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骆骧

共 8 首
挤挤豺狼。
挤挤豺狼。
纷纷魍魉。
何日脱他罗网老:弟子诸氏。问师父讨个终身结果。
崦嵫日短。
更兼鸡骨久支床旦:弟子胡氏。敢问师父。
未弄瓦和璋天上
石麒麟他日可得下分褓襁净:弟子胡连。苦恼子。苦恼子。苦难相求。
作过从前都莽戆。
望饶恕我蠢皮囊生:弟子龙骧
试问取几年劳攘。
敢卢生一梦。
饭煮黄粱。
朴锦溪子龙 明末清初 · 金尚容
七言律诗
一落天门不尽飞,十年湘渚露沾衣。
龙湾扈韠今谁录,麟阁图形梦也非。
湖榭新成甘送老,玉楼催记遽忙归。
金村石室松楸近,死者如知倘可依。
天子践祚,宏拓皇谟。
义声翕遝,阴肃阳嘘。
东款扶桑,西徼余喜。
瀚海况栗,统为一家。
绳牵索引,咸传于都。
莫不震慑,天休涵濡。
𤞓𤞓狉狉,以拱宸枢。
玉帛匪颁,《王会》有图。
万岁千秋,协我贞符。
田按:此朝会乐章,王景所拟,见《明文衡》。
田按:《明史艺文志》集部称:「各藩及宗室自著诗文集,巳见本传,不载。」及检本传,良不尽然,盖史馆编纂时,以王鸿绪《史稿》为底本,《史槁》藩王宗室自著诗文集散见于本传中,故志文云然。《明史》于本传削去诗文集名,仅存一二,体例简严,史法应尔。但于《艺文志》内未及将所削诗文集名补入,而《史宁》所称「本传已见不载」原文亦未删去。今将《明史》所载宗藩集名,及史所未载而见于《史稿》并《四库总目》、各家书目总集、专集杂载所述,备列于此,以待参考。秦藩简王诚泳《宾竹小鸣稿》十卷。王孙敬錪《自吟亭诗草》。敬铍《梅雪轩诗槁》四卷。谊㳆有集。晋藩庆成荣懿王慎钟《太霞稿》、《宝善堂稿》二卷。周藩宪王有燉《诚斋录》、《新录》。镇平恭定王有爌《德善斋诗集》。镇国中尉睦㮮《陂上集》二十卷。辅国中尉睦横、奉国将军勤𤆇、王孙朝台三世诗合为《三业集》。楚藩庄王孟烷《勤有堂诗集》。宪王季堄《毓秀轩集》。武冈保康王显槐《少鹤山人集》十六卷。王孙华圉《梅湖桃溪集》。齐藩王孙庆𣚄《箨冠集》。鲁藩靖王肇煇《凭虚槁》。惠王泰堪《悔斋槁》。庄王阳铸《尊德堂槁》。镇国中尉颐堟《赤霞馆集》。安丘奉国将军颐墉《玄同馆集》。王孙颐屋《市隐堂集》六卷。蜀藩献王椿《献园集》。定王友垓有集十卷。惠王申鉴《惠园集》。成王让栩《长春竞辰集》十六卷。端王宣圻《端园集》。代藩灵丘荣顺王逊烩《云溪槁》。王孙俊格《天津集》。襄垣王孙俊噤《佩兰集》。肃藩靖王真淤《星海集》。辽藩简王植有集。庶人宪㸅《味秘草堂集》。辅国中尉术珣《綦组堂集》。镇国将军宪燮《哀黍离诗》。《宪烁郢中御史集》。光泽荣端王宠滚《博文堂稿》。王孙俨𨰞《句曲山人诗》,宁藩献王权《采芝吟》。靖王奠培《仙谣》、《却埽吟》、《拟古诗》。健安奉国将军栱樋《瑞鹤堂集》。石城王孙栱梃《巢云集》四卷。镇国甲尉谋㙔《枳园近稿》。王孙谋晋《羔雁》,《淹留》、《芜城》、《巾车》四集。端昌镇国中尉多𤏳《国香集》。奉国将军多煃《用晦集》。乐安中尉多焀《支离市隐集》。镇国中尉统铁《适园诗集》、《面壁斋文集》、弋阳辅国将军栱桧《负初集》二卷。奉国将军多煌《委蛇集》。奉国将军多炡《五游倦游集》。宁国王孙谋尧《享帚集》、谋境《击辕集》。容重《初吟草》。沈藩安王诠鉌《凝斋集》。宪王胤栘《清秋唱和集》、《保和斋稿》。宣王恬烄《绿筠轩槁》。定王埕尧《修业堂》、《崇玉山房槁》。沁水康僖王埕阶《衡漳稿》、《沧海披沙集》。镇国将军恬烁《振庵集》。镇国将军恬烷《达庵集》。辅国将军埕𬬔怡真亭槁。辅国将军埕塯玉田集。奉国将军玄𬬔揽斋、盘秀山房集。清源庄简王幼朱幼序饮河集二十五卷、续集八卷。王孙胤柠重瞳老人集。德平荣顺王胤榳集书楼稿。安庆端懿王恬爖嘉庆集,镇康恭裕王恬焯西岩漫稿。奉国将军效锡壶峰集。唐藩成王弥鍗瓮天小稿。恭王弥钳谦光堂诗集、秋江词。三城康穆王芝垝进修稿。承休昭毅王弥鋠存斋乐府、复斋录。新野镇国中尉硕熏巨胜园集。辅国中尉器封巢园集。汉庶人高煦拟古感兴诗。赵藩康王厚煜居敬堂集十二卷。荆藩富顺王厚焜东蕲集二卷。樊山王载埁大隐山人集。王孙翊𬫌广宴堂集二十四卷。衡藩新乐康宪王载玺楼居田层稿、梦玩神览集。益藩庄王厚烨勿斋集、咏史诗。王孙常浙防露馆稿。总集则中尉观熰辑海岳灵秀集,新乐王载玺辑诸藩著述为绮合绣扬集,中尉谋㙔辑藩藻麟角集、明藻诗菁英。
金河西麟厚生九岁。见复斋奇先生遵。复斋目逆而知其为大器。亟称之。遂以一管笔授之。河西受而不敢亵用。藏之终其身。河西殁。其子孙犹传宝之。至壬辰兵火之后。河西之孙某改题河西木主。始用此笔云。盖距复斋传笔之初已八十馀年。非唯物之存亡为可感。两先生相传授之际。足以使人激砺。若其赍志没地。俱不得见容于时。则又不能不慨然。而为来今当世道者之鉴戒。援笔为歌。
复斋手里笔,言授河西公。
河西才九岁,丱角未成童。
已知复斋贤,诱掖感其衷。
拜受若增惕,宝与天球同。
肃恭不敢亵,十袭巾笥中。
岂伊物之美,为挹先生风。
河西既云亡,厥声何沨沨。
陵谷几变迁,世事浮云空。
此笔独宛然,可敬还可恫。
家传近百年,护持弥见隆。
三世若一日,子姓能有终。
兵火犹莫坏,意者神明通。
呜呼两君子,道义众所宗。
生质固精粹,素养亦已充。
卓学表流俗,溥博而高崇。
抱负将达施,契合动昭融。
致君尧舜心,耿耿贯昊穹。
柰何时命舛,萧艾互蔽蒙。
北塞作孤累,南荒为野翁。
志士本少成,视天真梦梦。
唯有一不律,迄树斯文功。
存乎目击间,奚待相磨砻。
知己谅难遇,遐想起盲聋。
芳闻满人耳,旷轨倾海东。
渺余仰冲襟,直愧坐倥侗。
故人昔在黄冈州,迎我共上黄冈楼。
黄冈之楼实寡仇,绿窗丹槛敞林丘。
杯盘杂还迭献酬,哀丝豪竹兼歌讴。
座中邂逅尽朋俦,剧谈可以宽羁忧。
酒酣睥睨凌八区,世上何物为孙刘。
更阑烛跋不知休,握手欲别仍迟留。
迩来倏忽几春秋,纷纷世故令人愁。
我今重到悲旧游,春怀离恨同悠悠。
龙湾千里路苦脩,乡园迢递空回头。
夭桃未脸柳未抽,荡漾江波初泼油。
安能拂衣归菟裘,盟尔沧浪双白鸥。
长夏寥寥抱病馀,何来二妙过吾庐。
开颜共酌杯中酒,论画因披箧里书。
老子情怀殊滞郁,诸君谈笑且踌躇。
暮年所嗜唯文墨,更望相将为起予(共观赵松雪碑刻故及之)
续哀 其二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五言律诗
① 乙酉之变,予有《哀江南》诸诗,今在旴江,闻松江之难及传南中诸死事甚悉,因为《续哀》《广哀》以纪之。
节义云间盛,陈登志更悲。
九旬存大母,五世得孤儿。
意气同人尽,株连一死迟。
虏廷无血溅,长啸逐鸱夷(陈给谏子龙,字卧子,华亭人。崇祯丁丑进士。历绍兴推官,举天下廉卓第一,擢给事中。子龙才气豪遘,所著诗、赋、古文宗汉魏,骈体精妙,徐、庾弗能过也。门人同邑王沄字胜时,才誉早著,有入室之目。子龙死,沄收葬之。)
西条书记考文篇,曾入琳琅甲乙编。
道学儒林寻列传,东方君子国多贤。
注:山井鼎《七经·孟子考文》,著于《四库·五经总义类》目中,颇称许之。芸台相国校勘五经,所称足利本,即此也。物徂徕云:“昔在邃古,吾东方国冥冥乎 罔知觉。有王仁氏而后民始识字,有吉备氏而后经艺始传,有菅原氏而后文史可诵,有惺窝氏而后人人知称天语圣。四君子者,虽世尸祝乎学宫可也。”盖日本之 学,源于魏,盛于唐,中衰于宋、元,复兴于明季,以至今日。自藤原肃始为程、朱学(肃,字敛夫,号惺窝,播磨人)。师其说者凡百五十人,尤著者,曰:林信 胜(一名忠,字子信,号罗山,西京人)、林春胜(一名恕,字之道,号鹅峰。信胜子)、林信笃(一名戆,字直民,号凤冈,春胜子)、林衡(字德铨,号述斋, 本岩村城主,嗣林氏,为信胜八世孙)、木下贞干(字直夫,号锦里,西京人)、新井君美(字在中,号白石,江户人)、室直清(字师礼,号鸠巢,江户人)、柴 野邦彦(字彦辅,号栗山,赞岐人)、那波觚(字道圆,号活所,播磨人)、山崎嘉(字敬义,号暗闲斋,西京人)、浅见安正(字纲斋,近江人)、德川光国(字 子龙,号常山,水户藩主)、安积觉(字子光,号澹泊斋,世仕水户藩)、贝原笃信(字子诚,号益轩,世仕筑前藩)、中井积善(字子庆,号竹山,大坂人)、佐 藤坦(字大道,号惟一斋,江户人)、尾藤孝肇(字志尹,号二洲,伊豫人)、古贺朴(字纯风,号精里,世仕佐贺藩)、古贺煜(号侗庵,朴子)、赖襄(字子 成,号山阳外史,安艺人)。为阳明之学者凡六人,中江原为之首(原,字惟命,号藤树,近江人)。其徒之善者,曰熊泽伯继(字了介,号蕃山,西京人),又有 伊藤维桢(字源佐,号仁斋,西京人),不甚喜宋儒,而讲学自树一帜。其徒七十人,尤者曰伊藤长允(字元藏,号东涯,维桢子)。物茂卿(获生氏,名双松,以 字行,号徂徕,江户人)之学,由《史》、《汉》而上求经典,学识颇富近伊藤,而指斥宋儒空谈则过之。门徒六十四人,尤者曰:太宰纯(字德夫,号春台,信浓 人)、服部元乔(字子迁,号南郭,西京人)、龟井鲁(字道载,号南冥,筑前人)、帆足万里(字鹏卿,号愚亭,世仕日出城主)。更有古学家专治汉、唐注疏, 共六十人,尤者曰:细井德民(字世馨,号平洲,尾张人)、中井积德(字处寂,号履轩,大坂人)、藤田一正(字子定,号幽谷,水户人)、藤田彪(字斌卿,号 东湖,一正子)、会泽安(字伯民,号正志斋,水户人)、松崎复(字明复,号慊堂,肥后人)、安井衡(字仲平。号息轩,世仕饫肥城主)、盐谷世宏(字毅侯, 号宕阴,江户人)。说经之书,自《七经》、《孟子》考文外,有《论语解》、《四书古义》(伊藤维桢著)、《论语徵》、《大学解》、《中庸解》(物茂卿 著)、《论语古训》(太宰纯著)、《大学新疏》、《周易广义》、《论语广义》(新井君美著)、《学庸解》、《论语乡党翼解》(中江原著)、《朱易衍义》、 《孟子要略》、《孝经刊误附考》(山崎嘉著)、《易诗书仪礼戴记春秋语孟绎解》(皆川愿著)、《九经谈》(太田元贞著)、《七经雕题》(中井积德著)、 《冢注四书》(家田虎著)、《论语大疏》、《孟子精蕴》、《周易象义》(太田元贞著)、《四书辑疏》(安部井聚著)、《论语语由述志》(龟井鲁著)、《论 语辑说》、《左传辑释》(安井衡著)、《善身堂一家言》)(龟田兴著)。备志之以劝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