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柳长源

共 3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慈母恩情见晬盘,元朝节物有馀团。
至今汤饼犹依旧,对案谁知我涕汍
⑴ 先妣每于岁时作饼。稍存赢馀。以待我生日与之食。故首二句言之。以寓悲慕之怀。
尝爱老苏诗,愁里过佳节。
从知古人叹,岁月去如瞥。
念余鲜民生,今年衣制阕。
孤露有三人,总是头如雪。
为构三棣堂,相守共阔契。
今夕是何夕,独坐愁思结。
分被各守岁,此夜难为别。
况又亲友凋,恻恻生死诀。
抚时起感叹,触绪增凄咽。
丌书掩尘埃,壁灯任明灭。
无意弄更漏,何心耽曲蘖。
已矣隙驹驰,无奈传舍阅。
但有新年祝,怡怡复切切。
伯氏天资好,雅志高且洁。
卯君见得透,潜心性理说。
我于伯季间,亦自保愚拙。
才子曰星休,有若兰芽茁。
川也步武阔,长价拟卞辥。
惟范与洛儿,颇知陈编窃。
不忧白屋贫,不羡朱门热。
兄弟共和乐,儿孙足慰悦。
吾家奉先训,馀庆在瓜瓞。
作诗聊自慰,无用太愁绝。
为有私门事,感君此远寻。
仍成三日会,共讨百年心。
断壁青枫老,离樽素发深。
今朝相别后,何处更联襟。
丁未冬十月。道行与柳秀夫■(氵奎)为访芦厓,东岩。联袂至瓢谷。闻芦翁驾言大坪。以柳君孟容(允文)为主人。暂进土室。观长者藏修燕息之所。案上有溪集考證。(公所撰)悤悤披阅一二篇。薄暮进大坪。与二公联枕。承德色闻妙论。翼日随二公登东岩亭。境界宽豁。井泉甘冽。异石嘉木错落参差。徘徊顾瞻。有无限意趣焉。打话移时。将归岩翁沽村酒饯别。芦翁诵隐侯诗。约以次韵寄送。为替面之资。后数月。二公寄示其所次韵。既讽咏不已。又如命送于河上。因为书于秀夫曰二公诗可玩。当日长者之约。出于情思。吾辈当即呈以求和。而道行素不习韵。成之固不易。以兄之能而乃敲椎迟延。使长者先之。有违古人屠㢝法例。(古人老少会酬唱。用屠㢝酒法。少者先之。)后日相会。兄乌可辞金谷酒罚乎。未知秀夫答言何如也。忘拙次呈二公座下。早晚秀夫来当示之。
岁暮携情友,东岩似有期。
群贤团会日,华搆适成时。
纵负黄花节,不妨白酒持。
逢场还别席,怊怅若为思。
芦翁厌世去,此老又长辞。
地下联床乐,人间后死悲。
正当辰岁厄,谁是士林师。
瞻仰百年计,蘧然一梦疑。
德器完无缺,进修老愈加。
功夫实处在,事业閒中多。
荐剡徒文具,儒林有大家。
疾书编已定,门下几侯巴。
纵有丝麻美,何曾弃蒯菅。
斋庐许讲讨,文稿共编删。
得御谅多幸,望洋几发叹。
秖今嗟已矣,何处更追攀。
谨次西溪书堂韵 清 · 金道行
七言律诗
不佞尝从东岩柳公所。得西溪朴公墓碣文。奉而读之。令人有生晚未能拜门之恨矣。一日西溪公之曾孙旨瑞甫。历访陋居。虽悤悤逢别。未得倾倒底蕴。而一揖之间。可知典刑所自来也。乃者旨瑞甫千里送书。存问死生。又寄示西溪堂诗轴。其笃于故旧之义。诚可感叹。至于鄙家先辈诗篇曾所未得见者。展玩再三。一怆一幸。窃伏念西溪公早谢名场。讲道林下。创立书堂。以引进后学为己任。意其法言善行。必多可传于世者。而中经火。恐文迹荡然。世代已远。寖以遗忘。今墓碣所载。只公事行之大略耳。岂非后人不尽之感耶。虽然今其轴中诗。多儒林宗匠当世名公之作。观于交游而公之贤可知也。旨瑞甫方收拾遗迹。思所以阐发而张大之。亦可见其孝心也。不佞每欲为头流一游。因以东登所谓西溪堂者。访公之遗躅。遂与其子孙诸贤为数日欢。而竟未之遂。今耄及矣。无可望矣。谨次轴中韵。以呈旨瑞案下。
匹马南游未得便,仙庄遥望但云烟。
千年鹤驭辽阳外,数架鳣堂涧水边。
尚有河汾馀教泽,谁争栗里好园田。
从来世谊难忘忽,为写诗章示少年
⑴ 用轴中霁山韵。来书有传书诗什一通。示数家子孙之教。故末句及之。
瓢溪柳上舍公尝作室于溪傍。题曰南涧草庐。以其居地而名之也。顾下交视公以先进。每相对与书疏。不敢以字之。必曰南涧。公辄辞而不受。及远近人士之从公游者称公。皆如我之所称。则公知其不得辞也。亦自谓曰南涧翁。一日公辱访余于川上。以其所次朱子南涧诗示之。即拜读感叹。不独其德意之撝谦。韵语之清绝为可敬也。盖公之斋号有所取焉。朱子云谷诗二十六绝。南涧居一。而公所居之地。亦有南涧。夫见羹见墙。尚慕我夫子。况夫子游赏之地名乎。此公之有感于怀而揭之为斋号也。虽然公于此岂独取其名而已哉。亦惟其实是务。既藏修涧亭。与季氏东岩公及胤子从子诸贤。朝夕居处于斯。敦伦彝讲名理。埙篪迭吹。兰玉交辉。一区瓢溪为诗书礼法之所。人与地并美。名与实相符。视世之无其实而徒取古人居地言语。以为名号。以表揭于人者。其贤愚为如何哉。顾公穷居涧谷。经学才具。不得试于世。是则慨然也。然公不以是为意。近又结社于南涧上流。以为暮年讲道之所。诗曰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不谖。其公之谓乎。谨次韵以呈。
窈窕南涧滨,高林古今翠。
幽人为结庐,不独取奇丽(高林用云谷诗中语。)
几年星斗晦光芒,藉手诸公拟阐扬。
百岁悠悠犹有待,晴窗终日对铅黄。
共 3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