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黄宗羲

相关人物:共 47 位
共 4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福清人,字天随。师事林光朝。尝赋《丹霞夹明月》,有“半白在梨花”之句,人以“半白梨花郎”目之。
全宋诗
魏几,字天随,福清(今属福建)人。
师事林光朝。
事见黄宗羲宋元学案》卷四七。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九
字二何,玄洲学士次子也。
少负异才,治诗古文词,精书法。
身既贵,公子性任诞,复为吴中势人婿妇装数万,二何随手而尽。
里中陆文虎先生最持标格,独心折二何,与通婚姻。
既七试不利,家日贫落,托因作客长安中,久无所遇,益放浪自废。
其后竟客死故人家,识者哀之。
余少时尝见二何乐府七言律十馀首,词甚横绝可喜。
及余客白下,寓太常庄汉晓先生官舍中,见二何数造门,庄先生必为设食。
将彻,出袖中一油楮,裹其残炙去,率如是。
其客穷至此,相去三十年。
余始选甬上耆旧诗。
因忆二何诸作,从里中遍索其遗草,所录示,率皆俳谑漫语,与余向所喜绝不类。
久之,乃自其从弟完白所得二何存集十帙之四,急发而读之,见其诗文杂钞略无去取,即讼词耍曲,詈仆骂鬼,涕唾夹慁,无不录其中。
二何手题卷首,谓万不许示人,使后生辈得入其室,窥见老生生平。
其语良是。
余因念二何平日诗文,既不能自慎择,所仅传者,又俱其晚年谑浪,几使老气尽掩,将来风雅,岂尚有二何?
一坐,心窃伤之。
乃特为洗砚正席,取四帙中诗审定之,唯存其本色苍健者三十首,其馀删抹至尽,然后此老身后精响,始大白于天下。
若自今日始得一诗人焉。
忆初冬梨洲黄先生相过,见余选里中诗。
辄问所录全二何多少。
盖黄先生犹记文虎之言也。
余时尚未得二何一诗。
默无以应。
今日始可以答黄先生矣。
至余少所见二何诗。
终无一在者。
乃知所亡六帙。
正有妙绝处。
行苦觅之。
第余于二何诗。
即未得尽存其可传者。
而已得力去其必不可传者。
此则余爱二何宿心也。
即二何而在,当许以此卷示人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君玉。家贫力学,读书至夜间,与其徒吸水噀面,醒则又读。弘治十二年进士。任南大理评事,历寺正,多所平反。出为兴化知府,升本司右参政致仕。归二十年而卒。刻意攻诗,力去陈言,虽一草一木,必远出象外乃已。有《白斋集》。
甬上耆旧诗·卷七
先生字君玉。
少负异才。
年十二即能赋诗。
常手古人诗一卷,其父见之投诸雪淖中。
先生徐徐取出暴日下,夜读之。
家贫,为诸生时,出游吴楚间授经,以所上束脩归养亲,能备甘脆。
每读书至夜分稍倦,则与其徒取水交噀面,使神气复立,乃更读。
其励志若此。
年及艾,始中进士。
授南大理评事、历寺正副。
前后所治狱凡二万七千馀人,论驳务得其平。
有三人以造伪章论死,无所置辨。
先生视其章,乃以篾布四边,中画字。
遂判曰:篾作与私铸不同,减死一等。
司狱官落职,贫甚,将鬻其女归。
先生以月俸为治行得免。
在南都九年,吏部再荐为督学使,不报。
出知福建兴化府,为政尚简易,务正风俗,与诸生说经,喜以儒术饰治,有古良二千石风。
郡中林见素先生,海内宿望,日与先生以文义往来,每共登临,辄题名山壁,人称为文章太守,奏治行第一。
然先生性嗜林壑,数乞骸骨归老,辞义确苦,乃进本省左参政致仕。
先生操行廉白,家无遗财。
人号曰白斋先生。
里居十六年。
惟以撰述为事。
于诗律益工,弥造高妙。
日怡神于林泉云鸟间。
尝自赞曰:辞让太早。
似乎失利。
木石无虞。
何谓不智。
末年遗教曰:抱病怀残喘,寄身属杪秋。
爱山一舆,乐水一舟。
未死微躯,巳卜荒丘。
永谢之日,不烦饰脩。
生也既顺,死复何求。
卒年八十有一。
子嘉庆,亦奇士,为诗殊有父风。
余常读先生集,其自述曰:予生平好学诗,志慕古人,然多从实地生变化,不敢为望空语。
今所梓行,仅十之三四耳。
自颠发黑,且苍且白,四方知音相遭如皮陆,固不可得晚遇见素林先生相知为独深,尝曰:梦魂相接多在雪苍雨碧之下,谷答风响相和应,亦微哉!
续藁出耄言,觉尤有味,未知获入梓否?
文字亦有可取,回首顾之,度不能举矣。
人以为实录。
又论诗曰:自高、杨、张、徐诸人学唐,尽有好者。
后李西涯、谢方石、张亨父及沈石田律诗甚多,生意循唐人绳墨,自能杰然。
今盛世必有妙手,不能尽知,行且求之。
先生官南大理,在弘、正之间,时北地信阳名巳极盛,先生仍盛推西涯,而置李、何于不论之列,且云必更求妙手。
此其立意卓荦不回,能自异于流俗,隐然可见。
今所传白斋集,即梓行之十三四者也。
竹里馆集,则其耄言也,合一千馀首,余为选三百二十八首序之。
序曰:余少从家乘读诸先辈赠先楝塘先生诗,惟喜张白斋先生琦一绝句。
复从戴氏书肆见白斋集四本,诗极可喜。
时方习制举业,未即购以归。
且意谓先辈诗文如此类必多,异时当得读之。
未几,余学为诗,求向所见白斋集,巳绝不可得。
偶见王凤洲诗,评于张琦下曰:如夜蛙鸣露,不离泥中。
架上旧有李腾鹏诗统所选白斋诗,亦注曰王凤洲云云,并欲唾之。
及读诸先辈选里中诗,俱甚推重先生,其论良是。
然南江所录凡二十八首,东沙所录二十二首,与余向所喜颇不类。
后之论诗者,有称先生呕心刻肾,务去陈言,品目甚当,而所录又只二首,使就诸家所选,即凤洲所言,尚非甚过。
意中不平久之。
至前岁始从释悟留所得所谓白斋集四本,如身客万里外,遇故乡良友,惊喜交集。
释于石又示其竹里馆诗二本,赠先人绝句亦在其中,而后先生之诗尽出矣。
余适在患气中,且喘且读,手录三百馀首。
窃谓先生诗发源忠孝,俱本于性情之正,无愧风雅。
至其为兴为比,吐咀山川,驱使云鸟草木,与一时词人绝不同。
间尝于诸体,尽相题目。
乐府最为高手,惜不多作。
古诗歌行别有苍然之色。
可方山阴徐文长,而徐稍不及。
若五七言律诗则妙矣。
至于五七言绝句则神矣。
今先生自编其诗,先绝句,次律诗,次乐府古诗,即一诠次间,甲乙巳定,此可谓寸心自知者。
且先生历官大理时,北地信阳方树赤帜,一时靡然风偃。
而先生高唱单行,不阡不陌,是诚不可无一者也。
余因念先生生平为诗,惟晚遇林见素先生一人耳。
身殁以后,久应论定。
然其不知我者,既横相訾诟,其知我者亦使与众人为伍,略无高下,其蔽反甚于毁之。
今先生二集遗板俱坏,遍询里中所藏,仅存三四册,事固有不可知。
傥更数十年,此三四册亦复散去,将使世间第一种文字,遂化为脉望,荡为飘风野火,忽焉尽灭,天下宁有是理耶?
此后起者所以不得辞其责也。
余既录成,日为里中诸君诵之,必尽一卷方已。
梨洲黄先生过访草堂,急取共读,相与狂呼大叫,声声相接。
余更起浮白一斗,谓黄先生曰:请于数百年中取一词家,足当我白斋者,邺嗣愿尽此斗。
先生亦笑谓余言不狂。
次日,黄先生归舟中,语万生允诚曰:白斋诗诚不易得,但袁中郎以士大夫身负海内之望,表章一山阴布衣,世始知有徐渭。
今杲堂乃以东海老布衣,思表章士大夫,不益难耶?
余闻其语,为怅然久之,夫余既杜门渐老,不与海内词人一通名纸,况悠悠千载,亦谁为知我者?
乃独此爱异赏奇,若不容口,遂顿忘其身之老且废也。
虽然,余不足传,而倘以传白斋之诗,遂得并传,是终以士大夫身后之力,引一布衣也。
余固藉白斋先生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君玉,鄞县人。弘治己未进士,除南大理评事历官福建布政司左参政有白斋竹里馆二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四
琦字君玉,鄞人。弘治己未进士,除南大理评事。历寺副、寺正,出为兴化知府,进参政致仕。有《白斋》、《竹里馆》二集。 (《见素集》:白斋诗疏宕孤绝,如峻峰激流,景出象外。虽杂备众体,而收功实由山谷。宁川一派,今流明川矣。 《艺苑卮言》:张君玉诗如夜蛙鸣露,自极声致,然不脱淤泥中。 《甬上耆旧集》:先生诗吐咀山川,驱使云鸟草木,与一时词人绝不同。 《田按:白斋诗如饮苦酒、食谏果,森森自有正味在。李、何盛行时,不可无此一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嘉则。诸生。偕徐渭为胡宗宪幕僚。有诗名,即兴作铙歌十章,援笔立就,为宗宪激赏。后宗宪以严党下狱死,为之讼冤。继往来吴楚闽粤间。卒年七十余。歌诗约七千余首,有《丰对楼诗选》、《荆溪唱和诗》、《吴越游稿》。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嘉则,鄞人,万历间布衣。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一
先生起田间,少负异才,喜读书,尚廓落大节,慕谢太传、王猛之为人。
云间沈公恺来为郡守,先生始束发,上书万言,沈公诧为奇士。
已补诸生,数试于乡,不利,专以诗自豪,文章疏宕可喜。
会东方用兵,少保胡公宗宪开督府,闻浙东有名士二人,辟致幕下。
其一先生,一山阴徐渭也。
少保豁达好士,微有酒失,善嫚骂,先生岳岳不少阿。
唯少保亦雅惮先生,遥望见为离席。
少保行部七闽,燕将士烂柯山上,酒酣乐作,请先生作铙歌十章,坐上诗立成,酾酒高唱,至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
少保起捋其须曰:何物沈郎,雄快乃尔。
即命刻石山上。
尝从少保登大王峰,置酒上客四座有云:某所歌姬绝丽者。
少保已被酒,趋命健儿为取来。
须臾报姬至,先生即起曰:吾辈兴阑,明公可以行矣。
少保为强登车去。
其持正率如此。
及少保死,请室中,先生走哭墓下,持所为诔遍告士大夫,颂其冤状,由是沦落湖海间,益跌宕自放。
过太仓,一通谒弇州,高坐论诗,直气凌其上。
弇州虽阳许为布衣之杰,然实心惮之。
先生性喜衣绯,常客吴中。
绯衣行道上,倾吴市人聚观。
余太常谓先生戴罽冠,被朱衣,游行吴阊,啸呼若狂。
当是之时,实惊吴儿亦善言先生豪矣。
既久,倦游归里门。
时张大司马方主文盟,最推重先生。
岁时伏腊,非先生至不欢。
而先生家诸从子侄一相国、二方伯,俱从先生受诗。
初起有盛名,及司马既殁,先生更为耆夙,每持刺报客,自称老友。
一时山林失职之士,单门高才俱辐辏其门,遂尽倾司马客先生。
初出其诗七千有奇,使从子九畴删定,录四千馀首行世。
晚年诗益多,每杖策历佳山水,过先辈隐居,宿精舍,小饮草市酒家,辄索素纸题诗,老言愈高妙,率弃去,不复具草,人多匿为已有者。
遗文四百馀篇藏于家。
先生既垂老,尚思出门,诸公共相慰留。
先生曰:使吾有薄田百亩足自老,奚好游耶?
诸公俱曰:诺,请为先生图之。
因共出钱,为置善田百亩,给朝夕。
先生遂得高卧丰对楼不出。
年近八十,卒于家。
先生家在南村栎社,人称为栎社长;诸从尊为句章公,学者称嘉则先生。
先生以文行高东海,裒然居首。
龚芝麓谓万历中布衣以诗豪者,天下有三人:其一为先生也。
曹能始石仓诗选,录丰对楼集最多,为词苑第一。
先生诗已见于世矣。
然余间读先生所为序传记数篇,其文原本班马,叙事有法,不作同时诘曲语,可谓卓然大家。
屠长卿亦曰:先生文益疏宕有奇气,生平魁玮大节,不愧其为文。
世人徒知先生以其诗,且不尽也。
又曰:近世作者或乏长材。
乃诡而跳诸偏枯,以为险绝而务掩其短。
每撰一篇杜门首,蒙𧝉被搆思累月,颖为秃而出。
号于人曰:吾能钩玄尚奇。
然按覆其旨,犹夫人尔。
则胡不遵大路趋。
而崎岖走间道为。
必若先生。
斯所谓遵大路而趋者也。
长卿言专抑里中一古文家,而独推先生。
其言最有功学者,即先生之文可知矣。
余尝数求丰对楼遗文四百篇,在其族人某家,余友曾尽见之,即往从借钞。
而某已持此本,献一当事,竟失于兵火中,惜哉惜哉。
先生在当时,喜以文宠同辈,及所传叙先贤行事最详。
今隆万之际,阙焉无徵,俱先生遗文散佚所致也。
至先生殁后,百年中名贤高逸,仅能购其诗,存其名氏,而其生平大节,绝无可考遍。
询诸故老所闻,略记一二。
盖斯文之事,坛墠久虚,遂使世逾近而文献逾失徵,殊足叹也。
梨洲黄先生谓余曰:及今不为采录,则后此益不可问矣,是皆吾辈之罪也。
黄先生遂归选姚江逸诗,余亦有甬上耆旧诗之选,故特于丰对楼遗文有三叹息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嘉则,鄞县人。有丰对楼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4—1626 【介绍】: 明浙江馀姚人,字真长,号白安。
黄宗羲父。
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宁国推官。
天启初擢御史,力陈时政十失,忤魏忠贤,被夺俸一年。
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切责,尊素愤而抗疏。
后又上疏论万燝廷杖及河南进玉玺诸事,益忤忠贤意,被削籍归。
不久被逮入都下诏狱,临行嘱宗羲,谓学者不可不知史,当读《献征录》。
在狱中受酷刑死。
南明弘光时追谥忠端。
有《忠端公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真长,馀姚人。万历丙辰进士。除宁国推官,擢山东道御史。天启末,卒于诏狱。赠太仆寺卿,追谥忠端。有集。
维基
黄尊素(1584年—1626年),字真长,号白安,明末官员,浙江馀姚县(今余姚市)人。黄尊素官至御史,属东林党人,天启年间因反对魏忠贤而死于诏狱,是“东林七贤”之一。黄尊素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三甲进士,除宁国府推官,为官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天启二年(1622年)升山东道监察御史,参劾魏忠贤阉党不遗余力,上《士气已竭》疏,天启六年(1626年),受魏忠贤所害,入诏狱,被拷打致死,据说死状凄烈,头破血流。与黄尊素同时死难的还有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周宗建等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8—1657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字履安,一字悔庵。
明崇祯九年举人。
曾参加复社。
入清服道士服,隐居不仕。
善诗,兼熟史事。
使诸子从黄宗羲游,均有成就。
有《寒松斋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履安,鄞县人。崇祯丙子举人,有《寒松斋槁》。
王正中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保定府深泽人,字仲撝。崇祯十年进士。十六年任长兴知县,遇大旱炎热,步祷封扇,贮库两月。明亡,流寓绍兴,鲁王召为馀姚知县。鲁王败,隐居以终。著有《周易注》、《律书详注》。
维基
王正中(1599年—1667年),字仲撝,保定府深泽县(今河北省深泽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王正中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
崇祯十六年(1642年)担任长兴知县,遇大旱炎热,步祷封扇,贮库两月。
明朝灭亡,流寓于绍兴。
南明鲁王朱以海监国,召其以兵部职方司主事摄任馀姚县知县。
升任监察御史。
因事株连入狱。
狱中随柯仲炯学习天官、律吕、度数;随黄宗羲学壬遁、孤虚之术。
造《监国鲁元年丙戌大统历》。
清军攻占浙东后,鲁王失败,王正中逃避山中,贫困不能自存。
靠着鉴湖租佃五亩田,加以医卜谋生。。
至康熙六年(1667年)隐居而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2—1645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山阴人,字弘吉,号虎子。祁承□子。天启二年进士,授兴化府推官。崇祯四年官御史,屡疏陈天下大势、民间疾苦,出按苏州、松江诸府。因忤周延儒,以侍养归。福王时擢右佥都御史,宣抚高杰,勉以忠义,杰感动愿效力。旋被诋移疾去。清兵陷杭州,绝食死。唐王时谥忠敏。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幼文,绍兴山阴人。天启壬戌进士,除兴化推官擢福建道御史巡按苏松历官都御史巡抚应天
维基
祁彪佳(1603年1月3日—1645年7月28日),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弘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寓山居士,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明末政治人物、戏曲作家、造园家,天启壬戌进士。
弘光时,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南京陷落后自尽殉国。
祁彪佳于万历三十年十一月己卯寅时生于山阴梅墅。
自幼聪敏,六岁能诵帝王名。
九岁因其父安排聘商氏(商景兰,兵部尚书商周祚第三女)。
万历四十六年赴童子试,无出其右者,遂为第一。
四十七年,彪佳年十八,会试下第不中。
跟随父亲赴任沂州,游览琅琊名胜,归家后继续读书。
泰昌元年,与商氏成婚。
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时年二十一岁,次年任福建兴化府推官,旁人或觉得彪佳年轻,而莆田有时缙绅势力强大的地方,恐怕不能胜任,结果其在任时非常关心民间疾苦,尽力去除底层穷困百姓的负担,名声颇佳。
崇祯元年十一月初一日,父亲祁承㸁去世,二十二日听到讣告,这一天也是祁彪佳生日,此后终生不庆生辰。
崇祯四年(1631年)考选,五年选授福建道监察御史,次年巡按苏松。
时宜兴缙绅陈一教势力薰赫,家奴周文爙仗势肆意,积累了许多民怨。
平民陈轼聚众对抗文爙,烧毁了陈一教的房屋和别墅,还在附近劫掠,差点导致民乱。
祁彪佳逮捕周、陈二人并问斩,其余惹事者各戍边、配流,事件遂平息了下来。
他将周文爙所占别人的田产、子女归还人民,奏免陈一教父子的官职,民心大定。
当时三吴一带有一伙名叫“天罡”的黑恶势力,为无籍之徒组成,到处作案犯罪,打枪奸淫,招摇过市。
祁彪佳上任后立即将其四名魁首逮捕,杖杀并曝尸三日,之后一旦有抓到天罡的,全部不加讯问直接杖杀。
很快平定了该势力的恶行。
文震孟对祁彪佳的治绩大为赞赏,称之为“国朝二百年所仅见”。
后受权臣周延儒排斥,家居八年。
崇祯八年五月,到杭州养病,与母亲王氏游览西湖。
病痊愈后回到绍兴。
十月,在寓山构筑别墅,准备隐居终身。
彪佳对自己家的仆人管理很严,禁止他们与外人发生争吵。
崇祯九年四月,筑寓山草堂竣工,彪佳与友人闭关论性理之学。
同年,由于彪佳常苦于疟疾之症,为治地方疟疾,于是捐资与友人王金如建立了医药局,在疫病期间保全了民众的生命,此外彪佳还建立了乡贤祠。
剡县饥荒时,祁彪佳与王金如合力赈饥,因想到死在野外的人没人收尸,彪佳专门请了一位法号“本原”埋葬野骨的僧人,支付其报酬并让其掩埋三吴一带遗骨。
又出资改善了监狱囚犯的生活条件。
崇祯十一年,针对流寇严重的情况,撰写了《御寇》一书。
十三年,绍兴饥荒,彪佳建议《救荒策》十五条。
遂出面负责救灾。
设立粥厂,制定供给米粮的法规,全活不可计,编辑了《古今救荒书》。
杭州有卖妻为娼者,彪佳出钱将之赎回娘家。
彪佳与族兄祁宁方倡议保甲,自任正、副长。
崇祯十四年秋,绍兴再度歉收。
民乱勃发,彪佳在母忧期间,急忙入城,下令逮捕抢粮者,绳之以法。
日夜工作,尽力救荒。
崇祯十四年(1641年),起为河南道掌印御史。
崇祯十五年赴北京,路上因兵乱梗阻,历尽艰险。
至十二月初四日入都门。
在朝上疏,请求皇帝留下有清名、声望的耿直之臣。
崇祯十七年(1644年)巡按南京,清兵入浙,驻节杭州抵御清兵。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兵破南京。
闰六月,弘光帝被俘,潞王监国。
群臣计划推举祁彪佳为苏松总督,还没来得及任命清军便来到杭州,官员四散。
清军贝勒召见祁彪佳等士大夫四人,彪佳没有回应。
初六日晨,于杭寓山花园莲花池内自杀殉节,有绝命词:“图功为其难,洁身为其易。
吾为其易者,聊存洁身志。
含笑入九原,浩然留天地。
”又有遗言:“山川人物,皆属幻影。
山川无改,而人生则倏忽一世矣。
”鲁王朱以海谥彪佳曰“忠毅”,隆武建元,赠光禄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给四代诰命,谥“忠敏”,赐祭葬,荫一子中书科中书舍人。
归葬绍兴亭山北麓。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帝褒奖了其在危难时刻的气节,赐谥“忠惠”。
张岱是祁彪佳的挚友,祁彪佳殉节后,张岱极为哀痛,写了一篇祭文。
其中有这样的语句:“奕远既去,花月、声音、饮食之道难得解人。
吾辈住此寂寞世界,毫无意味。
”祁彪佳殉国后,其「澹生堂」藏书亦从此散出,多为黄宗羲、吕留良所有,部分归杭州赵氏小山堂,馀则散入坊间。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四
字廷瑞,号木石,以进士除南京监察御史。
时户、刑、兵、工四部尚书,国子祭酒俱不职,公抗疏论之。
掌锦衣都指挥刘敬父子怙势横虐,言官为结舌,公独疏其下,法遂逮敬夺官,子论戍,一时风裁凛然。
出为山东按察佥事,在职劳瘁,遂以疾请老,卒于家。
子钥,亦为名御史,见后传。
从子鳌,官户科都给事中。
余近选此集,于诸世家遗文最所加意,万允诚更走访不遗力。
一日,余谓允诚曰:城西董氏,其先有父子名御史,而里中诸诗选绝不及,岂两公俱无文辞耶?
复念董工部德镛,吾家婿也,为公后,因遣侄辈往从,问其家颇有所藏先世遗集否。
次日,董甥从旧簏中觅得一册来,前后剥落数纸,喜中尚完好,发视,即工部所刻先世两御史集也。
诗各一卷,数十首,俱华健有奇气,不愧作者。
余读之嗟赏竟日。
若工部诚所谓贤子孙也。
工部刻此集在崇祯癸未九月。
不及半年,国难作,工部亦下世,诗板俱毁,今仅存一二册,即御史子孙,俱未得见。
若失此一时前辈,风雅竟不可复问矣。
余因简与公同时,若薛司税敬纪善服耘诗,则从薛氏所刻世风录之。
陈太守本深诗,则吾友陈同亮持示其家乘所抄副使张公炳诗,亦得诸张氏家乘中。
钱布政奂诗,则余为吾友钱稚廉序定其家集,选此数首。
董氏两御史诗,则得工部所刻本也。
前此七公,俱自二百年后始登作者之堂,为桑梓增重。
夫诸公久以名位显闻于世,家有遗文,而诸选家草草,且绝无问之者,何况布衣草野,金石之声,不出蓬户,更谁为发潜德之辉耶?
梨洲先生曰坐视先辈佳文字埋没,是为忍人。
三复斯言,能无感叹。
王玉藻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扬州府江都人,字质夫,号螺山。崇祯十六年进士,任慈溪知县。清军陷北京,从鲁王起兵。事败返扬州,隐居乡里。慨世运之艰,闭门谢客,怡情诗酒间。后作绝命词,飘然而逝。
维基
王玉藻,字质夫,直隶江都县人。
明末官员。
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进士,授浙江慈溪县知县。
少詹事项煜因曾向李自成投降,而被慈溪人所不容,被当地人投水溺毙,王玉藻及冯元飙均为其门生,项煜在慈溪遇害时,王玉藻却置之不问,有人质疑其不顾师生情谊,王玉藻却回道:「吾岂能为向雄之待钟会哉!
夫君臣之与师友,果孰重?
」听到的人无不对其肃然起敬。
南京城破,鲁王监国,王玉藻与沈宸荃起兵响应,晋御史,仍行使知县职权。
又招募义勇,自请防守钱塘江。
于是以兵科都给事中往军前效力。
时驻兵江上者,有方国安、王之仁、孙嘉绩、熊汝霖、章正宸、郑道谦、钱肃乐、沈光文、陈潜夫、黄宗羲,均各自为战,无人敢先进军,且不分发王玉藻部军饷。
王玉藻只得还朝。
王玉藻身居谏垣,履行职责,上疏论事,言辞激烈,致使诸臣不悦。
王玉藻于是力求罢职,经太常寺卿庄元辰竭力挽留,方继续供职。
浙东陷落后,王玉藻未能赶上鲁王逃离,投水池自尽,水干未死。
于是逃往剡溪,以野草为食,每日临水作诗,仰天起舞,慷慨悲歌。
最终归隐北湖,誓不剃发易服,作绝命词而离世。
遗命不冠收殓。
清史稿·遗逸》有传。
共 4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