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赵韩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登辽东八角楼 明 · 朴而章
七言律诗
生长遐荒似井观,系匏无处可心宽。
百年汗漫游燕蓟,万里登临俯赵韩
秋水谩誇千顷阔,春风幸诧一生看。
孤踪杳杳空搔首,万事悠悠独倚栏。
春服既成,幽怀难写。
臣尝与六七童子,二三冠者。
浴乎沂水之源,风乎舞雩之下。
遂南登丹穴之山,东望大皇之野。
西瞩昆崙之峰,北睋轩辕之丘。
丹水汨而混流,南禺郁其相缪。
崒然九成之重巘增起者,隆崇崛岉乎冈连而岭属。
夫固危殆险巇之所迫也,而众鸟庶兽之所未得以游息。
于是流目左右,矫首俯仰。
睹一神鸟,翔于其上。
纷葩郁烈,环姿艳溢。
雍容郁茂,玮态赫奕。
扬翅临风,抚翮长噭。
逸志遐越,势凌天表。
尔乃援童子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物斯若此之异也。
高蹈远引,奚为于此也。
小子少进,尔亦有闻。
以语我来,无辞而陈。
童子于是曲腰磬折,抠衣而退。
拱手正襟,再拜而对。
曰小子不敏,得之于师。
曰自玄萌而黄牙,肇剖判乎二仪。
何大冶之多端,播庶类之群形。
纷羽毛与鳞介,咸受气而摄生。
惟南方之有鸟,曰雄凤而雌凰。
应炎离之诞育,体朱火之祯祥。
禀天地之纯粹,夺造化之精英。
钟冲和之淑质,挺羽仪之嘉形。
故能蛇头则乾父之高远,鹤睛侔日毋之著明。
龙翼效噫气之八风,鱼尾法周道之五纬。
龟背叶后妃之象,鸿足配重浊之气。
且其麟前表以仁智,鹿后著以信义。
诎伸于舌,聪达乎耳。
短周而冠,锐钧其距。
既激扬而敷彩,又包命而合度。
至如戴德揭宜之貌,挟礼负人之姿。
右智左贤之状,履文系武之仪。
此之谓资殊像之鲜丽,六体咸并。
被华文之陆离,三字以成。
身擅九苞之美,性该七德之灵。
耿众妙之孔多,嗟难得以殚形。
若夫五音雍雍,应时而鸣。
提扶曰止,归嬉曰行。
晨而贺世,昏而固常。
夜则善哉,画则保章。
归昌也集,上翔也举。
其小者金,其大者鼓。
若箫笙之奏和,聊自歌而自舞。
吁可奇乎其为鸟也伊乃诗李陵刘祯之咏,赋桓玄傅咸之语。
猎抱朴之录,涉鹖冠之论。
访家语之篇,诹礼记之文。
阅山海之经,款帝王之纪。
抉六帖之帙,括十洲之记。
采蔡邕之操,钩班固之史。
徵丘明之传,暨不韦之志。
网络乎屈平之骚,泛滥乎焦贡之易。
参之于孔演之图,诛之于许慎之说。
究平昔之口实,详今日之目击。
然则翙翙然者,知其为形也。
跄跄然者,知其为行也。
锵锵然者,知其为声也。
小子不敏以是而观之,固知彼之凤凰其名也。
则夫子之所问也,无乃此乎。
臣犹然而笑曰唯唯否否凤也凰也,尔之言是矣。
善哉形容,尽矣至矣。
虽然凤不以形,以其德也。
尔之于其德,亦未为得也。
若尔所谓见其外不识其内,知其一未睹其二也。
吾尝倦谈,不能悉记。
今将为若,略举其凡。
小子少进,无哗无谈。
童子曰俞臣乃言曰远矣哉凤凰之翔也非琅玕而不口,岂稻粱之敢啄。
靡梧桐其不止,焉枳棘之可集。
虫有生而不食,草必黄而后履。
逐孟亏以偕逝,抨离珠而递饲。
秽坋坱之纷浊,污埃壒之喧卑。
眷尘臼之难处,患俗网之易离。
心眇眇其悠远,志迢迢而寥廓。
邈遁逸而窜藏,薄玄间而腾跃。
眄九州之胶葛,睼八埏之忽荒。
循四极而翱游,托回风乎周章。
见盛德之辉光,或低回而来思。
遭细德之险微,则远举而去之。
岂见累于衰世,必效瑞于昌期。
伊昔公孙皇帝,哲睿齐庄。
克治五气,克设五量。
以抚万姓,以度四方。
上考日月星辰之象,百谷草木之时播。
下节水火材物之用,鸟兽虫蛾之淳化。
垂衣而治,海内夷说。
凤也于是燕喙衔图,藻翰蔽日。
望黄绅之带,瞻玄扈之室。
或止于东园,或巢于阿阁。
轩辕拜之而稽首,伶伦象之而调律。
至乃玄嚣有神,知远察微。
乃惠乃信,惟仁惟义。
历生朔而迎送,明鬼神而敬事。
其动也时,其服也士。
嶷嶷乎德,郁郁乎色。
风雨所至,莫不底属。
凤也于是感大道之英华,闻和乐之铿鎗。
屈仙翎之挥霍,降帝庭乎相羊。
顿脩趾之洪姱,鼓彩翮之翕赩。
唳玉音之咬咬,舞云仪之翼翼。
及其陶唐放勋,克明后德。
望之如云,就之如日。
昊天钦若,百工谐而允釐。
人时敬授,庶绩凝而咸熙。
黎民于变,比屋可封。
优游乎击壤之老,蹈舞乎康衢之童。
凤也于是萃茅茨之上,临土阶之隅。
负两端之封,授五字之符。
检以黄金,柙以赤玉。
遂栖跱于泽薮,而驯扰于坰牧。
若夫来仪于九成之箫韶,则巍巍焉重华之浚哲文明温恭允塞也。
爰止于高冈之朝阳,则穆穆焉岐昌之令闻不已缉熙无斁也。
下翔于紫庭之琴歌,则斤斤焉姬诵之夙夜不康基命宥密也。
斯皆至德之世民不习伪,官不怀私。
市不豫贾,道不拾遗。
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
鄙旅之人,相让以财。
城郭不关,见利不争。
囹圄虚空,朝廷淑清。
阴阳和调,日月精明。
人无夭枉,物无疵厉。
鸷鸟不妄搏,虎狼不妄噬。
诸北儋耳之部,编髻沮颜之党。
燋齿枭瞯之渠,祝发黥首之长。
靡不奔走贡献,欢忻来享。
婆娑呕吟,稽颡树颌。
下逮春秋之末,周纲解结。
诸侯制法,各殊习俗。
力政争权,以兵相角。
离为十二,合为六七。
四分五剖,诸夏荡析。
吴楚燕秦之僭,齐赵韩魏之贼。
虓阚雄雌,并为战国。
上下征利,强吞弱肉。
攻城而流血漂橹,争地而枕骸遍野。
麋沸于九围之内,鱼烂于普天之下。
其中则有权谋术数之流,合从连横之舌。
乱臣贼子之行,为我兼爱之说。
人私其身,士私其学。
异端蜂起,圣门榛塞。
三纲沦矣,九法绝矣。
前王之乐崩矣,先圣之礼缺矣。
禹汤文武之政坏烂矣,三皇五帝之道亡灭矣。
于是之时凤也乃奋脩翅之縿纚,运逸翰之𦒑䎀。
逴长往之望望,炎上浮之漠漠。
遂绝迹于遐裔,与人寰乎长辞。
登云衢而高厉,历众山而孤飞。
一飞兮,蹑阊阖之崔巍。
再飞兮,跨渤澥之湠漫。
朝翥积石之树,夕饮砥柱之湍。
憩翮风穴之云,刷羽弱水之流。
容与冀州之际,邅回蒙汜之洲。
骜紫雾之濛濛,吸玄霜之浮浮。
处卓卓而日远,出雌蜺之标颠。
凌蠛蠓而夭矫,贯倒景以腾鶱。
飘飘乎上击九千里,沓拖然翕忽然也。
背映乎河汉,膺摩乎苍天。
游于大廓之宇,息于忽区之旁。
以溷澖而为巢,以汗漫而为场。
宁缯缴之可施,尚罻罗之安张。
于是鸿鹄鸧鹤,莫之敢窥。
僤惊伏窜,注喙江湄。
将以生俱太素,寿并玄根。
岂复掩簿池湟,拘挛丘樊。
齐鸡鹜以竞粒,与燕雀以同群也哉。
于虖自此以还,迹熄泽竭。
世道日降,圣王不作。
漂流狂秦,六籍灰灭。
汉之黄老,晋氏之佛。
以臻群胡云扰,神州陆沈。
天分地拆,祸乱相寻。
晦盲否塞,至此而极。
由是轶赤霄之外,托泱漭之域。
永閟光而韬彩,终不返乎中国。
虽以夫子之圣,而不得其位。
故不能以致之,发深叹于己矣者也。
盖彼萧史之箫则诞矣,尹文之鸡则诬矣。
东海之祠则惑矣,陈留之赦则迂矣。
嗟人事之罔脩,孰休徵之虚应。
猗欤凤之可贵,无厥类乎此朋。
任自然以为资,无诱慕于世伪。
挟奔飙以迅征,戾绝垠而高峙。
宁怀宝以贾害,岂饰表以招累。
恒退避于不义,谅动止之有经。
既以文而为瑞,又以德而见荣。
代罔昭而不詹,俗无美而不假。
运何否之不遁,政何虐之不匿。
天下无道欤,其去也同君子之趣。
天下有道欤,其来也遵圣人之度。
不止于食卵之世,不入于覆巢之邑。
或应镇星之顺,或表天枢之得。
或因恶杀而臻,或为好生而出。
或以升中而降,或由貌恭而到。
或依体仁而处,或览好文而造。
或戛然而过之,或翾然而集之。
或春秋而就之,或没身而居之。
寔慕义以栖迟,克怀贤以濡滞。
岂妄下于幽国,固自彰于盛际。
见存亡而处身,在理乱而知几。
遐哉逖乎仰观而俯察,迭兴替而安危。
不知其几千万代,一其仪而不成。
斯所以为灵之昭昭,作殊祥于往牒者也。
若夫定而不抵,趾而不踶。
群毳之英,王者之瑞。
大小长短,变化无穷。
水中之神,鳞族之宗。
吉凶明辨,不言而信。
天子之宝,甲类之俊。
能得全乎厥灵,配兹三而为四。
彼百鸟之种繁,孰比翼而等美。
纷独备此诸好,卓出类而拔萃。
夫岂但鹪洁之食,鸿冥之举。
朱鸟之归肆,不愆寒暑之代序。
烛夜之司晨,能审璿玑之回处而已哉。
是以绝云负天,宋玉赞之矣。
治见乱隐,杨雄叹之矣。
于周诗兴之,于虞书载之。
见褒于淮南之训,见称于天老之对。
或以喻仲尼之道德,或以方曾点之气像。
小子志之,其惟三百六十羽物之长。
辞未既有一道士,羽衣翩跹。
瞻之在后,忽焉来前。
揖臣而言曰旨哉子之说凤也,于余心有戚戚如也。
顾惟圣而知圣,孰非鱼而知鱼。
今子以非凤而能知凤之德,子其所谓凤之雏者欤。
信乎其动也神应而,其行也道俱也。
然或遘阳九而不之遁则,未得为神也。
遌休明而不之出则,未得为仁也洪惟我后应五百之王作。
叶一千之河清,乃以正心为本修身为基方垂意于至宁。
戒慎设周家之鼗,诽谤建虞廷之木。
省庖厨而体大禹之菲食,斥侈靡而鉴文王之卑服。
宫室观台去雕琢刻镂之华,舆马器用除金银珠玉之饰。
减浮费蠲苛役以兴农桑,开内藏散公储以赐贫赈乏。
恻隐耄老之逢辜,悽怆子弟之缧绁。
延鸿生于畎亩,招逸民于岩穴。
屏谗佞于四夷,宅贤明于百揆。
善无可旌而不禄,才无可举而不位。
股肱乎山稽力牧,心膂乎雄陶方回。
稷契以楝梁柱石,周召以曲糵盐梅。
武节猋逝于八区,仁恩旁魄于九域。
怀保鳏寡孤独之惠浃,惇叙平章协和之化洽。
于是毛不狘矣,羽不獝矣。
鳞不淰矣,万物。
咸若矣,是以膏露霢霂于林薄。
天既不爱其道焉,醴泉腾涌于嵌窦。
地亦不爱其宝焉,景星见而荧煌庆云兴而纷郁。
休气充塞而絪缊,淳风飒洒而沕穆。
凡所谓嘉谷灵草,神禽奇兽之瑞。
无不合牒应图,而辐辏骈萃。
此其千载而一时也,彼将可以翩翩而下矣。
子亦何不仙仙乎归矣,子其为皇王之佐也。
彼其为仁瑞之祥也,不亦懿哉。
又何必高蹈远引翱翔于杳冥之上,而藏声隐耀廓然放旷乎无何有之乡也哉。
因称诗曰时既污欤,千仞之表。
凤兮凰兮,展也仁鸟。
时既隆欤,郊棷之中。
克神且智,伊谁与同。
又曰可以晦而莫晦,何其德之衰也。
可以见而莫见,何其德之微也。
于嗟凤兮,吾将与尔归兮。
归兮归兮,我后之庭兮。
胡不归兮,我后圣明兮。
臣意其隐者,问其姓名。
俛首不答而去,因忽不见其形。
但见高山苍苍,五云英英。
青青古柏插苍穹,写出丹里半岭红。
双悬古井分清浊,独镇天中馘寇戎。
洪武最先龙虎战,宋家漫说赵韩(我朝百战自滁州始宋以赵王破此关)
清流一派(关名)停公旆,百万雄兵谁与同。
问津良不远,小艇晨相过。
微风荡渚尾,春水如轻罗。
香霞掩芳径,红雨点晴蓑。
予本山野人,晞发思岩阿。
之子秉贞素,乐此同调多。
何当杳然去,烟水一放歌。
眼见秦人溪,古洞埋青莎。
挥手顾人世,悠悠将奈何。
遂如江上夜,谪客值琵琶。
谁叩三更户,各还千里家。
字斜分旅雁,栖近羡城鸦。
尚共佳俦往,生予归路嗟。
赵退之虹岛 明末 · 陆澄原
五言律诗
散帙得秋水,一椽清可师。
素心天放处,华渚雨来时。
指匣通灵汉,邀梁覆玉池。
文园新渴甚,只许美人知。
重刻淳化阁帖颁赐群臣联句(乾隆癸巳)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游艺托宣毫分阴惜万几之暇徵吟拈响拓尺素寻八法之原溯宝翰于双钩名迹三希早锲贻贞珉于什袭汇藏墨妙兼珍顾推阁帖所旁罗繄自宋时为大备翻毕家之初印本来面目犹存摘王氏之类编是处瑕瑜不掩爰简儒林而覈订更勤清览以评量惩僣名益谨尊王先斥主臣失次考国乘还参族谱并釐人代乖方伊萧梁刘宋之多讹讵堪论世矧琅琊太原之莫晰何谓知贤或单行或并行释文例显为总识为分识證误条详虽脱简亦仿经笺即阙名仍沿史断视尧章之折衷绛帖将毋挦扯西昆嗤方庆之刻画通天不啻衣冠优孟乃喜新硎之既发惟期旧拓之常完于焉阯就东园轩开北上环转廊腰六六非规碑洞于秦关罫区石额三三恍展阵图于逸少记核赵宗之实车鉴难淆题因淳化之称榜颜偶寓装潢成卷册藏之名山者孰与传之其人赉予溥臣邻文以纪事者尤宜声以足志丰玉赓歌逢已盛巡周而锦已成襄骈珠属句协寅生数具则垣皆应宿春迎祈谷后红浮贴胜绽唐花风验试灯前碧入敷茵滋郑草至如王侍中帝书臣书之善对颇嫌语涉俳谐曷若柳谏议心正笔正之良箴深许意抒忠爱彼结体簪花纵逊奚须罚墨汁一升兹胪篇扣钵诚工庶合消茶香七碗云尔
古今法帖多难数,萃古近今淳化真。
初拓士安本尤善(御制),内藏苏颂鉴曾珍(帖本初藏苏颂家后有跋识)
升元漫溯芒探宿,秘阁宁希派导岷。
易水烟磨觇色澹(臣刘统勋),澄心纸擘备材甄。
奇搜怀瓘区三估,拜胜兰亭序列宾。
至矣成编存拱璧(臣刘纶),陋哉翻刻诩传薪。
墨林数典兹为冠,宝笈函辉信有神。
夹雪光生犹涌现(臣官保),双钩格老讵缁磷。
从头叙识经承泽,触手标题缀孟津(此帖孙承泽曾藏王铎审定)
名压上中下诸品(臣于敏中),年贻七百八馀旬
因文见道心斯企,溯委穷源论欲纯。
排类儒林付(御制)博学,持衡册府藉周询。
事徵伯厚许能核,识舛知微缪始因。
考證卑之且无甚(臣托庸),参差拟不合于伦。
摹形鄙彼冠同孟,物色嗤渠尺量歅。
川溯先河邀睿赏(臣程景伊),版开生面荷荣纶。
爰依纪载胪时代,特揭经常定主臣。
十卷分签虽旧贯,百家备迹恰同畛(所刻诸家名迹凡九十九人)
竞知青出蓝誇最,肯使珠淆目共湮。
执厥中诚超汝绛(臣王际华),揣其本乃斥黄秦(黄伯思秦观虽有专书纠谬未为醇备)
尊王不异春秋旨,论世宛看甲乙陈。
例视杜诗堪号史(御制),义严柳笔凛书绅。
鲁司寇爵尊从节(孔子不书官爵以示尊师),唐二宗编辨息龈(王著所编唐太宗高宗书多有淆舛)
马谶同曹存魏籍,蝌文首禹释齐春
田畴耕耨斯宜辟,斧芾戈矛颉共循(仓颉书戈矛斧芾等字亦依古篆校释)
序仿沙门从集腋,表删戎路杜摇唇
太原为别新亭客,大草难蒙署牒人(张芝不应有狂草令辨为张旭书)
辨体兼移列女序,阙疑姑任逸名泯
衣冠纪望沿程邈,衮钺微言证起莘
册副经籯昭万世(臣观保),笔咨匠石挽千钧。
鸠工己丑仲春始,蒇役壬辰橘月新。
曲折颇欣神毕肖(御制),瘦肥却妙腕俱驯。
调朱施墨钩摹巧,数画寻行琢削频。
程技入教旁殿集(臣倪承宽),督勤顺俾侍臣亲
丁丁声应铜壶漏,一一光骈碧水蠙。
捶近螭头喧日午(臣金甡),拓传蝉翼曳秋旻
硬黄甫试良藤滑,飞白旋如逸翰振。
篇递布行阡间陌(臣庆桂),楷施旁注介兼僎。
比公彦疏三千礼,异郑元分七月豳。
八体端倪识根祗(臣周煌),六书派别析濆洵
开宗谕意大端举,逐册识言精鉴申。
要欲订讹归以正(御制),讵同干禄诲之谆。
鸿文奥启三苍括,龙管香浮群玉彬。
志事由今词焕烂,弁题蕴古色㻞璘(册首蕴古御题寓名四字)
苞图先后丹毫洒,薤篆方圆紫玺填
禁直芜词容附缀(简末附列臣内直诸臣跋语萨载),林栖健笔快同伸
订知白石平非妥,注觉红莲译未醇(21)
钳口无虞披猎碣(臣庄在与),迎眸那复混燕珉。
山蹊豁比荆榛剪,车轨平如道路遵。
宝晋大观难与匹(臣谢墉),三希墨妙合为邻(22)
轩营文梓敦惟朴,廊贮贞珉数恰匀(23)
名寓实非慕宋帝(24),风从欲共验尧民。
庋留元印仍环座(25),砌叠新硎恍映桭。
煜爚乍窥星隐壁(臣汪廷玙),骈阗恰讶石围囷。
六爻排比占舆象,两厦纵横次瓦鳞。
底事楹雕兼柱绣(臣毛辉祖),全看画铁并钩银。
纷纭传刻徒规鹄,想像临池正试㕙。
颗颗宛擎珠琲络(臣汪永锡),行行却笑锭槴纫。
云霞凝处萦蒸蔚,琼玖镌来护炳麟。
爱可长存坚寿石(臣胡高望御制),多应益善美增筠(帖成共拓四百部以广流传)
宁惟两府蒙荣独(26),索与群臣嘉会均。
更畀流传逮名胜(直𨽻山东江浙行宫及名胜之地俱令贮一部又在京翰詹国子监教习庶常馆并各省书院亦俱分赐),广教模楷效妍颦。
盘堆卷册双单判,缄赐官寮中外臻。
秩品遍抡卿贰上(臣董诘),连疆率准海瀛滨。
离宫并贮光常葆,福地分藏气不沦。
槐市巾箱充列舍(臣李汪度),玉堂藻采彻重闉。
才窥龙爪斯称幸,矧袭骊珠足傲贫。
岁月识惟长日至(臣王懿修),子孙保用永年巡。
恩符癸巳添佳话,赓继耕蚕洽令辰(上年新正以耕织图联句)
嘉遇开韶荣叠遇(27),体仁抚序鬯敷仁。
拈毫举目欣积雪,联席同心励夙寅。
法上得中志虽亹(见记中),化民心亦在还淳(御制)
⑴ 按毕士安自记帖赐于宋淳化四年癸巳越今乾隆癸巳计七百八十一年
⑵ 帖分十卷虽仍王著之旧而前后多所更定讷臣素尔
⑶ 旧称司马懿为晋文宣王今改摽魏官臣福隆安
⑷ 列大禹书为历代帝王之冠斋春云云则依古篆体释之也
⑸ 旧以田畴耕耨云云为李斯书考之实唐李阳冰所书河东裴公纪德碣
⑹ 汉章帝不应书周兴嗣千文或亦如怀仁之集圣教序臣蔡新
⑺ 别本有钟繇戎路表一帖笔法不类词义亦不足取
⑻ 王坦之系出太原旧误与羲之诸子同列
⑼ 列女如蔡琰卫铄皆移各朝之末臣裘曰修
⑽ 旧或作古法帖或作何氏书并有误列献之帖者今悉改为无名氏
⑾ 旧于诸人爵里不备书且有讹舛者今自程邈以下患为增改
⑿ 王敦桓温身为戎首则退列晋臣之殿刘穆之生怀贰心死受新爵则列其原官以愧之王昙首沈约一人而事两朝则从其所终之代并依纲日体例
⒀ 命选本镌御书处刻工于廷翰懋勤殿直庐比对原石并命内林就近校阅
⒁ 金内府帖多用乌拓独此仿蝉翼拓俾存古意
⒂ 濄为洵汝为濆皆水溢出别为小水之名见尔雅注
⒃ 诗有御制重摹淳化阁帖成志事由今视昔徒佳话句臣奉宽
⒄ 第一卷前后皆有册后御书馀九卷惟在
⒅ 每卷前后皆押以乾隆鉴赏淳化轩图书珍秘宝
⒆ 辛卯冬致仕尚书钱陈群以庆祝后慈寿来京亦命跋识于
⒇ 姜夔有绛帖平卷后释文订异兼采用之
(21) 刘次庄刻戏鱼堂帖凡草字不可读者以小楷译之为释文所自昉然其译字亦未能精审
(22) 三希堂帖嵌于阅古楼墨妙轩帖嵌于万寿山惠山园中皆内府所刻帖也
(23) 帖既镌竟适长春园中新搆文轩落成左右廊各十二楹分嵌六石因以淳化名轩
(24) (轩虽因帖得名实寓化淳之意若宋太宗惭德颇多其纪年固无足取也)。(御制)
(25) 新刻淳化阁帖墨拓与毕士安原本并装潢同弆轩中
(26) 宋帖初拓惟两府以上始得与赐今自皇子皇孙亲王以下文职二品以上及内廷翰林外省督抚衍圣公并为颁赐其加赐者又三十八人
(27) 是日立春丙子丁亥皆以立春日联句臣汤先甲
天禄琳琅鉴藏旧版书籍联句(乾隆乙未)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芸编蕴古香盈群玉之藏茗榼延韶欢洽重华之赏溯前度签罗缥碧联吟美已窥全递今番响戛琳琅比例珍宜居上繄此传称善本取之而尽拔其尤原夫刻贵初摹数焉而必从其朔盖自石经乍泐制创成都雕字旋繁文详广顺范移铁板存中之旧话堪稽倚向书床邦彦之遗闻弥艳况复西廊东库颁官留胄监之书兼看崇化麻沙入肆走巾箱之式考纪年于大定翠琰曾镌徵掌署于兴文白藤竞印逮胜国技沿剞氏苏州样比杭州更谁家影付钞胥汲古妙偕述古别梓梨而选粹宁徒边论单双验楮墨而差良奚止画分粗细嗤耳食钤题漫信摭名则赝鼎都删任手披摸索非难审体则善刀能品物克聚于所好喜四百部甲乙都排书在佳而不多阅半千年菁华尽备历宋金元明而完弆护持应藉六丁依经史子集以胪陈整娖真同二酉爰乃拈题举典因之授简分曹日是初三中适春朝元旦人仍四七班兼凤阁鸾坡计祈年尚及经旬招宜徵角顾侍宴才过畴昔乐逮臣邻讵矜中垒阁藜名沿天禄略仿新吴府玉韵叶青阳矧兹储以昭仁在予益凛体仁之义亦曰喻惟求旧愿尔无忘由旧之规
上正三节肇春祥,茶宴重华例有常。
黄阁玉堂胥就列(御制),赤文仙藻首成章。
什研丽则抽中秘,笺授臣邻侍左厢。
四库昨曾赓竹素(上年茶宴以四库全书联句臣舒赫德),百城兹又咏琳琅。
涵书味复融诗味,挹茗香频沁墨香。
照以青藜卑汉阁(臣于敏中),积来元圃陋曹仓。
府区典籍西都固,美埒球玕禹贡梁。
漫诩邺侯签插架(臣李侍尧),浪吟何氏屋连床。
乙光偕赋乙未宴,甲观联披甲子装
各按部分部系句(诸书各系以句臣福隆安),总胪目举目归纲
宋金鉊椠元明继,经史精华子集襄。
续后韦编王弼注(周易)。(御制),笺依毛传郑公乡(监本毛诗)
吕诗真鉴属元汴(吕祖谦诗纪项氏天籁阁藏本),周礼精锓标建阳(周礼本宋建)
纂附阙官逸教补(无名氏周礼纂图互注臣官保),解求盲左癖奚忘(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腴词音辨唇兮齿(陆德明左氏音义),墨守疵攻膏与肓(公羊传注疏)
红印鄂州沾纸湿,缪纹晋第带芸芗(谷梁传注疏之首有晋府书画印)
中书劄付胥徒掌,小字巾箱尺寸强(五经小字本)
缋匠六经贻越殿,学童四子溯衢庠(四书州宋衢庠本)
详申邹邑推张栻(张栻孟子详说),广梓闽中衍野王
迹对𣆀规尝纪数,类虚班艺匪遗亡
惟欣文景能休养(汉书),亦曰明章号治康(后汉书)
五代即隋尚如桧(隋书)。(御制),两家改煦并存唐
考钞涑水聊稽异(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鉴刻庐陵肇间行
具本末全启冯谷,念终始典冠羲黄(范祖禹帝学)
提其要取括繁冗(钱瑞礼诸史提要),纠厥缪爰资救匡(吴镇新唐书纠谬)
真笔几家窥笔削(吕夏卿唐书直笔新例臣英廉),确评谁某汇评量(唐宋名贤历代确论不著汇人姓氏)
重儓蓝本痴循顾,半壁黄图僻剩杭
上下岁三千可计,寓卮说九百相望
志皆论也迁仍况(荀子子史记礼志即取荀礼论为之),蝶或周与绂写庄
争逞仪秦用嬴赵(战国策溎臣张若),特模耕织更农桑
洪怀逸少笔随记(洪迈容斋三笔),程演仲舒意寓良(程大昌演繁露)
钟鼎虫鱼亚尔雅(王俅啸堂集古录)。(御制),形声点画匹凡将(李锡排韵字类)
虞初嗣渐淆群喙(小说始自虞初乃子家之流𣲖),挚别沿徐撷众芳
纫佩秋兰托湘沅(楚辞先臣曹秀),翻阶春草接池塘(谢朓集)
拾遗句配黄金匮(杜工部诗史),九注函翻败锦囊
淮蔡仆碑压山斗(韩昌黎文集治臣梁国),溪潭游记辟蛮荒(柳柳州文集)
博夸五百狐留腋,巧遇一双剑合铓(21)
思颍手排杂琴局(欧阳修六一居士集臣周煌),和陶神遇引壶觞(苏轼和陶诗)
箕弓裘冶兄师教(苏辙栾城集为其曾孙所刊),轮辂水冰宾客场(六臣注丈选)
了识佚名录枚傅(22),不收新律韵宫商(23)
遗苏文选疑难解(圣宋文选不内独无三苏此可解),忆杜正宗慨以慷(24)
赋拟青钱盖小技(选青赋笺)。(御制),考凭玉枕祇专长(桑世昌兰亭考以上宋版)
金源印独畴骖靳(25),宋影誊佳拟颉颃(26)
闻扩九师通奥窔(赵汝禖周易辑闻臣彭元瑞),说宗七日契微茫(赵彦肃复斋易说)
赞爻象彖猜图马(27),徵夏商周爱饩羊(聂崇义三礼图)
会读论须淳祐蔡(蔡节论语集说臣汪廷玙),艳题名讶状元张(张九成孟子传)
颉篇约谱物从朔(夏竦古文四声韵),内则少仪谦弗遑(张时举小学五书)
年表自然堪缀范(熊方后汉书年表臣董诰),长编焉肯遽侪光(28)
河山故汴雁横塞(王存九域志),风月清波雀处堂(周煇清波杂志)
鲁语馀犹传孔圣(家语肃臣阿),台仪精敢企轩皇(29)
全图庚鼎足冠冕(30),杂记金壶颇博详(宋释适之金壶记)
屈子志宁在草木(吴仁杰离骚草木疏)。(御制),刘郎词早叶笙簧(刘宾客外集)
友朋辋水言都妙(王摩诘集),昆弟盘洲誉最扬(洪适盘洲集)
写笔钩摹观太乙(以上影宋抄本椿臣达),琴偏郑重牒文昌(元时书集并由中书省牒下诸路刊行)
义原靡尽圣经大(真德秀大学衍义),音所由生乐记彰(陈旸乐书)
琐载续貂补安取(31),瑰谭铸象怪何妨(山海经)
戈矛西蜀乃同室(李心传道命录),斧钺东莱空望洋(吕祖谦东莱博议)
才隽左司宜柳替(韦苏州集绶臣吴诏),谋深内相为裴伤(陆宣公集)
大都丛简搜瑜瑾(32),胜国雕梨太莠稂(33)
王侍书饶瘢且垢(34),元才子直走而僵(35)
辑今弆古非同事,天禄文渊故别藏(36)
赝制还因重订正(37),兼权严与判低昂(38)
二坊私版官三舍(39),诸邸外储内两廊(40)
(鲜于枢)(赵孟頫)(文)(王世贞)(董其昌)(毛)(41)(衢守长沙赵淇)(临邛韩醇)(42)(相台岳氏家塾)(世䌽堂)(建安勤有堂)(43)
流传手眼衡殊允(44),绘尽须眉兴欲狂(45)
少益贵乎多益善(46),前思作矣后思臧(47)
盘螭玺叠登璚笈(48),萦虬章鲜揭宝房(间有旧用文渊阁及内府图书等章)
宠贲天颜知有喜(49),褒题奎翰训无疆(曾经三十御题者计二种)
聚珍井井超模范(50),扫叶纷纷对勘戕(51)
联咏服膺源出水(52),蒇编拭目派归沧(所收各种并即缮入四库全书)
旧时寝息仰霄汉(53),此日书声达尚方(54)
铭著昭仁深体验,行斯未逮敢无蘉(御制)
⑴ 书自乾隆甲子重装以来凡有所得均签书年月以志鉴藏先后
⑵ 宋版及影宋钞全入题咏亦如四库全书例以经史子集为次其元明版则各举其尤佳者入咏
⑶ 公羊解诂建即何休注徐彦疏宋本末有鄂州州学官印臣程景伊
⑷ 程公说春秋分记书未有元大德间奉江浙行中省劄付红印
⑸ 杨甲六经图书籍印有宋缉熙殿臣王际华
⑹ 孙彊大广益会玉篇中增顾野玉原本宋闽刻
⑺ 六经之名始见庄子天运篇谓吾何以规老𣆀哉及六经先王之陈迹云云臣蔡新
⑻ 汉书艺文志无史类盖是时诸史未兴如楚汉春秋䓁书今入史类者皆在春秋类匪阙遗也
⑼ 唐书监宋祁欧阳修改刘煦旧唐书明本廿一史遂不收煦作论者谓旧书自有胜处武英殿板新旧并存
⑽ 朱子资治通鉴纲目本是书初刻温陵别其纲为提要此乃继刻庐陵者纲目分行间列如春秋经传例
⑾ 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按枢昉为此体冯琦宋元纪事本末谷应泰明纪事本末皆袭之臣稽璜
⑿ 刘向古列女传为每传有图传顾恺之制
⒀ 祝穆方舆胜览时宋偏安馀杭书中不及中原郡县
⒁ 历代史书虽未备然已具编年纪事两体可得经世之全臣阿思哈
⒂ 诸子虽立意不同总不越漆角寓言卮言之旨
⒃ 南革经人有庄子像明永乐间舍王绂奉敕作赞
⒄ 汪纲农桑书轩向曾题刻楼璹耕织图于多稼兹书乃集陈敷农书秦观蚕书及楼璹耕织图诗成之
⒅ 汉志但云某家若干篇集之名始挚虞流别
⒆ 九家集注杜诗书是书从之武英殿库贮残内检得
⒇ 五百家注昌黎集十辑者自夸摭拾之富实祗百四八家而已
(21) 五百家注柳子厚集乃校武英殿旧贮因新得五百家注韩集取之同为韩醇刊本足称双璧
(22) 徐陵玉□新咏傅按文选古诗十九首不著作者姓名其云枚乘毅之诗仅见于玉台新咏臣王杰
(23) 姚铉唐文粹体此书祇收古诗而不及律自属有见
(24) 真德秀文章正宗而其自序以自昔集录文章者若杜预诸家湮没不传行世之昭明文选唐文粹二书未得源流之正云云
(25) 吴兢贞观政要之乃金时版祗此一种为世所罕见
(26) 藏书家竞贵宋椠今远内府所储影抄各种精好实有过雕本者
(27) 王宗传童溪易传数其说主义理以言象
(28)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按司马光作通鉴先徘长编焘纪宋事不敢自谓续通鉴但云续长编而已
(29) 新仪象法要圜宋苏颂编当时台郎所肄理精皇祖学契穹会通西法钦定数蕴仪象考成诸书实足为天下后世法
(30) 以大临考古图铜辑绘三代秦汉玉古器首载庚鼎
(31) 李肇国史补传记肇续之刘餗作国朝臣汪永锡
(32) 以上元版入选者共八十馀部今略举数种以例其馀
(33) 内府所藏明版指不胜屈今取其最精者尚得二百五十馀部
(34) 明版黄伯思东观馀论精是书内有法帖刊误一释种辨正王著之失颇称核钦定淳化阁帖文考异多采之臣曹文埴
(35) 白氏长庆集逮当时元白齐名其实微之不乐天远甚也
(36) 旧藏宋金元明版书籍汇为天禄琳琅至新辑录之四库全书则特建文渊文源文津三阁分贮之
(37) (近因重校天禄琳琅旧藏凡伪充宋元椠卯者俱详加别择改正)。(御制)
(38) 有确系旧刻而时代向未详者并为核正归入
(39) 祝穆云建宁崇化麻沙二坊号图书之府今所藏有建本麻沙本盖宋时坊书其监本则官版也
(40) 中有东宫书府晋府诸印又内殿缉熙殿诸玺乃东西廊书库物
(41) 季振宜跋皆鉴藏诸书人各有题印记臣沈初
(42) 临安鞔鼓桥南陈宅书铺
(43) 新安汪纲有以上七家皆宋时刻书姓氏惟余氏勤堂则自宋至元明世守其业
(44) 诸书中如汉书唐书紏缪久经鉴赏流传确有可据
(45) 汉书前有赵孟頫王世贞像楚辞前有屈原朱子像
(46) 有一书而自两部以至十数部之多者臣纪昀
(47) 有一书而宋元明各有梓本以后仿前而并工者兼为收录
(48) 每部用乾隆琳琅御览之宝及天禄雨盐
(49) 内最善本如前汉书资治通鉴纲目九家注杜诗皆命写御容于卷端臣陆锡熊
(50) 殿武英聚珍版制极精良简备如书中明无锡华氏铜活字长庆集亦此法然致用较为不便
(51) 诸旧本皆完善精确凭以较对或可少免扫叶之误
(52) 委一御制三阁记并以水言文涵汇万有源贯以田部为六义乃诗之渊源也臣陆费墀
(53) 天禄琳琅之书贮于昭仁殿乃昔日皇祖寝官也
(54) 上书房即对此殿皇子读书声每达于此向曾有诗
昔闻苏耆卷,装自天圣年。
后以名绘易,归米书画船。
崇宁岁壬午,二卷装联翩。
秋装文惠本,弗追销夏缘。
所易苏氏者,跋兼冯赵韩
小米与鄂岳,并以承素论。
何如米此跋,跋归褚令专。
馀皆不言褚,而况领从山。
昔读公孙弘传赞,得人极盛推武皇。
是时汉兴六十载,海内乂安民乐康。
仲舒儿宽并儒雅,定令惟赵禹张汤。
安国当时能推贤,两司马氏大文章。
应对严助朱买臣,滑稽枚皋及东方。
笃行有石庆石建,质直汲黯治淮阳。
奉使则张骞苏武,运筹卜式桑弘羊。
将率卫青霍去病,受遗金日磾霍光。
历数唐都洛下闳,延年协律调宫商。
其馀乃不可胜纪,西都赋序亦未详。
宗正刘德太常臧,侍从若虞丘寿王。
史迁著书始作表,名臣将相乃表彰。
班书公卿百官表,下及都尉上奉常。
合并汉官诸旧仪,职官作志兹滥觞。
厥后中叶称太平,唐玄宋仁遥相望。
然仅姚宋同平章,燕许手笔推堂堂。
九龄韩休暂翱翔,天宝终乱李与杨。
乃若韩范富欧阳,庆历圣德歌者石,四贤一否作者襄。
本朝熙雍汉文景,纯皇孝武差颉颃。
六经表章始孝武,艺文一志何辉煌。
四夷通道出西域,匈奴右臂嗟其亡。
十全老人武维扬,回部准部莫敢当。
布鲁特迨叶尔羌,帕米尔地实高冈。
金川青海前后藏,阿里廓尔喀分畺。
北科布多喀尔喀,山曰唐努海乌梁。
东自靺鞨暨肃慎,西南澜沧至越裳。
武功既烁及文教,四库著录罗文昌。
其时三十有七载,同天稽古开天阊。
此录在前仅八载,济济多士方奉璋。
臣朔彼时为侍郎,兼此数子言虽狂。
何至侏儒同一囊,锸牙树胲纷引吭。
去年一本披道光,顾成庙号同孝宣,吏治人才犹明扬。
传赞仍可稽公孙,招选茂异求循良,讲论六艺鸣笙簧。
梁丘夏侯望之辈,王褒刘向足拜飏。
安世丙吉与魏相,延年定国为一行,充国屯田老河湟。
治民赵韩尹严张,龚王郑召冠以黄,未知今昔谁低昂。
断无城社凭狐鼠,断无当道卧豺狼。
吁嗟死者不可作,借才异代空徬徨。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