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仇兆鳌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剑门(759年) 唐 · 杜甫
① 大剑、小剑二山,在剑州北二十五里,全蜀外户,两崖陡辟如门,有阁道三十里。
引用典故:一夫当关
惟天有设险,剑门(一作阁)天下壮。
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
一夫怒临关(一作门),百万未可(一作仰)
珠玉(一作玉帛)走中原,岷峨气悽怆。
三皇五帝前,鸡犬各(一作莫)(一作自)放。
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
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
并吞与割据,极力相让
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
恐此复偶然,临风默(一作黯)惆怅。
“珠玉走中原”句下仇兆鳌《杜诗详注》按:往见旧人手卷此句之上有“川岳储精英,天府兴宝藏”二句方接以珠玉云云。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哭吕衡州六首 其二 (811年10月)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诗
引用典故:虔收宰相刀
望有经纶钓虔收宰相刀
江文驾风远(江文:英华、钱校作“鹏心”。),云貌接天高。
国待球琳器,家藏虎豹韬
尽将千载宝,埋入五原蒿(五原:地名合称,在今陕西省境内。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五原空壁垒。”仇兆鳌注引《长安志》:“长安、万年二县之外,有毕原、白鹿原、少陵原、高阳原、细柳原,谓之五原。”)
⑴ “望”句:太公望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周初齐人。《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尚穷困年老,钓于渭滨,文王出猎,遇之,与语,大悦,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称太公望。吕望佐文王,奠定周王朝基业。经纶:整理丝缕,理出思绪,与编成丝绳,统称经纶。引申为筹谋国家大事。
⑵ “虔收”二句:《晋书·王览传》(卷三三):“初,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谓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固辞,强之,乃受。祥临薨,以刀授览曰:‘汝后必兴,足称此刀。’览后奕世多贤,才兴于江左矣。”
⑶ 球琳器:比喻经国治邦之大才。球琳,见卷1《桐花》注。
⑷ 《虎豹韬》:相传吕尚(号太公望)所撰兵书《六韬》篇名之二。《六韬》,一曰《文韬》,二曰《武韬》,三曰《龙韬》,四曰《虎韬》,五曰《豹韬》,六曰《犬韬》。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阳城驿(810年) 中唐 · 元稹
引用典故:不事周 无儿悲邓攸 改词曹 鸟哭杨震
商有阳城驿,名同阳道州
阳公没已久,感我泪交流。
昔公孝父母,行与曾闵
既孤善兄弟,兄弟和且柔。
一夕不相见,若怀三岁忧。
遂誓不婚娶,没齿同衾裯。
妹夫死他县,遗骨无人收。
公令季弟往,公与仲弟留。
相别竟不得,三人同远游。
共负他乡骨,归来藏故丘。
栖迟居夏邑,邑人无苟媮
里中竞长短,来问劣与优。
官刑一朝耻,公短终身羞
公亦不遗布,人自不盗牛
问公何能(一作德)尔,忠信先自修。
发言当道理,不顾党与雠。
声香渐翕习,冠盖若云浮
少者从公学,老者从公游。
往来相告报,县尹与公侯。
名落公卿口,涌如波荐(一作数万)
天子得闻之,书下再三求。
书中愿一见,不异旱地(一作呈天)虬。
何以持为聘,束帛琳球
何以持为御,驷马驾安辀
公方伯夷(一作云自挺)操,事殷不事周
我实唐士庶,食唐之田畴
我闻天子忆,安敢专自由。
来为谏大夫,朝夕侍冕旒
希夷惇薄俗,密勿献良筹
神医不言术,人瘼曾暗瘳
月请谏官俸,诸弟相对谋。
皆曰亲戚外,酒散目前愁。
公云不有尔,安得此嘉猷。
施馀尽酤酒,客来相献酬。
日旰不谋食,春深仍敝裘。
人心良戚戚,我乐独由由(一作油油)
贞元岁云暮,朝有曲如钩。
风波势奔蹙,日月光绸缪。
齿牙属为猾,禾黍暗生蟊(21)
岂无司言者(22),肉食吞其喉。
岂无司搏者(23),利柄扼其(一作如)(其:原作“如”,据全诗、文粹、钱校及前文改。韝:同“鞲”,革制臂套,射箭、架鹰时套在左臂或套于两臂,束衣袖以便操作,妇女时亦用作装饰。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诗之一:“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鞲。”仇兆鳌注:“鞲,捍臂也,以皮为之。”)
鼻复势气塞,不得辩薰莸(24)
公虽未显谏,惴惴如患瘤。
飞章八九上,皆若珠暗投。
炎炎日将炽,积燎无人抽(燎:见卷1《赛神》注。)
公乃帅其属,决谏同报仇。
延英殿门外(25),叩閤仍叩头。
且曰事不止,臣谏誓不休。
上知不可遏,命以美语酬。
降官司成署(26),俾之为赘疣。
奸心不快活,击刺砺戈矛。
终为道州去,天道竟悠悠。
遂令不言者,反以言为尤(27)
喉舌坐成木(28),鹰鹯化为鸠(29)
避权如避虎,冠豸如冠猴(30)
平生附我者,诗人称好逑(31)
私来一执手,恐若坠诸沟。
送我不出户,决我不回眸(32)
唯有太学生,各具粮与糇(33)
咸言公去矣,我亦去荒陬。
公与诸生别,步步驻行驺
有生不可诀,行行过闽瓯(34)
为师得如此,得为贤者不。
道州闻公来,鼓舞歌且讴。
昔公居夏邑,狎人如狎鸥。
况自为刺史,岂复援鼓桴(35)
滋章一时罢,教化天下遒。
炎瘴不得老,英华忽已秋。
鸟哭杨震(36)无儿悲邓攸(37)
唯馀门弟子,列树松与楸。
今来过此驿,若吊汨罗洲(38)
(一作祠)曹讳羊祜(39),此驿何不侔。
我愿避公讳,名为避贤邮
此名有深意,蔽贤天所尤。
吾闻玄元教(40),日月冥九幽(九幽:极深暗之处,即九泉之下。)
幽阴蔽翳者,永为幽翳(一作阴)(41)
⑴ 阳道州:指阳城。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元和郡县图志·道州》:“秦属长沙郡……贞观八年改为道州。”
⑵ 曾、闵:曾参、闵损之并称。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以事亲至孝闻。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少为继母所苦,冬月衣芦花。其父知之,欲出继母,损劝阻之。孔子曾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事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⑶ 孤:父母双亡。《管子·轻重》:“民生而无父母,谓之孤子。”
⑷ “栖迟”句:《新唐书·阳城传》:“徙陕州夏县,世为宦族。”《元和郡县图志·陕州》:“夏县,望,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安邑县地……后魏孝文帝十八年改为夏县,因夏禹所都为名……乾元三年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
⑸ 里:古代地方行政组织,始自周代,其制不一。唐时以百户为里。《旧唐书·食货上》:“百户为里,五里为乡。”
⑹ 公短:被阳城认为错误,或被阳城批评。
⑺ “公亦”二句:《后汉书·独行传》载,太原王烈以义行称名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乞不令王彦方(烈之字)知之。”烈闻,使遗布一端以激之。
⑻ 翕习:《文选·左思〈蜀都赋〉》:“藏镪巨万,釽摫兼呈,亦以财雄,翕习边城。”吕延济注:“翕习,威盛貌。”
⑼ 冠盖:指官员之冠服与车乘。冠,礼帽。盖,车盖。此指仕宦荣显。
⑽ 波荐:原作“数万”,据蜀本、卢本、杨本、全诗改。
⑾ 束帛:捆为一束之五匹帛,古代作为聘问、馈赠之礼物。《周礼·春官·大宗伯》:“孤执皮帛。”汉郑玄注:“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为之。”贾公彦疏:“束者十端,每端丈八尺,皆两端合卷,总为五匹,故云束帛也。”藉:古代祭祀朝聘时陈列礼品之垫物。琳球:参卷1《桐花》注。
⑿ 驷马:驾一车之四马。驷马高车为尊贵者之所乘。辀:小车上之独辕,此泛指可坐乘之小车。此类车供年长官高德隆者乘用,属特殊礼遇。
⒀ “公方”二句:方伯夷,原作“云自挺”,据蜀本、卢本、全诗、钱校改。伯夷,商孤竹君之长子,名允,后投西伯。西伯死,武王伐纣,其与叔齐叩马而谏。纣亡,二人逃入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事详《史记·伯夷列传》。
⒁ 谏大夫:即谏议大夫,正四品下,掌谏诤议论,侍从顾问,为清望之官。
⒂ 冕旒:古代天子及士大夫以上之礼冠,顶有冕版称延,前有下垂之玉串称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见《周礼·夏官·弁师》。后专指皇帝之冠,此借指皇帝。
⒃ 希夷: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惇:劝勉。
⒄ 密勿:机密。清杭世骏《订讹类编》卷一《密勿》:“(《金壶二集》)又云:刘向传注:密勿,犹黾勉也。班固《典引》:前圣皋、夔、衡、旦,密勿之辅。注:密勿,犹黾勉也。《汉书》引诗:黾勉从事,改作密勿从事。……后人沿袭,遂作秘密解矣。”
⒅ 瘳:病愈。《说文·疒部》:“瘳,疾愈也。”徐锴系传:“忽愈若抽去之也。”
⒆ 旰:原作“旴”,据蜀本、杨本、类苑、全诗改。《说文·日部》:“旰,晚也。”
⒇ “齿牙”句:《国语·晋语一》:“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戎夏交捽。”韦昭注:“猾,弄也……骨在口中,齿牙弄之,以象谗口之为害也。”又,“若跨其国而得其君,虽逢齿牙,以猾其中,谁云不从?”
(21) 蟊:吃苗根之害虫。《尔雅·释虫》:“食根,蟊。”
(22) 司言者:指谏议大夫等司谏诤之官吏。
(23) 司搏者:指御史台等属官。司搏,伺机捕捉。《周礼·秋官·士师》:“以比追胥之事。”汉郑玄注:“胥,读如宿偦之偦。偦,谓司搏盗贼也。”孙诒让正义:“司搏,与‘伺捕’同。汉人多以‘司’为‘伺’,以‘搏’为‘捕’,《小司徒》注作‘伺捕’。”
(24) 辩:通“辨”,分别。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坤部》:“辩,叚借为辨。”薰莸:香草与臭草,比喻善与恶。《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杜预注:“薰,香草;莸,臭草。”
(25) 延英殿:唐代宫殿名,在延英门内。《唐六典·尚书·工部》:“(大明宫)宣政(殿)之左曰东上閤,右曰西上閤,次西曰延英门,其内之左曰延英殿,右曰含象殿。”
(26) 司成署:国子监之别称。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国子监为司成馆,咸亨元年复旧。《新唐书·阳城传》:“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坐是下迁国子司业。”
(27) 尤:通尤,过失,罪过。《说文·言部》:“尤,罪也。”
(28) “喉舌”句:谓讽谏者存避祸之心,闭口不言,有如木偶。
(29) “鹰鹯”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鹰鹯,比喻忠勇之士,而化为鸠,则变为无所作为之懦夫矣。
(30) “冠豸”句:冠豸,即戴豸冠。豸冠,即獬豸冠,古代御史所服。冠猴,沐猴而冠之略,谓猴戴人冠,徒具人形,而无其实。比喻徒居其位而不谋其政者。
(31) “诗人”句:谓视之为同类、知己。《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2) 决:通诀,告别。《史记·外戚世家》:“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司马贞索隐:“决者,别也。”
(33) 粮与糇:食粮,乾粮。糇,乾粮。《广韵·侯韵》:“糇,乾食。”
(34) 闽瓯:闽,古种族名,生活于今浙江省南部与福建一带,后因称福建为闽。瓯,古地名,在今浙江省温州一带,后为温州之别称。
(35) “岂得”句:谓阳城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教化为先。鼓桴:鼓槌。
(36) “有鸟”句: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震年五十始仕于州郡,官至司徒、太尉,终以忠遭忌,免官自尽。传说震死时有大鸟飞临丧典,悲鸣落泪。事详《后汉书·杨震传》。
(37) “无儿”句:邓攸,字伯道,永嘉中为石勒所俘,后南逃江南,步行,担其子及侄,度不能两全,乃弃子全侄,后竟无子嗣。时人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事详《晋书·良吏传·邓攸》。
(38) 汨罗洲:在今湖南汨罗市。《元和郡县图志·岳州·湘阴县》:“汨水,东北自洪州建昌县流入,西经玉笥山,又西经罗国故城为屈潭,即屈原怀沙自沉之所,又西流入于湘水。”
(39) “辞曹”句:辞,原作“祠”,据卢本、《晋书·羊祜传》及白居易《和阳城驿》改。羊祜镇荆州,抚士卒,惠百姓,且立身清俭,家无馀财。祜卒,襄阳百姓为之立碑建庙。荆人尊之,避其名讳,屋室皆以门为称,户曹改为辞曹。事详《晋书·羊祜传》。阳城在道州,有惠于百姓,百姓感戴,以“阳”名其子。
(40) 玄元教:即道教。唐初追崇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简称玄元。道教以老子为教祖,故云。
(41) “幽阴”二句:谓蔽贤者,将永沉日月照临不到之深渊,世世为幽界之囚徒。阴,全诗、文粹、钱校作“翳”。
竞渡(814年) 中唐 · 元稹
吾观竞舟子,因测大竞源。
天地昔将竞,蓬勃昼夜昏。
龙蛇相嗔薄,海岱俱崩奔(海岱:今山东省渤海至泰山之间之地区。海,渤海。岱,泰山。崩奔:杜甫《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高贤意不暇,王命久崩奔。”仇兆鳌注:“山下堕曰崩,水急流曰奔。”)
群动皆搅挠,化作流浑浑。
数极斗心息,(一作大)蒸混元
一气忽为二,矗然画乾坤
日月复照耀,春秋递寒温。
八荒坦以旷,万物罗以(一作亦)繁。
圣人中间立,理世了不烦。
延绵复几岁,逮及羲与轩
炎皇炽如炭,蚩尤扇其燔
有熊竞心起,驱兽出林樊
一战波委燄,再战火燎原。
战讫天下定,号之为轩辕。
自是岂无竞,琐细不复言。
其次有龙竞,竞渡龙之门
龙门浚如泻,漴射不可援。
赤鳞化时至(赤鳞:鳞片呈赤色之鱼,即鲤鱼。),唐突鳍鬣掀。
乘风瞥然去,万里黄河翻。
接瞬电烻出,微吟霹雳喧。
傍瞻旷宇宙,俯瞰卑昆崙
庶类咸在下,九霄行易扪。
倏辞蛙黾穴(蛙黾:即蛙。古人认为蛙与鱼同穴),遽(一作递)排天帝阍(天帝阍:天宫之门。阍,门。)
回悲曝鳃者,未免鲸鲵吞(鲸鲵:见卷1《赛神》注。)
帝命泽诸夏,不弃虫与昆。
随时布膏露,称物施厚恩
草木沾我润,豚鱼望我蕃。
向来同竞辈,岂料由我存。
壮哉龙竞渡,一竞身独尊。
舍此皆蚁斗,竞舟何足论。
⑴ 嗔薄:忿怒搏击。嗔,通瞋。薄,搏击。
⑵ 大和:一作太和,天地间阴阳会合冲和之气。混元:天地之元气,此指天地。
⑶ “一气”二句:大和之气分为阴阳二气,阳清者升而为天,阴浊者沉而为地。
⑷ 八荒:八方僻远之地。《汉书·项籍传赞》:“并吞八荒之心。”颜师古注:“八荒,八方荒忽极远之地也。”
⑸ 羲与轩:伏羲氏与轩辕氏(黄帝),均为华夏族之始祖。
⑹ 炎皇:指传说中之炎帝神农氏。《初学记》卷九引《帝王世纪》曰:“炎帝神农氏……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
⑺ 蚩尤: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方九黎族之首领。《史记·五帝本纪》:“蚩尤作乱,黄帝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
⑻ 有熊:黄帝之国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此借指黄帝。
⑼ 龙之门:即龙门,在今陕西省韩城与山西省河津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门阙,故云。
⑽ 接瞬:眨眼之间。电烻:闪电。烻,闪光貌。《集韵·仙韵》:“烻,光也。”
⑾ 昆崙:古代神话传说中之仙山,上有瑶池、阆苑等。
⑿ 曝鳃者:指未登上龙门而化龙之鱼。《艺文类聚》卷九六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大鱼集龙门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鱼,故云曝鳃龙门。”《后汉书·郡国志五》:“(交趾郡)封溪,建武十九年置。”刘昭注引晋刘欣期《交州记》:“有堤防龙门,水深百寻,大鱼登此门化为龙,不得过,曝鳃点额,血流此水,恒如丹池。”
⒀ 诸夏:诸夏所住之地,指中原。《尚书·康诰》:“用肇造我区夏。”孔传:“始为政于我区域诸夏。”诸夏,周代分封之中原各诸侯国。
⒁ 称物:根据众物之个体特点,做到施与得当。
昔君乐游园,怅望天欲曛。
今我大江上,快意波翻云。
秋空压澶漫(澶漫:广远貌。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八:“澶漫山东一百州,削成玉案抱青丘。”仇兆鳌注:“澶漫,广远貌。”),澒洞无垢氛(澒洞:绵延弥漫貌。)
四顾皆豁达,我眉今日伸。
长安隘朝市,百道走埃尘。
轩车随对列,骨肉非本亲。
誇游丞相第,偷入常侍门
爱君直如发,勿念江湖人
⑴ 常侍:中常侍、内常侍等宦官官职之省称。
黄鹤楼高江水深,江边风日此登临①。
无情秋色鱼龙夜②,不尽烟波河汉阴③。
丰稔岁时仍羽檄④,萧骚城阙急霜砧⑤。
年来弹铗思归客⑥,留滞他乡且自吟。
【校注】 (1)此登临:杜甫《登楼》云“万方多难此登临”。 (2)鱼龙夜:杜甫《秦州》:“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仇兆鳌注:“《水经注》:‘汧水,出汧县西山,世谓之小龙山。其水东北流,历涧注以成渊,潭涨不测,出五色鱼,俗以为龙而莫敢采捕,因谓鱼龙水,亦谓之鱼龙川。’……《西溪丛语》:‘鱼龙本水名。’又《水经》言鱼龙以秋日为夜,一句中合用两事。”鱼龙夜即秋夜。 (3)河汉:本喻银河,此指江汉。阴:《说文》:“阴也,水之南,山之北也。” (4)丰稔:丰年。羽檄:指兵戈战乱。 (5)萧骚:凄凉。罗隐《经耒阳杜工部墓》:“奠君江畔雨萧骚。”此象秋砧之声。 (6)弹铗:《史记·孟尝君传》云“冯驩弹其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此喻幕府客居。 此诗当为客居江夏时作。首联即写登临;颔联写秋夜烟波,景色迷离;颈联上感世乱,下伤时暮;尾联抒发羁旅思归之情。
登黄鹤楼 明 · 徐一忠
七言律诗
黄鹤千秋去不回,独留飞观表崔嵬①。
江流曲自三巴下②,山势遥从五岭来③。
明月吹箫高赤壁④,雄风作赋胜兰台⑤。
凭栏一啸空今古,试取汀鸥对酒杯。
【校注】 (1)飞观:曹植《东征赋》:“登城隅之飞观兮,望六师之所营。”谓高耸的宫阙。此指黄鹤楼。表:标。 (2)三巴:泛指四川一带。《华阳国志》:“(刘)璋乃改永宁为巴郡,以固陵为巴东,徙(庞)羲为西巴太守,是谓三巴。”《舆地纪胜》载《三巴纪》云:“阆、白二水东南流,曲折三回如巴字,故曰三巴。”永宁在今四川巴县至忠县一带,固陵郡在今重庆云阳、奉节等地,巴西郡即四川阆中县地。 (3)五岭:即岭南一带。《广州记》:“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为五岭。”杜甫《野望》:“云山兼五岭,风壤带三苗。”仇兆鳌注:“舒曰:秦始皇略定扬越,谪戍五方,南守五岭。塞上岭一也,骑归岭二也,都庞岭三也,略绪岭四也,越城岭五也。自北徂南,入越之道,必由岭焉。” (4)明月句: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5)兰台:战国楚台名。宋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宋玉曰:‘……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诗首联谓黄鹤去而不归,留得其名与此楼立于乾坤间;颔联畅想,眼前之江流、山势,皆远自三巴流下,自五岭奔来,山水之胜可与楼匹敌;颈联怀古,谓古之赤壁、兰台皆有名,然东坡、宋玉赋作之令名远胜其所赋;尾联叹今,寄情酒杯,与鸥为友,以遣其愁。
前辈风犹在,斯文寄不轻。
欧阳为座主,苏轼得门生。
一月了公事,三秋多胜情。
旁观争太息,谁不重科名。
锦缆牵官舫,餐钱费客庖。
酒开清箬瓮,橘拆洞庭包。
霜岭将枫叶,烟堤尚柳梢。
湖山君作主,何地置贫交。
客中送客春茫茫,投床夜梦得故乡(前五日九恒别去)
旬来怕听叩门别,君又结束匆匆装。
出都赠行例有句,况我与子情难忘。
我时正坐作诗瘦,不耐冷淡搜枯肠。
典衣且复就剧饮,醉后乱发如风狂。
忆君年当十五六,谈笑目巳无卢王。
曾蒙佳什盛许予,骀驽质下非敢当(辛亥秋大文赋骏马篇见赠)
厚意宁能久不报,积逋耿耿今粗偿。
识君最早莫如我,只恨岐路趋殊方。
萍踪一散十三载,两曜转毂驱星霜。
班荆故国再相见,孝廉船系禾城傍。
才人生还话绝域,词客远别歌河梁
片帆湖口浪滚滚,匹马蓟北冰硠硠。
朅来酒市并僦舍,我极潦倒君飞扬。
故人联翩贡礼部,屈指仇沧柱(九恒)(子贞)(广陵)(宇昭)
君于其间最年少,争看白面俞家郎。
风抬袍袖绿阴合,花压帽影红绫香。
文章自足取高第,仕宦何必皆岩廊。
旁观爱才或太息,达士安命无摧伤。
銮舆昨者东幸鲁,旷典百代传辉煌。
君今应聘往纂述,岂异扈跸来登堂。
直从国书采钜丽,不比家乘搜散亡。
谁云小试著作手,会见奎壁垂天章(时大文应衍圣公聘纂修幸鲁盛典)
偶然便道一返里,山青云白遥相望。
眼前合并那易得,归兴未抵离愁长。
鞭鞘巳出软尘外,袅袅丝路穿垂杨。
⑴ 以上叙癸亥春与大文撝谦同集吴汉槎鸳湖寓楼事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