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 自注:《水经》云:震泽包山林屋洞天,与洞庭湖相近(四库本作通),故震泽山中亦有洞庭之名。
⑷ 自注:采橘日以冬至前二十日为候。凡得霜后及有西北风后,天色晴霁时,则家家采而藏之,无过冬至前十日者。过则为寒所损,亦损明年树矣。
⑸ 自注:树皆用小舟买于苏、湖、秀三州,得于湖州者为上,亦莫能语其由也。
⑺ 自注:树有蠹则实不蕃。春夏用小钻凿取而杀之,谓之讨虫。
⑽ 自注:橘树夏遭旱则冬不耐寒而死。人家皆凿井于树旁,贵负荷之近也。熙宁七年大旱,井泉竭,山中担湖水浇树,有一家费十万钱雇人者。
⑾ 自注:橘忽有坚小而青黑者,谓之青瘟、黑瘟,往往祝祭禳祈焉。
⒁ 自注:采橘必留枝蒂,成一掘(疑当作握)三指,所以养橘。否则易乾。
⒂ 自注:采橘先置地板上,堆之数日,谓之入仓。微覆用草使汗出,然后入笼,谓之出汗。否则味酢。
⒃ 自注:橘生花至繁,初结实多落,收之堪淹藏为药橘。
⒄ 自注:山中人言:东西两山卖乾橘皮,岁不下五六千秤。
⒅ 自注:贡柑有径围之限,大者不敢以进,虑不可常也。唯官府公筵,负担至京师,卖之贵家,最为大矣。
⒆ 自注:寄惠远,唯未甚熟而小者乃不坏,既黄而大(四库本下有者字)不能久矣。
⒇ 自注:橘之小者,谓之脚橘。山中作土窖,熏用烟而收之,谓之熏橘。
(21) 自注:种橘大姓不复计树若干,但云有几亩。
(22) 自注:每一百斤为一笼。或得价笼一千五百钱,下价或六七百,不可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