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冒襄

相关人物:共 18 位
共 1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4—1656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宜兴人,字定生。
明都御史陈于廷子。
冒襄、侯方域、方以智称四公子。
与吴应箕草《留都防乱公揭》,诋斥阮大铖。
弘光时,被马、阮陷害下狱。
明亡,隐居山中,不入城市十余年而卒。
有《皇明语林》、《山阳录》、《雪岭集》、《交游录》、《秋园杂佩》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1—1671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密之,号鹿起。入清为僧,名大智,字无可,别号有药枕、弘智、愚者大师等。少为复社名士。明崇祯十三年进士,官检讨。弘光时为马士英、阮大铖中伤,逃往南海,以卖药自给。永历时任左中允,遭诬劾。清兵入粤后,在梧州出家。学问广博,于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药卜,无不析其旨趣,尤精于科学和哲学,重视“质测”,意即实验。与利玛窦交往甚密,通晓当时西方科学知识,对神学多所批评。所著有《通雅》、《物理小识》、《药地炮庄》、《东西均》、《浮山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五
弘智,字无可,别字药地,桐城人,本姓方,名以智,字密之。明崇祯庚辰进士,官检讨。初为报恩寺僧,后开法于青原山。有《浮山集》。
词学图录
方以智(1611-1671) 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浮山愚者,逃禅以后名行通、无可、五老、弦智、愚者、墨历、木立、药地、极丸、浮庐等。安庆人。崇祯十三年进士,任翰林院检讨。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著述百余种,最著者《通雅》、《物理小识》,又有《药地炮庄》、《东西均》哲学著作,又有《浮山文集》、《博依集》、《易余》、《一贯问答》、《切韵源流》、《流寓草》、《周易图象几表》、《性故》、《学易纲宗》、《诸子燔痏》、《四韵定本》、《内经经络》、《医学会通》等。
维基
方以智(1611年—1671年11月9日),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别号龙眠愚者,出家后改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人称药地和尚,直隶桐城县(今安徽省桐城市)人,明末清初学者、思想家、科学家。
祖父方大镇,曾任万历朝大理寺少卿,治《易经》、《礼记》,著述宏富。
父亲方孔炤,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崇祯朝官至湖广巡抚。
方以智幼禀异慧,六岁知文史,博览群书。
早年随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宁、直隶、燕京等地,见名山大川,与西洋传教士毕方济与汤若望交往,并阅西洋之书。
冒襄、侯方域、陈贞慧,合称明季四公子。
崇祯七年(1634)桐城民变,方孔炤留守,方以智随家人避居南京。
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己卯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联捷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李自成入北京后,受到了严刑拷打。
不久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方以智趁乱逃往南方。
入南明永历朝,除经筵讲官,因伪书案被免职。
自行参加抗清活动,兵败后出家为僧,改名换姓,人称“药地和尚”。
因“粤案”被清廷押解北上,赴南昌省狱,又押往广东对案,十月初七日行至江西万安惶恐滩头,想起宋朝末年文天祥事迹,自沉于江殉国。
一说坐化。
据说,以智浮沉江湖抗清时,在社会底层,推动了秘密结社天地会的发展。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密之,桐城人。崇祯庚辰进士,授翰林检讨,有《浮山全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8—1654 【介绍】: 明末清初河南商丘人,字朝宗。
侯恂子。
少时为复社、几社诸名士所推重,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号四公子。
南明弘光时,以不受阮大铖笼络,险遭迫害,夜走依总兵官高杰,又曾入史可法幕。
入清,应顺治八年乡试,中副榜。
文章富才气,与魏禧、汪琬号清初三家。
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二
侯方域,字朝宗,商丘人。副贡。有《四忆堂诗集》。
清诗别裁集
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有《壮悔堂集》。○朝宗以古文鸣,诗特其寄兴,识者比之皇甫持正、李习之、苏明允,最为惬当。
词学图录
侯方域(1618-1654) 字朝宗。
河南商丘人。
散文家,与魏禧、汪琬齐名。
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皆东林党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被黜。
复社成员,文章风采,著名于时,与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合称明季四公子。
入清参加科举,应河南乡试为副贡生。
孔尚任撰《桃花扇》剧本写侯方域与李香君事。
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3—约1695 【介绍】: 明末常州人,本姓邢,名沅,字琬芬。苏州名妓。从养母姓。貌美善歌。崇祯末为田贵妃父田弘遇(一说周后父周奎)所得。拟献给思宗,帝不纳。遂献为吴三桂妾。李自成破北京,得之。三桂引清兵陷北京,复得圆圆,从至云南。传后出家,法名寂静,字玉庵。一说清兵平定三藩,投莲花池死。或谓先卒。
词学图录
陈圆圆(1623-1695) 本姓邢,名沅,字畹芬。常州武进(今属常州)人。苏州名妓,善歌舞。初为田畹歌妓,后吴三桂纳为妾。吴三桂出镇山海关,李自成克京,陈圆圆曾被俘。吴三桂降清,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
闺秀词钞·卷九
字圆圆,一字畹芬,武进人。有《舞馀词》。
众香词
小传:圆圆初为女优,名擅吴中,与某公子有生死盟。田皇亲购得之,公子遣盗劫之江中,误载他姬以还,盗再往,已有备矣,力战易归,已而事露,祸且不测,公子度不能争,遂以献,既至,无宠,杂佩梨园中。三桂以父荫入觐,皇亲出家伎侑觞,一见陈沅,问乡里,遂属意焉。酒半,则供奉者已易人矣,盖家伎有上次两班,初出供客,犹其次也。三桂频问陈沅,皇亲知其意,辇送旅中,时边报日急,三桂一宿驰去。既而流贼陷京师,陈沅已为贼部权将军某所得,三桂入关,首遣亲骑四出,悬重赏购归,宠之并嫡,宫中呼陈娘娘。壬子以前,时达官解饷至滇,官本吴人,娘娘召见便殿,问吴中某某无恙乎,皆平昔所交厚者,盖犹未忘情也。太仓吴梅村祭酒有《圆圆曲》纪其事。
妇人集
圆圆色艺擅一时,如皋冒先生常言:“妇人以姿致为主,色次之,碌碌双鬟,难其选也。
蕙心纨质,淡秀天然,生平所见,惟圆圆一人耳。
冒襄注:家伯兄有赠畹芬绝句“潇湘一幅小庭收,菡萏香馀暮色幽。
细细白云生枕簟,梦园吟夜不知秋。
”“秋水波回春月姿,淡然远岫学双眉。
清微妙气轻嘘吸,谷里幽兰独许知。”
小匏庵诗集
陈圆圆,于吴逆死衡阳,既遁迹为尼,滇城外瓦村尼庵尚存小影二,一少年靓装,一尼装,兵燹俱归羽化矣。因志一绝“读罢梅花曲,吴宫草不春。画图已零落,何况画中人。”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四
董白,字小宛,号青莲,江宁人。
如皋冒襄侧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4—1651 【介绍】: 明末清初人。
本秦淮名妓,明崇祯十五年,归如皋名士冒襄为妾。
清兵南下,同辗转于离乱九年,后病死。
冒襄撰《影梅庵忆语》,详记其生平。
词学图录
董小宛(1624-1651) 名白,号青莲。
金陵人,歌妓,"秦淮八艳"之一,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
因仰慕李白而名号。
1639年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又称"针神曲圣",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
有山水癖,曾"自西湖远游于黄山白岳之间",吴伟业题董白小像:"钿毂春浇斗画裙,卷帘都道不如君。
白门移得丝丝柳,黄海归来步步云。
"性好清静,每至幽林远壑,眷恋不舍,独居苏州半塘达六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0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钱塘人,字锦雯。
崇祯十五年举人。
清初,两为苏州推官,改令南和,有异政。
卒于官。
诗文瑰丽奇伟。
为西泠十子之一。
有《朴庵集》。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二
吴百朋,字锦雯,钱塘人。明举人,官南和知县。有《朴庵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1—1688 【介绍】: 清江苏宜兴人,字其年,号迦陵。陈贞慧子。十七岁为诸生。美髭髯,时称“陈髯”。骈文及词,最负盛名。诗各体皆工。康熙间举鸿博一等,授检讨,与修《明史》,越四年而卒。有《两晋南北史集珍》、《湖海楼诗集》、《迦陵文集》、《迦陵词》。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五
陈维崧,字其年,一字迦陵,宜兴人。诸生。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有《湖海楼集》。
词学图录
陈维崧(1625-1682) 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人。诸生。少负才名,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凰"之一。然科举数不利,游食四方。至京交朱彝尊,合刻《朱陈村词》,名噪都下。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检讨。与修《明史》。工骈文,才力富健,风骨浑成,为清初名家。其诗则近吴伟业娄东一派。最工词,负盛名,为阳羡词派宗主,所为词沉雄俊爽,论其气魄,古今无敌手。内容题材十分广阔,对词境有开拓之功。与朱彝尊并称"陈朱"或"朱陈"。有《湖海楼全集》。词集名《湖海楼词》。又与吴本嵩等辑《今词苑》,与曹亮武等辑《荆溪词初集》。
清诗别裁集
字其年,江南宜兴人。康熙己未,以诸生召试博学鸿辞,官翰林院检讨。著有《湖海集》。○陈检讨四六及词,宇内称许,而诗品古今体皆极擅场,尤在四六与词之上,从前人无品评者,故特表之。○检讨年四十馀,尚为诸生,有日者谓之曰:“君过五十,必入翰林。”梅杓司赠诗有“朝来日者桥边过,为许功名似马周”句,后果然。事见《池北偶谈》。
乌丝词·序
丙午之秋,余与陈子其年俱落第,后会黄山孙子无言,意欲以吾两人诗馀梓以行世者。
嗟乎!
余与陈子少志观光,许身稷契,意谓有神之笔。
庶几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谁知萧条瓠落,而与莺嘴啄红,燕尾点绿,争长于钩帘借月,染云为幌之间,岂吾两人之志哉?
陈子叹曰:是亦何伤!
丈夫处不得志,正当如柳郎中使十七八女郎按红牙拍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以陶写性情,吾将以秦七、黄九作萱草忘忧耳。
虽然昔裴休为相,李群玉能诗,荐授校书郎,而陈去非长于歌词,亦为高宗所眷注。
孰谓诗词一道,何尝不得知巳于天子宰相哉。
彼尤尚书谓程正伯之文每过于诗,说者以为是时当涂诸公方且以文章荐正伯,尤公之言,可谓识正伯之大者。
但不知代往年遥,此事可传,而复可见否耶?
为劝陈子生逢尧舜,垂翅青冥,此意宜付之悠悠,旷士之胸,且暂往东皋,与汝石交辟疆冒君,每得一好词,如沈廉叔、陈君宠辈,付莲、鸿、苹、云,品清讴为一笑乐。
冬季归阳羡,当复借紫云相伴,又何减尧章过垂虹桥畔,小红低唱我吹箫也。
至于裁云缝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声,驱遣齐梁,舆台温李,则又当世传写,织帕机房,不必待余扬扢矣。
时穷冬凛冽,不亚改之寒甚手颤时,陈子幸为余沽酒。
江都宗元鼎定九撰。
槜李诗系·卷四十一
字其年,宜兴人。官检讨。有授简湖海诗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明末清初扬州府如皋人,字爰及,巢民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0—1717 【介绍】: 清浙江石门人,字孟举,号橙斋,又号黄叶村农。康熙时贡生,官内阁中书。旋归隐。与吕留良合选《宋诗钞》,又有《黄叶村庄诗集》。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九
吴之振,字孟举,号橙斋,又号黄叶村农,浙江石门人。官中书科中书。有《黄叶村庄集》。
词学图录
吴之振(1640-1717) 字孟举,号橙子,别号竹洲居士,晚年又号黄叶老人、黄叶村农,石门(今桐乡)洲泉镇人。
顺治九年13岁应童子试,与吕留良定交,试后又与黄宗羲兄弟交往。
举贡生,以赀为内阁中书,不赴任。
性淡泊。
康熙二年与吕留良、吴自牧合编《宋诗钞》,收录宋诗成集者84家,凡94卷。
又选施国章、宋琬、王士祯、王士禄、陈廷敬、沈荃、程可则、曹尔堪8人诗为《八家诗》刊刻行世。
十二年去北京访求宋人遗集,与复社诗人冒襄、长洲尤侗、汪琬、锡山严绳孙、工部尚书汤斌等订文字交。
南归时,冒襄等为之饯行,吴之振于席间赋《种菜诗》以言志,众人和之,后汇编成《种菜诗倡和集》。
筑别墅于石门城西,因爱苏子瞻名句"家在江南黄叶村",便命名为黄叶村庄。
生平锐意于诗,兼工书画。
撰有《黄叶村庄诗集》及后集、续集、《德音堂琴谱》等。
清诗别裁集
字孟举,浙江石门人。○宋代诗,前此无选本。孟举刻《宋诗钞》,共百数十家。己所成诗,亦俱近宋人。
黄叶村庄诗·序
黄叶村庄,吾友孟举学古著书之所也。苏子瞻诗「家在江南黄叶村」,孟举好之而名其所居之庄者也。天下何地无村?何村无木叶?木叶至秋则摇落变衰。黄叶者,村之所有而序之必信者也。夫境会何常?就其地而言之,逸者以为可挂瓢植杖,骚人以为可登临望远,豪者以为是秋冬射猎之场,农人以为是祭韭献羔之处,上之则省敛观稼、陈诗采风,下之则渔师牧竖、取材集网,无不可者。更王维以为可图画,屈平以为可行吟,境一而触境之人、之心不一。孟举于此,不能不慨焉而兴感也,觉天地之浩邈,古今之寥廓,无一非其百感交集之所得于心、形于腕。于以为诗,而系之黄叶村庄,意有在也。孟举于古人之诗无所不窥,而时之论孟举之诗者必曰学宋。予谓古人之诗,可似而不可学,何也?学则为步趋,似则为吻合。学古人之诗,彼自古人之诗,与我何涉?似古人之诗,则古人之诗亦似我,我乃自得。故学西子之矉则丑,似西子之矉则美也。孟举诗之似宋也,非似其意与辞,盖能得其因而似其善变也。今夫天地之有风雨阴晴寒暑,皆气候之自然,无一不为功于世,然各因时为用而不相仍。使仍于一,则恒风恒雨、恒阴恒晴、恒寒恒暑,其为病大矣。诗自三百篇及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惟不相仍,能因时而善变,如风雨阴晴寒暑,故日新而不病。今人见诗之能变而新者,则举之而归之学宋,皆锢于相仍之恒而不知因者也。孟举之诗,新而不伤,奇而不颇,叙述类史迁之文,言情类宋玉之赋,五古似梅圣俞,出入于黄山谷,七律似苏子瞻,七绝似元遗山,语必刻削,调必凿空,此其概也。不知者谓为似宋,孟举不辞;知者谓为不独似宋,孟举亦甚惬。盖孟举之能因而善变,岂世之蹈袭肤浮者比哉?世之尊汉魏及唐者,必以予言为抑孟举;世之尚宋者,必以予言为扬孟举。悠悠之论,非但不知孟举,实不知诗。然则读孟举诗,得其系之黄叶村庄之义,则思过半矣。横山叶燮序。
寻畅楼诗稿·序
孟举之诗,神骨清逸而有光艳,著语惊人。读者每目瞤而心荡,如观阎立本、李伯时画天神仙官,旌导剑佩骖驾之饰,震慑为非世有,然不敢有所嗜愿,为非其类也。凡为诗文者,其初必卓荦崖异,继而腾趠绚烂,数变而不可捉搦,久之刊落,愈老愈精,自然而成。今孟举方当卓荦崖异与腾趠绚烂之间,固宜其惊人如此,所谓小称意则人小怪,大称意则人大怪。孟举正须问其称意何如昔人耳。人知我而惊,不知我亦惊,直不可以此介意也。桓谭、侯芭不足以知杨雄,而待韩愈知之;李翱、皇甫湜不足以知韩愈,而待欧阳修知之。若李白、杜甫之诗,则又近白、甫时之韩愈知之,宋人因而师承焉,今人又未之知也。然则惟作者而后能知作者,自古为然。而作者之出也,或骈肩而生,或数百年、一二千年而生。吾同时无其人,则必待之数百年、一二千年有黄口后生焉,足以竭吾之长而攻吾之短,此真吾之所戁畏而托命者也。目前纷纷广座长麈、拈黑道白,如土蠓野马,其不足与于斯文也明矣。而今人舐笔蘸墨,方以此曹之喜憎为是非趋背。得其誉,便可骂阮籍为老兵,诃杜甫为村子;一为贬毁,则志惑气索,如丧家失父,不可自立于门户。谚所谓「以盲引盲,相将入坑」,殊可剧叹也。归有光目王世贞为「妄庸巨子」,世贞曰:「妄则有之,庸则未也。」有光曰:「未有妄而不庸者。」归之文至今可传,以其意中能无此巨子也。今天下之巨子,其出世贞下又不知几何。使吾之所为为其所称叹,则必为前与后之作者所哕詈矣;为其所诧异,则必为前与后之作者所疑而抉摘矣;为其所屏弃不复置目,然后必为前与后之作者所笑视莫逆矣。今孟举虽不为所喜,而犹为所惊怪。其于作者,尚未知何如也。然孟举进方锐,将数变而不可捉搦以底于成,则其惊怪益甚,其为屏弃不复置目,终所必至,顾在孟举能卒不以此曹介意否耳。陆务观曰:「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余读此句,辄自咎讼平生言距阳明而熟于用处,不事检束,正坐阳明无忌惮之病;为诗恨伪盛唐而未离声律,两骑夹带,犹为所牵挽。思欲坐进古人,所待于后甚远。不汲汲有求于今世者,心知其甚难,然不敢不与孟举同厉之也。南阳村友晚村氏序。 (此老友晚村序余癸丑以前作也。晚村墓有宿草,余年齿亦衰颓,学业日益荒落。重阅此序,念老友勉励之语,不觉泪渍于纸也。康熙甲戌冬日竹州居士书。)
黄叶村庄续稿·序
黄叶村庄续稿一卷,予叔父橙斋先生丁丑以后六年间所作诗也。前集八卷,皆先生所手定。自丙子季冬卧闼,遭绛云之烬,先生跳身烈焰中,支体溃灼,仅而获全。自时厥后,先生见弥超,学弥劭,世事不复罩眼。常拟筑别业读书归老,颜之曰「补衲庵」。虽不果就,而平居坐卧一小阁,蒲团棐几,一炉一编,优游其中,未尝轻出也。四方车马造谒与交游过从问字者,辄戒门以绝。即诗文一道,平昔所深知笃好者,亦嫌于炫露,几欲焚弃笔砚。然海内诗筒词版往来徵索者无虚日,先生不欲过绝人情,亦时时牵率应之。忆尝侍侧,见案间侧理填委,客坐厅事相促迫,先生率尔捉笔疾书,不移时,悉发遣去。初疑仓卒应付、不经意之作,已而回环吟咀,各有意理,而辞句之工、格律之细,又无论已。此不独挟兔园册、剽贼獭祭以誇多斗捷者无从望其项背,即作家宗匠刻意雕锼,亦有攀跻不上者矣。然每不自爱惜收拾,甫脱稿,旋弃去。频年所作,都流散于门人亲友间。其甚者或落长须赤脚之手,以为窗糊药裹。予每见,辄掇取之。积之既久,颇亦盈帙,盖半抄于友人箧衍所贮,半搜之敝楮渝墨之馀,而其散亡遗佚、无从蒐辑者,已不知其几矣,良可惜也。岁暮无事,料简巾箱,因尽出而汇集之。客见而憙曰:「海内仰望先生近作久矣,而恨不得见也。盍付之梓,以慰其饥渴乎?」予曰:「此非先生意也。今世操觚之家,所谓未有长卿一句,辄灾木费纸,投贽干时,驰逐荣利之场,集止津要之地,附末光而分馀润。先生方惄焉伤之,故年来匿影村庄,深悔姓名落于人间。即偶然酬应之作,亦如浮云太虚,过而不留。窥其心,且不欲以词章末技与学士大夫、骚人墨客斗新奇、较工拙以争长于词场吟社之间,况镂版流播,迹同衒鬻,不几与钓名营进者同类而共道乎?故知非先生意也。」客曰:「虽然,欧阳子不云乎:聚多者终必散。苟不及今为可久计,异日者保无湮没沦落之患乎?夫纂辑家集,无使陨坠者,子弟之责也。曷不刻之塾门,垂示子姓,并使乡邦晚进有所矜式考问,以庶几于大雅之克继,所得孰多乎?」予感其言,因谋之武冈、瑞草两弟,亦各出所藏,并甲戌元旦及乙亥春正雨雪、喜晴、公宴四诗合之,得古今诗二百二十馀首,相与排缵编次,釐之为若干卷,固请于先生而授梓焉。读是编者,当求其义蕴之弘、寄托之远与夫沉浸含咀之深,斯得之矣。若徒于抽黄对白、章絺句绘间赏之,非今日编纂之意也。刻既成,因记其缘起于此。侄景淳谨识。
黄叶村庄诗后集·序
黄叶村庄诗,其初集先生所自订也,续集则令子武冈瑞草及其小阮弈亭所搜缉编次也。自时厥后,又垂八九年,先生年弥高,学弥邵,诗亦益精诣融脱,如少陵之老去律细、东坡之海外文章,昔人所谓「精能之至」者也。然先生之诗率然漫成,或口占,或授简,初不置册本。又书法妙天下,片纸脱稿,旋为人攫去,或藏弆,或博易,遂并诗失之。先生既不自省录,而余数年来鹿鹿,时奔走长安道上,瑞草亦有负笈成均之役,武冈复迁居外舍,遂不及尽收录,所存者仅十之二三耳。今年首夏,余公车罢归,即仝瑞草昆季校辑,促付诸剞劂氏。第皆从零星收拾,故都无年次先后。又先生笃于故旧老友,晚年往来诗版,时复把玩,寓落月屋梁之意,而后学及子弟片语之佳,亦汲引奖借,故集中仿右丞、拾遗例,附入一二倡和篇什,亦先生意也。嗟乎!先生之诗,沾丐海内久矣。世徒赏其工妙而不究其由来,正如读昌黎集,但见其章妥句适,而所谓「茹古涵今,不可窥校」者,则未之睹也。余馆橙斋,与先生朝夕者十馀年。每见先生诗,大都成于对客谈笑、酒阑游衍之馀,初若不经意,然他人旬锻月鍊、苦思力索而未至者,先生以自然得之;从来苦捷敏者负蛟螭蝼螾之讥,费推敲者蒙刻楮雕肝之诮,先生独两兼之。此正非可卒乍袭取,盖才分既卓,学识绝高,而功力更复深至,乃克臻此境界。余尝谓先生非徒以诗鸣者也,特其胸中蕴负之奇偶寓于诗而一发之耳。读是集者,涉其津而溯其源,知其诗之所由来,无徒炫耀于絺章绣句而从事于本原,庶不负作者之苦心矣。余非敢序先生集也,因与先生周旋久习,知先生学问本末,因为指示其端要,愿与世之读先生诗者共勉之而已。康熙壬辰岁端午前三日,后学徐焕识。
重刊黄叶村庄诗集·跋
先六世祖孟举先生自编《黄叶村庄诗》八卷。又《续集》一卷、《后集》一卷,则五世祖武冈公及五世叔祖瑞草公所辑,板藏家塾,阅二百年。庚申之变,付之一炬。康寿兄弟避乱沪上,购得印本,欲谋重刊,而力有未暇。阅数年,服官于吴,稍有俸入,复构祠宇,乃以此本付梓人。又《黄叶村庄图册》及国初巨公题种菜诗原本经同邑蔡砚香广文刻石者,亦以重资购得。复得渔洋、钝翁诸老送行诗墨迹,并附于末。先生学行箸海内,无俟论述。独是数百年手泽,经兵火荡析之馀,岿然尚存,若有神物护持。俾得再刊,以饷后学,则诚小子之所深幸也。工既竣,谨书缘起于卷尾。光绪四年正月,六世孙康寿谨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南昆山人,字晓珠,号圆玉。
冒襄妾。
善画,与蔡含同称冒氏两画史。
康熙初曾作工笔花鸟册。
共 1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