与韩。
韩礼器碑七人作,郑郎中石三段完。
意追秦前周鼓后,天球大贝古鼎盘。
昨借维扬汪氏本,留耕朱老秘楮残(朱卧庵之赤。)
我蓄巴君江子笈,晴窗邀客并展看。
江也钩摹独神肖,波画濯影明琅玕。
韩敕郑固二碑上,鸾翔凤翙千仞蟠。
以亚周秦古篆籀,下视三字论邯郸。
石虽不存存此影,宜著蔡隶于卷端。
犹胜悬帐记米老,逯乡字说师宜官。
公于金石悟禅乘,生面中郎翠墨凝。
洪释江摹归一贯,心心灯影印千层
⑴ 此碑据江秋史箧中本。凡二百四十三字多。出洪释者凡九字。
今人卤莽以为学,芜没佳碑藓蚀青。
八十四翁求宲事(此碑与石经残字。皆丙子刻。),苦心一是本于经。
《圉令赵君碑》,见于洪氏《隶释》,后遂无箸录者,盖石已毁矣。道光壬辰春仲,先文安公按试宁波,余随侍登范氏天一阁,见此碑及《刘熊碑》。单纸宋拓,俱有破损。阁上置长案,不设坐具。书帖不得下楼,无缘假归审订。奇迹经眼,时入睡㝱,忽忽三十年矣。其年冬,在都得苏斋双钩《刘熊碑》于琉璃厂肆。适澧州蒋锦秋观察收得汪孟慈处宋拓《刘熊碑》及宋拓鲁公《祭侄文》,许我到粗旗杆庙寓中手钩《祭侄文》,肴酒供客甚恭,主人不出门半步,而《刘熊碑》则固靳不与钩。余以甫得翁钩本可玩,不复强索。后屡游吴门,颇闻有《赵君碑》,以尤物不敢过问也。咸丰辛酉归长沙,知易小坪令嗣处有立轴本,浼李季眉借到。小坪得之蒋奇男。奇男者,伯生之子。伯生得之黄小松。道光二三年间,伯生居济南西关外之燕园,余与先弟子毅偕周通甫、杨徵和、张渌卿诸君谈碑看画,过从无虚日,顾未见此碑,其时盖尚未收得也。小松得之张芑堂,芑堂得碑在乾隆丁未,不箸所从来。以后梁山舟、钱箨石、翁覃溪、伊墨卿、吴荷屋、梁茝林各有题记。似乎王兰泉、孙渊如、阮伯元师俱未寓目。芑堂、伯生、小坪以藏帖主人,俱不题一字,殊不可解。今立轴炳然,而小松所得之剪褾本不知何往矣。黄荷汀同年官上海,忧归,携一轴来,云得之徐紫珊。看苏斋题记,乃钱辛楣宫詹旧藏物,而《潜研堂金石跋尾》不录是碑,岂得碑于成书后邪?辛楣至紫珊,中间不知流转何处,或即由钱至徐耳。小松先得顾云美册,又得芑堂赠轴,又同李铁桥观此本于泲宁,最为有金石缘。余不得藏一本,而所见有三本,与苏斋同。余多见天一阁本,翁多见云美本耳。惟苏斋于三本俱有题字,而所箸《两京金石记》《复初斋集》,俱不及此碑,岂亦如宫詹例邪?此轴中题字,如顾涧蘋、练栗人,皆昔年相与诹古者,宿草多年,不胜悽惘。余既借到两本,值酷暑不能临摹。刻碑人历城陈浩随我至湘,令其双钩,装为巨轴。一时壁间遂有三《赵君碑》,可云奇快。易氏轴先索还,黄荷汀轴许我久看。因分作三诗,以志欣赏。此碑自黄小松《小蓬莱阁双钩题跋》后,又有万廉山《百碑研斋》缩刻本,又见于吴荷屋丈《筠清馆金石录》,其他箸录者,余未及见也。辛酉七月十九、二十日记于长沙化龙池寓斋之磻石山房。
芑堂张氏初获碑,至今七十有五祀。
最好箨石看碑处,永丰乡之九曲里。
芑堂十年不题字,持赠秋盦官在泲。
小蓬莱阁本有是,古册流传顾云美。
谁期此轴不胫至,轴者在壁册在几。
册落何处轴无恙,燕园蒋子特珍视。
燕园藏宝我尽阅,道光之初岁壬癸。
其时尚未得此拓,迟四十年方觏止。
令嗣奇男宦湘上,转归易氏父及子。
金石之寿人不如,漫为斯碑叹流徙。
初平正是献帝元,董卓移都世乱矣。
辟雍东观典司缺,兰台鸿都图册毁。
陈留况与洛阳近,贞石尚为贤令砥。
东京遗碣此其殿,民心敦朴见恻悱。
安得重摹付妙斲,一代石墨有终始。
谁其爱我转借示,李子季眉稽古士(题易氏藏本。)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