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胡宗宪

相关人物:共 45 位
共 4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0—1537 【介绍】: 明陕西长安人,字伯直,号太华。正德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嘉靖初为工部都水司郎中,修通惠河,使粮运得直达大通桥,历官右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遍历关险,修筑边防,调整军队布署。嘉靖三十六年,因故牵连,奉旨闲住。隆庆初改致仕。有《太华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伯直,长安人。正德辛巳进士,历官右副都御史提督蓟州加兵部侍郎进右都御史有太华集
维基
何栋(1490年—1573年),字伯直,又字子宇,号太华,陕西西安府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进士出身。
陕西乡试第二名举人,正德十五年(1521年)辛巳科会试二百四十八名,正德十六年殿试,登二甲第五十名,赐进士出身,擢监察御史,同年十二月下诏狱,不久因为迟误侍班,被东厂上访告发,贬谪为常熟县丞。
嘉靖元年,接替韩儒,担任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知县。
历升工部主事、工部都水司郎中,驻扎通州,管理通惠河。
八年十二月以修河有功,升通政司右通政,仍管河道事务。
十年七月以恭建神祇二坛以及神仓工程完成,升太仆寺卿添注,十一月为副使,持节册封沈府。
十一年四月,以顺天、河间、真定、保定各处滹沱河连年泛溢为患,朝廷以何栋曾经治河有功,遂下令让何栋立即去治理河患。
嘉靖十一年九月,何栋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大同。
十二年四月以拾遗被弹劾,被降一级调外任。
十四年正月以降级参议,很久不赴任,科道官以拾遗之例弹劾他。
嘉靖二十九年二月,礼部尚书徐阶上疏推荐,起复何栋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蓟州军务。
不久加兵部右侍郎、蓟辽总督。
嘉靖三十二年十二月,兵部尚书聂豹请令科道官当廷讨论各边总督、镇巡诸臣的优劣,何栋被列名上闻,同时六科给事中王国祯等、十三道御史胡宗宪等人纷纷论劾总督何栋、总兵徐珏、副总兵崔麒、张涞、巡抚吴嘉会、艾希淳、刘玺、赵时春各种不称职之事,认为当免职处理,何栋遂被令致仕。
三十六年十月,又论修边冒破之罪,兵部左侍郎吴嘉会被废黜为民,前总督侍郎致仕何栋被令冠带闲住。

人物简介

维基
周文兴(1479年—16世纪),字用宾,浙江衢州府江山县人。
正德二年(1507年),周文兴中式浙江乡试第四名举人,次年(1508年)联捷戊辰科会试第十五名,三甲九十七名进士,登第后立刻请求因病归乡,在江郎山中读书;八年后(1516年)朝廷催促他任官,他才就任刑部主事。
嘉靖七年(1528年),周文兴自南京吏部稽勋司署郎中调任光禄寺少卿,到十二年(1533年)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同年改任南京鸿胪寺卿。
十六年(1537年)他以病提出致仕获准,在清平筑室欣赏杭州山水,与人交往胸无城府,总督胡宗宪在其家乡兴建「高士坊」表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5 【介绍】: 明福建侯官人,字廷彝,号半洲。初冒姓蔡,后复姓。正德十二年进士。除嘉兴知县。嘉靖四年召为吏科给事中。十六年进兵部侍郎,与副使翁万达镇压断藤峡侯公丁起事。三十三年以南京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专讨倭寇。次年于嘉兴王江泾镇大捷,称军兴以来战功第一。遭赵文华诬陷,被杀,天下冤之。有《半洲稿》。
维基
张经(1492年—1555年),字廷彝,号半洲,福建侯官县(今福建福州市)洪塘乡人,明朝中期政治人物,正德丁丑进士,嘉靖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因得罪严嵩、赵文华、胡宗宪等,遭明世宗以“抗倭不力”处死。
著有《半洲诗集》传世。
穆宗时追谥襄悯。
张经出身贫寒,其高祖父曾随母改蔡姓,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福建乡试位列第十九名,正德十二年(1517年)联捷丁丑科会试第三百七名,三甲六十四名进士,任浙江嘉兴县知县。
丁继母谢氏忧去职。
嘉靖四年(1525年)三月,入京任吏科给事中,曾上疏劾罢纳贿的兵部尚书金献民、匿灾不报的河南巡抚潘埙,并请裁撤为害百姓的锦衣卫,为嘉靖帝所采纳。
六年五月升礼科右,七年四月升吏科左,六月升户科都给事中。
十一年三月升太仆寺少卿,十二月升大理寺右少卿,十四年三月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十五年十一月以原职协理院事,十六年(1537年)五月升右副都御史,数日后升兵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巡抚,令立即赴任,主持征讨侵边的安南莫登庸政权,大获全胜。
十八年闰七月,率军平定广西断藤峡弩滩诸巢贼,以功升左侍郎兼右副都御史,仍加俸一级。
二十一年五月,再以剿平琼州府黎贼军功,升兵部尚书衔,二十三年父丧守制离任。
嘉靖二十五年三月,起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不久被论劾而罢。
同年复张姓。
三十年四月起用为户部尚书、总督仓场督理西苑农事,丁忧归。
三十二年八月服阕,起复南京户部尚书,十月改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大肆袭扰中国东部沿海各州县,明廷以南京兵部尚书张经总督江南、江北、浙江、福建、山东、湖广诸军讨贼;张经以倭寇势众,且勇猛桀黠,未敢轻敌,每日选将练兵,以为万全,并积极徵调广西壮族“狼兵”作为精锐。
倭寇肆虐,东南百姓民怨沸腾,明世宗以张经动员缓慢,怒命其限期进兵,并派兵部侍郎赵文华至浙督师,催张出兵。
赵文华大怒,指示党羽胡宗宪疏劾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四月二十日,张经指挥总兵俞大猷及参将卢镗、汤克宽等,率水陆军联合进击。
汤克宽统水师于中路突击,俞大猷、卢镗等将则前后夹击,经多日血战,终在石塘湾、川沙洼(今上海川沙附近)、王江泾(今嘉兴市北州里)获大胜,毙倭寇一千九百馀人,俘获五千,史称“王江泾大捷”,为东南抗倭以来的第一场大胜 。
此时,明世宗却听信朝中人士的指控,以“抗倭不力”的罪名,遣锦衣卫逮捕张经。
明史》记载严嵩授意刑部尚书何鳌,将张经、李天宠拟定死罪,“(严)嵩皆有力焉。
”,十月初一,张经与汤克宽、李天宠、杨继盛等同被斩于西市。
时人多为其鸣冤。
王世贞指出,张经之死与徐阶有很大关系。
赵文华将破倭之功据为已有,至于胡宗宪则连升三级,本职由正七品的监察御史一跳而成为正四品的右佥都御史。
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年),张经之孙张懋爵上疏鸣冤,朝廷复其官职,谥襄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瓯宁人,字时言。正德十六年进士。嘉靖间为吏部左侍郎,鞑靼兵逼京师,默守正阳门,故示闲暇,纵居民出入。鞑靼疑有备,不敢犯。升尚书。累官翰林学士。为人博雅有才辨,以气自豪,不阿附严嵩。然性偏浅,以恩威自归。为赵文华所害,下狱瘐死。有《建宁人物传》、《群玉楼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时言,瓯宁人。正德辛巳进士,改庶吉士累官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赠太子太保谥肃悯有群玉楼集
维基
李默(1494年—1556年),字时言,号古冲,福建建宁府瓯宁县人。
福建乡试第五十七名举人。
正德十六年(1521年)第三甲第四十六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嘉靖元年(1522年),任户部主事,升任兵部员外郎,改吏部文选司,吏部验封司郎中。
嘉靖八年,担任会试同考官。
嘉靖十一年(1532年),任武会试同考官。
出京任宁国府同知,累升广东按察司佥事、云南提学副使、江西左参政、湖广按察使、浙江左布政使。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七月,任太常寺卿,掌南京国子监祭酒事。
嘉靖二十八年,任礼部右侍郎。
嘉靖二十九年,任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
嘉靖三十年,任吏部尚书,因事被革职为民。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再任吏部尚书。
嘉靖三十三年,兼任翰林学士。
总督杨宜被免职,严嵩、赵文华想起用胡宗宪,李默却推荐王诰,于是严嵩甚恨之。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春正月,赵文华自江南回到北京,升为工部尚书,加授太子太保。
赵文华检举李默,并从部选策题“汉武征四夷而海内虚耗,唐宪复淮、蔡而晚业不终”之句。
上奏李默诽谤。
世宗览奏大怒,下李默锦衣卫狱拷讯。
礼部及法司奏称“默偏执自用,失大臣体;所引汉、唐事,非所宜言”。
最后李默死于狱中。
隆庆初,诏复官遣官谕祭营葬如例。
万历年间,赠太子太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应城人,字润夫,号石崖。嘉靖十一年进士。官户科给事中。谏世宗南巡,疏劾权贵,下狱,谪镇远典史,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张经得祸,擢珫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浙直军务以抗倭。在官三十四天,被赵文华劾,勒为民。
维基
周珫(1497年—?
),字润夫,号石崖,湖广京山县人,湖广德安府应城县民籍。
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进士。
初授浙江永嘉县知县。
嘉靖十五年(1536年),任户科给事中,因劝阻明世宗南巡而贬为镇远典史。
数年后,起为婺源县知县,迁户部主事,调礼部仪制司郎中。
历山东参政,升山东按察使。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驻守昌平。
嘉靖三十三年,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后巡抚苏、松,巡抚应天。
嘉靖三十四年,任兵部右侍郎,总督南直隶浙福军务。
恰逢当时胡宗宪代替李天宠,于是想夺取周珫职位。
于是赵文华弹劾周珫,而举荐胡宗宪,明世宗夺其官职、勒令为民。

人物简介

维基
王诰(1498年—1557年),字公遇,号棠溪,河南汝宁府西平县(今驻马店市西平县)人,军籍。
官至漕运总督。
河南乡试第三十五名,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二百九名,廷试三甲二百二十四名进士。
授行人司行人,迁户部郎中,出为大同府知府,升山西按察司副使,整饬蓟州,转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九月擢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升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
三十四年六月升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南京粮储,三十五年二月浙直总督侍郎杨宜剿倭兵败被革职,王诰被吏部尚书李默推举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南直隶浙福等处军务,而首辅严嵩、侍郎赵文华则属意胡宗宪,遂攻击李默殿试策题有谤讪之言,李默被下狱,王诰回任旧职,由胡宗宪出任浙直总督。
三十六年三月改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时值倭寇猖獗,内外戒严,王诰疏请旗牌,节制兵马,保江淮安宁。
获得朝廷嘉奖。
十月忽然病发去世,赐祭葬。
《汝宁府志》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
郑光溥(1502年—?
),字伯公,号一山,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民籍。
嘉靖十六年(1537年),顺天府乡试第一名。
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三甲八十九名进士。
授行人司行人,二十一年五月选擢广西道试监察御史,十月实授,二十二年正月启蛰,行祈谷礼于玄极宝殿,光禄寺少卿陈叔颐等人不至,皇帝以糺仪御史来聘、郑光溥失于紏查,廷杖之,调聘四川丹棱县知县,光溥陕西澄城县知县,升华州知州,累升山西提学佥事、四川参议、浙江副使。
三十五年(1556年)六月总督胡宗宪论劾福建副使杜拯、浙江副使蔡扬金、郑光溥皆文墨士,不谙军旅,缓急不足恃,请移之他所。
后官至陕西布政司参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3—1583 【介绍】: 明松江华亭人。字子升,号少湖,又号存斋。嘉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忤张孚敬,斥为延平府推官。累官为国子祭酒,迁礼部侍郎,改吏部。接见庶官,常咨边腹要害,吏治民情。寻兼翰林院学士,掌院事,进礼部尚书。为严嵩所忌,度未可与争,乃谨事之,而精治斋祠迎帝意,嵩不能图。未几,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仇鸾罪恶,鸾因此诛。进武英殿大学士,改兼吏部尚书。四十一年,使邹应龙劾嵩子世蕃,勒嵩致仕,代为首辅。世宗卒,阶草遗诏,悉罢斋醮、土木等弊政,牵复言事得罪诸臣。后为高拱所扼,于隆庆二年致仕归。卒赠太保、谥文贞。有《世经堂集》。
槜李诗系·卷四十
号存斋华亭人官宰相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癸未赐进士第三,授编修,斥延平府推官,迁江西提学副使,召为司经局洗马,累官少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贞。有少湖集。
维基
徐阶(1503年—1583年),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及思想家,官至内阁首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徐阶自幼善于读书,少年时期结识阳明学江右学派门人聂豹。
他弱冠之年乡试中举,殿试联登探花,受到杨廷和极高的赞赏。
嘉靖早年张璁执掌朝廷时,徐阶直言反对张璁的提议,被贬出京城。
当时嘉靖帝因此刻石说「徐阶小人,永不录用」,而徐阶在地方督学十数年后,在夏言的帮助下回到京城。
徐阶回京后先主事国子监数年,在内结识杨继盛等谏臣,随后辗转六部之间。
他先后主事礼部、吏部、翰林院等重要机构,在翰林院结识了后来的重臣张居正、高拱等学生。
徐阶随后依靠其出众的青词入直无逸殿,冷静处理了危在旦夕的庚戌之变,期间以礼部尚书之职负责北京城防,拖延敌军,成功保护京城不被攻入。
他又改革了吏部、礼部、太医院所存在的旧弊,提高了他们的办事效率。
于嘉靖三十一年入阁后徐阶因严嵩独断朝政,隐忍多年,最终取代严嵩的首辅之位,尽反严嵩之政,试图以“三语”政纲改良内阁的运作现状。
嘉靖末,徐阶成功劝阻皇帝南幸承天府,叫停当地大兴土木;帝弥留之际,徐阶又劝其停服丹药,并将左右方士和相勾结的太监一体斩决。
嘉靖驾崩后徐阶拟写了《嘉靖遗诏》和《隆庆登极诏》,在两张诏书下达后,朝野大臣都举手相贺,将此举和杨廷和所拟《嘉靖登极诏》被统称为正始正终第一政。
但是,明人支大纶却批评徐阶说他只是依靠玄奇的青词入直,在任期间献媚讨好他人,没有做出任何政绩,只有到了隆庆时期才有所改善。
嘉靖死后,由于早年辅佐穆宗有功,隆庆年间徐阶依旧担任首辅,他多次调和穆宗和外廷的矛盾,在两年中多次上疏阻止宦官(中官)获得更多的权力,于隆庆二年成功引退致仕。
徐阶共入内阁十七年,元辅七年,从政长达四十余年,时人誉为“元臣”、“名相”。
他不但足智多谋,本身度量、器识都是上品,受到冯梦龙等人的推崇;现代学者对其则多有争议,也有一些人对他持有肯定态度,如谭平先生认为徐阶对比与其学生张居正,更加沉稳也更少贪恋权位。
徐阶在任内培养了张居正等政治家,在任期间试图改变内阁在朝廷中的位置,对后期内阁制度做出很大影响;同时又试用新晋官员用他的方法教导宦官,试图依靠义理让他们不成为刘瑾等人的后继者,也可以藉此改变宦官在朝廷的面貌和作用。
另一方面,抗倭寇名将张经被冤杀,以及胡宗宪瘐死狱中,也都是徐阶所一手造就,甚至高拱与张居正日后不和,亦与徐阶不无关系。。
在徐阶致仕后,由于家中子弟作恶多端,徐阶被牵扯其中,多次与牢狱只有毫厘之差,甚至不得不致书好友求救,高拱等人同时又以旧案诘难徐阶。
直到万历十一年,徐阶于华亭家中逝世,赠太师、谥文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慈溪人,字元质。
嘉靖八年进士。
授刑部主事,累官为通政使。
性奸险。
未第时在国子监,受祭酒严嵩赏识。
后仕于朝,而嵩日贵幸,乃结为父子。
加工部侍郎。
三十四年,诬劾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抗倭不力论死。
次年,进工部尚书,提督军务,借胡宗宪杀海寇徐海、麻叶、陈东之机,称“寇平”还朝。
文华既宠贵,事中贵及严世蕃渐不如初。
三十六年,失宠被黜为民。
后腹裂而死。
维基
赵文华(1503年—1557年),字元质,一字原实,号梅村、甬江,浙江慈溪人。
嘉靖初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
嘉靖元年(1522年)浙江乡试第四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二百十一名,二甲八十八名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官员考察,左迁东平州同知。
赵文华中进士前,曾在国子监,得到时任祭酒的严嵩赏识。
后严嵩权势日重,与其结为父子,并安插其任通政使。
历官工部右侍郎。
嘉靖年间,倭寇作乱,赵文华上疏献计。
此后,下欺将士,上进谗言,打击异己,大肆搜刮,总督张经等被冤杀,倭患日益严重,文华向朝廷谎报军功,竟升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不久,以右副都御史总督江南、浙江军务,清剿倭寇。
赵文华本不懂军事,依仗胡宗宪
宗宪剿灭徐海,俘获陈东,赵文华以大捷上报,归功于上玄,明世宗大喜,祭告郊庙社稷,加文华为少保,并荫子锦衣千户。
赵文华身居高官,逐渐骄横,对中官及严嵩不若从前。
世宗派使者赏赐,文华酒醉,跪拜不拘礼数,世宗不满。
西苑建造楼阁,工期延迟。
一日,世宗登楼远眺,见西长安街有房屋壮观,便问是谁家宅第,左右趁机进言,称是赵文华私宅,且举报他偷窃皇宫建材,世宗更怒。
正逢三大殿火灾,世宗欲修正阳门,催促甚急。
赵文华,世宗准备将其撤职,诏谕严嵩,称「文华似不如昔。
」嵩犹尚不知世宗本意,还为文华辩解,称文华因南征得病,应增加侍郎一人专门监督大型工程。
世宗同意。
文华于是上疏称病请假,世宗批示:「大工方兴,司空是职。
文华既有疾,可回籍休养。
」举朝闻讯相贺。
文华虽然去职,世宗意犹未尽,且言官无人上疏弹劾,世宗无处泄愤。
恰逢其荫子锦衣千户赵怿思,于斋祀停进封章之日请假送父,说是送父启程,无非望世宗再行留他。
世宗大怒,借此斥文华意存尝试,目无君上,黜为民,其子顾家忘国,遣戍边卫。
且迁怒礼科,将都给事中谢江以下六人廷杖削籍。
文华此时已病重,史载其“及遭谴卧舟中,意邑邑不自聊,一夕手扪其腹,腹裂,脏腑出,遂死。
”此后,给事中罗嘉宾等查核军饷,发现文华贪污以十万四千计。
朝廷降诏罚没其家资,但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尚未还清半数。
明神宗便将其子慎思遣戍烟瘴之地,清廷列赵文华入《明史·奸臣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二四八
陈圭(一五〇八 — 一五七一),字禹成,号罗江。
化州人。
陈禧之子。
明世宗嘉靖八年(一五二九)进士。
历任瓯宁、元城、德化知县。
嘉靖三十三年,升刑部主事,为官刚方明敏。
时严嵩当权,圭绝不私谒。
嵩嫉之,谪青州推官。
嵩败,起为南京户部郎。
出任江西右布政,迁浙江左布政。
历仕楚闽江浙,所至皆有政声。
后以忤少保胡宗宪,辞归。
宗宪败,圭屡谢不复出仕。
穆宗五年病逝。
有《罗江集》。
明史》卷一四六、清阮元道光刊《广东通志》卷二九八有传。
陈圭诗以中山图书馆所藏清抄本《罗江集》为底本。
维基
陈圭(1503年—?
),字禹成,号罗江,广东高州府化州人,民籍。
广东乡试第三十一名举人。
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二百十四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一十名进士。
历知瓯宁、元城、德化三县,擢刑部主事,刚方明敏。
时严嵩当国,圭绝不私谒,嵩嫉之,谪青州府推官。
及嵩败,起南京户部主事。
嘉靖三十六年升山西布政司参政,分守冀南,三十七年升江西按察使。
扬历楚闽江浙,官至左布政,所在有声。
后以忤少保胡宗宪归,御史扁其门曰“藩臬清风”。
共 4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