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人物:
查继佐
相关人物:
共 4 位
。
共 6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同工曹,京兆府。看审城中可撤家舍
明 ·
成伣
七言排律
根本神都汉水阴,山回龙虎窈而深。
百年烟火纷成聚,万屋歌钟正闹吟。
阛阓纵横人似海,街衢交错土如金。
争寻隙壤开轩宇,分占幽蹊傍树林。
不是有心临魏阙,偶因无地斸层岑。
谁人能解青乌术,愧我空悲白发簪。
自信形骸犹矍铄,强扶筋力陟岖嵚。
重阳节近登高远,野菊花开满意斟。
邂逅故人同酩酊,团圞今日畅胸襟。
却凭官事成佳会,半醉归来日欲沈
(判尹姜用休,
左尹
韩斯文,参判金君谅,参议闵师骞同会。)
。
送韩右尹
(仁及)
以冬至使赴京。余时为
左尹
明 ·
许𥛚
七言律诗
贺节输琛万里程,吾僚忠信我王诚。
扬帆直渡将桥海,整辔仍经欲漆城。
马绊当蹊应自避,犬戎冲塞定遥惊。
预知蹈舞龙庭上,五色云开瑞日生。
送
左尹
郑公赴京
其一
明 ·
朴淳
七言绝句
边雪苍茫岁暮天,析津西去路三千。
向来知己非今日,不待临歧赠马鞭。
送
左尹
郑公赴京
其二
明 ·
朴淳
七言绝句
风沙何处笑颜开,客里辛盘岁又来。
朝罢紫微春已晚,落花飞送马啼回。
次宋掌令
(纯)
别章
明 ·
宋钦
七言绝句
君有尊师我族亲,好将诗酒乐馀春。
心谈此日相虚受,晚节犹期德业新。
按:校知止堂遗稿。其七代孙命贤所辑刊也。以此诗系于嘉靖辛丑四月。知止堂以左参赞谢恩。乞递蒙允南归。而倾朝饯别时倡和之作。而第考俛仰公家状则辛丑。已到同枢。行大司谏。而非掌令矣。疑此乃是丙戌以后戊戌以前出入掌令时所次别章也。知止堂丙戌莅全州。己丑。移潭阳府使。癸巳。升嘉善。擢全罗道观察使。甲午。以母年九十九辞递。丙申。母卒。戊戌。选清白吏。升嘉义
左尹
。擢兵曹判书。此诗或作于癸巳离潭阳之时欤。
挽李一斋
明 ·
崔应龙
五言律诗
坐上春将暮,承颜讲讨时。
操存论更紧,人道辩无遗。
格说开群蔽,危言起众靡。
仙踪追莫及,非独恸吾私
(汉城府
左尹
崔应龙)
。
挽曹晦谷
明 ·
李之馧
五言排律
昔在重艰日,公将一节行。
天东扶大义,斗北揭高名。
论议空馀子,班资止亚卿。
方当华发用,却讶少年评。
车百庸何诟,尊三未易轻。
森然庭畔桂,遽尔梦中琼。
爽气随秋尽,清光逐露倾。
归舟自此远,衰白若为情
(
左尹
李之馧)
。
题榜会褉帖
明 ·
李埈
七言律诗
余之将赴真珠也。壬午同榜领府事尹可晦领相吴汝益兵判李玉汝判敦宁金景择知中枢李伯彻吏判郑景任行副护军尹时晦
左尹
柳励仲佥知尹君晦金一叔经历李迪夫。设榜会于忠勋府。仍饯余行。壬午去今四十九年。而同榜之无恙在洛者如此之盛。金章华发。赫赫相照。望之若图画中人。其数过于香山九老。而又其达官贵卿之多。彼所不及。未知风流娴雅比方前后亦何如也。皆谓一时隽游。不可无识以为别后面目。遂用一律。录呈座上。
紫绶金章鹤貌清,何如洛社会群英。
曾同五十年前榜,今作三千海上行。
夙债纵酬山水郡,远游何耐弟兄情。
别来面目凭谁记,数幅冰纨眼转明。
崔
左尹
濂挽
明末清初 ·
金尚容
七言律诗
戎幕从军记昔时,蛟龙城下惯相迎。
擎天壮志人谁识,满腹雄图老益奇。
莫逆襟期连伯仲,忘年交契去毛皮。
才终一甲还玄宅,长恸非徒为我私。
嘉善大夫礼曹参判李公神道碑铭
明 ·
李廷龟
呜呼。此少宗伯李公而立之墓也。而立与余生同甲子。恒以白首为期。余尚踽踽人间。而而立之墓草。已十枯矣。伤哉短也。而立无子择为子者。而取其仲氏今赞成公之第六子曰志裕而子之。志裕乃以赞成公之状。拜且泣而言曰。吾先子不幸早世。今不肖孤之所可自尽者。惟有托不朽。为地下重耳。凡先子之执而娴于辞者。莫公若。敢拜以请。噫。而立有子矣。余之于而立。无异于赞成公之于而立。余之知而立。奚待乎赞成公之状。即微志裕请。而立之墓。余乌得无言。而立姓李。名尚信。系出骊江。世有闻人。入我朝。有讳继孙。官卒兵曹判书。谥敬宪。尝为永安观察使。治尚文教。选士之开敏者。亲为程督讲习。武悍之俗。一变弦诵。北人立祠祀之。公其五代孙祖讳士弼。弘文馆应教。考讳友仁。司宰监佥正。俱赠领议政。兼带照常。妣阳川许氏。壮元及第坰之女。赞成硡之孙。有四子皆显。仲则赞成公。公于序季。自幼重迟不戏。动止自矩。好读书喜敦修。中戊子司马。己丑。文科选槐院。荐内翰升奉教。壬辰。病递。及上西幸。公之二兄谓公曰。我俱在从列。当从汝适。官卑而居散。母从亦可。汝亦从。谁亲侧者。公曰。既委质官。宁有大小。义不可苟。遂奉亲安于净地。径趣行在。稍迁礼、兵佐郎。转正言。俄充贺至书状官。复命于定州。自是十年间为司书、文学、辅德、执义各一。掌令、司谏二。选玉堂。自修撰至典翰。而校理、应教则再。荐中书为舍人。再为御史于关北。则甲午贼退后。巡按于岭南。则己亥饥馑时。安抚也。宣布咨询。咸宜时措。时天兵在岭南者。专靠山东运米。腐朽不堪食。公饬官厨。亦辍白餐。自供与天兵所食等。由是怨声始寝。李相公元翼为都体察使。开府湖岭。辟公为佐协赞幕画。南土大喜。未竣事。徵拜应教。无何。承旨缺。公格于未准资。特命注拟。遂擢为同副。一岁中。升至都承旨。近世莫有。递授户兵参议。壬寅诏使时。为都司迎慰使。亦荣选也。历祭酒。再长薇垣。皆不久引疾。乙巳。为冬至使。本国曾请贸焰焇。累奏而不获命。至是。命公兼奏。公竭诚敷对。始得准旨。遂为恒式。宣庙大悦。特升秩。公上疏辞。上奖谕不许曰。使乎使乎。岭南地广事殷。号难治。时又夷使新款。接御缓急。动关国体。舟师弊积。公私不相保。特廷举属公为按使。公精心熟讲。夙夜祗慎。事以办治。而公病矣。上章乞免。舆还京。拜京兆
左尹
、礼曹参判。皆辞。至庚戌三月竟卒。讣闻。上命有司吊赙。予祭一坛。葬在安山瞻星里。夫人。正言俞大脩之女。判书绛之曾孙。德恩君宋麟寿之外孙也。有至行。公殁。执丧逾制。绝盐酱。哭擗如袒括初者三年。服阕犹不脱衰。粒米不入口。唯齧菜根。以不至灭性者。今十年如一日。公嗣子志裕。中进士。秀而嗜儒。娶参判权憘女。生四男。曰邦镇、世镇。馀幼。公之侧室子曰志复。幼。公神识凝远。不妄笑语。饬躬有常度。居恒以宋朝名臣言行及自警编为范。遇事周详。无细大无。敢不思。既审知其当为。则乃复勇行。亦能嶷嶷有立。尝为献纳。与司谏李时彦上劄。论时政阙失。极言宫闱事无忌讳。闻者缩颈。而宣庙嘉其切直。升一资奖之。诤路增气。一时艳传。公早年科第。蝉联登簉融显。固是自致。未尝濡迹竞进。当倖臣窃柄。有意汲引。而再不就谏长。亦其志也。常欲辞荣途。乞外庸得展布素蕴。而暂试南服。遂以不起。悲夫。铭曰。
敬宪以文开荒屯,有不尽者遗之孙。
诸孙矫矫如跃龙,公惟其季烨而丰。
危不弃义志乃遂,君亲道全两无愧。
白简谔谔惊天阊,圣心虚己回恩光。
福星两路苏疲癃,濡如膏雨和条风。
敷奏于天天格忱,邦之利用赖至今。
额额南藩最重寄,舒以任烦政乃理。
施之未竟短途促,畀之何丰夺何速。
瞻星之丘郁苍苍,有蕴斯藏发必长,俾尔嗣人炽以昌。
共 6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