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元末明初苏州府长洲人,字克用,一字胜伯。元末隐居不仕。家藏书甚富,手自编辑。好诗,工山水。洪武中为云南府学教授,卒官。有《希澹园诗集》。希澹园诗集·提要
臣等谨案:希澹园诗集三卷,明虞堪撰。堪字克用,一字胜伯,长洲人。至正中,隐居不仕,故其题赵孟頫画绝句有曰:王孙今代玉堂仙,自画苕溪似辋川。如此青山红树里,可无十亩种瓜田。深讽其出事二姓。然堪至洪武中竟起为云南府学教授,卒于官。盖与仇远入元,事同一例。原本题曰元虞堪,非其实也。堪隶籍长洲,而集中岩居高士图歌有我亦本是青城人句。画山曲有家山万里隔蜀道正难行句。朱仲叔山水引有西蜀书生句。而西蜀二绝句、三峡谣、旅怀诗、忆锦官诗、送张士皋归闽中诗、次韵陆高士见寄诗,皆于蜀有故乡之思。而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诗,则并作于蜀。考宋史,虞允文本蜀人,而虞集亦每自署西蜀。堪于允文为七世孙,于集为从孙,意其流寓长洲,而于蜀仍往来未绝欤。此集后有自跋,称丁未岁冬至前一日。案丁未为元至正二十七年,则皆元时所作,而入明以后,篇什遂不复见。相传堪殁后,所遗翰墨尚数箧,其子孙不读书,漫置屋中,久而亡之,则其散佚者固亦多矣。诗多题画之作,又丁元末造,时有忧时感事之言,古体气格颇高,近体亦音节谐婉。惟七言律诗,刻意欲效黄庭坚,而才力浅簿,终不相近,然大致婉约秀逸,颇饶情韵,无当时秾艳之习,亦可谓娟娟独立矣。世又有堪诗别本,题曰鼓枻稿者,与此集互相检勘,其诗篇数多寡并同。惟前后编次稍异。或即堪之原本,或后人别题以行,均未可定。今附存其目于此,不复录焉。希澹园诗集·原序
希澹园诗集·跋吴中虞先生名堪,字胜伯,其先蜀郡人,宋丞相雍国忠肃公七世孙,文献故家也。从叔祖侍讲文靖公,元至治、天历间,职居馆阁。其为文也,圭斋欧阳公实称其粹然自成一家,左右逢源,各识其职。有道园学古录类槁行于世。先生以叔祖之文散逸者多,乃复博访遗槁,凡二十卷,名曰道园学古录类槁遗编,尝请吾乡先生黄文献公晋卿及临川危公太朴为之序,今已锓梓大传。先生好学,于先世遗文,莫不习熟成诵,考其家学,盖有素矣,诚伟人也。经瞿唐过余,示予所著希澹园旧槁。希澹用邵子语名读书所也,属余序。余惟诗之:道有三,一曰性情,二曰裁度,三曰音节。夫存乎心者本其中。发乎言者得其和。篇章句法。适其长短大小之制,声韵谐叶。锵锵然,琅琅然,纵如金石之鸣𠟭为诗文之善鸣者也。余旧读文靖公之文。法度整肃,每不能释手,恨不生同公时而亲炙之。今而幸见公之从孙,能毋景慕而爱敬之乎。其诗数百篇,出语皆中节,动有三尺,澹若玄酒,音韵希古,感慨怀思,顺天乐性,寓意深远,而未尝肯蹈陈迹,盖由其所存者大也。嗟乎,是诗文克传其家,而善鸣者焉。余也鲁钝,金华之晚生也。窃慕东莱勉斋之学,而私淑柳黄诸先生,年开四秩,不得其绪,辞陋意浅,何足以序为。虽然得附云立名,施于后世,则所愿也,于是乎序。金华桑以时书。
予十年前自江右还吴下,罹时艰阻,不得遂远道游观之志,竟栖迹林泉间,与山人野士处,颇放意诗酒,以销镕凡滓耳。而留连光景之叹,多寓于咏歌。然即事寄情,罔校工拙,片言只字,无可成编者。今年过海上,而从游襄阳丘晋氏,乃裒拾予诗,得三百三十三首,劙为三卷以请识。予自叹曰:诗本性情关时命,生不逢偶,濩落偃蹇,故发穷愁悲歌之辞,以自摅遣,奚足以形容而称裨制作之雅邪?是为丁未岁冬至前一日,玉屏山小樵虞堪识。姑苏志·卷五十四
虞堪,字克用,宋丞相允文裔孙。家长洲,隐居不仕。家藏书甚富,手自编辑。工诗,兼善写山水。洪武中为云南教授,卒官。吴中世儒家,虞氏与南园俞氏为最。家藏集·卷四十九
吴江虞堪胜伯,一字克用,宋相忠肃公之八世孙也。贫而好古,藏书甚富,所与往还,皆四方名士,一时以诗文简牍相赠遗者,动盈箧笥。胜伯既以云南府学教授没于官,其子镛且能读父书,授徒里中,至其孙湜,始去儒业,先世故物,时卖以供衣食费。湜有子权,家益贫,物益卖不已。昆山叶文庄公尝作书止之,力加提挈,竟得一官,未几而卒,自是家愈落。初虞氏所藏词翰,无虑数箧,权卒后,妻子仅以一鱼罾裹置屋梁,今则并其罾亡矣。予每见其家遗墨,未尝不把玩兴叹。盖!物聚而散,此其常理,无足怪。然未有不聚于贤而散于愚者,此可以叹虞氏之世也。友人陈玉汝之子镃得此数幅,乞予题之。虞与陈,姻家也,且居隔一水,镃之藏此,其为鉴亦何远之有?此则盈丈之纸,出于蠹伤鼠啮之馀,所以助吾之德者固在。不然,玩物丧志,适足为德之累,吾何取于镃耶?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胜伯有鼓枻集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九
堪字克用,一字胜伯,长洲人。洪武中为云南府学教授。有《希澹园诗》三卷。 (《四库总目》:虞堪诗多题画之作,又丁元末造,时有忧时感事之言。古体气格颇高,近体亦音节谐婉。惟七言律诗刻意欲效黄庭坚,而才力浅薄,终不相近。然大致婉约秀逸,颇饶情韵,无当时秾艳之习,亦可谓娟妍独立矣。 《南濠诗话》:元末吾乡有虞堪胜伯者,善作诗。尝题赵子昂《苕溪图》云:「吴兴公子玉堂仙,写出苕溪似辋川。回首青山红树下,那无十亩种瓜田。」为人脍炙。近沈先生启南《题子昂画马》一绝,寄予评之,诗云:「隅目晶荧耳竹披,江南流落乘黄姿。千金千里无人识:笑看胡儿买去骑。」先生又为予诵周方伯良右《题子昂竹枝》云:「中原日暮龙旗远,南国春深水殿寒。留得一枝烟雨里,又随人去报平安。」三诗皆主刺讥,而胜伯之词尤微婉云。 《续吴先贤赞》:虞堪者,宋宰相允文后也。徒家长洲。家富,其所藏书多雍公遗,又行重购,校雠日夜不休,自称癖焉。为诗颇清润,兼好吮朱设色,图画树石,盘礴睥睨,故为赏好所移,尽费其产。从祖伯生尝爱重之,其书乃亦赖之传。 《画史会要》:虞堪宋丞相允文之裔,山水亦思致可爱。 田按:胜伯古诗痕迹未化,七言断句,大有君家伯生风趣。)
人物简介
一沤,字冬江,秀水精严寺僧。萍庵法子黄叶翁云:沤为人鲁钝,有确志,作诗峭秀。雪岭孤松,寒泉瘦石,年二十而夭。有《镜月稿》。
人物简介
释朗然,宝坻人,住林亭口小庵中。性质鲁钝,行止甚端,里人颇重之。一日入盘山,过老僧,授以念佛法门,归而行之,三年不懈。感内火自焚,其身不坏,状若古铜,铿然有声,今供庵中。智朴有诗《示诸禅者》,诗曰:“禅者分卫归,备言村中事。有僧曰朗然,根性乏聪利。声声忆佛名,只提六个字。誓愿见弥陀,昼夜无迁次。坚行三载周,果满从前志。智火自内燔,六根光明炽。顷之烟燄消,端严良可视。是非坚密身,毕竟难思议。末世精进幢,小子勉而识。脚跟下未明,光阴莫虚弃。须自检点看,生死非儿戏。”
人物简介
韩必昌(?~?),台南人。清乾隆六十年间(1795)岁贡生,以守城有功,加六品衔,选武平县导。嘉庆二年(1797),鸠资改建文昌阁,方志上多载其铺桥造路之事迹。嘉庆十年、十一年间(1805~1806),蔡牵入鹿耳门时,曾募义民守城,十二年(1807)参与《续修台湾县志》,其中行谊与节孝得之于韩必昌等人之见闻者多,而列传方面如〈张挺〉、〈邹应元〉、〈杨绍裘〉、〈董文驹〉、〈傅修〉、〈马琬〉、〈陈林每〉、〈陈必琛〉等皆出于韩氏之手笔。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余美玲撰)
人物简介
余生而鲁钝,雅不善诗。岁辛巳,由湖返杭,尤绝意不吟咏,复何稿之可存乎。偶理丛残,有不忍遽弃者,念少壮遭际多艰,赖母教辛勤,良朋切磋,得不汨没天性,言情纪事,时见乎词,则又不可以不存。爰按年录之,起咸丰癸丑,终光绪辛巳,得八卷,计古今体若干首。初有无可斋、倦游轩、七二铃馆、春晖室诸编目,兹分注各年下以存旧名。
人物简介
田翠竹(1913—1994),湖南湘潭人。曾任湖南省政府参事,湘潭白石诗社社长,有《翠竹诗稿》人物简介
1913-1994,号寿翁,湖南湘潭人。历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华诗词学会、湖南诗词学会、湖南楹联学会、湘潭市楹联学会顾问,湘潭白石诗社社长,民革湘潭市委员会顾问,湘潭市政协委员、常委,湖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少年时从师王伯良、许笃斋学诗,弱冠即为报人,曾任《湖南衡报》等报社编辑。抗战期间,先后任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科员,桂林军官学校(黄埔后期)中校政治教官,国民党南京政府国防部上校秘书等职。1949年,投身革命,加入湘潭地下民革组织,是湘潭民革创始人之一。以诗、词、联著名,与诗坛名宿宗子威、叶恭绰、杨云史、赵朴初、钱钟书、李可染、程千帆等就诗词创作均有过书信往还,与知名学者马璧、郑拾风、肖艾、彭靖、周士一、赵甄陶等结下深交。1944年,客黔阳与彭靖唱和,刻有《龙标酬唱集》传世,辑有《东游纪事诗》1卷,收入诗词100余首。1983年,出版《翠竹诗稿》(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晚晴楼名胜古迹楹联集锦》(天津人民出版社)。其诗作曾收入《太平洋鼓吹集》、《五四以来诗词选》、《中国当代诗词选》等书。美国白宫档案馆藏有其诗作,亦为美国纽约诗社名誉社长。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