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赵之龙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九畴,号瑞屏。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检讨。天启中被魏忠贤指为东林党人,降调,削籍。崇祯中,复故官,累迁礼部左侍郎。复忤杨嗣昌,遭谗削籍。十五年,廷臣交荐,起为南京礼部左侍郎。福王立,进本部尚书,请补建文帝、景皇帝庙号及建文朝忠臣赠谥,又请夺温体仁谥。与马士英不协去,遂致仕。南都失守,寓居温州江心寺,为总兵贺君尧所害。有《纲鉴正史约》、《秦汉鸿文》。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九畴,昆山人。万历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天启中削籍崇祯初以原官起用历国子祭酒少詹事礼部左侍郎进尚书有握日草
维基
顾锡畴(1585年—1646年),字九畴,号瑞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己未进士。
弘光时任礼部尚书。
隆武时,加太子太师东阁大学士。
因欲弹劾总兵贺君尧被杀。
顾锡畴十三岁时,以诸生身份参加应天府乡试,魏国公徐弘基将女儿许配给他。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式顺天乡试第二名。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
天启四年(1624年),与给事中董承业为福建乡试主考,取中五经奇才颜茂猷。
魏忠贤党羽指责他们是东林党人,两人一起降职。
最后,被削夺官籍。
崇祯初,得崇祯帝召见,官复原职。
升任国子监祭酒。
他奏请恢复积分法,礼官阻挠不予施行。
顾锡畴又申诉此事,并请求选择监生担任州县长官。
此后,奏请订正陪祭祀者的位次,担当国子博士的进士能参与考核、录用。
崇祯帝均同意。
之后他母丧回乡,并请求不再出仕。
丧期满后,起用为少詹事,晋升詹事,加封礼部左侍郎,负责部中事务。
皇帝曾经召见他面商国事,询问理财用人的问题。
顾锡畴告退后,陈述了用人方面的五点失误,称:“考察选官没有法度,文网太严峻,议论太多,太拘泥于资格,对人没有鼓励效果。
请使先用人的地方清正源流。
精心鉴别,依照才能任用,这是好处一。
赦免小过失而不完全废弃,这是好处二。
减少议论而专门责其成事效率,这是好处三。
选择奇异人材而不拘泥于平常规章,这是好处四。
积极奖励而宽缓督察、责备,这是好处五。
”最后极力陈述耗靡钱财的弊端,仍然归其根源在于用人。
皇帝对他的奏疏称好。
杨嗣昌奏疏请求招抚流寇,其中有“乐天者保天下”和“善战者服上刑”的话。
顾锡畴争辩,称这是诸侯间交战的事情,引用不合伦理,与杨嗣昌互相攻击。
杨嗣昌当时主持政务,诸位言官都攻击他,杨嗣昌很怀疑顾锡畴所为。
遇上驸马都尉王奁犯罪,顾锡畴准备从轻发落,杨嗣昌借机攻击,便削夺了他的官籍。
崇祯十五年,朝廷大臣交相举荐,皇帝召他回朝。
御史曹溶、给事中黄云师又称不应该任用他。
皇帝不听,任命他为南京礼部左侍郎。
甲申国难后,福王朱由崧立位,顾锡畴升任本部尚书。
福王尊奉福恭王为恭皇帝,准备商议庙祀,顾锡畴奏请另外设立专门的庙宇。
不久,请求增补建文帝的庙祀谥号、明景帝的庙号和建文朝忠臣的赠封与谥号,均获准施行。
东平伯刘泽清称:“宋高宗在南京即位,靖康二年五月即改建炎纪元,以遵从民望。
我请求从今年五月改为弘光纪元。
”顾锡畴明确地说诏令已经颁布,不能追悔更改,方才作罢。
当时确定大行皇帝的庙号为思宗,忻城伯赵之龙称“思”不是美称,引经据典核证,顾锡畴也认为如此,上奏请求更改。
大学士高弘图因为前面提议极力坚持,于是事情搁置。
温体仁去世,特谥文忠,而文震孟、罗喻义、姚希孟、吕维祺都没有获得谥号。
顾锡畴称:“温体仁得皇上信任,行使政令最为专横而且长久,他对先帝所负的罪大且深重,请求将文忠谥号,或者删削或者更改,而增补文震孟等大臣的谥号,使普天下奖惩有度。
”答复可以。
于是增补诸臣的谥号,剥夺了温体仁谥号。
吏部尚书张慎言离职,顶替的徐石麒没有到任,朱由崧命令顾锡畴负责事务。
当时马士英掌握国政,顾锡畴一向与他不和。
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弹劾他,于是他请求到南海祭祀而离去。
弘光元年(1645年)春,御史张孙振极力颂扬温体仁的功绩,请求恢复他原来的谥号。
便勒令顾锡畴退休。
五月,清军破南京,昆山也被攻占。
顾锡畴的正遭父丧,由小路赴福建。
唐王命令他就任原职,他极力推辞,在温州江心寺寓居。
总兵贺君尧鞭挞侮辱诸生,顾锡畴准备弹劾,被贺君尧乘夜色派人杀害,尸体投入江中。
温州人寻找多日,方得收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江西新城人,字元公,自号海岸道人。崇祯元年进士,历宁波、杭州两府推官,以丁忧归。南明弘光时,授仪制主事。清军破南京,被执不屈死。有《瑶光阁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元公,建昌新城人。崇祯戊辰进士,历宁波杭州二府推官累迁礼部郎中有瑶光阁集
维基
黄端伯(?
—1645年),字元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建昌府新城县(今江西省黎川县)人,生平好佛,尝镌私印曰「海岸道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散文家、诗人,因拒降清廷而殉国。
黄端伯自幼聪敏好学,博览经史。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举人。
崇祯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进士,次年授浙江宁波府推官。
那时倭寇常犯浙江沿海一带,他集思广益,提出防倭十条计策,使该地倭患大为减轻。
他在宁波“布衣素食,货利不撄其心”。
对初次犯法者重在教育,对贿赂者则深恶痛绝。
对穷书生,只要有文才,便加意勉励,给予资助和推荐。
崇祯五年(1632年),因母病故,遂回故里,三年服满,改任杭州府推官。
他办事干练,广知博闻,公务之余,常邀两浙学士讲学于西湖,为当地培养人才。
崇祯十年(1637年),考选北上时,又逢父丧,居家七年。
耳闻目睹居住在建昌(今南城县)的益王朱慈炱作威作福、穷奢极欲的种种行为,义愤填膺,上疏朝廷,列数朱在建昌“擅增兵甲”,“擅增民词,批行郡县,骗害良民”等恶行。
结果,反被朱慈炱诬谄为离间亲藩。
黄端伯于愤怒中弃官为僧,避居庐山。
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陷北京,崇祯帝自缢。
镇守山海关的辽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福王朱由崧即于南京称帝,黄端伯面北动哭,盼为国效力。
经礼部尚书姜曰广推荐,授为正六品礼部仪制司主事、礼部仪制司郎中。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南京失守,朱由崧逃逸,礼部尚书钱谦益及忻城伯赵之龙等百官皆迎降,城内自杀殉国的,除了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以外,只有十二个人,其中高级官员仅刑部尚书高倬,其馀皆是中下级官吏以及一般读书人,故时人叹曰:“国家无事,公卿大臣享其尊荣;不幸有变,儒生小臣奋其义烈!
”黄端伯在其寓所能仁寺傍门书写“大明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不降”大字,拒不出迎。
清豫亲王多铎,命兵卒将端伯押至面前,并吆喝使跪,端伯不屈。
多铎拍案叱喝:“你认为弘光帝是何种人物,想为他一死?
”端伯朗言:“皇帝圣明!
”不愿多说一句。
多铎问:“马士英何等臣属?
”端伯答曰:“马士英,忠臣也!
”多铎又可气又可笑,问:“马士英乃大奸臣,何得为忠?
”黄端伯说:“马士英不降,拥送太后入浙江,当然是忠臣。
”他指着已经剃发易服的赵之龙等人说:“这些人才是不忠不孝之人。
”多铎点头良久,他问:“素闻黄先生耿介孤直,能否在大清做官?
”黄端伯断然拒绝并斥责迎清失节之人,说得降臣赵之龙等人面色发赤。
多铎将其关押在江宁逾四个月,其间端伯一再拒绝清廷劝降。
虽然身处牢狱之中,依然谈笑如常,且作《明夷录》言:“丹心倾汉室,碧血吐秦廷”以明其志。
六月十四日,清政府下令剃发,他指颈说:“我宁剃(杀)头不剃发”。
八月十三日,多铎再劝端伯降,并威胁道:“不降则戳!
”黄端伯誓死拒降,多铎遂命杀之。
黄端伯整肃冠履,昂首引颈受刃。
刽子手心惊目眩,不敢举刀,黄端伯厉声高喊:“何不刺我心!
”临刑前,面北遥拜,颜色自若,观者万馀,焚香拜泣,连多铎也叹称“南来硬汉仅见此人”,“北向叩头,口呼高皇帝、烈皇帝就死”。
口占绝命词曰:对面绝商量,独露金刚王。

割截无嗔恨,刀山是道场。
刘成治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湖广汉阳人,字广如。崇祯七年进士。弘光时,历官户部郎中。南都破,自尽。
维基
刘成治(?
年—1645年),字无功,号广如,湖广汉阳县人,明末政治人物。
弘光时,官户部郎中,清军入南京后,自杀殉国。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举人。
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进士,官江西庐陵县知县。
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立于南京,刘成治补国子监助教。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官户部江西司郎中。
五月,清军渡长江。
忻城伯赵之龙准备出降,入户部封库。
刘成治挥拳殴打,之龙逃走。
清军进城,豫王多铎命百官谒见,成治感叹道:「国家养士三百年,无一忠义以报朝廷邪?
」在墙壁题写:钟山之气,赫赫洋洋。
归于帝侧,保此冠裳。
自缢殉国。
清乾隆四十一年,追谥节悯。
李乔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李乔(1595年—1654年),字世臣,直隶兴化县(今江苏省兴化市)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李乔为嘉靖、隆庆间内阁首辅李春芳曾孙,崇祯元年进士李嗣京之弟。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己未科进士,授河南灵宝县知县,调祥符县。
迁礼部郎中。
天启六年(1626年),奉命敕封藩王,过湖南,涉洞庭湖。
当时魏忠贤势力正盛,李乔淡然处之。
崇祯改元,提学山东。
崇祯四年(1631年),转河南按察使,不久转右布政使,兼摄治河。
次年,转陕西左布政使。
此时农民起事军队蜂起,李乔尽力筹备军饷。
崇祯七年(1634年)冬,晋陕西巡抚,次年因镇压不力,被弹劾去职。
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立于南京。
弘光元年(1645年),李乔荐补兵部左侍郎。
五月初七,清军大举迫近,南京百官集结于清议堂议事。
李乔、唐世济有降清之意。
十五日,清军统帅、豫王多铎到达南京,百官冒雨出城迎接。
次日,大开洪武门,李乔与京营总督、忻城伯赵之龙率百官献册,行四拜之礼,随即跪请多铎进城。
李乔随即挟清军告示,安抚民心。
此时,清军尚未强制剃发易服,李乔主动剃头换装,反被多铎辱骂。
晚年,优游林下,课子弄孙。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卒。
张希夏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希夏(?
—17世纪),平阳府蒲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张希夏是崇祯元年(1628年)的进士,历任平原知县、礼科给事中,上疏文武荐举冒滥,请求禁止。
之后转为吏科给事中,又请求地方的督抚司道有欺骗卸责都交由吏科处理。
赵之龙推荐陈尔翼,张希夏疏言祖制禁止废臣入国,赵之龙此举藐视君主;杨兆升复官,于之英请求袭封临安伯,他亦上表不可袭封。
其时大臣经常寻求报复,张希夏表示光复大业才是大翻案,消灭敌寇才是真报仇,未获理会。
弘光年间擢任太常少卿,后事不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8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龙游人,字君乂,号瞿父。力学好古,文章沉郁峻茂。崇祯七年进士。任漳浦知县,擢监察御史,迁山东巡按。上章荐刘宗周等,弹劾兵部尚书陈启新。后以太仆卿致仕。晚年好读史,尤精《周易》。
维基
余日新(?
—17世纪),字君文,浙江衢州府龙游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21年),余日新中式辛酉科浙江乡试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登进士,授福建漳浦县知县,在当地严厉执行保伍法、建筑堡垒防治流寇,又减省税项和馀羡,得黄道周重视。
之后他出任御史巡按山东,任内捐出通赋,暂停胶州、莱州海运,上陈三府俵马杂役的害处害以及中止关宁供应米豆之;又推荐刘宗周、惠世扬、郑三俊、黄道周、章正宸,弹劾陈启新、赵之龙
不久,因抵禦流寇有功,转为太仆少卿,未起行就因为济南已经失陷而回乡。
弘光时,余日新和贪污的前巡按苏松御史王志举都被传讯审问,不过王志举已经降清,也因为没有證据而不了了之。
隆武帝继位,起用他为贵州道御史,升官大理卿,福京失守后入山研读《易经》直到去世。

人物简介

维基
徐方来(1612年9月7日—?
年),号进之,四川重庆府铜梁县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
崇祯九年丙子科四川乡试中式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联捷丁丑科进士。
,吏部观政,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授行人司行人。
安宗时,任给事中。
弘光元年(1645年,清顺治二年)五月,随忻城伯赵之龙等众官在南京降清 。
王之纲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顺天宛平人。
明总兵。
福王时,镇河南开封府。
清顺治二年,随赵之龙降清,参与镇压抗清农民军,授福建云霄总兵,加都督佥事,镇汀州。
十五年,以结交内监吴良熙等罪,流放尚阳堡,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