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卢若腾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10 首
海上三山未渺茫,竹湾花屿郁苍苍。
白沙赤嵌红毛地,绿苇黄鱼紫蟹庄。
仰首但观天咫尺,称名食在水中央。
古今多少沧桑客,留得残云映夕阳(杨永智编校)
⑴ 编者按:「食」,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作「合」。
⑵ 编者按:「客」,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作「劫」。
⑶ 编者按:「映」,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作「照」。
六六沙湾小似舟,须弥大界一萍浮。
收罗日月狂澜里,零落云山古渡头。
春水涨时村散网,晓星明处客停舟。
蓬瀛不信人间路,犹认仙源是梦游
⑴ (此诗收于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编者按:《台湾诗乘》题作〈澎海〉)。(杨永智编校)
原夫寇乱。岂无阶而至哉。其渐之也。必有不善之俗。其致之也。必有不善之事。其作之也。必有不善之人。观于春秋所书。乱贼何尝不以是召之乎。定原介乎西陲。其风劲其土沃。其民骄侈而地近沈辽。操货币通关市。故其俗又概棼争悍黠。惟利是趋。簟豆睢盱。锱铢戕越。虽以圣朝渐摩之久。尚有苏文乙支之风矣。间者岁比大歉。公私已罄。贫富俱困。而夫卖其妻。奴攘其主。兄弟讼于官。父子閧于室。视其政者。不得不租赋督之。刑僇从之。于是乎景来君则至自外。履大尔崙应于内。至于据孤城历屡月。动一国之兵。糜百万之费。乃仅芟灭焉。是尤不善之大者也。贼既平。知县事李侯速余于馆。至则腥秽才涤。疮痍未起。登望隍陴。荆榛极目。裴徊原野。人鬼杂啾。北城决火之所。西台立马之墟。想官军之奋呼。痛贼率之假息。时复与漂妪牧竖。叩胜败诘向背。折衷会极。日有所得其详者。而西人之习多诖。乱中之事易谬。诖传谬听。如以文永基一人之死。而昨日为忠。今日为逆。明日将复为非忠非逆矣。今日之事如此。则后之磨折戟于沙渚。掩遗骼于田间者。又将何所资考据而执要领哉。余乃述其闻次其事。删其䢇举其实。合为诗一篇。凡千八百六十言。而先言致乱之故。次言经乱之事。戡乱之迹。末乃言弭乱之道。命之曰西寇梼杌。梼杌楚史也。若其显微著隐。褒忠诛恶。与麟编狐笔。上下发挥。则太史氏在。此非余职也。且古今诗篇之大者。即杜之北征。韩之南山也。而二家之鸿匠恢刃。亦非余所敢摹效彷佛者也。若此诗者。徒以生丁其时。身游其地。揽我耳目。纾我忧愤。聊尔咨嗟咏叹乎今日而已也。虽然梼杌神之恶不善者也。余将以儆定人。兼以告李侯。在上者不以不善教之。在下者不以不善从之。则是有取于其义者也。李侯良吏也。故朝廷举是邦而畀之于乱后云尔。壬申七月日。经畹赵秀三序。
马山碧惨憺,獭川鸣呜咽。
十室九寡妇,未哭泪先血。
哀哀坐终夜,自从乱前说。
维定旧乐土,厥贼雄西闑。
有渠过郑白,其地倍滕薛。
鱼麟万井错,鸡犬四境达。
篝车既狼戾,漕挽乃远渫。
渔岛及牧洲,星罗又棋缀。
三时饭稻粳,四节羹鲻䲙。
衣须越女裁,帽胜蜀主结。
纤巧极人力,大宝皆地出。
区卖峙丝茧,槯亭居盐铁。
日衒杭市货,岁凑燕山辙。
小户誇钱甃,大户号金埒。
农贾尽乐利,儒士尤卓绝。
地名古新安,有此俎豆设。
人人诵经籍,家家习绵蕝。
稷下盛髦俊,冀北多马驖。
句读诲童孺,著述传子侄。
荣爵地芥拾,比屋天桂折。
芬华兼富厚,团圆无亏缺。
有女南北院,长眉而曲袜。
颦笑工妖冶,讴歌相欣悦。
弦管淹晨夕,酒肉庆年节。
煌煌圣人教,八条不中辍。
奈何俗日薄,醇风尽坏裂。
斗麦讼期功,十钱相杀越。
龌龊变华夏,犷悍似胡羯。
人事恣骄惰,天意祸淫泆。
一年苦多雨,二年闷中暍。
三年又几鱼,四年仍肆魃。
五年六年中,瓶罂已罄竭。
七年最为甚,水旱俱酷烈。
秋禾烂不秀,春苗种不茁。
今为不毛地,昔之长腰浙。
七十米一升,六百布一疋。
饥寒分所甘,租税从何毕。
官吏立徵督,里正遭鞭挞。
我困执谁故,敲门即嗔喝。
贫者鬻子女,富者解衣褐。
割爱冻肢体,十不充其一。
信宿断烟火,维时政风雪。
西人大煽动,虏骑将驰突。
下民荧惑听,惟星蚩尤孛。
贫穷遘乱离,一夜惊六七。
其日十八夕,是岁十二月。
剧寇从东来,所向皆颠蹶。
啸聚倍林洪,犯顺侔连适。
贤宰名祖孙,处变克纤悉。
职为守土臣,臣当殉符绂。
父子蹈白刃,从容无畏怵。
明火计军吏,悬金购豪杰。
藏兵藉为锐,仓粟烂自发。
点朱浪簿记,沉绿愧扃鐍。
顑颔应叫呼,但见饭盂凸。
衣冠幻殊服,虎兜红额抹。
沟壑幸不填,潢池嗟胥没。
一死等饥饱,同乡忍诛伐。
汝昧君臣义,是亦父母质。
嘉博火哔爆,宣郭波荡潏。
七州无男儿,凭陵遂莫遏。
怀绶或夜走,左鞬或朝谒。
洪惟我圣祖,神武扫蒙獭。
郁葱元帅台,巍赫五丈碣。
于定制三军,军容何洸勃。
雕旗竖中权,鹊弁趋两列。
城郭虽不壮,周行晨及昳。
弓弩虽非劲,犀革贯七札。
范京量糗糒,齐山积矛钺。
府中六七贼,一一舞奸猾。
升平啖脂膏,板荡鼓吻舌。
狐威剧诪张,蚓结固密勿。
太守哭西河,悲惧交恍惚。
徒御问山藭,邻邦赋邱葛。
痛矣国之障,化为龙蛇窟。
传闻铁瓮守,奸宄几微察。
环城已无贼,殉国复有卒。
时贼据松林,官军遇仓猝。
大噪鸟兽窜,百里行一瞥。
其魁恐不免,其后遑顾恤。
其伎乃止此,疾追尚无逸。
贼梳兵如篦,蒐掠靡遗发。
村闾一焚荡,夫妇尽斩割。
三宿抵城下,登陴贼笑咥。
游寇号北阵,前锋颇勇黠。
东岭大战场,所骑偶蹶失。
军前首高悬,城上气先夺。
欲攫爪已摧,欲噬牙即脱。
贼副粗识字,符檄常秉笔。
宣人攻湾策,圈批主陟黜。
一败入山郛,斩馘起幸媟。
千金指六里,逆臣谋亦谲。
愚哉重利徒,为人伏砧锧。
王师下青冥,旌麾辞北阙。
子营阅超距,甲马班毛物。
一饱五百斛,万灶青爩爩。
无𧏮濠边柳,春风亸窸窣。
诸公仗剑来,狂尘志扫灭。
推车车直捣,撞关关将截。
挺身赴国难,乃有传家阀。
慷慨金兵使,戎坛告泣诀。
未脔贼魁肉,誓不重渡萨。
肉薄东炮楼,眼前无突兀。
朝廷所不识,二公死同日。
义州两义将,材智便颃颉。
长枪许统制,跋马先秋鹘。
斫贼同斫菰,锦袍血雨撒。
州县复次第,镇堡收嗟咄。
壮哉西门战,毒锋如比栉。
裹创手格搏,安如死房闼。
安陵林义士,蜡书藏之密。
鹑裘与鹄形,间道行丐乞。
贼谍发衣带,杀身终自洁。
丈夫当如此,忠信两专壹。
韩公困郎署,白生老蓬荜。
读书希周孔,许国辈稷契。
骂贼声不绝,见贼身不屈。
死后颜杲卿,来时段秀实。
恩褒悯丝纶,荣貤焕绰楔。
纲常赖扶植,微斯定几灭。
暮春十九夜,贼出风飙歘。
咸从常胜兵,梦里大焚爇。
何如为沙虫,一军化榾柮。
桓桓铜面将,闻道严纪律。
平明觉羽出,淮阴政疏阔。
惟战圣所慎,其戒士不率。
笳鼓向晓入,听之潜泣啜。
围中四见月,团束讵少豁。
定人游弓彀,博贼为檃括。
一博颔十定,睥睨不暂歇。
缒跳或乘间,骈诛及傍辖。
至令贼曰贼,重足被告讦。
徇众异身首,僇体露私亵。
哀我赤子身,求死亦不杀。
昔人勤培殖,树木乔而蔚。
苍官百岁松,素封千亩漆。
公门罗桃李,荒年就枣栗。
斧斤勿剪伐,雨露常湛濊。
一朝入焚燎,三春鲜滋蘖。
伪部报粮尽,民间急搜刮。
大者倾窖囷,小者空箪钵。
宁复护盖藏,不敢私语昵。
然犹有饥色,其徒遍诟叱。
困兽倘一斗,大阵谋夜决。
稀星在戟芒,雨止春泥滑。
斥堠见火起,伏路奔攻迭。
景来弃其马,衣甲尽掉捝。
君则面带矢,被血叫顿跌。
总角掌中丸,呻吟不振刷。
丁壮尽是役,萑苻无揭揭。
归来相怨怒,况闻地道掘。
锹锄之所及,不问巧与拙。
江云老矿工,头须白地室。
高低若浅深,量肩度以膝。
遇卤声隆隆,遇埴声轧轧。
群螬食李心,众蚁穿珠穴。
游魂秪须臾,作威耐恐慄。
万马牛毛岭,说梅难止渴。
妇人虽失日,旬前才浴佛。
晨光带长云,危堞曳霭霭。
千雷叠輷铿,万电同轇轕。
粉雉忽飞堕,画橹自倒拔。
乘障五百徒,朝天烛见跋。
兵从天上下,火自地中泄。
号咷各奔迸,谁能共提挈。
渠帅暨党羽,歼获分其秩。
定人岂无辜,昆炎嗟不别。
我夫老而瞽,我儿幼且蹩。
欲出贼不出,欲活兵不活。
幕府两级首,竟归谁冒窃。
十里定西门,无由认暴骨。
虽贼宥胁从,天语诚恻怛。
匪贼死以贼,难数某甲乙。
幽冤干天和,疫疠蒸污蔑。
生者未耕田,时复鸣鶗鴂。
病死十之五,饥死十之八。
饥病苦费日,兵死快俄忽。
我生良亦苦,快者甘如蜜。
斯言次为诗,为君传四讫。
百郡二千石,廉平耻饕餮。
礼导并义齐,务本莫趋末。
治日易劝从,乱时罔散佚。
大盗盗城邑,小盗盗觔镒。
百物尽盗去,未盗为政术。
愿借方寸地,黈纩一仰彻。
纵愧南风歌,犹堪被琴瑟。
勘灾 其四 清 · 周凯
七言律诗
剺面风吹两鬓萧,此行敢惮涉嶕峣(作者注:「山多砢礧。」)
有怀欲抵将军澳,何处重寻菩萨寮(作者注:「明卢若腾官浙江,多善政,民呼卢菩萨。鼎革后结寮澎湖,著作甚富,见《台湾志》。」编者按:前作者注「《台湾志》」,林豪《澎湖厅志》作「澎湖纪略」。)
飓母秋涛曾作谑,海翁春日要来朝
嗟嗟且共安耕钓,定卜尧天雨露饶(廖振富编校)
⑴ 作者注:「海翁大鱼重数千觔,三月天后诞日来潮,必三跃而去,风浪大作,见《澎湖纪略》。」
① 此诗收于《啸云诗钞》、《啸云山人诗钞》,又载蒋镛《澎湖续编》〈艺文〉、林豪《澎湖厅志》〈艺文〉、连横《台湾诗乘》、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澎湖续编》、《澎湖厅志》、《台湾诗乘》、《广台湾诗乘》、《台湾诗录》题作〈乙酉(1825)侍任澎湖丙戌(
踪迹如蓬转,风波又一经。
地原多鬼市,人喜逐鱼腥。
古剑寒肝胆,奇书瀹性灵(作者注:「在澎得卢牧洲先生遗文数册。」编者按:「瀹」字,蒋镛《澎湖续编》、林豪《澎湖厅志》、连横《台湾诗乘》、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浴」。)
归装何所有,囊底贮空青
⑴ 编者按:「寒」,蒋镛《澎湖续编》、林豪《澎湖厅志》作「磨」。「剑寒」,连横《台湾诗乘》作「镜磨」。
⑵ (作者注:「澎湖产空青,可治目。」编者按:「囊底」,蒋镛《澎湖续编》、林豪《澎湖厅志》、连横《台湾诗乘》、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囊橐」)。(施懿琳编校)
闲散石虎墓(为丁亥(1887)诗作。) 清末 · 许南英
台南南城外有法华寺,即明末李正青梦蝶园故址也。其北畔一古墓,题曰「闲散石虎之墓」。考志乘,台湾流寓并无其名,意亦正青之流亚欤?正青先生名茂春。
梦蝶园边一抔土,残碑斑驳勒石虎。
墓中虎骨化灰尘,头衔独以闲散取。
不知年代何许人,是清是明难判剖。
台湾自鼎革而还,郑氏开荒为初祖。
其时亦有济时贤,文武衣冠难仆数。
王辜卢沈张郁俞(作者注:「王忠孝、辜朝荐、卢若腾、沈佺期、沈光文、张士椰、张灏、张瀛、郁永河、俞荔,此十人皆台湾流寓。」),刺桐花下诗坛聚。
正青先生别一流,好佛自作蝶园主。
之数人者我俱知,理乱不闻谢簪组。
吁嗟乎,生才乱世总不祥,不如闲散之为愈。
斯人不闻与虎群,虎亦不与斯人伍。
剩水残山一虎坟,春草秋花荐牧竖。
短歌当虎墓志铭,呜乎石虎足千古。
东宁百咏 其四十八 清末至民国 · 苏镜潭
七言绝句
大厦真难一木支,望山事去感流离。
孤臣力竭身先死,洒泪亲题十字碑。
作者注:「卢若腾,字闲之,福建同安人。崇祯八年(1635)举于乡,十二年(1639)成进士,福王立授浙东巡抚。驻温州,督师北伐,温州破,率亲兵巷战,背中三矢,为水师营所救。乃由海回闽,谋举兵恢复,所谓『望山之师』也。既以粮尽而罢。成功开府思明,礼为上客。永历十八年(1664),与沈佺期同舟入台,至澎湖,疾作,遂寓太武山下,自题墓石曰『有明自许卢公之墓』。嗣王经礼葬之。」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东宁百咏 其四十九 清末至民国 · 苏镜潭
七言绝句
卢前王后久齐名,四载樽前涕泪倾。
沦落江南老词客,白头愁杀庾兰成。
作者注:「王忠孝,字长孺,福建惠安人。崇祯元年(1628)登进士第,以户部主事榷关,劾太监忤旨,廷杖下狱,已而戍边。福王立,擢副都御史,隆武元年(1645)召见,晋兵部左侍郎,赐尚方剑便宜行事。及福王破,家居杜门不出。时成功开府思明,设储贤馆,礼待避乱搢绅。忠孝往见,欲官之,辞,乃待以宾礼。永历十八年(1664)偕卢若腾入台,日与诸寓公纵情诗酒,居四年,卒。」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大雅今虽息,斯文尚未颓。
凄凉怀故国,寥落感奇才。
旗鼓骚坛建,诗歌汐社开。
伤麟宣圣泪,叹凤楚狂哀。
此土原榛莽,先民辟草莱。
牛皮城突兀,鹿耳水潆洄。
跋浪鲸驱矢,骞云乌逐桅。
中原王气尽,海上霸图恢。
正朔存唐祚,衣冠守汉禖。
天教荒服启,人为典章来
复甫经纶在,斯庵痛哭催。
卢、徐工制作卢尚书若腾、徐中丞孚远均有著作),孙、范亦兼该
渔唱喧崖畔(朱广文仕玠著瀛崖渔唱),槎音傍水隈(姚观察莹著东槎纪略)
快观东海集(光绪间,安溪林鹤年寓台著东海集),复倒斐亭杯(唐中丞景崧斐亭诗钟流传艺苑)
耆旧多词藻,江山供剪裁。
黑洋涛浩浩,白岳雪皑皑。
虎井烟初合(虎井沈烟为澎湖八景之一),龙潭月作陪
竹风消溽暑,兰雨坠清埃(竹风、兰雨,台北名胜)
绿浸南湖柳(南湖在台南,即半月池),红浮北郭梅(北郭园在新竹,郑祉亭仪部建)
箫声沈四野,剑影耀三台。
吊古徒悲尔,豪吟亦壮哉。
流觞逢曲水,珥笔剔残苔。
郢赋抒孤愤,齐言杂笑诙。
几人追李、杜,有客学邹、枚。
轶荡扪朝日,奔腾起怒雷。
狗屠仍激越,蝶梦且徘徊。
慷慨存吾志,扶持赖众材。
秋蝉聊自苦,野鹤漫相猜。
盛事传瀛峤,新编继福台
诸公能济世,莫问劫馀灰。
⑴ 旧史称郑氏之时,中土士夫奉冠裳而渡鹿耳者盖七百馀人
⑵ 孙司马元衡著赤嵌集,范侍御咸著婆娑洋集
⑶ 近代如林鹤山、陈伯康、施耐公、邱仙根诸公以诗鸣
⑷ 龙潭即鲫潭,鲫潭霁月为台郡八景之一
⑸ 福台新咏为沈斯庵、季蓉洲等唱和之什,一名东吟诗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