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永锡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8 首
元凯表虞廷,邈矣今谁嗣。
吾宗司徒家,八士相辉贲。
叔夏对公车,南宫望标帜。
季騧屏关门,奴虏靖烽燧。
烨烨表文昌,仲忽跻三事。
惟帝急留储,钦尔抒勤瘁。
四十八卫中,如饥方得孳。
何哉虞满盈,忽遂思休致。
曳履星非遥,归舟风巳驶。
眇余忝阿咸,又复竽曹吏。
所嗟旬月间,后先违交臂。
葛藟纷相纠,樾荫留馀庇。
俨从绳墨中,犹想轮人意。
虽忻家有仪,宁忍朝无贰。
以兹稷契俦,可并巢繇寘。
亟矣拂茵旃,内召行将至。
一年人事逢秋半,木叶萧条秋气清。
紫燕飞飞将欲去,寒蝉嘒嘒故争鸣。
主人击磬时一笑,客子渡江来不迎。
共坐桥西看流水,海东圆月逐潮生。
刘教谕永锡(大名人)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七言律诗
栖迟十载五湖湄,久识元城刘器之。
百口凋零馀仆从,一身辛苦别妻儿。
心悲漳水春犁日,目断长洲夕雁时。
独我周旋同宿昔,看君卧起节频持。
过河北刘剩庵先生 明末清初 · 陆元泓
七言绝句
曾云归去总天涯,三尺荒坟万古家。
若个年年吊寒食,半瓢清酒滴桃花。
曰予生之蹇迍兮,多悔尤而莫予告。
夙丧怙而靡方兮,又无良而道之。
惟瞽者之无相兮,固颠沛而倾越。
殆沦胥而不可济兮,忽中路而移辙。
盖天眷之不忘兮,亦予益之忠谅。
意专专而勿贰适兮,式孚佑之在上。
慨既往之莫追兮,思来者之可谏。
羌誓心而自返兮,冀补过而弭愆。
夫岂惟震无咎而思悔兮,亦庶几任重负而致远。
年超迈而不吾与兮,遂循往而殚变。
肆日退而无进兮,只衒外而增诬。
顾予身之自察兮,诚侗侗而空疏。
无遵养之实功兮,蔑可法之懿行。
信小者之不审兮,岂远大之可言。
既频复而旋㫚兮,殆不可与为善。
困予心而衡予虑兮,奚所好而流连。
孰无为而有成兮,农不耕而有秋。
不抚壮而取远兮,何骐骥之淹中途。
然徊徨而自虞兮,思予命之逌承。
矧开迪之洋洋兮,旁穆穆而周章。
尚前人之可怀兮,惟二后之立极。
遹聪明之宪天兮,又上达而无息。
集众善而在己兮,钦省发于时几。
分善利于一言兮,决万里之江河。
愈钦翼而祇栗兮,益冲虚而谦和。
既日新而富有兮,何所急而不遑居。
周覃思而待朝兮,孔发愤而忘食。
亦涵育之有馀兮,而竞日之不足。
是盛德之足述兮,寔大智之在玆。
何圣度之浩荡兮,亦小夫之可耻。
謇自反之可量兮,盍中夜而深长思。
顾舍彼而行此兮,殊不足以言知。
怀荏苒而不断兮,弃乾刚之大德。
亵鬼神而滔天兮,孚厥威而莫测。
矧小智之足恶兮,急人知而惮予正。
存诸已而思灼兮,出乎人而耻胜。
若所为而奚所望兮,尔则未之思而不知量也。
既行迷而靡予适兮,长大息兮自画。
悔不可以有瘳兮,时不可乎复得。
追先轨而既过兮,眷前路而迟莫此。
固非予心之所安兮,尚今更循袭而变易。
请姑诵余所闻兮,辅余志而畏服。
曰祸不好则无祸兮,欲曷克则匪欲。
知其难而察其好兮,行所安而惩尔悔。
莫见善而自怠兮,又知非而处之。
处之渐兮滋长,怠不克兮浸微。
必煌煌而旁烛兮,惟隐显之无怍。
夫惟人之莫觌兮,繄君子之靡及。
承皇天之耿命兮,俨幽独之指示。
谅吾心之不疚兮,终荡荡而光辉。
闻大勇于先民兮,惟自克之在己。
粤既震于余衷兮,怀此意之不可夷。
比九渊之静默兮,穆潜光乎灵源。
俟此中之洞彻兮,从优游而大观。
若神禹之浚川兮,我无事而循自然。
钦帝皇之聪明兮,与天下之为善。
积昭明而不掩兮,终万古而苍茫。
惟江海之浩荡兮,集众流而不让。
寔轨躅之可寻兮,逝古昔之可继。
诚有为而若是兮,固颜氏之不我欺。
天既付余以投艰兮,已尔职思以居忧。
瞻高山之邈邈兮,惟逝者之滔滔。
三千年之荡轶兮,五百载之寥阔。
何皇路之榛芜兮,几皋门之脩阻。
时浸跌而易变化兮,志怀晏而不可为。
戒惧予勿时离兮,十千予又不措。
思忠信之格天兮,苟勉彊之造事。
敢钦述而自诏兮,尚夙夜而在玆。
乱曰:尔之有知兮,既或言之。
神之格思兮,尚或听止。
钦尔祇慎兮,念尔思耻。
其临父母兮,有诏严师。
永佑寺瞻礼(乾隆庚子)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功祖德宗垂万祀,年年谒必于初来。
以云无忝惟钦尔,设曰有恢实愧哉。
此际拜茵多感慨,前巡掖辇异追陪。
敢增神御蹈丰昵,松鹤惟应一写哀。
⑴ 斋名时所圣母昔御
平生知己真不易,安丘谓新安郡丞曹公。
北去公西适。
雪照秦山雁带书,梦魂夜夜高平驿。
忽来赤堇驻旄旌,四月蒲帆惬良觌。
老柏霜皮溜雨寒,馔玉调金晋琼液。
日斜引我展琅函,纸是澄心书铁画。
宋镌书。
烟雨娥江大米图,米老《娥江烟雨图》。
松雪萧疏写拳石。
赵吴兴《枯木竹石》。
宣和图史绍圣书,开卷古香纷藉藉。
大雅不作吾道卑,公坐楼头俯百尺。
秦青忽奏陇西歌,一声吹裂梅花笛。
人生聚散都晨星,秦越循环总行役。
何年玳瑁更开筵,渭城甬水新都客。
镫前强尽手中杯,夜半寒江山月白(时王大席先生之任汧阳。)
萝卜 当代 · 谷海鹰
七言律诗
野老行踪半隐藏,平生最爱土泥香。
曾饶西席充佳对,又代人参入妙方。
百味堪调无染著,一心恒顺任欺诳。
清寒谁识原仙品,淡酿辛甘涤俗肠。
按:【注】古医籍有萝卜九蒸九制代人参法。
【江南雨评】才说此诗似有中药气味,呵呵。唤云师姐感慨颇深。
【晦窗评】海鹰此律似与往昔所作风格迥异,初读只觉其妙切所咏之物,细细品味,始知此实乃恬淡人格之写照也。“百味堪调无染著,一心恒顺任欺诳”一联,质朴无华,清醇有味,淡定之心,孤高之性,曲曲传出,此等佳句,并不显眼,放翁所谓“诗到无人爱处工”是也。又,“曾饶西席充佳对”,语出古人笑话,偶忘出处,懒于寻索,略谓某东家悭吝,供西席塾师三餐下菜物均萝卜耳。一日,东家出联试西席之才。东家曰“芫荽”, 西席对曰:“萝卜”;东家又曰“管弦”, 西席对曰“锣钹”;东家再曰“绮绫”, 西席复对曰“罗帛”,盖以谐音嘲讽东家也。唤云翻用此典,谓西席与东家均不能免俗,故不解此实“仙品”也。
【仰斋评】幼年曾读一书,书名似为《笑林广记》,此中有关萝卜的对联与梅云先生所说的一样。但东家不是考西席先生之才,而是考先生在自己小孩身上教出的效果。先生知道今天午餐时东家要出对,便对小孩说:“待会儿你爸要你对对联,你看我指什么,就对什么。”吃饭时,桌上只有一碗菜,当然还是萝卜。席上,东家问先生近来的教学内容,先生说“教他对两字的对联。”于是东家便先后出了“芫荽、管弦、绮绫”三次上联,先生每次都用筷子指一下桌上唯一的菜,小孩就连用三次“萝卜”来应对。因为是语音回答,东家也不知小孩吐的是什么字。后来先生代为一一详述,分别说成是“萝卜、锣钹、罗帛”,对仗很工整。这里,他也暗示了东家:你只让我吃萝卜,太刻薄了,还想我把你的儿子教得很好吗?诳,今读阳平,旧读居况切,去声,二十三漾。
【晦窗评】关于诳字读音,仰翁所说颇有见地。《唐韵》:居况切。《集韵》、《韵会》、《正韵》:古况切。《说文》:欺也。《玉篇》:惑也。《礼·曲礼》:幼子常视无诳。《释文》:欺也。《集韵》或作迋。《诗·国风》:无信人之言,人实迋女。《传》:迋,与诳同。按:迋,《集韵》、《韵会》:古况切,音诳。《正韵》:去王切,音匡。《集韵》:渠王切,音狂。又,《韵会》亦作诓。《史记·郑世家》:晋使解扬诓楚。按:《字汇》谓“诓”曰:“今律为诓骗,字读平声。”可知诳、诓二字,在欺骗义项中可相通,有平仄二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