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煌言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初居法乾内寺,能诗文,通内外学,寻充左右街应制,升麟德殿法座讲谈,懿宗赐号净光大师。
其师知玄著《如来藏经疏》、《大无量寿经疏》、《胜鬘师子吼经疏》,彻为著《法鉴》、《法灯》、《法苑》以阐明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不知何许人。久亲炙悟达。悟达亦乐教育成就之。故其器卒获用于天下。而相为表里。以推明大法。若悟达。著如来藏经会释疏二卷。彻则衍法监四卷。大无量寿经疏二卷。彻则衍法镫二卷。胜鬘师子吼经疏四卷。彻则衍法苑十卷。般若心经金刚经皆有疏义。而彻亦随衍成卷。忏文六卷。及杂文等。彻必翼纬。以行世。初居法乾内寺。官寮奉仰日甚。寻充左右街应制。每岁属诞辰。于麟德殿。升座讲演。仍赐紫伽梨。懿宗尤重佛乘。月遇八日。必饭僧内殿。数盈万不啻。且躬为赞呗。诏彻朗咏高台上。宠锡繁夥。至造旃檀座以处之。当是时。诏两街四寺。行方等忏法。开坛受戒度僧。各三七日。别诏大德二十人。入咸秦殿。为内福寿寺尼受戒。缮写藏经。雕造旃檀像千躯。皆诏彻捡校。又以十一月十四日返庆饰。诏京城僧道。赴麟德殿论义。彻则敷畅皇猷。恢宏祖道。如他日。赐号净光大师。咸通十一年。诏录两街僧事。广明中。巢𡨥犯阙。僖宗播迁于蜀。彻是夕内宿。旦与杜光庭。仓黄扈从。再见悟达。其师资终始无间如此。著述尤富。内翰侍郎乐朋龟为作真赞。秦蜀间多其弟子。则可谓生荣死哀矣。
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僧彻。不知何许人也。敏利天资高迈逸类。稚岁聪颖而慕。悟达国师。若颜回之肖仲尼也。既而时亲函丈颇见幽微。随侍翼从未尝少厌。窥其门墙其殆庶几乎。悟达凡有新义别章。咸嘱付彻畅衍之。为如来藏经疏。著法鉴四卷。大无量寿经疏。著法灯二卷。胜鬘师子吼经疏。著法苑十卷。观乎悟达为疏。若左丘明之传也。彻述三法钞。犹杜服之集解欤。初居法乾内寺。师资角立声彩风行。凡百官寮无不奉仰率由。彻内外兼学辞笔特高。唱予和汝同气相求。寻充左右街应制。每属诞辰升麟德殿法座讲谈。敕赐紫袈裟。懿宗皇帝留心释氏。颇异前朝。遇八斋日必内中饭僧。数盈万计。帝因法集躬为赞呗。彻则升台朗咏。宠锡繁博。敕造栴檀木讲座以赐之。又敕两街四寺行方等忏法。戒坛度僧各三七日。别宣僧尼大德二十人。入咸泰殿置坛度内。福寿寺尼缮写大藏经。每藏计五千四百六十一卷。雕造真檀像一千躯。皆委彻检校焉。以十一月十四日延庆节。麟德殿召京城僧道赴内讲论。尔日彻述皇猷。辞辩浏亮帝深称许。而又恢张佛理旁慑黄冠。可谓折冲异论者。当时号为法将。帝悦敕赐号曰净光大师。咸通十一年也。续录两街僧事。初彻经江论海勇于揭厉。于青龙寺讲贯既循悟达国师义意寄呈所见。蒙回八十四字。云观君法苑思冲虚解我真乘刃有馀。若使龙光时可待。应怜僧肇论成初。五车外典知难敌。九趣多才恐不如。萧寺讲轩横淡荡。帝乡云树正扶疏。几生曾得阇踰意。今日堪将贝叶书。一振微言冠千古。何人执卷问吾庐。览兹奖饰悲喜。盈襟以广明中巢寇犯阙僖宗幸蜀。其夕彻内宿。明日仓黄与杜光庭先生。扈从入于岷峨。再见悟达痛序艰难。彻极多著述碑颂歌诗。不知所终。内翰侍郎乐朋龟为真赞。凤翔嘉州皆写其真相。弟子秦蜀之间愈多传法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0—1682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馀姚人,字鲁玙,号舜水。
诸生,崇祯末两奉征辟,未就。
南明弘光时授江西按察副使,亦不就。
南京陷落后,依黄斌卿于舟山。
舟山陷落,辗转日本、安南、暹罗间,往来于张煌言、陈煇军。
后定居日本,水户藩主待为国宾。
在日本讲学二十余年,卒葬长崎,日本学者私谥文恭先生。
精研六经,学求注重事功,对日本颇有影响。
有《舜水文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1—1655 【介绍】: 明应天府江宁人,字侯服。
崇祯十六年授台州石浦游击。
南京陷落,鲁王监国,加富平将军,扈监国入闽,封定西伯。
旋还浙江,招旧部以壮其军。
鲁监国二年,因清松江守将吴胜兆来附,率水军至崇明,遇风覆军。
奉王居舟山。
监国六年,舟山陷,扈鲁王再入闽。
永历七年,率军入长江,至金、焦。
次年,会张煌言再入长江,登金山,遥祭孝陵。
退出后不久病卒。

人物简介

维基
沈佺期(1608年—1682年),字云右,号复斋,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明末政治人物。
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举人,次年联捷进士,授吏部郎中。
明亡后绝意仕进。
永历元年(1647年),郑鸿逵与郑成功于福建泉州的桃花山会师。
沈佺期与乡绅林桥升、郭符甲、诸葛斌举兵响应,十八年(1664年)退守铜山,来到台湾。
郑成功礼遇之,被尊称为「中丞」。
沈佺期曾与陈士京、张煌言、徐孚远、卢若腾、曹从龙六人一同组成“海外几社”,诗词唱和。
以医药济人,被称为「台湾医祖」,民间传有图画《沈中丞悬壶问世》。
三十六年(1682年)秋卒。
延平郡王祠有供奉其牌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8—1663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字周明,一字赣庵。
明诸生。
南明弘光朝亡,与董志宁、王家勤、张梦锡、华夏、毛聚奎五人,号六狂生,同奉钱肃乐起义兵,拥鲁王监国。
授按察副使。
兵败后,继续反清,与张煌言通消息。
康熙时,为降兵所告,被捕。
旋得释,未至家即死。
私谥节介。

人物简介

维基
柯夏卿(1610年—1681年),字仲倩,号玉砚,浙江黄岩县城横街人,明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明崇祯十年(1637年)登丁丑科进士,任刑部主事。
崇祯十六年(1643年)以母老辞官。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军破南京。
六月,柯夏卿与临海陈函辉、东阳张国维、鄞县张煌言等,在台州奉表请鲁王朱以海监国,夏卿任佥都御史。
次年,出使福建,与唐王朱聿键修好。
为兵部尚书。
兵败后回乡隐居,自号循庵,并种植忍冬蔓,以书屋名为忍冬轩。
晚年以诗酒自娱。
曾主持息林诗社,有「息林十二子」皆出于其门。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4—1662 【介绍】: 明福建南安人,初名森,字大木。
郑芝龙子。
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号“国姓爷”。
南明隆武二年,阻父降清无效,移师南澳,继续抗清。
永历帝立,封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
十三年与张煌言合兵,大举入长江,直抵南京,东南大震,旋为清兵所败,退还厦门。
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进兵台湾,驱逐荷兰侵略军,次年收复全台。
不久病卒。
全台诗
郑成功(1624~1662),初名森,字明俨,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十五岁补南安县博士弟子员,崇祯十七年(1644)师徐孚远、钱谦益,钱氏为他取名「大木」。次年唐王在福州赐姓朱,改名成功,俗称国姓爷。清兵南下时,其父郑芝龙降清,母亲翁夫人殉难,郑成功慷慨起义。永历九年(顺治十二年‧1655)册封延平王,尊奉在金门的监国鲁王及宁靖王,并且礼遇卢若腾、王忠孝、徐孚远、沈佺期等遗臣。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十二月,打败荷兰,取得台湾。永历十六年(1662)五月八日病逝于台南,年三十九岁。  彭国栋评其诗:「五言雅近选体,七言直写胸臆,不刻意求工,而忠义之气,溢于言表,相娱能几何,胡不自结束诸语,微伤局促,殆为不永年之徵。」编者辑录郑成功诗作的主要底本为《延平二王遗集》,目前台湾通用的版本则是杨家骆主编、刘雅农总校的《民族正气丛书》本,由台北市世界书局在民国四十六年(1957)九月用照相制版重刊清钞本问世。〖参考杨家骆〈《延平二王遗集》系年考〉,《延平二王遗集》。〗同时再比对彭国栋《广台湾诗乘》、许丙丁《台南市志稿文教志》、陈汉光《台湾诗录》参校,辑录郑氏在台诗作仅一首。(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9 【介绍】: 清汉军镶黄旗人,字君邻。
顺治二年,自贡生授山阳知县。
从洪承畴至贵州,擢巡抚。
十六年,擢云贵总督。
后调浙江。
康熙三年,派兵擒杀张煌言
在任病卒。
谥清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1—1700 【介绍】: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清诗别裁集
广南三家,翁山擅长五律,药亭擅长七古,几无与抗行者,元孝自逊力量不及两家,而诸体兼善,七律尤矫矫不群,诗名鼎立,不虚也。向从《明诗综》入前代中,今考元孝之殇,在康熙中叶,仍三家并存。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八
陈恭尹,字元孝,一字半峰,晚号独漉子,顺德人。有《独漉堂集》。
词学图录
陈恭尹(1631-1700) 字元孝,号独漉,又号半峰。广东顺德人。明诸生。父邦彦抗清就义,永历帝以父荫赐锦衣佥事。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独漉堂集》,词附见。
全粤诗·卷七一四
陈恭尹(一六三一—一七○○),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
顺德人。
以父邦彦死节袭南明永历朝锦衣卫指挥佥事。
顺治八年(一六五一),郑成功起兵海上,恭尹思就之,入闽不达,自赣出九江,顺流至苏杭,复往返于杭州、宁国间,盖密有结连。
历四年无成,乃归娶。
又四年,与何绛出厓门,渡铜鼓洋,收拾馀众,又无成。
十六年,将入滇从桂王,道阻,因登南岳、泛洞庭,顺流江汉之间,寓芜湖。
时成功围攻金陵,张煌言进取徽宁,声势大振,恭尹与共策划。
旋成功败走,煌言间道出海。
恭尹乃济江入汴,北渡黄河,徘徊太行山下,沿途观察地形关隘,绘成九边图,冀有所为。
逾年归,与陶窳、梁梿、何衡、何绛深相结纳,世称北田五子。
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以嫌疑下狱,明年事解。
晚年寓居广州城南,以诗文自娱。
其诗激昂顿挫,为“岭南三大家”之一。
著有《独漉堂集》。
清史稿》卷四八四有传。
王应玘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字剡公。
初从张煌言军,张死,入天童山为僧,名等月,字印千。
晚食荤肉,人呼不了和尚。
工书画。
有《粟颗集》。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