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黄得功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末陕西米脂人,字英吾,号翻山鹞。
初从李自成起义,崇祯八年,叛降洪承畴,隶贺人龙部。
人龙诛,分领其众,官至总兵。
南明弘光帝时封兴平伯,为江北四镇之一,驻瓜州,受史可法节制。
曾欲伏兵击镇将黄得功,赖史可法调停,免于火并。
后北上抗清,至归德,为叛将许定国所杀。
乙邦才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山东青州人,字奇山。
崇祯中以队长转战于江南北,曾于激战中救大将黄得功
弘光时从史可法守扬州,任副总兵。
城破自刎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扬州府江都人,字永言。崇祯元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首陈保固民心一疏,言甚剀切。又疏纠辅臣夺情,罢归。后起太仆寺卿,寻晋大理寺卿。前后上八十余疏,曾言张献忠系诈降,熊文灿不当轻信,后果如其言。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永言,江都人。崇祯戊辰进士,改庶吉士授户科给事中历官大理少卿
维基
姚思孝(?
—17世纪),字永言,直隶扬州府江都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姚思孝是天启七年(1627年)的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授庶吉士,迁任户科给事中。
张捷打算起用吕纯如,他指出言吕纯如涉及钦定逆案,不可起用;侍郎郭巩因为逆案贬谪戍边,同乡为他讼冤,杨嗣昌在朝廷得知后驳回。
不久姚思孝以进谏忤旨,被贬为江西布政照磨,移官南京国子助教,转任南京太仆寺丞。
弘光帝即位,擢任姚思孝为光禄少卿,再晋官大理左少卿。
阮大铖罗织僧人大悲罪状,他的名字列入五十三参中名单,但结案后未呈上。
左良玉带兵东下,马士英调黄得功、刘良佐防禦,令淮安、扬州空虚,清兵乘机南侵。
弘光帝召见群臣,他和李之椿、乔可聘、吴希哲等人哭著联名上书请示保卫两地;弘光帝表示同意,然而马士英大声斥骂他们:「你们这些台省专喜欢说些不切实际的话,而且你们都是为左良玉党羽游说,不可听取。
」姚思孝拿起朝笏追打马士英,说:「腹心之患,何故坐视。
」结果计划终止。
南京失守,姚思孝出家为僧终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8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曹县人,字鹤洲。
在明自守备累擢至右都督,镇守山东。
崇祯末,大掠南下。
弘光时,与黄得功、高杰、刘良佐为四镇,封东平伯,辖淮、海十一州县。
清兵南下时迎降,导清兵追弘光帝至芜湖。
顺治五年,以谋叛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扬州兴化人,字鹿友,号耑愚,晚号柴庵。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邵武知县。历晋江、潍县。天启二年征授御史,以召还文震孟等积忤魏忠贤削籍。崇祯改元起故官。出按陕西,劾治冒功将官。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扼河防,阻义军偷渡;减免租赋;杀已降义军首领贺宗汉等。后为兵部侍郎,言练兵称旨。十五年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义军破襄阳、荆州、承天。帝命甡督师。甡请以重兵自南京趋武昌,忤帝意,遂以迟延为罪,夺职遣戍云南金齿卫。次年福王即位,赦还。入清,卒于家。有《柴庵疏集》、《潭西草堂忆记》、《寤言》等。
维基
吴甡(1589年—1670年),字鹿友,晚号柴庵。
江苏兴化人。
明末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一年,赐同进士出身。
先后任福建邵武、晋江及山东潍县知县。
天启二年,由知县入京任监察御史,长官左都御史赵南星拟按年例将吴甡对调出京,吴甡于是推荐方震孺等,追论崔文升、李可灼等红丸案进药用药错误致光宗身亡之罪,因而留京,成为东林党人。
之后建议撤销内操,请朝廷召用邹元标、冯从吾、文震孟,于是和执政的魏忠贤积怨相忤。
天启七年二月,削籍。
崇祯改元,以故官起用为监察御史。
温体仁、周延儒攻讦东林党人钱谦益。
吴甡恐防思宗任用两人,建议入阁的枚卜大典在廷推名单中选用,事件因以平息。
当时对魏忠贤党羽的追究和京察同时举行,吴甡建议魏党的罪恶并非选举法则所能概括,应该要先定罪。
监察御史任赞化因为弹劾温体仁而外谪,吴甡上书救任、大力诋击吏部尚书王永光向太监献媚,请罢黜王。
两者皆没有得到采纳。
吴甡巡按河南的任上,有妖人聚众抢劫村落,吴甡捕获并诛杀首领。
崇祯四年,朝廷任命吴甡携带内帑十万两赈济延绥,吴甡描述当时鄜州「一县之内,十室九空」,延长县「流贼数万,屯聚城下」,清涧县「荒乱尤甚,县中之民,半化为盗,因之饥馑,人心汹汹……城十里外皆是贼巢」。
时任三边总督杨鹤指:「非救荒,乃救乱也。
」吴甡颁布朝廷谕令,贼党解散。
思宗得知,即时任命吴甡巡按陕西。
吴甡弹劾延绥镇总兵官杜文焕杀良冒功,杜下狱夺职。
吴甡数番为民请命,都得到朝廷允许。
吴甡后为大理寺丞、左通政。
崇祯七年九月,越级擢用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
吴甡上书陈述防禦、边寇、练兵、恤民四难,以及议兵、议将、议饷、议用人四件事。
每年年终扼守黄河,提防陕西河南来的贼人,接连三年没有一贼通过,期间修筑长城。
崇祯八年四月上书:「晋民有三苦:一苦凶荒,无方法糊口谋生;一苦追呼,无力缴纳租税;一苦杀掠,无办法保全性命。
因此悉数沦为盗贼,请朝廷蠲免最残破的十州的县租。
」思宗即时令朝廷商议施行。
户部建议徵收间架税,吴甡力争反对,没有接得到采纳。
秋,清国征服察哈尔,清军攻略朔州,兵锋直抵忻州、代州,明国守将屡败。
宣大山西总督杨嗣昌派遣副将由代州前往侦察,亦战败逃走。
山西巡抚吴甡降五级,杨及大同巡抚叶廷桂降三级,三人戴罪视事。
早前定襄县多次地震,吴甡说:“必定有清兵。
”下令有司打造守城器具,最终卒之有入侵,定襄因为有准备的缘故,惟独没有被兵。
山西大盗贺宗汉、刘浩然、高加计都是前任巡抚戴君恩所招抚,尾大不掉。
吴甡明面上抚慰他们,而暗地里密令参将虎大威、刘光祚等下手,各个都被歼灭。
吴甡行军树立两面白旗,贼人胁从及老弱妇女跪在旗下即可免死,全活了颇多人。
吴甡巡抚山西的任上四年,军民拥戴就像慈母一样。
后因病归家。
后任河南、陕西等省巡抚。
大学士温体仁告诉吴甡:“流贼癣疥疾,勿忧也。
”崇祯十一年二月,起用为兵部左侍郎。
冬,长官兵部尚书杨嗣昌指边关戒严,兵部左侍郎吴甡及兵部添注侍郎惠世杨久没有到任,请重新廷推。
明思宗发怒,落职閒住。
崇祯十三年冬,以故官起用为兵部左侍郎。
次年,协理京营戎政。
崇祯十五年(1642年)擢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
杨嗣昌死后,督师出缺,思宗命吴甡上前线督师,晋吴甡为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克襄阳、荆州、承天,建立大顺政权。
思宗命吴甡督师湖广。
吴甡请拨精兵三万“自金陵赴武昌”,仅凑残兵万余。
吴甡因手中无兵,一再找借口拖延,至四月仍未出京。
五月初一,张献忠陷汉阳,武昌大震。
五月三十日张献忠陷武昌。
商毅收复汉阳,吴甡下令黄得功和刘良佐从黄州渡江,协同商毅围剿张献忠。
八月,武昌失守,以“故延师期,以致楚省不守,根本震邻”罪,令锦衣卫把吴甡逮捕入京,被革职查办,交法司议罪。
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得知此事,驰书援救,思宗不允。
十一月,被遣戍云南金齿(今云南保山)。
途中得知李自成破北京事,肝胆俱摧。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福王建元弘光,下旨赦还。
卒于康熙九年(1670年),《明史》评价:「抑时势实难,非命世才,固罔知攸济也。
」有《柴庵疏集》20卷,清代被列为禁书。

人物简介

维基
郑二阳,字敦次,号潜庵,河南开封府鄢陵县军籍。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初授德安府推官,听断明允,事无冤滞。
视篆孝感,旧例岁派富民数人供驿传帷帐器具,民苦之,二阳至,悉自办,遂除其弊。
先是潞藩诸庄中官往来收租,民不胜扰,乃为设立区头,供亿赔偿,又辄破产。
二阳请于台司,罢区头,有司为之徵解,中官止受成事,人便之。
行取如京,父老攀辕饯送,络绎山谷。
时逆珰专国,气焰熏灼,令所私授二阳疏稿使劾杨涟不法事,清要可立得,二阳不从珰意,乃左授南工曹。
天启七年转南礼部仪制司郎中,崇祯元年秋调南吏部文选司郎中,丁祖母周太宜人艰,服除迁海防佥事。
盐漕军门大珰杨显名欲府道以属礼见,二阳谓兵道不与盐筮,且敕书无提衡监司语,屹不为动。
当是时寇犯凤阳,焚祖陵,淮阳大震,二阳韎韐临戎,简练将卒,一切战守之具无不备。
及寇再躏滁州,屠六合,而扬卒无烽火之警者,皆二阳绸缪之力也。
举廉卓第一,加淮扬道参议。
泰州以灶变告,即亲历诸场开谕,为除蠹害,事遂寝。
淮南旱蝗,饥民枕藉于道,乃立五厂赈济之,全活者甚众。
二阳治扬五载,宽房税,毁铺禁,革赎锾,停凤米,釐剔百年积弊,民甚德之。
及去任,郡城、瓜州、泰州、东台建祠者六。
崇祯十二年三月,用廷臣荐,召对平台,五月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协理剿寇军务。
所属地界四省群盗日炽,会楚豫淮皖合剿五营大贼,丁启睿破张献忠于麻城,二阳乃提兵与宋一鹤及凤阳总督朱大典蹙贼左金王、老回回等于潜山怀宁山中,追破争世王于灯草坪,斩首千八百级,一时东南半壁赖其保障。
及李自成攻汴,督师丁启睿、左良玉皆往援汴,献忠乘间而东,掠民益军,习水师于巢湖,太监卢九德以总兵官黄得功、刘良佐之兵战于夹山,败绩,江南大震,督抚解任听议,二阳于四月十五日解任,至五月初七日庐州为献忠陷没,时新抚徐世荫已任事二十馀日,刑科翁元益袒徐劾二阳,二阳遂被诬逮法司,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吴履中请以赎金释系禁诸臣,二阳借贷纳赎,被释出狱。
将治装,值国变,与周元亮微服出都门,因作《逐妇吟》以明志。
南下寓居京口,丙戌(1646年)归里,杜门以诗文自娱,屡荐不起。
敦宗睦族,至老不倦,卒年七十一。
敦拜 朝代: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0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富察氏。
天命十一年,以佐领从攻明宁远。
崇德间,屡次从攻锦州。
入关后从多铎取河南、江南,追明弘光帝至芜湖,破黄得功军,俘弘光帝。
后佐珠玛喇破广东新会,击退李定国军。
封一等子,官至盛京总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2—1645 【介绍】: 明河南祥符人,顺天大兴籍,字宪之,一字道邻。
崇祯元年进士。
授西安府推官,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
八年,以副使监江北诸军,抗御农民军。
十年,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等四府及毗连的河南、湖广、江西部分地方,提督军务,屡挫农民军兵锋。
十二年,丁忧去。
服满复出,总督漕运,进南京兵部尚书。
十七年崇祯自经于煤山,四月,马士英议立福王政权于南京,可法以七不可告之。
福王立,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马士英、高弘图并命。
旋被排挤,以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出镇扬州。
镇将高杰与黄得功等争驻扬州,纵兵焚掠。
可法苦心调和,勉令北伐。
清摄政王多尔衮遗书劝降,可法报书拒之。
清兵南下至扬州,可法调各镇兵无至者。
城破自刎未死,被执不屈死。
逾年,扬州人葬袍笏于梅花岭。
谥忠靖,清乾隆改忠正。
有《史忠正集》。
维基
史可法(1602年12月16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又字道邻,南明隆武朝廷谥忠烈,监国鲁王朝廷谥忠靖,永历朝廷改谥文忠。乾隆朝改谥忠正。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今河南开封市),锦衣卫籍。明末政治人物,东林党人,与姜曰广、高弘图并称“南中三贤相”。弘光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追赠太师。崇祯初以进士出身入仕,早年在南直隶参加镇压民变。崇祯末年,累官南都兵部尚书。甲申之变、清兵入关之后,史可法辅佐南明朝廷。弘光帝登基,史可法任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江北,节制四镇。弘光元年,镇守扬州。弘光二年四月,多铎南下,攻陷扬州,斩杀史可法。清朝秀才计六奇编写的《明季南略》记载史可法缒城出逃。全祖望《梅花岭记》则说史可法死在扬州,但是民间因为敬佩史可法,都相传史可法未死。乾隆年间,清政府在扬州建立史可法祠,并在官撰明史中敲定了史可法在扬州殉难的说法。现江苏省扬州市设有史可法纪念馆及其衣冠冢,其冢于文革中被发掘,只有玉带一条而已。其祠有扬州知府任民育同祀,今有守扬州诸将牌位。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人物简介

简介
字明卿,号鲁山,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人。
少孤,为童子时即受知于同邑左光斗,妻以兄女。
天启五年(1625年)登丁未科进士,初为南乐县知县,历政三载,政绩卓著,调繁滑县,擢授工科给事中,首劾权相温体仁,被谪。
体仁败,复起为给谏。
累迁大理寺卿,特疏出刘宗周、金光辰于狱,荐史可法于吏部。
总兵黄得功被逮,疏请释之,得出镇凤阳。
寻以兵部侍郎总督宣大,越二年以疾乞归。
甲申京师陷,马士英拥立福王,视孙晋为东林党魁,乃仓皇奉母,避居浙江仙居,因自号馀庵,又曰遁翁。
筑室龙眠山,率子弟读书其中。
年六十八卒。
刊有《东瓯》、《黄山》、《庐山》、《曹溪》、《南岳》诸集,居家事母汪太淑人以孝,教子若孙以严。
子孙中麟、孙中彖,一为顺治甲午举人,一为顺治乙未进士。
里人称为孝节先生。
维基
孙晋,字明卿,号鲁山,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人。
少孤,为童子时即受知于同邑左光斗,妻以兄女。
天启五年(1625年)登丁未科进士,初为南乐县知县,历政三载,政绩卓著,调繁滑县,擢授工科给事中,首劾权相温体仁,被谪。
体仁败,复起为给谏。
累迁大理寺卿,特疏出刘宗周、金光辰于狱,荐史可法于吏部。
总兵黄得功被逮,疏请释之,得出镇凤阳。
寻以兵部侍郎总督宣大,越二年以疾乞归。
甲申京师陷,马士英拥立福王,视孙晋为东林党魁,乃仓皇奉母,避居浙江仙居,因自号馀庵,又曰遁翁。
筑室龙眠山,率子弟读书其中。
年六十八卒。
刊有《东瓯》、《黄山》、《庐山》、《曹溪》、《南岳》诸集,居家事母汪太淑人以孝,教子若孙以严。
子孙中麟、孙中彖,一为顺治甲午举人,一为顺治乙未进士。
里人称为孝节先生。
吴桂丹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吴桂丹(1855年—1902年),字万程,号秋舫,广东高要县广利镇水坑乡(今鼎湖区桂城街道水坑村)人。
晚清官员。
光绪五年(1879年)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己丑科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由二甲庶吉士升补翰林院编修,记名御史。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北京病卒,由长子远基扶柩回籍,葬于宋隆岭脚村虎山之原。
2012年广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发现其墓仍然保存完好。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