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辛应时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9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题柳彦遇河隈画屏 其一 (戊辰) 明 · 李滉
七言律诗
丰山柳彦遇在定州日。作一屏。令画河隈上下洛江一带图。河隈公田园所在。以寓其远宦思归之意。于时。诏使成翰林宪,王给事玺将至。东莱郑林塘吉元以迎慰使。中原朴思庵和叔以远接使。永嘉金骆谷云甫以观察使。全城李大仲,宁城辛君望。俱以从事。往候于龙湾。见是屏。皆为之玩赏题咏。实一时之盛。难遇之幸也。是年冬。彦遇去任来京师。席未暖而出牧清州。临行。示余以是屏。求续题良勤。余固惜彦遇之去。无计以留之。且余薄业。亦在河隈上流。一出未归。岁且向晏。展画指点。益兴慨叹。因追叙别意并所感。吟成近体二章。录寄清州。仍题屏上。以付清州之仲胤检阅郎君云。尝见东坡金山寺诗。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云云。其末云。有田不归如江水。今吾二人事。与彼(一本。彼下。有颇字。)相类。故最后并及之。
定民方咏去思吟,又佩湖州印去今。
台阁剩员无寄足,壑沟多瘠更关心。
风流洛舍时看画,旷荡天门几抚襟。
我亦出山乖远志,一屏相对意难禁。
白麓韵赠净源 明 · 林悌
七言绝句
起晚江村小雨晴,捲帘西北乱山青。
山僧去后柴门静,竹外幽禽尽日听。
葩岳何年涌,云林特地幽。
路从孤塔转,水向洞门流。
胜境疑相待,佳期不用谋。
儒仙来碧落,王子下丹丘。
共倚金绳引,俱从玉涧游。
倾崖翻白练,掀壑舞苍虬。
禅印迎新月,浮生笑暗沤。
䨟樽欣共酌,险韵愧难酬。
赏惬情终在,形忘理自侔。
幽兰楚客佩,丛桂小山留。
愚谷藏吾拙,亨衢属运休。
明朝回驲骑,云外众峰稠。
居士李姓。名领。字领之。本鸡林茂族。簪笏蝉联。其先世居湖南之宝城郡。后移于清州。亦累代矣。居士幼丧父母。无所依归。稍长志学。习举子业。不遂。乃放意寻山水之胜。遍历东土。喜从高僧。栖息绝境。晚结庐于清州之清川县东三十里葩串山之仙游洞口。绕屋有七大松。以七松目之。常骑黄犊往来林野间。以适其兴。故亦号为骑牛子。居士生于正德甲戌。今年五十有六而无子。每以信命谕其妻。妻亦安焉。盖裘羯饘粥。犹或不继。而未尝经于怀。而寒暑亦不能侵也。耕田锄圃之外。钧鱼采药之馀。或吟诗。或放歌。唯以溪风山月为知音。朴守庵君实适寓欢喜寺。相遌而悦之。遂托岁晚之契。累有诗赠。又以傍近诸胜。列为八景。而尚德辛校理君望就以咏之。又和守庵诗以赠焉。居士今来见访。余留之作三日话。且取所藏毡方冠赠之。居士曰。吾尝欲以桦皮为冠。今得此。亦奇哉。余复为造桦皮方山冠。以成其志。昔苏东坡为陈季常作方山子传。以其好着方山冠故云。今居士亦合称为桦冠翁也。居士恐仙游之胜。后人或昧焉。惓惓然不惮其跋涉。图所以表章之者。可谓奇事。而桦皮冠。亦可谓奇服矣。所恨。余未有奇文以发挥之耳。因介于高峦李典翰汝受栗谷李校理叔献。请发一语。两学士欣接而乐道之。居士怀玉于褐。意满而归。玆叙首末。使他日相遇者。便知为非凡人也。
人言居士贫,我谓居士富。
心无不足时,短褐哂纹绣。
快眼遥临碧水浔,小轩潚洒豁尘襟。
暝阴认得渔家近,一缕晴烟生远林。
世外烟霞白玉寮,群仙佳会属良宵。
临池细酌酬春胜,满衣红裳泪未销(红裳指莲花)
清霜木落水生波,斥卤微茫阔复斜。
日暮楚云迷远近,隔江何处竹枝歌。
小塘新霁绿油油,休遣儿童理叶舟。
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浪正悠悠(时辛君望即吟恍然身在洞庭湖之句。玆贴五湖字。)
堂依松壑面江浔,把酒吟春荡病襟。
那似钓船撑碧浪,数声柔橹响寒林。
归去君应倍怆神,闭门吾恨几多新。
夜深孤枕梅窗月,梦里依然对故人。
共 9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