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三桂

相关人物:共 189 位
共 18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维基
姚之骐(1562年3月24日—1609年11月1日),或作姚之麒,字汝调,号渥源,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人。
身长八尺,清洁安民,卒于任上余财不能购买棺椁,湘潭县民为其备办之,被称为是应该崇拜奉祀的乡贤和湘潭名宦,葬在黄华小陈庄磨盘石下,称为神君。
《湘潭志》、《湖广江南通志》、《桐城麻溪姚氏先德传》皆有记载。
娶礼部儒士项锐女1569年7月21日(己巳年六月八日)到1653年9月21日(癸巳年七月三十日),封孺人,葬泉水塥章庄。
1562年壬戌年三月二十四日(嘉靖四十一年)出生于安庆府桐城县栗子岗南(今枞阳县麒麟镇),族谱上作湘潭公姚之骐而丁未科进士上叫作姚之麒,是姚希廉(姚旭曾孙)的次孙,姚希廉长子姚承虞的次子(哥哥姚之彦,1556嘉靖丙辰年生,早卒)。
桐城麻溪姚氏大约在元朝1335年到1340年间迁入皖的桐城,而姚之麒正是从始迁祖鼻祖姚胜三算起第十代耳孙。
姚莹在先德传中说:四代皆有隐德,孝友力田,读书好义,施予无吝。
这是典型的桐城耕读传家之风,或许是受婺源移民的影响吧。
第五代姚旭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因上书为同僚诉讼冤情,忤逆权贵,谪迁郑州州判。
后任南安知府,升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
从桐城麻溪始迁往桐城城关居住,子孙众多,年七十卒。
自此后,硕宦名儒辈出、人文蔚起,麻溪姚跻身县城五大世家张姚马左方之列,成为著名的文化世家和仕宦望族。
于仕宦,与显赫的桐城戴冲张氏锡类堂(宰相张)并称“张姚”,清代有“桐城张姚二姓,占却半部缙绅”之说。
于文学,姚家代有传人,姚鼐更是和方苞合称“方姚”,成为桐城派的代名词,旧时有“人人桐城,家家方姚”之语。
而到了曾孙姚希廉这一代家里已经落魄贫穷,搬居在桐城县栗子岗南(今枞阳县麒麟镇)。
姚之麒比堂弟姚之兰早八天出生,等他们满月后,祖父姚希廉时年四十九岁,为人忠厚慈祥,用筐子把二孙放在里面从而玩耍嬉戏。
此时门外有一道士乞求食物,姚希廉虽然家贫却仍然施舍给道士,并抱怨说家里贫穷的问题不能解决。
道士笑着说:“一个筐子中盛放了二位进士何必忧虑贫穷呢?
”,说完忽然就消失不见了。
而祖父姚希廉却在半年多后的1563年十二月十六日(嘉靖四十一年壬戌年)去世,曾祖母是方圭的女儿在1565二月四日(嘉靖四十三年乙丑年)去世。
1567年(隆庆元年)姚之麒六岁,因为孤独贫穷(哥哥母亲祖父曾祖母都去世)而不能有钱去购买书,用手抄写来阅读,写下来的文章华美,有文采劲道。
母亲吴氏在1568年戊辰年九月二十五日(隆庆二年)去世,父亲姚承虞时年三十三岁后来终身未娶,于万历年间去世。
姚之麒被困在童子试,不少次失败,他说:“等以后一定会遇到适合我的命数,我不过为了自己读书而已。
”(堂弟姚之兰,姚之骐三叔姚自虞之子,同为姚希廉之孙。
字汝芳,号芳麓。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登辛丑科进士,授福建海澄县知县,兴修水利,变盐碱地为良田,民称其地为姚港。
起补博野县知县,迁南礼部主事,升任郎中,出任杭州府知府,迁汀州府。
后擢郎中,出知杭州,后加按察司副使。
尝以库羡金应朝廷加征军饷,使不累民。
督饷使者以闻,将超擢,以母老请归,崇祯三年(1630年)年六十九卒,称副使公。
姚文然、姚范、姚鼐、姚莹皆是其后人。
)1585年(万历十三年乙酉)乡试十二名,期间娶礼部儒士桐城桂溪堂项氏项锐的女儿为妻,项氏封孺人1569年(隆庆三年己巳年六月八日)到1653年(清顺治十年南明永历七年癸巳年七月三十日),二子一女皆早于项氏去世,活到了曾孙姚士万出世。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癸巳)举人,会试一百三十四名,长女姚氏本年出生,同年十一月五日姚之骐的祖母张氏去世;1596年(万历丙申三月二十六日)长子姚孙林出生;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姚之麒三十八岁才开始进入桐城的学校教书,桐城士子多以他为师。
1601年(万历二十七年辛丑年五月十七日)次子姚孙森出生,他即为日后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也是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的外公。
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与同县的左光斗(“东林六君子”)同期为丁未科进士,三甲四十九名,刑部政,被授予湘潭知县的职位,妻子与两个儿子也跟随父亲前往湘潭。
姚之麒为人方正,尚气节,力学积行,考进士时出自李腾芳门下,李腾芳号湘州,是湘潭本地人氏。
姚之骐上任之前,特地去向老师辞行,说:“我到湘潭任县令,一定治理好地方,以报答老师的恩德,应该使老师的声名在乡里人眼中重要,要有着长者的美誉。
”到了湘潭,果然碰上李家豪仆为非作歹,行不法之事。
姚之骐不徇私情,说:“我为你主人的门生,就跟你弟弟一样。
哪有犯法的父亲哥哥远离官宦却要子弟纵容包庇家人行不法之举的呢”。
依法惩治,当众对李氏豪仆处以鞭笞之刑。
在此之后湘潭境内居民都一副严肃谨慎的样子。
姚之骐治理事情精准核要,举发罪行的效率如若神明一样。
一位乡绅士大夫拜访他,这个士者的意图是有其他想要的,姚之麒与其交谈。
过了一段时间后,士大夫徘徊迟疑而退走加入盗贼,底下的小卒却不敢告发。
当时洞庭湖一带盗贼劫掠频繁,守令为之所忧患,而姚之麒请求让自己去捕捉盗贼,守令以不是湘潭的事务问您不合适推辞,姚之麒说:“潭邑离往洞庭湖不远,而且湘潭人经过时也会被盗寇用异样眼光看待(指钱财),我现在就离境前往洞庭湖出盗不意,必然成功擒获他们"。
姚之麒率领健壮的军卒飞奔直入贼巢,果然一举擒获盗寇首领并诛杀了他们,于是远近范围内从此都安定宁静。
姚之骐性格严肃而待人宽厚不为自己着想往往先人后己,为官刚直清廉,杜绝一切不正之风,民间有民谣称赞他:「只吃湘潭一口水,不惹长沙半点泥」,在湘推举名宦,在桐崇举乡贤,洁己惠民,尤加注意学宫教育,勤于授课教士,分校礼闱,号称得人。
因为廉洁出名被朝中推荐,即将进入京师任职。
1609年十一月一日(万历三十七年己酉年)姚之骐年四十八,因辛劳过度而致身体衰弱染病而卒于任上。
驻湘潭兵备副使王知远素不与他相洽,闻到了其死亡的消息,驰马快跑到县署,看到姚之麒囊中仅有府给路费一百二十金,家无长物,四壁书架上放置的公文账目却井井有条、分毫不差。
等到见到姚之骐停在房屋,尸身尚未入殓,衣服物品极其贫寒简陋,两名幼子姚孙林和姚孙森哀痛到难以正常行走,但应对提问待人接物却如同成人一般,询问他们丧事怎么办却回答说一点都没有准备,室内听到后一片肃然。
遗物中有金钱价值的只有图书和生前著作的诗文,上面净都沾染了汗水,这些都是姚之麒徒手抄写下来的。
湘潭的财政出入和想要改革的事项文书都封存在一只很坚固的木匣子里,王知远打开木匣子,里面装的却都是湘潭县本地优良人士和奸恶小人的行为记录。
王知远看到后,也跟其他人一样抚摸着尸体,大声痛哭。
王副使叹道:“咫尺就有名贤在而我却不能觉察,冥冥之中辜负这个良友,姚公独为君子我怎么比得上呢!”。
官宦县民父老子弟听闻姚公去世的消息来奔丧,哭声响彻天际。
王副使安慰他们说:“父老乡亲们再继续哭泣有什么益处呢?
姚君刚刚去世方未入殓,身长八尺(约合现在184.8厘米),怎么才能得到这样的巨大棺材呢?”。
某位官署官员七十多岁,扶着拐杖进入说:“老人我身长和贤侯等同,我有自备的棺材在,请姚公以此棺入殓。”。
姚之骐勤勉履职,家境竟如此贫寒,于是人们感动之余,上至抚台官员,下至同僚吏属,还有普通百姓,都纷纷赠送吊唁礼金。
姚夫人项孺人一律敬谢不受,只接受了老人备的棺材。
王知远安抚众人整理吊唁礼金,竟有上千两银子,项孺人坚决不收。
带着棺材返回家乡安葬归往桐城之日,舟车目送项孺人的队伍络绎不绝长达数百里。
王副使派遣官吏护送,等到了安庆项孺人仍然坚持自己的志气不接受赙金。
赙金嘱咐给了安庆府知府,于是写信给桐城人,桐城民众为姚之麒的遗孤姚孙林姚孙森出钱养置,也请求把姚之骐在名宦祀祭祀,桐城民众听闻姚之骐的事迹后也在乡贤祀祭祀怹。
1611年(万历三十九年),姚之骐长女的丈夫桐城诸生吴道震早卒,姚氏当时十九岁,她的儿子姚之骐的外孙吴德坚还是婴儿。
于是姚氏忍住没有徇死抚养二十六年,看到吴德坚成家立室。
至1637年(崇祯丁丑年),流贼掠桐城。
姚之骐长子姚氏的弟弟姚孙林奉母项孺人命自舒城回桐城,前往潜山避难,姚氏跟吴德坚都同行。
贼人到了,姚孙林,让仆人护送母亲归家,与姐姐以及外甥吴德坚断后,骂贼格斗而死。
吴德坚驮着姚氏逃跑。
氏曰:“事急矣,汝一介书生焉能背着我远行,倘若贼人追及,那就是都死的下场,汝不能保全母亲的姓名,难道还要断绝父亲的香火祭祀吗!
”姚氏呵斥让吴德坚离开,吴德坚哭泣不忍离开,姚氏推吴德坚坠落层崖之下,想着有可能保全儿子性命。
过了一会贼人都追上来了,斥骂姚氏说:“出金可免你一死。
”姚氏说:“我流落失散在离家遥远的地方,哪里来的钱。
”贼人令手下解开姚氏衣裳检验之,姚氏骂曰:“你这贼奴是什么东西,但敢说这样的话!”贼人大怒,姚氏在刃交下死。
《桐城县志·忠节》有记载姚孙林的节行;《明史·卷三百〇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一·列女三》有记载姚氏的节行。
姚之骐次子姚孙森,跟父亲被比作神君荀淑一般因道德才行被朝中比作东汉的关西孔子杨震。
也学习兵法事项,杀了他哥哥姐姐的同伙流寇们攻桐城,被佐邑令守御城,桐城才得以不被攻陷。
1651年八月二十六日(顺治八年辛卯年)姚孙森去世,湘潭公姚之骐妻子项孺人1653七月三十日(顺治十年癸巳年)去世1659年(清朝顺治十六年己亥年)姚之麒的孙子姚孙森的次子张廷玉舅舅姚文燮登进士,授福建建宁府推官,1669年(康熙八年)任直隶保定府雄县知县,之后升任至云南开化府同知,摄曲靖府阿迷州事。
1673年(康熙十二年)时值,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商议撤藩,平西王吴三桂心不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于同年十二月处决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周王,以“大明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之名义起兵反清,以次年(1674年)为“周启元年”,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南明延平王台湾统治者郑经(郑成功嫡子)等人先后响应,史称三藩之乱。
吴三桂大军初时势如破竹,贵州巡抚曹申吉、提督李本深、云南提督张国柱等人立刻响应,总督甘文焜被叛军所害,吴军兵不血刃取得云贵全境。
姚文燮也陷入吴军营中。
密与建义将军林兴珠有约,为吴三桂所察觉,被关联详查,姚文燮乘隙逃遁,在归家回国的道路中到了湘潭,湘潭父老乡亲询问关切他。
姚文燮说:“这我乃是前朝神君的亲孙子呀!
(此前朝神君之孙也 荀彧祖父荀淑亦有神君的称谓)”,此时吴三桂军势已经侵入湖南了,姚文燮因湘潭父老的庇护才得以脱身。
之后拜见到安亲王爱新觉罗岳乐军中。
安亲王听闻后,召姚文燮至京,召见回答问题,询问军事都甚为熟悉。
三藩之乱平定后,姚文燮辞职回桐城奉养母亲(桐城桂林方氏六房方大羹女),之后醉心于诗词古文和山水画,他的次子姚士万中进士,姚士万的长子姚孔鈛中举人,姚孔鈛的玄孙姚镶,字季生,原名立隽,号石樵,诰授资政大夫二品,安徽省道台,是李鸿章和曾国藩的前辈。
从桐城范岗移居现今安庆城区,宅屋足足两百多平米,一妻六侧室共生十子七女。
这其间少不了神君姚之麒的庇护呀。
姚之骐堂弟姚之兰的云孙姚莹按照《湘潭县志》、《湖广通志》、《 江南通志》中记载的湘潭公姚之骐的仕途功绩为怹记录,内容由姚之骐的曾孙姚孙森的孙子姚文焱的长子姚文燮的侄子姚士万的堂弟张廷玉的舅表兄:姚士黉亲自撰写,新旧二文合并记录在《麻溪姚氏族谱先德传·卷二仕绩上》当中。

人物简介

维基
方一藻(?
—1640年),字子元,号玄根,直隶歙县人。
天启元年辛酉科乡试五十八名举人,二年(1622年)壬戌科会试十三名,二甲二十一名进士。
户部观政,授户部主事,五年管新太仓,六年升陕西司员外,本年升保定知府。
崇祯二年升山西霸州道副使,三年(1630年)调永平道,四年改河南副使,遵化道。
崇祯四年,以右佥都御史,担任辽东巡抚。
六年加俸一级,九年升兵部右侍郎、右副都御史,十一年升兵部左侍郎,加服俸一级,兼右都御史。
十二年加兵部尚书,十三年回部管左侍郎事。
后以大学士巡抚辽东,当时吴三桂“拜其门下”,又与其子方光琛“缔盟为忘形交”。
崇祯十一年(崇德三年,1638年),陈新甲主议和,遣一藻赴盛京(沈阳)与清廷接触,于是方一藻派遣一名“瞽人卖卜者”周元忠到清廷洽谈,皇太极基本上同意。
方一藻建议用隆庆年间“俺答封贡”的模式与对方谈判。
为黄道周所排斥,连上三疏。
和议之事不了了之。
王朴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陕西愉林卫人。
父王威官左都督。
朴以荫屡迁京营副将。
崇祯六年将京军御农民军于畿南,进右都督。
次年,代大同总兵,进左都督。
十三年,与吴三桂等八总兵救锦州,畏敌先逃,下狱处死。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孙蕙(?
—1644年),南直隶无锡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进士。
历归善县知县,调浚县知县。
崇祯十七年(1644年),引见礼部尚书。
三月十六日,应召对,孙蕙伏在朝堂,谈论「君辱臣死」大义,声泪俱下。
改授礼部郎官。
任命尚未下达,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大军攻破京师,城中哭声震沸。
孙蕙请降。
二十日,拜谒宋企郊,上表。
二十六日,授官长芦运使,上任途中被德州卢世㴶义师所阻,随即吴三桂已引清军入关。
孙蕙扔掉仪仗,焚烧敕令,埋藏官印,扮作乞丐逃往故乡,死于途中。
王则尧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则尧(?
—1644年5月28日),字心祁,山西翼城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科山西乡试举人,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
户部观政,本年授户部福建司主事。
累官山东布政使司参议、密云兵备副使、密云巡抚。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破北京,王则尧降,授顺天府尹。
四月,主持考试生员。
升大顺兵政府尚书。
随即奉命前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吴三桂将王则尧羁押,四月廿三日庚辰(1644年5月28日),吴三桂将王则尧押送清摄政王多尔衮营中,多尔衮命将王则尧处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明扬州府高邮人,吴三桂父。
崇祯初官锦州总兵,坐失机下狱。
起提督京营。
李自成入京师,令襄作书招三桂
三桂闻爱姬陈圆圆被掠,作书绝父,迎清兵入关。
襄遂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4—1630 【介绍】: 明广东东莞人,一说广西藤县人,字元素。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邵武知县。天启初擢兵部职方司主事。超擢佥事,监关外军,筑宁远城,配置西洋大炮。天启六年,击退后金努尔哈赤进攻,升辽东巡抚。次年,击退皇太极进攻,时称“宁锦大捷”。以不为魏忠贤所喜,乞休归。崇祯元年召还,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二年,后金兵入关,威胁北京,崇焕千里赴援。崇祯帝中反间计并听信谗言,以谋叛罪下崇焕狱,磔死。有《袁督师遗集》。
全粤诗·卷五七二
袁崇焕(一五八四—一六三〇),字元素。东莞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一六一九)进士,授邵武知县。明熹宗天启二年(一六二二)正月,擢兵部职方主事,单骑出关,考察形势,自请守辽。筑宁远城,屡次击退后金兵进攻。六年,获宁远大捷。后金帝努尔哈赤受伤死。次年,获宁锦大捷,皇太极败逃。以功授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内有忠贤掣肘,外有大将乱谋。明思宗崇祯初,忠贤伏诛,倡以辽人守辽土。崇祯二年(一六二九),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崇焕星夜驰援。复为大将掣肘,以十罪诛毛文龙,力禦强敌。然终因国势已去,不为奸人所容,法司论其谋叛,于清顺治三年(一六四六)八月弃市,天下冤之。《明史》卷二五九有传。袁崇焕诗,被燬甚重。今以民国二十一年东莞张氏刊《沧海丛书》本之《袁督师遗集》三卷附录一卷本所录遗诗为底本,并辑录清温汝能《粤东诗海》诗三首。
维基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号自如(一说字自如),籍广西梧州府藤县,广东东莞县(今属广东省东莞市)水南村(临近东江),据考为疍家人。
他是明朝末年政治人物,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授职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大力构筑「关宁锦防线」,多次和后金部队在该防线交战,曾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
其领兵时的东莞子弟兵多疍家人,战中常用的呼号和口令「掉哪妈,顶硬上!
」可溯源咸水歌。
对崇祯皇帝有“五年平辽”的承诺,得言听计从,支给钱粮。
后因诛杀毛文龙、在己巳之变护卫不力以及擅自与后金议和等事由被罗织入罪并被判以凌迟之刑。
14年后,明亡于李自成;同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清国迁都北京。
清乾隆年间,清政府为袁崇焕平反,但史学界对其际遇仍有争议。
北京市东城区龙潭公园有袁督师庙与纪念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江西新城人,字元公,自号海岸道人。崇祯元年进士,历宁波、杭州两府推官,以丁忧归。南明弘光时,授仪制主事。清军破南京,被执不屈死。有《瑶光阁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元公,建昌新城人。崇祯戊辰进士,历宁波杭州二府推官累迁礼部郎中有瑶光阁集
维基
黄端伯(?
—1645年),字元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建昌府新城县(今江西省黎川县)人,生平好佛,尝镌私印曰「海岸道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散文家、诗人,因拒降清廷而殉国。
黄端伯自幼聪敏好学,博览经史。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举人。
崇祯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进士,次年授浙江宁波府推官。
那时倭寇常犯浙江沿海一带,他集思广益,提出防倭十条计策,使该地倭患大为减轻。
他在宁波“布衣素食,货利不撄其心”。
对初次犯法者重在教育,对贿赂者则深恶痛绝。
对穷书生,只要有文才,便加意勉励,给予资助和推荐。
崇祯五年(1632年),因母病故,遂回故里,三年服满,改任杭州府推官。
他办事干练,广知博闻,公务之余,常邀两浙学士讲学于西湖,为当地培养人才。
崇祯十年(1637年),考选北上时,又逢父丧,居家七年。
耳闻目睹居住在建昌(今南城县)的益王朱慈炱作威作福、穷奢极欲的种种行为,义愤填膺,上疏朝廷,列数朱在建昌“擅增兵甲”,“擅增民词,批行郡县,骗害良民”等恶行。
结果,反被朱慈炱诬谄为离间亲藩。
黄端伯于愤怒中弃官为僧,避居庐山。
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陷北京,崇祯帝自缢。
镇守山海关的辽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福王朱由崧即于南京称帝,黄端伯面北动哭,盼为国效力。
经礼部尚书姜曰广推荐,授为正六品礼部仪制司主事、礼部仪制司郎中。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南京失守,朱由崧逃逸,礼部尚书钱谦益及忻城伯赵之龙等百官皆迎降,城内自杀殉国的,除了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以外,只有十二个人,其中高级官员仅刑部尚书高倬,其馀皆是中下级官吏以及一般读书人,故时人叹曰:“国家无事,公卿大臣享其尊荣;不幸有变,儒生小臣奋其义烈!
”黄端伯在其寓所能仁寺傍门书写“大明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不降”大字,拒不出迎。
清豫亲王多铎,命兵卒将端伯押至面前,并吆喝使跪,端伯不屈。
多铎拍案叱喝:“你认为弘光帝是何种人物,想为他一死?
”端伯朗言:“皇帝圣明!
”不愿多说一句。
多铎问:“马士英何等臣属?
”端伯答曰:“马士英,忠臣也!
”多铎又可气又可笑,问:“马士英乃大奸臣,何得为忠?
”黄端伯说:“马士英不降,拥送太后入浙江,当然是忠臣。
”他指着已经剃发易服的赵之龙等人说:“这些人才是不忠不孝之人。
”多铎点头良久,他问:“素闻黄先生耿介孤直,能否在大清做官?
”黄端伯断然拒绝并斥责迎清失节之人,说得降臣赵之龙等人面色发赤。
多铎将其关押在江宁逾四个月,其间端伯一再拒绝清廷劝降。
虽然身处牢狱之中,依然谈笑如常,且作《明夷录》言:“丹心倾汉室,碧血吐秦廷”以明其志。
六月十四日,清政府下令剃发,他指颈说:“我宁剃(杀)头不剃发”。
八月十三日,多铎再劝端伯降,并威胁道:“不降则戳!
”黄端伯誓死拒降,多铎遂命杀之。
黄端伯整肃冠履,昂首引颈受刃。
刽子手心惊目眩,不敢举刀,黄端伯厉声高喊:“何不刺我心!
”临刑前,面北遥拜,颜色自若,观者万馀,焚香拜泣,连多铎也叹称“南来硬汉仅见此人”,“北向叩头,口呼高皇帝、烈皇帝就死”。
口占绝命词曰:对面绝商量,独露金刚王。

割截无嗔恨,刀山是道场。
马世耀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人。
崇祯十六年任李自成军左营左标果毅将军。
次年封巫山伯。
后撤至山陕,清兵破潼关,伪降于吴三桂,事觉被杀。
王永强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9 【介绍】: 明末清初山西大同人。
明末为绥德镇副总兵。
清顺治五年十二月,起兵应姜瑰。
次年,连克延安、榆林等十九州县,旋为吴三桂所败,自缢死。
共 18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