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范文光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4—约1151 【介绍】: 宋齐州章丘人,号易安居士。李格非女,赵明诚妻。工诗文,以词擅名。与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之收藏研究。金人据中原,避乱南方。明诚病卒,流离江湖间,境遇孤苦。高宗绍兴二年,再适张汝舟,旋离异。晚年整理完成明诚所著《金石录》。词作为南宋婉约派宗主,语言清丽,善白描。论词强调协律、典雅,反对以诗为词。有《易安居士集》,已佚。后人辑有《漱玉集》。今辑本有《李清照集》。
全宋诗
李清照(一○八四—?
),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
格非女。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
适当时为太学生的赵明诚,时年十八,夫妻共事铅椠。
崇宁元年(一一○二)父入党籍。
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随夫宦居莱州。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明诚知江宁府,时金兵南侵,遂载书赴江宁。
三年,明诚改知湖州,途中病卒,清照流寓浙东各地。
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赴临安府,夏,再适张汝舟,未几即离异(《云麓漫抄》卷一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八)。
四年,撰《金石录后序》(《容斋四笔》卷五)。
晚年表上《金石录》于朝(《隶释》卷二六),卒年七十馀(《渭南文集》卷三五《夫人孙氏墓志铭》)。
清照工于诗文,尤以词擅名,为宋代婉约派大家。
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一作十二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又《易安词》六卷(《宋史·艺文志》),皆已散佚,仅有《打马图经》一卷传世。
近人辑有《李清照集》、《漱玉集注》等。
事见《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诗,据有关载籍所录,并参考一九七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编为一卷。
词学图录
李清照(1084-约1151)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李格非女,赵明诚妻。撰《词论》一篇,有《漱玉词》。
全宋文·卷三七九九
李清照(一○八四——?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格非女。
十八岁适赵明诚,后与其夫居青州、莱州。
靖康之乱,渡江居建康。
建炎三年明诚卒,清照避乱辗转于越州、台州、温州、衢州、临安等地。
卒于绍兴二十一年以后,年七十馀。
清照工诗文词,尤以词擅名于世。
事迹参见王仲闻《李清照事迹编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李清照集校注》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7—1516 【介绍】: 明湖广茶陵人,字宾之,号西涯。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与谢迁同日登用,对时弊多所匡正。十七年,赴阙里祭孔。还,上疏言沿途所见民生困苦状。受顾命,辅佐武宗。刘瑾入司礼,东阳悒悒不得志,而常设法保全善类。正德七年,谏武宗调边将江彬等入卫,不从。乃以老病辞官。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年,清节不渝。喜奖掖后学,推挽才隽。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自明兴以来宰臣以文章领袖缙绅者,杨士奇之后,东阳而已。罢政家居,请诗文书篆者填塞户限,颇资为生活待客之费。卒谥文正。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词学图录
李东阳(1447-1516) 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荼陵人,迁籍北京。历官礼部、户部、吏部尚书,文澜殿、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居相位十五年。谥文正。以宰臣而领袖文坛。其诗开"荼陵派"。有《怀麓堂集》,词在集中。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东阳(1447~1516) 明代官员、学者。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生于北京。天顺八年(1464)进士(传胪),授编修,充东宫讲官。弘治七年(1494)入内阁,参预机务。历任礼部、户部、吏部尚书,文渊阁、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为宰辅长达十五年。卒赠太师,谥文正。喜奖掖后学,推挽才隽,为“茶陵诗派”领袖。有《怀麓堂集》等。青年时代曾游览黄鹤楼,所作七古《寄题黄鹤楼简秦开府》,描绘当年登楼揽胜的情景,其后有秦金、王守仁、聂贤、邵宝、夏言等二十馀位当时高官名流与此诗唱和,迹近小型同题诗会。李东阳致仕后曾在蛇山住过,高观山龙华寺后有“东阳洞”。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宾之,茶陵人。正德时,官少师,谥文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宾之,茶陵人,天顺甲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八年,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累进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正。有怀麓堂前后集、南行北上诸槁。
明诗纪事·丙签·卷一
东阳字宾之,茶陵州人。
天顺甲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累迁侍讲学士,历左庶子,太常少卿,擢礼部侍郎,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少傅,再加少师。
卒赠太师,谥文正。
有《怀麓堂集》一百卷。
(《四库总目》:东阳文章为明一代大宗,自李梦阳、何景明崛起弘、正之间,倡复古学,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才学足以笼罩一世,茶陵之光焰几烬。
逮北地、信阳之派转相摹拟,流弊浙深,论者乃稍稍复理东阳之传,以相撑拄。
平心而论,何、李如齐桓、晋文,功烈震天下,而霸气终存。
东阳如衰周弱鲁,力不足御强横,而典章文物尚有先王之遗风。
殚后来雄伟奇杰之才,终不能挤而废之,亦有由矣。
杨一清《石淙类稿》:西涯先生高才绝识,独步一时。
诗文深厚雄浑,不为倔奇可骇之辞,而法度森严,思味隽永,古意独存。
《笔谈》:长沙李东阳《大韶》一奏,俗乐俱废;中兴宗匠,邈焉寡俦。
《馀冬叙录》:西涯先生晚年耽对棋酒,春不善棋,然寿付有客,未尝不与,颇以为劝。
先生曰:「将何消日?
」春曰。
「词翰熟自天成,足娱日力,既惠后生,又垂远世。
」先生笑曰:「此后生计,吾老不暇为此。
」一日先生在棋酒间,有奉当道命以巨轴乞词翰者踵至。
先生弗怡,大书一绝云:「莫将性命作人情,写字吟诗总害生。
惟有围棋堪遗兴,客来时复两三枰。
」春观之悚然,知先生前意之所在也。
升庵集》:唐子元荐与予书,论本朝之诗,弘治间文明中天,古学焕日。
艺苑则李怀麓、张沧洲为赤帜,而和之者多失于流易。
《梦蕉诗话》:弘治庚戌殿试进士,李西涯与诸老读卷,相与倡和,有云:「国有祯祥非物宝,天将吾道付儒绅,」「云边晓日中天见,梦里春雷昨夜声。
」「星辰画下尚书履,风日晴宜进士巾。
」诸作中最为警句,人多诵之。
翰林记》:弘治初,上注意讲学,遣太监戴义传示圣意,命学士李东阳等各撰诗十首,用寓启沃。
东阳拟十题,各撰七言律诗一章,曰「敬天」、曰「法祖」、曰「勤政」、曰「务学」、曰「任贤」、曰「讷谏」、曰「节用」、曰「爱民」、曰「恤刑」、曰「讲武」,上嘉纳焉。
《艺苑卮言》:李文正为古乐府,一史断耳,十不能得一。
黄才伯辞不称法,顾华玉、边廷实、刘伯温法不胜辞,此四人者,十不能得三。
王子衡差自质胜,十不能得四。
徐昌谷虽不得叩源推委,而风调高秀,十不能得五。
何、李乃饶本色,然时时已调杂之,十不能得七。
于鳞字字合矣,然可谓十不失一,亦不能得八。
《弇洲读书后》:向者于李宾之拟占乐府,病其太涉议论,过尔剪抑,以为十不得一。
自今观之,奇旨创造,名语叠出,纵不可被之管弦,自是天地间一种文字。
崔廷槐《楼溪集》:西涯乐府优于诗。
四溟诗话》:李西涯阁老善诗,门下多词客。
刘梅轩阁老忌之,闻人学诗,则叱之曰:「就作到李、杜,祇是酒徒。
」李空同谓刘因噎废食是也。
西涯久于相位,陆沧浪以诗讽之曰:「声名高与斗山齐,伴食中书日已西。
回首湘江春草绿,鹧鸪啼罢子规啼。
」 《四友斋丛说》:李西涯当国时,其门生满朝。
西涯又喜延纳奖拔,故门生或朝罢,或散衙后,即群集其家,讲艺谈文,通日彻夜,率岁中以为常。
一日有一门生归省兼告养病还,西涯集同门饯之,即席赋诗。
诸人中独汪石潭才最敏,诗先成,中有一联云:「千年芝草供灵药,五色流泉洗道机。
」众人传玩,以为绝佳。
西涯将后一句抹去,令石潭重改,众皆愕然。
西涯曰:「归省与养病是二事,今两句单说养病,不及归省,便是偏枯,且又近于合盘。
」众请西涯续之。
西涯即援笔书曰:「五色宫袍当舞衣」。
众始叹服。
存馀堂诗话》:李文正公《怀麓续稿五月七日泰陵忌日》诗云:「秘殿深严圣语温,十年前是一乾坤。
孤臣林壑馀生在,帝里金汤旧业存。
舜殿南风难解愠,汉陵西望欲销魂。
年年此日无穷恨,风雨潇潇独闭门。
」读之使人掩卷流涕。
诗薮》:成化以还,诗道旁落,唐人风致,几于尽隳。
独文正才具宏通,格律严整,高步一时,兴起何、李,厥功甚伟。
王兆云《乌衣佳话》:西涯李公曾与客联句,拆敝褥中故絮以代烛。
人或谓其好奇之过。
馀曰不然,亦古人刻烛之遗意耳!
其《次白洲留别》诗有「看花不厌伤多酒,燃絮还供未了诗」,盖纪其实也。
国史唯疑》:李长沙云:「馀今年作《诗止诗》自戒。
越两月,为鸣治、师召所督,得联句四章。
鼎仪闻之,拆简告罚。
乃以鸡酒往受盟,鸣治、师召以猪红三斤、蛤蜊数十为助。
亨父、明仲闻亦来稽。
」师召,太常音;鸣治,谢文肃铎。
太平休暇,词臣共诗酒为乐,最福德事,所饮馔仅尔,俭质具见。
列朝诗集》:文正以金钟玉衡之质,振朱弦清庙之音,含咀宫商,吐纳和雅。
沨沨乎,洋洋乎,长离之和鸣,共命之交响也。
《明诗选》:陈卧子云:「文正网罗群彦,导扬风流,如帝释天人。
虽无宗派,实为法门所贵。
」 《池北偶谈》:海盐徐丰医《诗谈》云:「本朝诗莫盛国初,莫衰宣、正。
至弘治,西涯倡之,空同、大复继之,自是作者森起,于今为烈。
」当时前辈之论如此。
盖空同、大复皆及西涯之门。
牧斋撰《列朝诗集》乃力分左右袒。
长沙、何李,界若鸿沟,后生小子竟不知源流所自,误后学不浅。
高士奇《天禄识馀》:明朝典礼中有庆成宴,每宴必传旨云「满斟酒」,又云「官人每饮乾」。
故西涯李文正公诗云「坐拥日华看渐进,酒传天语饮教乾」,盖纪实也。
《明诗别裁》:永乐以后诗,茶陵起而振之,如老鹤一鸣,喧啾俱废。
后李、何继起,廓而大之,骎骎乎称一代之盛矣!
王元美谓长沙之于何、李,犹陈涉之启汉高,此习气未除,不免抑扬太过,宜招后人主掊击也。
田按,西涯宏才硕学,汲引风流,播之声诗,洵足领袖一时,惟相业差有可议耳!)
维基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县(今湖南茶陵)人,金吾左卫(今属北京市)军籍,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在北京长大,自幼即以才华之名。天顺甲申进士,正德初累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为内阁首辅,文坛领袖。卒谥文正。
喻思恂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喻思恂(1575年—1647年),字醒拙,号川石,四川荣昌县人。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
历柏乡、枣强等知县,考选为山西道监察御史,巡视漕运。
天启四年(1642年),与魏大中等多次上疏抨击魏忠贤,被严旨斥责,愤然辞职。
崇祯帝即位,魏党败,喻思恂复任山西道御史,巡查长芦盐政。
历太仆寺卿、浙江巡抚等职。
明末,升南京兵部右侍郎,致仕归。
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大军入川,喻思恂逃往贵州,为永历朝兵部尚书,与王应熊、范文光等力图恢复,不久病卒,葬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