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朱亨嘉(1583年—1646年),祖籍安徽凤阳,父靖江荣穆王朱履祜。朱亨嘉早年以庶子身份袭封,父亲嫡子与本藩宗室上疏攻讦,历经天启、崇祯两朝都未了结。南京沦陷后,于隆武元年(1645年)八月初三日,在广西总兵杨国威、桂林府推官顾奕等人的拥护下,自称监国于桂林,改桂林为西京,改元兴业[1]。当时在梧州广西巡抚瞿式耜得知朱亨嘉僭位,要思恩参将陈邦传助防,又通知当地土司的「狼兵」,不要听从朱亨嘉的调遣。瞿式耜不奉朱亨嘉召令,朱亨嘉亲至到梧州,拘捕了瞿式耜,幽禁在桂林。时唐王朱聿键为帝,瞿式耜派人去祝贺,要求朱聿键来平定朱亨嘉的叛乱。两广总督丁魁楚在梧州突然发兵进攻,朱亨嘉逃回桂林。受困于桂林的朱亨嘉,释放了瞿式耜,希望瞿式耜能帮他守城。瞿式耜与中军官焦琏召陈邦传共同捉拿朱亨嘉,在八月二十五日朱亨嘉被俘,隆武二年二月(1646年)年被押到福建,四月被缢杀。子朱若极是有名的书画家石涛。
人物简介
释圆旭,字万松,通海人。少机敏,负奇气。既舍俗,务修持。宗乘教观,靡不博通。周览名山,行踪所至,胜境殆遍。尝慨然慕济颠之为人,故任性飘忽,倜傥怪特,久亦自得。明崇祯间,还滇,憩于筇竹。起居不常,饮食无节,状类疯狂。时入酒楼,高歌起舞,旁若无人。人或戏之,则发人隐私,语多奇中。尝衣妇女襦裙,遨游市廛,亦不知所自来。市人环观所著裙服,顷忽不见,莫测所以。每一入定,即危坐道旁,数日不移,风雨卒至,亦不知避,瞑息如故。一日遍辞所识,还山沐浴,焚香礼佛,告众作别,众未之信,唱偈坐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生卒】:1612—约1692 【介绍】: 清僧。湖南武陵人,俗姓刘,字石溪,一字介丘,号白秃,又号石道人、残道人等。幼孤,自剪发投龙山三家庵为僧。遍游名山,与顾炎武、钱谦益、周亮工等人皆有交谊。后住金陵牛首山栖幽寺,为堂头和尚。善画山水,喜用秃笔、渴笔,专长干笔皴擦,意境奇奥幽深。书法亦自成一体。与石涛并称“二石”,与程青溪并称“二溪”。为清初四高僧之一。
髡残,字石溪,一字介丘,号电住,又号白秃,自称残道者,武陵人,本姓刘。住江宁牛首寺。清诗别裁集
字石溪,湖南湘潭人。
人物简介
【生卒】:1621—1691 【介绍】: 清安徽休宁人,侨居和州。字务旃,号鹰阿山樵。活动于乾隆年间。工诗善画,尤擅山水,长枯笔,饶有韵致,深得元人气味。晚晴簃诗汇·卷一十六
戴本孝,字务旃,别号鹰阿山樵,和州人。有《前生》、《余生》诗稿。词学图录
清诗别裁集戴本孝(1621-1693) 字务旃,号鹰阿山樵,别号黄水湖渔父、太华石屋叟等,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人。喜交游,与画家、诗人渐江、龚贤、石涛等友善。善画山水,所作多为卷册小景,风格学元代倪瓒、王蒙、黄公望等而自出新意。画史将其列入清初新安派。亦工书法及诗。有《前生诗稿》、《余生诗稿》等。
字务旃,江南和州人。布衣。著有《前生馀生诗稿》。○《池北偶谈》载,务旃性情高旷,在京师时,夜与友人谈华山之胜,晨起即襆被往游。新城赠诗所云“洛阳货畚无人识,五月骑驴入华山”是也。诗近平直,兹录其集汉魏集陶数章。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生卒】:约1626—约1705 【介绍】: 明末清初江西南昌人,谱名统𨨗,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人屋、个山、传綮、驴屋等。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工书画,擅画山水、花鸟、竹木,笔墨简括,意境冷寂,形象夸张。所作花鸟,每以“白眼向人”,所署“八大山人”,笔形似“哭之”或“笑之”,寄寓故国之痛。书法学二王及颜真卿,自成一格。与石涛、弘仁、髡残并称清初四高僧。有《八大山人诗钞》、《八大山人书画集》。
朱耷(1626-1705) 原名统𨨗,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个山驴、驴、驴屋、人屋、良月、道朗、法堀、掣颠、纯汉、綮雪衲、卧屋子、弘选等。朱耷为僧名,"耷"乃"驴"字俗写。南昌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明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23岁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九【生卒】:1649—1708 【介绍】: 清宗室,字问亭,号皋渔父。袭封三等辅国将军。后因故追削爵。与刘献廷、石涛交往。工诗画。有《问亭诗集》。
博尔都,字问亭,号东皋渔父,辅国悫厚公培拜孙。袭辅国将军。有《问亭诗集》、《白燕栖草》。清诗别裁集
字问亭,宗室镇国将军。著有《问亭诗稿》。
人物简介
【生卒】:1686—1762 【介绍】: 名或作觯。清江苏兴化人,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墨磨人、木头老子等。康熙五十年举人,官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善画,花鸟为蒋廷锡弟子,又师事指头画家高其佩,并取法徐渭、朱耷、石涛。所画以破笔泼墨见长。曾任宫廷画师数年,以不容于画院,乃卖画扬州,为“扬州八怪”之一。
人物简介
释福住,字灵峰。姓卢氏,世居峄阳。其父始徙于宿迁,遂为宿人。生有灵兆,幼而颖异。静幽成性,寡于言笑。然体嬴质弱,病缠弥载。其父祷于佛,而疾少瘳。七岁,遂依护国庵瑞贞受染。稍长,诵经习礼,殷勤不懈。炬步度式,过于老宿。年近不惑,欲得名师指其觉路。环视区宇,殊难其选。深居独处,几四十年。雍正甲寅春,宪庙诏文海入都,改建法源寺。敕开戒坛,受法者千九百人,住始与焉。既卒事,访万寿寺调梅、西方寺不二,俱相深契,期以远大。因留京邑,荏苒四载。尝值秋初,登玉泉山。俯临湖水,溁洄曲抱,几十数里。其中蒲荷菱芰舆沙禽水鸟,隐映于烟霭楼阁间。觉胸襟壅积,豁然开朗。因念江浙名胜,尽为禅薮,当更有异。乾隆戊午暮春南还。自淮之广陵,谒福缘寺济生。连床话旧,夜镫忘疲。复渡江,抵金山,大晓老人为江天寺主,一见如故,相留弥月。偶于山楼静坐,更深月落,天气昏黑。忽见江心火光,星散照曜,林木楼鸟皆惊。晓曰:此木华《海赋》所谓“阴火潜然”者。住闻之,爽然自失,别有所悟。又数日辞去,由昆陵泛舟平渚,访生公说法台于虎邱下。然后次馀杭,过六桥,出西湖,寻济颠旧迹。凡石甑、虎林、栖霞、飞来峰诸胜,靡不穷探幽索,證所闻知。独至鸟窠立法之处,惟存古木扶疏,颓垣破院,怅望久之。乃历东阳而南越蒿坝,渡关岭,涉楢溪,步石梁,得寒山拾得隐居岩穴,与智者大师拜经台故阯。遂悠然神往,折方竹为杖,陟天台最高顶,以望赤城、苍洞、天姥诸峰。盖徘徊不能去,云侍者曰:“自此入天童、阿育王寺,有古舍利在焉。”乃复攀崖扪萝,趋拜其下。见白光昱然,显于塔中。厥后礼普陀,见海雾明灭,列嶂耸秀。高出云表,阴睛变幻,其状不一。山下波涛汹涌,雷砰电激,海岸孤绝。信非慈航,不能飞渡。庚申秋返宿,居极乐庵。检阅龙藏,两易寒暑。时慧朗尊宿,方修寿圣古刹,延住主席。更扩二楼,翚其式廓。至戊寅,年七十有一,传席其徒云浦,退处东林。石门深处,板桥隐隐。禅房花木,时有清香。户外松阴,池边竹韵,雨霁烟消,苍翠欲滴。怡然自适,忽焉一纪。惟扫地焚香,终日兀坐。神光圆湛,回出尘世。庚寅春示疾,二月六日淹然而化。寿八十有三,腊三十有七,塔于五华山顶。
人物简介
【生卒】:1688—1753 【介绍】: 清江苏甘泉人,字凤冈,号樨堂,又号西塘,一作西堂。与汪士慎、朱冕、蔡嘉、金农友善。为扬州八怪之一。善画梅,山水师渐江(弘仁),而参以石涛之纵恣。工隶书,精篆刻,晚年右手废,以左手书,字尤奇古。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