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生卒】:1551—1612 【介绍】: 明山东临清人,字子愿。万历二年进士,仕终陕西行太仆卿。工诗文,尤善画,与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齐名,时称邢张米董。有《来禽馆集》、《武定州志》、《来禽馆帖》。
字子愿,临邑人。万历甲戌进士,除知南宫县擢监察御史出历陜西行太仆寺少卿有来禽馆集维基
邢侗(1551年—1612年),字子愿,号知吾、啖面生、方山道民,晚号来禽济源山主,山东临邑人。晚明政治人物、书画家。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科顺天府乡试第九十五名,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科进士。初授南宫县知县。八年六月擢授山西道监察御史,十年巡盐河东,十一年巡按苏松。十二年二月升湖广右参议,十四年正月官至陕西行太仆寺少卿,以亲老乞休。善绘事,能诗文,又工书法,七岁能作擘窠书,尤好王羲之书法。钱谦益说他“风流文采,几与江左文、董,先后照映”,“能文能诗、能书能画,蕞会诸长,擅绝兼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侗以善书得名当时,与董氏有“北邢南董”之目。又与张瑞图、董其昌、米万钟并称「晚明四大家」。
人物简介
【生卒】:1555—1636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词学图录
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多书画论著。其"南北宗"画论影响深远。工书画,名重当世。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玄宰,华亭人。官礼部尚书。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玄宰,松江华亭人。万历己丑进士,改授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湖广提学副使召为太常卿历迁礼部尚书追谥文敏有容台集维基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居士,直隶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区)人。书画家。万历己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与邢侗、张瑞图、米万钟合称晚明四家。嘉靖三十四年正月十九日(1555年2月10日),董其昌生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董家汇,早年在平湖城西门冯大参家坐馆当过塾师,爱好参禅曹洞宗,与新埭镇泖口陆兆芳友好。隆庆五年(1571年),十七岁参加松江府会考,因松江知府衷贞吉认为董写字太差,只得第二名,从此发愤临池,从学于陆树声、莫如忠等,得益不少。万历七年(1579年)参加应天乡试,见王羲之《官奴帖》唐摹本,惊叹不已。万历十六年(1588年)参加戊子科顺天乡试第三名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第二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礼部左侍郎田一俊病故,护丧到田氏的家乡福建,万历二十年(1592年)春,获授翰林院编修。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皇长子朱常洛出阁讲学,充任讲官。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任湖广按察司副使。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出任湖广提学副使。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即位,为太常寺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1622年)参修《泰昌实录》。天启五年(1625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天启六年(1626年)辞官。崇祯四年(1631年)任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同阉党阮大铖过从甚密。崇祯九年九月二十八日(1636年10月26日)戌时,董其昌病逝于松江居所,享寿八十一岁。身后谥文敏。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1576—1641 【介绍】: 明福建晋江人,字长公,一字果亭,号二水。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天启间,阿附魏忠贤,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思宗嗣位,改中极殿。崇祯元年致仕。旋以列名逆案入狱,赎为民。善画山水,尤工书法,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合称邢张米董。有《白毫庵集》。
张瑞图(1570年3月24日—1641年5月2日),字长公,一字无画,号二水、白毫庵主、芥子居士、平等居士、果亭山人,福建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今青阳街道莲屿)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丁未探花及第。天启间趋附魏忠贤阉党,仕至少保、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魏忠贤败死之后,张瑞图被视为阉党,除籍为民。隆庆四年(1570年)春二月初六日辰时,生于福建晋江县城南门外之霞行乡。父名志皖,祖父名乔梓。早年家贫,日需费用仅靠其母纺织供给,常以大麦之稀粥充饥。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临草书《杜甫渼陂行诗》卷。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八月,中癸卯科福建乡试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官少詹事,后至礼部侍郎。天启六年(1626年)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十月癸丑与黄立极、李国𣚴、施凤来同为《光宗实录》总裁,并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一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明熹宗驾崩。同年二十四日,信王朱由检继位,是为明思宗。十一月,思宗置魏忠贤于凤阳,籍其家,丁午诏治魏罪。初二,魏畏罪自杀。监生胡焕猷上疏劾张瑞图等阁臣当魏忠贤专权时,漫无主持,事事逢迎,并为其生祠撰碑称颂,宜亟罢黜。乃上疏自辩,并乞罢,未允。十二月,三次上疏引病求归,并辞荫子,未允。崇祯元年(1628年)三月,经过多次上疏要求,终于与施凤来一同获准致仕。加太保,荫一子中书舍人。五月回乡途中于济河舟中作行书《韩愈山石诗》轴。后隐居晋江青阳白毫庵。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二十日寅时,卒于晋江家中,享寿七十二。同年九月十八日夫人王氏卒,享寿六十九。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明绍宗因张瑞图为“阉党”成员,将其谥曰文隐。并由林欲楫作《明大学士张瑞图暨夫人王氏墓志铭》。
人物简介
杨金通(?—1627年),字黄理,别号蜀亭,湖广德安府孝感县军籍。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湖广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己未科进士,知丹徒县,有风力,其以理却戚畹,不许轻用皇封,及不附副使米万钟迁民间葬地,尤为当时所重。天启五年(1625年)以卓异入都,会党祸起,行取,诸吏谬指为杨应山族人,御史潘士闻谓之曰:为何不辨?通笑曰:大洪海内名臣,得附为幸。竟不辨,仅授礼部主事。七年丁卯奉诏讣于周藩,归家卒。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