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今身

共 8 首
① 杨敬真,虢州阌乡天仙村田家女。十八,嫁同村王清。性沈静,常凝神而坐。元和十二年五月十二日,忽辞其夫,沐浴焚香,居别室,村人闻天乐异香从西来。及明,视之,衣服委地,若蝉蜕去。村吏走告县令,寻逐无踪。十八日,复闻天乐异香自东来,敬真宛复在床,觉面目光采非常。问之,云仙师以云鹤来迎,有四女同夜成仙,会西岳云台峰。一马信真,宋州人。一徐湛真,幽州人。一郭修真,荆州人。一夏守真,青州人。相庆,各为诗道意。俄偕往蓬莱谒大仙伯茅君,敬真以王父年老,请归侍,因得还。遂谢绝其夫,服黄冠,居陕州紫极宫。宪宗尝召见内殿,终岁不食,容色转芳嫩云。
几劫澄烦思,今身仅小成(一作几劫澄烦虑,思今身仅成)
誓将云外隐,不向世间存。
漆为疠,炭为哑,彼国士,何为者?
赵家饮器智家头,一日事作千年仇。
报君仇,为君死。
斩仇之衣仇魄褫,臣身则亡心已矣(谢云义者不以存亡易心故如此非身有之不能道)
遭逢起一经。
蒙此三不幸少年登高科一不幸。有高才能文章二不幸。这都是小节。下官虽非籍父兄之势为美官。如今身在玉堂金马。不能与父同享富贵。正是大不幸了。
俯仰之间。
愧怍亏曾省。
混然中处也负平生。
制行难期画虎成。
事亲肯被官箴缚。
尽孝何愁世网婴人之所为。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而况中人之事。其可不尽心乎。
贤希圣。
纲常伦理。
心法要常惺合前
晚泊苍梧春雨晴,晓过七寺水云清。
门环空翠饶山色,社集群英不世情。
法运岂应长寂寞,真风原可远流行。
随缘隐显前贤事,珍重岩阿道易成
⑴ 清徐作霖、黄蠡《海云禅藻集》卷一
昨岁即应罢节吟(上年既授玺称太上皇帝似此例成之什原可从简已屡见之吟咏但今身体康健训政如常未免结习难忘不能即罢是以复成此什),不能即罢更吟今。
康强身体天锡眷,时序觥觞子奉斟
镫火略嫌日滋甚,惕乾敢改岁增忱。
惟兹苗定邪歼未,凶首依然正待擒
⑴ 昨岁今日适值子皇帝即以祈谷礼成回御园宴间福酒捧觞躬晋予既饮即以馀酒赐子皇帝同沾事神惠今年仍命子皇帝捧觞称庆实为吉祥盛
⑵ 昨岁诗中有凶首伫闻指日擒之句今幸苗疆大功告成全已平定而湖北邪教凶首刘之协姚之富等生擒实信尚未据惠龄奏到萦念喜音情景依然与上年相似殊不快意耳
乾隆六年秋命驾出口北巡蒇事言旋道经避暑山庄抚今追昔情不能已向于雍正戊申曾敬跋图记用述圣恩高厚今身历其地弥切音容如昨之感爰恭和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原韵以志孙臣思慕之忱与岁并增耳
时和逢岁稔,烽静绝边哗。
蒐狩三秋举,登临万壑嘉。
枫黄接雁塞,霜白点龙沙。
回跸游仙地,空庭遍野花。
几多今昔感,无那岁年赊。
露砌飘残叶,秋篱缀晚瓜。
蛩音惊短梦,宵韵起寒笳。
祖制今犹烈,金吾漫忆家。
松汀 其一 清 · 李是远
五言律诗
松汀。渔村也。在沁州北门外滨海地。居民资网罟以为生。税敛始甚轻。故业饶而民滋。然地距府邸近。老猾吏鼓舞狡狯。公府索一鱐鱼。辄张其数。又无名而横敛之。渔人至毁家倾产。而不敢鸣冤于县官。与吏辨雠于阶前。地长官愦而不察。甚者佯不知。于是。吏益横。渔人日益困。漂流转徙。户耗太半。徵敛如故。以三分去二之民。出三分益二之赋。伊昔几千家分而不能堪。伊今谁百家并而益不保。然则今虽赐除三之二。才与平时等。未必其乐业安堵也。况官增三之二。而吏之横肆。又十倍前乎一。夫妇失耕织。天下有受其病者。一村之大于一夫妇。夫人之所知也。一家离。播其敛于一乡。一乡离。移其征于他村。数年后。沿海将无渔户。世降俗伪。乡曲兼并之豪。缔行官吏。市井驵侩之徒。钻结权贵。此哿矣人也。若渔人则波浪生鱼虾命。平生不入公门。无机巧伪滥心。一皂衣人。持挺谁何。不敢反一辞。故受其侵陵。较甚于凡民。而益不得聊其生焉。然则百民之中。其尤疲软可哀矜者。莫此若也。今身任字牧之责。既不能为民兴一利除一害。但日食其偏枯之膏血。亦无忧怛隐恤之心。则不亦远人情之甚乎。昔周之衰。杼柚空而舟人熊罴裘。今本末病矣。吾闻治国如治病。虽未知救时之针药。愿识务之君子。览而察焉。(甲戌。)
渔家滨海集,渔子不耕田。
蚌月潮波动,云霞浦气妍。
短篱晴晒网,秃树晚维船。
童稚皆能水,居民半长年。
清净经 其六 当代 · 钟锦
七言绝句
问甚如来终不终?常边身命有无中。
世间吊诡俱邪见,虚实相持只是空。
注:《长阿含经·清净经》:“或有外道梵志作如是说:‘世间常存,唯此为实,馀者虚妄。’或复说言:‘此世无常,唯此为实,馀者虚妄。’或复有言:‘世间有常无常,唯此为实,馀者虚妄。’或复有言:‘此世间非有常非无常,唯此为实,馀者虚妄。’或复有言:‘此世间有边,唯此为实,馀者为虚妄。’或复有言:‘世间无边,唯此为实,馀者虚妄。’或复有言:‘世间有边无边,唯此为实,馀者虚妄。’或复有言:‘世间非有边非无边,唯此为实,馀者虚妄。’或复有言:‘是命是身,此实馀虚。’或复有言:‘非命非身,此实馀虚。’或复有言:‘命异异,此实馀虚。’或复有言:‘非异命非异,此实馀虚。’或复有言:‘如来有终,此实馀虚。’或复有言:‘如来不终,此实馀虚。’或复有言:‘如来终不终,此实馀虚。’或复有言:‘如来非终非不终,此实馀虚。’诸有此见,……是为邪见。”
释:穷终极远,仍坠世间之法;此实馀虚,终是邪中之见。所以如来不答,众生无记。證成正反,二律何为?遣尽是非,道枢谁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