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嘉纪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简介
原名应申,字大来,号绮里,泰州安丰场人。
生于明万历二十二年(一五九四),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举人。
入清,隐居仇湖,惟吴嘉纪、王大经等数人得共谈论。
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卒。
有《季先生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0—1696 【介绍】: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清诗别裁集
○缪天自云:“诗有俚语,经顾宁人笔辄典;诗有庸语,入屈翁山手便超。”洵为定论。○翁山天分绝人,而又奔走塞垣,交结宇内奇士,故发而为诗,随所感触,自有不可一世之概,欲觅一磊落怪伟之人对之,艺林诸公竟罕其匹。○《诗外》中七言古以古律句互用,无浩气健笔举之,少一片清锵金石声也。七言律高浑兀奡,不事雕镂,五言律如天半朱霞,云中白鹤,令人望而难即。大家逸品,兼擅厥长。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八
屈大均,号翁山,番禺人。有《道援堂集》。
词学图录
屈大均(1630-1696) 字介子,一字翁山,号泠君、华夫、骚馀等。
番禺人。
明诸生。
少随师抗清,败走肇庆,南明永历帝将授官,以父病归。
削发为僧,法名今种,字一灵。
仍秘事抗清。
事泄返初服,避走塞上。
遗民终身。
工诗,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在清初遗民中与顾炎武、吴嘉纪分鼎三足。
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道援堂集》,今人辑有《屈大均全集》。
词集名《骚屑》,一名《道援堂词》。
全粤诗·卷七二八
屈大均(一六三○ — 一六九六),初名绍龙,字翁山,又字介子,自号泠君、华夫等。番禺人。少从陈邦彦学。明亡,邦彦起兵,大均从军,独当一队。邦彦殉节死,大均遂弃诸生。永历初,赴肇庆行在,上《中兴六大典书》,将官以中秘,会父疾遽归。顺治七年(一六五○)冬削发为僧,事函是于番禺雷峰,名今种,字一灵。顺治十四年秋,逾岭北游,至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始南归番禺。四年,复北上。十二年吴三桂叛清,大均往来楚、粤军中,后知其无成,谢事归。十八年,奉母避地江南,又欲留居于赣,入翠微山中,与易堂诸子相讲习。十九年秋归粤。晚年居广州,潜心著述。康熙三十五年病卒,年六十七,葬于番禺沙亭。著有《翁山文钞》、《翁山诗外》、《翁山文外》、《广东新语》、《翁山易外》等。《清史稿》卷四八四、民国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戴胜征,字岳子,休宁人,顺康间侨居盐城东台,与吴野人为诗友,著《石桴诗钞》、《河干草堂集》。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卷六
字酌泉,泰州人,黄天涛副室。有《小云集》。
众香词
酌泉,咏芙蓉诗甚佳。
病殁,黄伤之,赋《琴瑟诗》。
东淘吴野人高士有《池莲歌》纪之。
稿秘不传,一词得之败簏,岂非神鬼可获。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卷九
字智长,泰兴人,东淘诗伯吴野人室。
有《陋轩词》。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二
吴麟,字仁趾,休宁人。
清诗别裁集
字仁趾,江南新安人。
○仁趾与宾贤有二吴之目,而宾贤以性灵见,此以情韵见,几于莫能相尚。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
字仙季,太仓人,汪梅坡室。有《蔗阁诗馀》。
众香词
仙季,幼失怙恃,流离俱不能尽悉。
年十九归钱塘汪梅坡太史,维时杂佩以迎之,宝琴以友之,烟波画舫,月夕花朝,与梅坡纵游。
吴下名山水,无不遍历,又侨寓鸳鸯湖者一载。
庚申岁,始移居广陵。
仙季性柔顺,器识极随爽,无儿女态。
每见梅坡落落一官,不合时宜,惭俯仰,恶干进,摊书对案时,烹茗焚香,以共遣寥寂,曰:“丈夫固应如是,彼穷达不有命耶。
顾以夫子才,卒当大用,或尚有待耳。
”簪珥无私蓄,佐家给外,悉以供梅坡市书,梅坡尝故诘之曰:“彼康成之婢,颍士之仆,尚无俗韵,岂吾两人夫妇相得,乃尔徒从阿堵中觅生活耶。
”丁巳岁,梅坡偕仙季游虞山拂水山庄,至钱宗伯与柳姬合葬处,仙季忽泫然长叹曰:“才子佳人,如是己乎?
然一抔黄土,几叠青山,泉声树色,相为环映,前祠后寝。
想象平素其魂魄相依于此,亦足了一生事。
我与君他日得似彼两人,足矣。
”因惝恍不乐,移舟去。
甲子春二月,有恶仆夫妇,尽窃其资囊以遁,内有道之者不忍问,而仙季已怏怏成疾矣。
三月杪,仙季遂不起,年只二十七。
云疾革之日,神明湛然,适其伯父字侠甫,兄字东莱者,从太仓来广陵探问,与梅坡三人绕榻而泣,问尚有何言,曰:“予无言,今夫修短数也,伉俪情也。
夫子遇我情至厚,必不以死生为间隔,今幸得伯父与兄远顾我,而夫子又在侧,已矣无复为念。
”盖仙季无子,梅坡即以东莱之子嗣之,适东淘高士吴野人造访,闻而感其事,遂代命名曰以蔡字念屺,梅坡伏枕为仙季云然,犹点首会意,俄顷遂瞑。
梅坡哀恸欲绝,于是覆以鸳锦,含以宝珠,盖棺时,玉颜不变,肌色反觉充腴意。
其来去分明无拘挛困苦之习。
见《梅坡文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