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严绳孙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9—1671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太仓人,字骏公,号梅村。复社张溥弟子。明崇祯四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弘光时为少詹事,以马士英、阮大铖当权,乞假归。入清,闭门不出,仍主持文社,声名甚重。后以陈名夏、陈之遴等荐,地方官敦促就道,被迫于顺治九年进京,官至国子监祭酒。十四年南归家居。奏销案起,几至破家。遗命以僧服殓,题“诗人吴梅村之墓”。学问渊博,诗尤工丽,所作歌行均足备掌故。有《梅村家藏稿》、《绥寇纪略》、《太仓十子诗选》。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人。明崇祯辛未一甲二名进士,历官庶子。福王时,召拜少詹事。入国朝,授秘书院侍讲,擢国子监祭酒。有《梅村集》。
词学图录
【吴伟业】(1609-1683) 字骏公,号梅村。江南太仓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编修,迁左庶子。南明弘光朝授少詹事。顺治十一年(1654)被迫出仕,历官秘书院侍讲、国子监祭酒。后二年乞假归。工诗,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少作才华艳发,吐纳风流,及阅历兴亡,则激楚苍凉。尤工七言歌行,人号"梅村体",一时称为绝调。亦工古文辞,能作戏曲。馀事填词,长调苍莽无尽,小令流丽稳妥,亦负时名。有《梅村家藏稿》及传奇《秣陵春》、杂剧《临春阁》、《通天台》。词集名《梅村词》。今人辑有《吴梅村全集》。
清诗别裁集
字骏公,江南太仓人。崇祯辛未赐进士第二人。国朝官祭酒。著有《梅村集》。○梅村七言古,专仿元、白,世传诵之。然时有嫩句、累句。五七言近体,声华格律不减唐人,一时无与为俪,故特表而出之。○梅村故国之思,时时流露。《遣闷》云:“故人往日燔妻子,我因亲在何敢死,不意而今至于此。”又《病中》词曰:“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沈吟不断。草间偷活。”“脱屐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读者每哀其志。若虞山不著一辞矣。此二人同异之辨。
梅村诗馀·序
词者,诗之馀也。乃诗人与词人,有不相兼者。如李杜,皆诗人也。然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为词开山,而子美无之也。温、李皆诗人也,然飞卿《玉楼春》、《更漏子》为词擅场,而义山无之也。欧、苏以文章大手,降体为词,东坡「大江东去」卓绝千古,而六一婉丽,实妙于苏。介甫偶然涉笔,而子固无之。眉山一家,老泉、子由无之也。以辛幼安之豪气,而人谓其不当以诗名,而以词名,岂诗与词若有分量,不可得而踰者乎。有明才人,莫过于杨用修、汤若士,用修亲抱琵琶度北曲,而词顾寥寥。若士四梦,为南曲野狐精,而填词自宾白外无闻焉。即词与曲亦有不相兼者,不可解也。近日词林宗匠,往往专意诗古文,至度曲倚声,则多搁笔,兼人之才,吾目中惟见梅村先生耳。先生文章,仿佛班史,然犹谦让未遑,谓予曰:「若文则吾岂敢,于诗或庶几焉。」今读其七言古律诸体,流连光景,哀乐缠绵,使人一唱三叹,有不堪为怀者。及所制《通天台》、《临春阁》、《秣陵春》诸曲,亦于兴亡盛衰之感,三致意焉。盖先生之遇为之也。词在季孟之间,虽所作无多,要皆合于国风,好色小雅,怨诽之致。故余尝谓先生之诗可为词,词可为曲。然而诗之格不坠,词曲之格不抗者,则下笔之妙,古人所不及也。休宁孙无言遍徵当代名家词,将以梅村编首,亡何而梅村殁矣。孙子手卷不释,仍寓余评次刻之,可谓笃好深思。而余于先生,琴樽风月,未忘平生。故谬附知言,序其本末如此。予观先生遗命,于墓前立一圆石,题曰「词人吴某之墓」。盖先生退然以词人自居矣,夫使先生终于词人,则先生之遇为之也。悲夫。 兰陵邹祗谟序
槜李诗系·卷四十一
字骏公,太仓人。顺治初,官祭酒。有梅村集。
维基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祖籍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祖父始迁居太仓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明末清初诗人、政治人物,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
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日生于江南太仓的一书香家庭。
幼时受学于同乡张溥,文名卓著,积极参加复社,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和当时的陈维崧、吴兆骞、严绳孙等才子有交往,且与著名歌妓卞玉京有过一段姻缘。
与陈之遴为儿女亲家。
崇祯三年(1630年),吴伟业应应天乡试,中举人。
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会试第一名,温体仁党人诬陷周延儒,伟业被控与延儒勾结作弊,崇祯帝调阅试卷,御览之后,在吴的试卷上批“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殿试高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赐驰节还里门”,娶先室程氏。
崇祯十一年(1638年),崇祯帝临场视学,观看皇子就学情况,亲问《尚书》大义,讲毕,获赐“龙团月片,甘瓜脆李”。
历官南京国子监司业、左庶子。
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后,短暂出仕弘光帝朝廷,任詹事府少詹事,不久请假归乡。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南下,吴伟业携家眷逃难,先后投奔到同宗繇青房及公益兄弟家,之后再逃往矾清湖亲戚家,隐居不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8—1699 【介绍】: 清浙江慈溪人,字西溟,学者称湛园先生。诸生。工古文。康熙间以荐入明史馆,又从徐乾学在洞庭山修《一统志》。三十六年成进士,年已七十。两年后充顺天乡试副考官,以科场案牵连下狱,病死狱中。有《姜先生全集》。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四
姜宸英,字西溟,号湛园,慈溪人。康熙丁丑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有《苇间诗集》。
词学图录
姜宸英(1628-1699) 字西溟,号淇园,又号韦间。
浙江慈溪人。
书法家、史学家。
康熙三十六年七十岁始举进士,康熙三十八年任副主考官,因科场案牵连,被御史鹿佑弹劾,与李蟠入狱,饮药自尽。
与朱彝尊、严绳孙合称"江南三布衣"。
擅书法,尤精楷书,宗米芾、董其昌,书法以摹古为本,融合各家之长。
与笪重光、汪士鉴、何焯并称为康熙四大家。
曾参与修纂《明史》、《大清一统志》。
有《湛园未定稿》、《湛园题跋》、《苇间诗集》、《西溟文钞》、《姜先生全集》33卷(后人编撰)。
清诗别裁集
字西溟,浙江慈溪人。康熙丁丑赐进士第三人,官翰林院编修。著有《苇间诗集》。○苇间根柢经史,以古文名,年将老,因大臣荐,食七品俸,与修《明史》,然仍艰于遇合也。至入词馆时,已七十馀矣。己卯典北闱试,因正主考李殿撰累及下狱,旋殒其生,天下共悲叹之。
维基
姜宸英(1628年—1699年),字西溟,号湛园,又号韦间。
浙江慈溪县(在今宁波市境)人,明末清初书法家、史学家。
初以布衣荐修明史,曾撰《张使君提调陕西乡试闱政记》。
康熙二十八年,徐乾学被弹劾告假归田,奉命即家纂修《大清一统志》,姜宸英与黄虞稷偕行,后设局于洞庭东山。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七十岁始举进士,康熙帝亲置于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任顺天府乡试副考官。
是科发榜后,物议沸腾,当时落第士子戏称:“老姜全无辣气,小李大有甜头。
”因科场案牵连,十一月丁酉(初三日),被江南道御史鹿祐弹劾,姜宸英与李蟠入狱,宸英饮药自尽,死于狱中。
不久康熙帝得知浙江宁波考生姚观确有文才,下旨释放姜宸英,追回被充军的李蟠。
康熙得知宸英已于狱中自尽,痛惜咨嗟不已,“举朝知其无罪,莫不叹息”。
书法、学术有文名,与朱彝尊、严绳孙合称“江南三布衣”。
擅书法,尤精楷书,宗米芾、董其昌,书法以摹古为本,融合各家之长。
与笪重光、汪士鋐、何焯并称为康熙四大家。
曾参与修纂《明史》,史称为文“宏博雅健,但叙事稍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无锡人,字商原,号沧江。诸生。善行草,工诗词。曾协助顾祖禹纂《方舆纪要》。
人物简介
华长发(1629--1713)字商原,号沧江。
无锡人。
诸生。
工诗词。
与秦沅善,二人尝偕顾祖禹纂《方舆纪要》;擅行草楷法,与邑中孙骇禾、高世泰、严绳孙齐名,有《沧江词》。
(国朝常州词录)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卷十
字御蝉,乌程人,长白侍卫纳兰成性室,有《选梦词》。
赌棋山庄词话
纳兰自序其《沁园春》云:“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呜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君圆。
’觉后感赋长调。
”容若颇多自度曲,所与游皆知名士。
震泽赵函曰:“惠山之阴,有贯华阁者,在群松乱石间,远绝尘轨。
容若扈从南来时,尝与迦陵、梁汾、荪友信宿其处,旧藏容若绘像及所书阁额,近毁于火,甚可惜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无锡人,字人宏,一字青梧。
严绳孙子。
工平远山水,尤精人物。
尝为王士禛写《碧山吟社图》留别,士禛有诗记其事。
有《青梧集》。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三
严泓曾,字人宏,号青梧,无锡人。
有《青梧集》。
顾复初曰:“青梧为藕渔子,幼有羸疾,弱不胜衣。
其诗如秋水芙蓉,蜕出风露,工平远山水,尤善人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7—1714 【介绍】: 清江苏无锡人,字远平,一字梁汾,号华峰。康熙十一年举人,官内阁中书。能诗,工词,少与吴兆骞齐名,与陈维崧、朱彝尊称词家三绝。兆骞以事戍宁古塔,尝作《金缕曲》二阕寄之;又为之求救于明珠之子纳兰性德。兆骞乃得生还。当时传为美谈。有《积书岩集》、《纑塘诗》、《弹指词》。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七
顾贞观,字华峰,一字梁汾,无锡人。康熙壬子举人,官内阁中书。有《纑塘集》、《积书岩集》。
词学图录
顾贞观(1637-1714) 字华峰,号梁汾。
无锡人。
清康熙十年(1672)举人。
官内阁中书。
少与同里严绳孙等结云门社。
康熙十五年(1676)馆纳兰明珠家,交性德,与之谋吴兆骞释还事,时人重其风义。
性德卒,归里终老。
工诗,清微古淡。
尤长于词,名与朱彝尊、陈维崧埒,今人以之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并称为"京华三绝"。
所作用笔圆朗,全以情胜,出入南北两宋,而奄有众长。
有《纑塘集》、《积书岩集》。
词集名《弹指词》。
清诗别裁集
字华峰,江南无锡人。康熙壬子举人,官中书。著有《积书岩集》。○梁汾临没时,自选诗一卷,授门人杜云川太史,云川付梓人以传,不满四十篇,皆味在酸咸外者。前辈嗜古淡不自足如此。
东海渔歌·序
光绪戊子、己丑间,与半塘同客都门,于厂肆得太素道人所著《子章子》及顾太清(春)《天游阁诗》,皆手稿。太清诗楷书秀整,惜词独缺。如其后仅得闻《东海渔歌》之名,或告余手稿在盛伯希处,得自锡公子,或曰文道希有传钞本,求之皆不可得。思之思之,二十年于兹矣。癸丑十月,索居海隅,冒子瓯隐自温州寄《东海渔歌》来,欹床炳烛,雒诵竟卷,低徊三复而涵咏玩索之。太清词得力于周清真,旁参白石之清隽,深稳沈著,不琢不率,极合倚声消息。求其诣此之由,大概明以后词未尝寓目,纯乎来人法乳,故能不烦洗伐,绝无一毫纤艳涉其笔端。 曩阅某词话谓:“铁岭词人顾太清,与纳兰容若齐名。”窃疑称美之或过。今以两家词互校,欲求妍秀韶令,自是容若擅长;若以格调谕,似乎容若不逮太清。太清词,其佳处在气格,不在字句,当于全体大段求之,不能以一二阕为论定,一声一字为工拙。此等词,无人能知,无人能爱。夫以绝代佳人,而能填无人能爱之词,是亦奇矣。夫词之为体,易涉纤佻,闺人以小慧为词,欲求其深隐沈著,殆百无一二焉。吾友南陵徐君(乃昌)刻《闺秀词》至百家,旁搜博采,几于无美不臻,而唯太清未备,亦遗珠之惜也。末世言妖竞作深文,周内宇内几无完人。太清之才之美,不得免于微云之滓。变乱黑白,流为丹青,虽在方闻骚雅之士,或亦乐其新艳,不加察而扬其波;亦有援据事实,钩考岁月,作为论说,为之申辩者。余则谓:言为心声,读太清词,可决定太清之为人,无庸龂龂置辩也。 余有词癖,唯半塘实同之。曩在京师,搜罗古今人词,以不得渔樵二歌为恨事,宋朱希真《樵歌》及《东海渔歌》也。洎余出都后数年,半塘乃得《樵歌》刻之;今又十数年,而余竟得《渔歌》。而半塘墓木拱矣。嗟乎。一编幸存,九原不作,开兹缥帙,能无悁悁以悲耶。《东海渔歌》凡四卷,缺第二卷。曩阅沈女士(善宝)《闺秀词话》,得太清词五阕,录入《兰云菱梦楼笔记》。今此三卷中适无此五阕,当是编入第二卷者,则是第二卷亦不尽缺。惜乎不得与半塘共赏会也。上元癸丑仲冬,桂林况周颐夔笙序于海上寓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0—1717 【介绍】: 清浙江石门人,字孟举,号橙斋,又号黄叶村农。康熙时贡生,官内阁中书。旋归隐。与吕留良合选《宋诗钞》,又有《黄叶村庄诗集》。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九
吴之振,字孟举,号橙斋,又号黄叶村农,浙江石门人。官中书科中书。有《黄叶村庄集》。
词学图录
吴之振(1640-1717) 字孟举,号橙子,别号竹洲居士,晚年又号黄叶老人、黄叶村农,石门(今桐乡)洲泉镇人。
顺治九年13岁应童子试,与吕留良定交,试后又与黄宗羲兄弟交往。
举贡生,以赀为内阁中书,不赴任。
性淡泊。
康熙二年与吕留良、吴自牧合编《宋诗钞》,收录宋诗成集者84家,凡94卷。
又选施国章、宋琬、王士祯、王士禄、陈廷敬、沈荃、程可则、曹尔堪8人诗为《八家诗》刊刻行世。
十二年去北京访求宋人遗集,与复社诗人冒襄、长洲尤侗、汪琬、锡山严绳孙、工部尚书汤斌等订文字交。
南归时,冒襄等为之饯行,吴之振于席间赋《种菜诗》以言志,众人和之,后汇编成《种菜诗倡和集》。
筑别墅于石门城西,因爱苏子瞻名句"家在江南黄叶村",便命名为黄叶村庄。
生平锐意于诗,兼工书画。
撰有《黄叶村庄诗集》及后集、续集、《德音堂琴谱》等。
清诗别裁集
字孟举,浙江石门人。○宋代诗,前此无选本。孟举刻《宋诗钞》,共百数十家。己所成诗,亦俱近宋人。
黄叶村庄诗·序
黄叶村庄,吾友孟举学古著书之所也。苏子瞻诗「家在江南黄叶村」,孟举好之而名其所居之庄者也。天下何地无村?何村无木叶?木叶至秋则摇落变衰。黄叶者,村之所有而序之必信者也。夫境会何常?就其地而言之,逸者以为可挂瓢植杖,骚人以为可登临望远,豪者以为是秋冬射猎之场,农人以为是祭韭献羔之处,上之则省敛观稼、陈诗采风,下之则渔师牧竖、取材集网,无不可者。更王维以为可图画,屈平以为可行吟,境一而触境之人、之心不一。孟举于此,不能不慨焉而兴感也,觉天地之浩邈,古今之寥廓,无一非其百感交集之所得于心、形于腕。于以为诗,而系之黄叶村庄,意有在也。孟举于古人之诗无所不窥,而时之论孟举之诗者必曰学宋。予谓古人之诗,可似而不可学,何也?学则为步趋,似则为吻合。学古人之诗,彼自古人之诗,与我何涉?似古人之诗,则古人之诗亦似我,我乃自得。故学西子之矉则丑,似西子之矉则美也。孟举诗之似宋也,非似其意与辞,盖能得其因而似其善变也。今夫天地之有风雨阴晴寒暑,皆气候之自然,无一不为功于世,然各因时为用而不相仍。使仍于一,则恒风恒雨、恒阴恒晴、恒寒恒暑,其为病大矣。诗自三百篇及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惟不相仍,能因时而善变,如风雨阴晴寒暑,故日新而不病。今人见诗之能变而新者,则举之而归之学宋,皆锢于相仍之恒而不知因者也。孟举之诗,新而不伤,奇而不颇,叙述类史迁之文,言情类宋玉之赋,五古似梅圣俞,出入于黄山谷,七律似苏子瞻,七绝似元遗山,语必刻削,调必凿空,此其概也。不知者谓为似宋,孟举不辞;知者谓为不独似宋,孟举亦甚惬。盖孟举之能因而善变,岂世之蹈袭肤浮者比哉?世之尊汉魏及唐者,必以予言为抑孟举;世之尚宋者,必以予言为扬孟举。悠悠之论,非但不知孟举,实不知诗。然则读孟举诗,得其系之黄叶村庄之义,则思过半矣。横山叶燮序。
寻畅楼诗稿·序
孟举之诗,神骨清逸而有光艳,著语惊人。读者每目瞤而心荡,如观阎立本、李伯时画天神仙官,旌导剑佩骖驾之饰,震慑为非世有,然不敢有所嗜愿,为非其类也。凡为诗文者,其初必卓荦崖异,继而腾趠绚烂,数变而不可捉搦,久之刊落,愈老愈精,自然而成。今孟举方当卓荦崖异与腾趠绚烂之间,固宜其惊人如此,所谓小称意则人小怪,大称意则人大怪。孟举正须问其称意何如昔人耳。人知我而惊,不知我亦惊,直不可以此介意也。桓谭、侯芭不足以知杨雄,而待韩愈知之;李翱、皇甫湜不足以知韩愈,而待欧阳修知之。若李白、杜甫之诗,则又近白、甫时之韩愈知之,宋人因而师承焉,今人又未之知也。然则惟作者而后能知作者,自古为然。而作者之出也,或骈肩而生,或数百年、一二千年而生。吾同时无其人,则必待之数百年、一二千年有黄口后生焉,足以竭吾之长而攻吾之短,此真吾之所戁畏而托命者也。目前纷纷广座长麈、拈黑道白,如土蠓野马,其不足与于斯文也明矣。而今人舐笔蘸墨,方以此曹之喜憎为是非趋背。得其誉,便可骂阮籍为老兵,诃杜甫为村子;一为贬毁,则志惑气索,如丧家失父,不可自立于门户。谚所谓「以盲引盲,相将入坑」,殊可剧叹也。归有光目王世贞为「妄庸巨子」,世贞曰:「妄则有之,庸则未也。」有光曰:「未有妄而不庸者。」归之文至今可传,以其意中能无此巨子也。今天下之巨子,其出世贞下又不知几何。使吾之所为为其所称叹,则必为前与后之作者所哕詈矣;为其所诧异,则必为前与后之作者所疑而抉摘矣;为其所屏弃不复置目,然后必为前与后之作者所笑视莫逆矣。今孟举虽不为所喜,而犹为所惊怪。其于作者,尚未知何如也。然孟举进方锐,将数变而不可捉搦以底于成,则其惊怪益甚,其为屏弃不复置目,终所必至,顾在孟举能卒不以此曹介意否耳。陆务观曰:「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余读此句,辄自咎讼平生言距阳明而熟于用处,不事检束,正坐阳明无忌惮之病;为诗恨伪盛唐而未离声律,两骑夹带,犹为所牵挽。思欲坐进古人,所待于后甚远。不汲汲有求于今世者,心知其甚难,然不敢不与孟举同厉之也。南阳村友晚村氏序。 (此老友晚村序余癸丑以前作也。晚村墓有宿草,余年齿亦衰颓,学业日益荒落。重阅此序,念老友勉励之语,不觉泪渍于纸也。康熙甲戌冬日竹州居士书。)
黄叶村庄续稿·序
黄叶村庄续稿一卷,予叔父橙斋先生丁丑以后六年间所作诗也。前集八卷,皆先生所手定。自丙子季冬卧闼,遭绛云之烬,先生跳身烈焰中,支体溃灼,仅而获全。自时厥后,先生见弥超,学弥劭,世事不复罩眼。常拟筑别业读书归老,颜之曰「补衲庵」。虽不果就,而平居坐卧一小阁,蒲团棐几,一炉一编,优游其中,未尝轻出也。四方车马造谒与交游过从问字者,辄戒门以绝。即诗文一道,平昔所深知笃好者,亦嫌于炫露,几欲焚弃笔砚。然海内诗筒词版往来徵索者无虚日,先生不欲过绝人情,亦时时牵率应之。忆尝侍侧,见案间侧理填委,客坐厅事相促迫,先生率尔捉笔疾书,不移时,悉发遣去。初疑仓卒应付、不经意之作,已而回环吟咀,各有意理,而辞句之工、格律之细,又无论已。此不独挟兔园册、剽贼獭祭以誇多斗捷者无从望其项背,即作家宗匠刻意雕锼,亦有攀跻不上者矣。然每不自爱惜收拾,甫脱稿,旋弃去。频年所作,都流散于门人亲友间。其甚者或落长须赤脚之手,以为窗糊药裹。予每见,辄掇取之。积之既久,颇亦盈帙,盖半抄于友人箧衍所贮,半搜之敝楮渝墨之馀,而其散亡遗佚、无从蒐辑者,已不知其几矣,良可惜也。岁暮无事,料简巾箱,因尽出而汇集之。客见而憙曰:「海内仰望先生近作久矣,而恨不得见也。盍付之梓,以慰其饥渴乎?」予曰:「此非先生意也。今世操觚之家,所谓未有长卿一句,辄灾木费纸,投贽干时,驰逐荣利之场,集止津要之地,附末光而分馀润。先生方惄焉伤之,故年来匿影村庄,深悔姓名落于人间。即偶然酬应之作,亦如浮云太虚,过而不留。窥其心,且不欲以词章末技与学士大夫、骚人墨客斗新奇、较工拙以争长于词场吟社之间,况镂版流播,迹同衒鬻,不几与钓名营进者同类而共道乎?故知非先生意也。」客曰:「虽然,欧阳子不云乎:聚多者终必散。苟不及今为可久计,异日者保无湮没沦落之患乎?夫纂辑家集,无使陨坠者,子弟之责也。曷不刻之塾门,垂示子姓,并使乡邦晚进有所矜式考问,以庶几于大雅之克继,所得孰多乎?」予感其言,因谋之武冈、瑞草两弟,亦各出所藏,并甲戌元旦及乙亥春正雨雪、喜晴、公宴四诗合之,得古今诗二百二十馀首,相与排缵编次,釐之为若干卷,固请于先生而授梓焉。读是编者,当求其义蕴之弘、寄托之远与夫沉浸含咀之深,斯得之矣。若徒于抽黄对白、章絺句绘间赏之,非今日编纂之意也。刻既成,因记其缘起于此。侄景淳谨识。
黄叶村庄诗后集·序
黄叶村庄诗,其初集先生所自订也,续集则令子武冈瑞草及其小阮弈亭所搜缉编次也。自时厥后,又垂八九年,先生年弥高,学弥邵,诗亦益精诣融脱,如少陵之老去律细、东坡之海外文章,昔人所谓「精能之至」者也。然先生之诗率然漫成,或口占,或授简,初不置册本。又书法妙天下,片纸脱稿,旋为人攫去,或藏弆,或博易,遂并诗失之。先生既不自省录,而余数年来鹿鹿,时奔走长安道上,瑞草亦有负笈成均之役,武冈复迁居外舍,遂不及尽收录,所存者仅十之二三耳。今年首夏,余公车罢归,即仝瑞草昆季校辑,促付诸剞劂氏。第皆从零星收拾,故都无年次先后。又先生笃于故旧老友,晚年往来诗版,时复把玩,寓落月屋梁之意,而后学及子弟片语之佳,亦汲引奖借,故集中仿右丞、拾遗例,附入一二倡和篇什,亦先生意也。嗟乎!先生之诗,沾丐海内久矣。世徒赏其工妙而不究其由来,正如读昌黎集,但见其章妥句适,而所谓「茹古涵今,不可窥校」者,则未之睹也。余馆橙斋,与先生朝夕者十馀年。每见先生诗,大都成于对客谈笑、酒阑游衍之馀,初若不经意,然他人旬锻月鍊、苦思力索而未至者,先生以自然得之;从来苦捷敏者负蛟螭蝼螾之讥,费推敲者蒙刻楮雕肝之诮,先生独两兼之。此正非可卒乍袭取,盖才分既卓,学识绝高,而功力更复深至,乃克臻此境界。余尝谓先生非徒以诗鸣者也,特其胸中蕴负之奇偶寓于诗而一发之耳。读是集者,涉其津而溯其源,知其诗之所由来,无徒炫耀于絺章绣句而从事于本原,庶不负作者之苦心矣。余非敢序先生集也,因与先生周旋久习,知先生学问本末,因为指示其端要,愿与世之读先生诗者共勉之而已。康熙壬辰岁端午前三日,后学徐焕识。
重刊黄叶村庄诗集·跋
先六世祖孟举先生自编《黄叶村庄诗》八卷。又《续集》一卷、《后集》一卷,则五世祖武冈公及五世叔祖瑞草公所辑,板藏家塾,阅二百年。庚申之变,付之一炬。康寿兄弟避乱沪上,购得印本,欲谋重刊,而力有未暇。阅数年,服官于吴,稍有俸入,复构祠宇,乃以此本付梓人。又《黄叶村庄图册》及国初巨公题种菜诗原本经同邑蔡砚香广文刻石者,亦以重资购得。复得渔洋、钝翁诸老送行诗墨迹,并附于末。先生学行箸海内,无俟论述。独是数百年手泽,经兵火荡析之馀,岿然尚存,若有神物护持。俾得再刊,以饷后学,则诚小子之所深幸也。工既竣,谨书缘起于卷尾。光绪四年正月,六世孙康寿谨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9—1718 【介绍】: 清江南无锡人,字紫宸,原名梁,字子任。
少孤贫力学,工诗古文,见知于秦松龄、严绳孙,名誉始盛。
不慕荣利,授徒自给。
与顾祖禹、魏禧、刘献廷交往。
尝北游燕赵,南至广东。
有《铁庄文集》、《疏快轩诗》等。
人物简介
陆楣(1649-?),字紫宸,号铁庄,清无锡人。著有《铁庄文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陈睿声,字朝喈,无锡人。
康熙时诸生。
有《含誉堂集》。
为诗多楚调。
严绳孙邻。
常与严论诗。
少为贵公子豪宕自喜。
中年佗傺失志,其无聊不平之气一寓于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5—1685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纳喇氏。大学士明珠子。以避废太子名改成德,字容若,别号楞伽山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诗文均工,尤长于词。生平淡于荣利,爱才喜客,所与游皆一时名士。集宋元以来诸家经解,刻《通志堂九经解》。有《通志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七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旗人。康熙丙辰进士,官侍卫。有《通志堂集》。
词学图录
纳兰性德(1655-1685)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初名成德。
满洲正黄旗人。
清康熙十四年(1675)进士。
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
数随清圣祖出巡塞外之地。
好结客,一时文士皆乐与交,与世所称落落寡合者,如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姜宸英尤相契厚。
工诗,得唐开元、大历间丰格。
词尤享名,喜学北宋。
论者谓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真切感人。
谭献以之与项廷纪、蒋春霖为清词三鼎足。
今人以其与曹贞吉、顾贞观称"京华三绝"。
有《通志堂集》。
词集名《纳兰词》。
清诗别裁集
字容若,辽阳人。康熙癸丑进士,丙辰殿试,官侍卫。著有《通志堂集》。○侍卫生长华阀,淡于荣利,书史友生外,无他好也。诗情飘忽要眇,断肠人远,伤心事多,年之不永,即于韵语中知之。
维基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纳兰氏,又称作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生于北京。满洲正黄旗人,词人、学者。纳兰性德生于腊月,始祖名叫星恳达尔汉(亦胜根打喇汉、打叶),曾祖父叫金台石,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为努尔哈赤的福晋(即皇太极生母,皇太极是纳兰性德的舅公)。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帝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二),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清史稿》有传。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