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黄媛介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潘士闻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潘士闻(1580年—1664年),字君宝,号亦式,江西袁州府宜春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潘懋勋之子,潘泗之孙。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联捷进士。
初授顺德府钜鹿县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改任大名府清丰县知县,有治声,擢刑科给事中,升工科右给事中,天启七年典试福建,又监修皇陵,巡视库藏。
崇祯元年四月升工科左给事中,七月以弹劾调外任。
念母年渐高,解组家居。
清约如寒士,足不轻履公庭。
有以干谒促者,悉婉辞以谢。
值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临蓝盗至攻围郡城,士闻偕郡守令、诸绅士竭力固守,城赖以全。
每遇地方诸大敝,辄率邑人士白当道,一举而尽釐之,民皆德焉。
子潘师质,嘉定知县,谆谆以爱民礼士,时有清风邵德之誉。
梁子璠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梁子璠,号辉岳,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广东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
授苍梧县知县,逐积蠹,革陋规,凡病民者悉请裁省,上官知其廉,檄榷梧厂,正额外无苛取,商旅悦之。
崇祯元年擢四川道监察御史,疏紏原任督理辽饷户部尚书黄运泰、兵部尚书阎鸣泰、原任吏部尚书周应秋、李夔龙为阉党,皆令各禠职为民。
二年十月长芦巡盐。
后以论事廷杖谪戍,寻放还卒,梧民建祠祀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明山西蒲城人,字怀鞠。天启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崇祯初擢御史,疏陈破资格等说,劾吏部尚书王永光当去,均未施行。李九成、孔有德叛,请速剿,帝即命道纯监军。而周延儒、熊明遇主抚,迁延误事。总督刘宇烈胆怯,弃军而逃。道纯竟坐监军溺职,斥为民。李自成军破蒲城时死。
维基
王道纯(?
—1644年),字怀鞠,号湛白,陕西西安府蒲城县军籍。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陕西乡试举人,五年(1625年)联捷乙丑科进士,授中书舍人,崇祯三年(1630年)擢授河南道试御史,十一月特纠衰庸之臣光禄寺卿苏晋、四川建昌督粮布政张尔基。
四年二月照例考试实授,疏劾冢臣王永光有当去者三,不可留者四,乞速准休致,以全优礼之恩,帝不纳。
五月巡按山东,登州孔有德之乱,任监军御史,以主剿被责让。
后与总督刘宇烈领兵进剿,刘宇烈以弃军被逮,词连道纯,道纯疏驳,并劾熊明遇、首辅周延儒,帝皆不问。
已而贼平,道纯竟坐监军溺职,被削籍为民。
家居日,凡官府政事系民间利害,无不关白,民皆德之。
十五年以廷臣荐,将起用,未果。
及李自成据关中,檄徵不赴,被执追饷,无以应,随营平阳,遇害。
逾年始获骸骨归葬。
所刻有《剿叛疏草》。
福王时,赠恤如制。
鲍文弘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鲍文弘,字士可,号碧亭,江西饶州府浮梁县人。
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江西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刑部观政。
本年授惠州府推官,活疑狱甚众。
时土寇窃发,设计讨平之。
居乡敦尚儒雅,诱进后学,凡邑利弊,悉力言于当事,人皆德之。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三
朱中楣,字远山,庐陵人。明宗室议汶女,吉水兵部侍郎李元鼎室,礼部尚书振裕母。有《石园随草》。
闺秀百家词选·镜阁新声
朱中楣,原名懿则,字远山,吉水人。
前明宗室议汶女,兵部尚书李元鼎室,礼部尚书振裕母。
著有《石园五集》,钱牧斋宗伯为序。
熊雪堂少宰称其诗馀“秾纤倩丽,不减易安。
”陈伯玑李云“田遴选《国雅》,海内闺秀仅得二人,惟夫人与黄皆令而已。”
槜李诗系·卷四十一
字远山,南昌人。李少司马元鼎妻。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三
商景徽,字嗣音,会稽人。明吏部尚书周祚次女,上虞徐咸清室。有《咏鵻堂诗草》。
简介
字嗣音,浙江山阴人。
景兰胞妹,徐咸清室。
师事毛奇龄,友黄媛介
夫妇皆能诗,吟咏自娱,年八十卒。
有《咏鵻堂集》。
闺秀词钞
字嗣音,会稽人,前明尚书周祚次女,景兰妹,上虞徐咸清室。有《咏雕堂集》。
众香词
陈迦陵检讨序其集。
名媛诗话
嗣音,年八十,容貌如二十许,犹吟诗读书不衰。诗如《子夜歌》云“弄水恐湔裙,采莲畏伤手。花欹半面妆,愿得花间藕。”“五彩织薰笼,炉灰皎如雪。不弃爇残香,为爱心中热。”深得乐府体裁。女昭华,伊璧诸生骆加采室。著有《徐都讲诗集》,工楷隶,善丹青,幼承母教,名重一时,为毛西河太史高弟。《塞上曲》云“朔风吹雪满刀换,万里从戎何日还。谁念沙场征战苦,将军今又度阴山。”
徐徵君墓志略
曰:“仲商夫人者,大冢宰商公周祚女也,与女兄苏松巡抚祁公夫人俱能诗,近世能诗家,称伯仲商夫人。徵君遘家难,意落拓,无生人趣,及与夫人行嘉会礼乃就。君稽山门僻,寝前广庭构以药栏,设长筵当中,发故所藏书散垛之而对坐,纵观之暇,则抽牍各为诗,如是有年。天台老尼从万年来,遥望见夫人,合掌曰‘此妙色身如来也,莲花化身,相好光明。’既而咄嗟曰‘善持之,几见曼陀长人间耶。’于是徵君与夫人约吾当著一书,而子且从老尼请,发愿写《妙莲花经》三部,以延其年。夫人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