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郑真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1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徙居建阳,字敬之,一作叔敬。朱熹子。以恩补承务郎。历知信州。入对,以进学问、振纲纪、求放心为言。理宗宝庆二年,除工部侍郎。进对,论人主学问之要,请去扬雄、王雱祀像,以程颢、程颐、张载从祀。后知平江府、袁州,奉祠卒。
全宋文·卷六九一三
朱在(一一六九——一二三九),字敬之,一字叔敬,小字泰,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熹季子。
少从熹学,又尝问学于黄干、吕祖俭。
以荫补承务郎,嘉定初除籍田令,历将作、司农簿,迁丞。
十年,以大理正知南康军,改知衡州、湖州,俱不赴。
奉祠,起知信州,除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公事、兼知嘉兴府。
召为司农少卿,充枢密副都承旨,出为两浙转运副使。
宝庆二年,除工部侍郎,改吏部侍郎。
绍定二年,以宝谟阁待制知平江府。
三年,除焕章阁待制知袁州,寻奉祠。
嘉熙三年卒,年七十一。
赠银青光禄大夫,封建安郡侯。
见绍定《吴郡志》卷一一,《宋史》卷四一《理宗纪》一,卷四一二《杜杲传》,卷四二九《朱熹传》,《荥阳外史》卷四五《宋故光禄大夫建安郡开国朱公神道碑铭》,《新安文献志》卷首《先贤事略》上,《宋元学案》卷四九,嘉靖《建阳县志》卷八,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一五,《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慈溪人,字继善。乌本良弟。与兄俱有学行。长于诗,意兴高远,飘逸出群。尤精书法。洪武初得有司荐,为永新县令,有惠政。后坐事谪戍定远。放还,卒。有《秋吟稿》、《春草斋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九
斯道字继善,慈溪人。
洪武初以荐起知石龙县,改永新。
坐事谪戍定远,寻放还。
有《秋吟稿》、《春草斋集》。
(《四库总目》:乌斯道诗寄托深远,吐属清华,能刬除元人繁缛之弊。
列朝诗集》:继善精楷法,罢官后,求诗及书者,户限常满。
郑梁《寒村见黄稿》:春草先生善弈、工画、精琴,楷书、行草尤妙。
为文章质实有体裁。
诗则清新潇洒,一洗元人雕镂填砌之习。
田按:继善在明初以文名,诗亦高秀,以事谪戍定远,放还。
郑千之寄继善诗云:「误传海外苏公死,终许羌村杜老还。
」纪其事也。
列朝诗集》、《诗综》均云以疾去官,盖未得其实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庭兰。永乐四年进士,除刑部员外郎,迁平阳知府,擢广西按察使,政声卓异。长于诗,好作奇语。有《蜗濡集》。
甬上耆旧诗·卷四
字廷兰,本蜀人,徙家于鄞。
为人魁岸,性倜傥,嗜学。
以进士出使粤中。
经庾岭见大木委道傍,因作悼木赋以见志。
尚书夏公原吉览而奇之,荐于朝,授刑部员外郎,迁郎中。
持法平。
出知平阳府。
平阳俗尚武悍,先生戒其属吏曰:治民在顺其常性而已。
能顺之,则俗不扰而易安。
由是所部帖然。
寻丁外艰,方治归,部民俱走阙下请留,上特报可。
秩满,迁广西按察使,数辨冤狱,军吏俱畏服之。
年五十七,卒于官。
先生所在奏治行第一,尤以诗文擅名。
所著蜗濡集行世。
郡守沈凤峰先生恺序吾乡诗曰:四明诗源,起自唐贺秘监,当时巳与李、杜并驰。
循至宋元,攻尚互异,篇什不传。
及洪建以来,作者辈出。
倡雅中朝则有郑千之,继以张白斋、金本清、杨文懿诸贤,后先凌竞,彬彬以兴。
先辈戴南江序曰:四明诗人,萌芽秦汉,鸣盛于开元。
宋元而下,其诗失传。
至洪建中,吾乡诗学始盛,尽归雅驯。
尝得名家数十人,若谢廷兰、章文重、金本清、张白斋、魏云松,其杰然者,风雅之体,于是为备。
余按两家所述吾乡诗源,一以郑千之为举首,一以谢廷兰为举首。
郑先生家学渊源,蔚然作者,余巳选其全集,录冠此卷。
及读谢先生传,意其负才气,历落自许,词赋流传,为当代巨公所重。
而诸选家仅录诗一首,意殊不满。
近始从范氏天一阁得读其蜗濡集,于腐题烂句中,时作惊人语,老气横厉,方称其人。
若非先辈藏书,则风流尽矣。
余既录其七言七首,他若吉州曰:乱山过雨迷高下,斜路穿云入有无。
秋云曰:晨度空林迷马鬣,晚拖疏雨带龙腥。
樵唱曰:数声去疾云生屦,一曲归迟月在薪。
金山寺曰:月转天心山压卵,塔横灯影水吞虹。
沙浦曰:青裙移棹脚双赤,金鲤出波鳞半红。
幽居曰:新声歌罢春生榻,老瓦盆乾月满楼。
并奇句也。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
瑾字庭兰,鄞人。永乐丙戌进士,出使粤中。以荐除刑部员外郎,迁郎中,出知平阳府,擢陕西按察使。有《蜗濡集》。 田按:庭兰诗好作奇语。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五
字弘之,以经术授里中子弟及门最盛。
陆康僖公瑜,其最著者也。
先生尝悯郡中文献失徵,因选天顺成化以来,诸名士诗合为一集。
冢宰碧川杨公见之,深善其意。
因从钞一本,以授子茂清,即知州芝山君也。
其后参议南江戴公,更从芝山处得此集,因为增辑,序之曰:“余尝慨想乡贤篇什,思搜访而不可得。
一日,从芝山杨君所见四明雅集一编,乃诗人宋弘之先已纂辑。
因取诸家近诗,增所未备,总得六十人集,成四卷。
不惟吾名山之助,其文献亦有足徵者,故乐为邦人道之。
吾乡有选诗本于此。
教授郑千之先生,家学渊源最久。
其为四明文献录所集宋元先辈诗,仅四家。
自其大父蒙隐先生、父以道先生外,一为奉川董秉彝,一为吾乡蒋敬之。
然则所录里中诗只一人而已。
余复尽读宋元志乘所载,诗亦绝少。
太守沈公恺序吾郡诗曰‘宋元间,攻尚互异篇什不传。
’在当时固巳如此,然亦由纂述无人致传者益少也。
至宋弘之先生始录天顺成化间名士诗二十人曰《四明雅集》。
于是南江戴先生因所选为广之得五十五人,仍其名。
东沙张先生益广之,得一百五十一人,更名曰《四明风雅》。
至崇祯中,陈太仆、陆中翰诸君,复耑录吾鄞诗得四百四十七人,名曰《甬东诗》,括盖此邦文献之传。
数百年间,得世有所徵,俱宋先生祖构之功也。
南江谓先生诗格逼盛唐,其柏梁体最妙,调高而意远。
今所传者绝少。
余为录存数章,使后来学者追述先民,得知其世系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