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明人。鲁王监国时任澄波将军,乞师日本。有僧湛微自日本来,言以普陀山慈圣李太后所藏经为贽,日师必发。阮进、张名振请以阮美为使。至五岛山,僧湛微为长崎王所逐。事露,美知为僧所卖,遂载经返。
人物简介
黄国琦(1567年—1645年),字石公,号五湖,江西瑞州府新昌县天德乡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黄国琦年少游历南京,写下著《卖书买剑集》,文翔凤阅读后觉得惊奇,二人成为忘年之交,交游声誉传遍天下;崇祯九年(1636年)他中北闱举人第三名,次年(1637年)联捷进士,获授建阳知县。他在当地为政宽仁,荒年时捐俸建仓、积谷防饥;邻邑浦城县有流寇多名剽掠,朝廷命他摄理浦城事务,他用计单人匹马到贼巢谕降,地方因此安宁,浦城人民为他立祠祭祀。之后他两次获推举卓廉,调任山东滋阳县五月,于十七年(1644年)二月召对时称旨,口头授官吏科给事中。北京失陷,黄国琦降李自成,担任山东府尹。不久,弘光朝廷在阁部史可法、山东巡抚王燮推荐下改任他为兵科给事中,兼任职方主事,与杨芬同为监军副使。不久他因母亲生病辞官,终身不仕,拒绝洪承畴徵召,督兵迎战清兵战死,年七十八岁;鲁王朱以海监国,追赠他为兵科给事中、太仆少卿,谥襄悯。
人物简介
丁启浚(1569年—1636年),又名丁启浚,字亨文,号哲初,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同进士出身。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举人,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进士,授宝庆府、杭州府推官,后担任户部主事、吏部稽勋司员外郎。四十年正月起补考功员外郎,三月升验封司郎中。四十四年七月升任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四十五年二月奉使鲁王府,四月以科道纠拾调任南京。天启元年(1621年)四月起为南京太仆寺卿管少卿事,三年四月调任北太仆寺卿、管西路验烙少卿事,四年正月引病告归。六年十二月起补南京太仆寺卿。崇祯即位,七年(1627年)十二月晋升为刑部右侍郎,次年转左侍郎,当时并无人担任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所以启浚兼理两官之事。当时礼部尚书温体仁因为私怨弹劾浙党,司法官员没人敢去写判决书,启浚自告奋勇,写得公公正正,折服了温体仁。崇祯年间,皇帝整治阉党,启浚因为周起元、周顺昌等十三位大臣被太监李实陷害枉死,弹劾李实,并认为应该将李实斩首。而后温体仁拜相,启浚只好告病回家,崇祯九年,年六十八去世。追赠刑部尚书。。在台湾民间信仰中,被尊为丁府八千岁,云嘉地区多有奉祀。相传曾在云林口湖下崙弭平瘟疫,因此乡民建造下崙福安宫加以奉祀。
人物简介
沧海遗珠【生卒】:1576—1646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季重,号遂东。万历二十三年进士。知兴平、当涂、青浦三县,累迁袁州推官。后为九江佥事,罢归。居官通脱自放,不事名检,遇达官大吏,疏放绝倒,不能自禁。鲁王监国时,任礼部侍郎。清兵入绍兴后,居孤竹庵中,绝食死。工画,仿米家数点、云林一抹。好以诙谐为文,仿大明律制《奕律》,另有《律陶》、《避园拟存》、《谑庵文饭小品》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王思任(1574—1646)字季重,号谑庵,又号遂东、稽山外史,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万历年进士,曾知兴平、当涂、青浦三县,又任袁州推官、九江佥事。清兵破南京后,鲁王监国,以思任为礼部右侍郎,进尚书。顺治三年,绍兴为清兵所破,绝食而死。为文笔意放纵诙谐,时有讽刺时政之作。诗重自然,才情烂漫,惜放纵太甚,著有《游唤》《历游记》《王季重十种》等。
字季重,绍兴山阴人。万历乙未进士,知兴平当涂青浦三县迁袁州推官历刑工二部郎中出为九江佥事有避园拟存虞山咏维基
王思任(1574年8月26日—1646年10月30日),字季重,号遂东、谑庵,浙江山阴县(今属浙江绍兴市)人。明朝作家,官员。与李之椿、倪元璐、黄道周、王铎合称天崇五才子。明万历三年乙亥(1575年),七月二十一日辰时出生于北京西江米巷药铺中。出生时其母亲唐氏梦有金星入怀,故小名叫“金星”。父亲王东海(东海老人)时年四十六岁,思任为其六子。万历十五年(1587年),到北京读书,成为黄洪宪之子的伴读。由于王思任叔祖葬于宛平,他得以在应天府参加乡试。期间宛平知县徐启东亦出面保护他,命其在府学学习,免受其他学子的攻击(当时明朝禁止异地乡试)。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应天府乡试中举。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联捷进士,同年娶杨维聪之孙女为妻。万历二十四年,担任兴平知县,之后因母丧回乡。万历二十七年,出任当涂、青浦三县,累迁袁州府推官。后来任江西九江佥事,一生三仕三黜。他生性滑稽,对人常是调笑狭侮,不加检点。但每逢大事,又是气宇轩昂。弘光败走时,马士英称皇太后制,奔逃到浙江,王思任写信痛骂他:“叛兵至则束手无措,强敌来则缩颈先逃……吾越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也。职请先赴胥涛,乞素东白乃以拒阁下。”,当时人心大快。又上书太后“请立斩马士英”。鲁王时,出任礼部右侍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九月二十二日,清兵破绍兴城,王思任绝食而死。
人物简介
【生卒】:1577—1651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峦稚,一字峻伯,又字稚山,学者称霞舟先生。顾宪成、高攀龙弟子,为心性之学。年未三十,已有声望。屡应科举不售。崇祯七年成进士,年已五十八。授长兴知县,以拙于催科,被削籍。周延儒再相,招之不起。十四年补绍兴府照磨,升桂林府推官。福王立,授礼部主事。未上而南都亡。隆武帝以原官招之,迁员外郎。既而闽中又亡。遁迹海滨。鲁监国以为礼部尚书。从至浙江,退普陀山。舟山兵溃,渡海入昌国卫之孔庙,自焚死。有《十愿斋文集》、《周易卦说》、《霞舟语录》。维基
吴钟峦(1577年—1651年),字峦稚,号霞舟,南直隶武进县(今常州)人,明末忠臣。吴钟峦弱冠成诸生,出入文社四十余年,海内推为名宿。崇祯四年(1631年)拔贡,选授光州教谕。同年秋举乡试。崇祯七年(年)甲戌科进士。授长兴县知县。崇祯十二年(1639年)削籍。崇祯十五年(1642年)任桂林府推官。弘光朝授礼部主事,未上任,南京城破。鲁王起兵,任礼部尚书,往来普陀山,组织抗清。监国鲁六年(1651年)八月,舟山城破。吴钟峦在孔庙捧孔夫子神位自焚殉国。
人物简介
徐人龙(1578年—1653年),字耳犹,号亮生,浙江上虞人,进士出身。万历三十四年丙午以麟经魁浙榜,与兄徐宗孺同登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任工部主事,榷荆关,商人德之,肖像以祀。督学荆岳,为湖南学政。寻迁分巡湖南道参议,时魏忠贤当国,决意终养,家居十二年。崇祯八年乙亥(1635年)服未阕,起复分守岭北道,服除拜命,有惠政,祀名宦。历任苏松兵备道按察使副使,会举边才卓异,奉敕监军,剿临蓝积盗,捷闻,升武昌道参政,又召对平台,超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破烧朝鲜船,赐金五十两、御扇八柄,特简兵部右侍郎。寻推户部尚书,催入京,抵淮闻甲申三月之变,移檄江南,中外感激。弘光时,以与马士英不合,勒致仕。鲁王监国,起为工部尚书。隆武元年(1645年)十月,召以兵部尚书入阁为武英殿大学士,遣人龙门下士闽抚吴春枝赍诏谕促入闽,不答。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在汀州被掳杀,人龙为其守节七年后去世。后以耆望居家,杜门缺扫。雅量过人,友爱昆季,捐赀置祭产,广宗祠,孝先贤,合族宗人咸称道勿替。卒年七十六。著有《守虔经略》、《留虔纪实》、《监剿随记》等。
人物简介
田仰(1590年—1651年),号百源,贵州思南人,同进士出身。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三甲一百六十四名,由山东汶上县知县历太仆寺少卿、四川巡抚、兵部尚书。弘光元年(1645年)八月,鲁王朱以海命他以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封海忠伯,逃到福建,不久降清。顺治八年(1651年)3月7日寅时,田仰卒于北都正阳门(今北京前门)吉安会馆,由妾朱氏扶柩葬于吉安。
人物简介
陈函煇(1590年—1645年),原名炜,字木叔,号寒椒道人,又号小寒山子。浙江临海县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十八年(1590年),师从黄道周。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进士。任靖江县知县,被御史弹劾罢官。李自成破北京,陈函煇倡议各地勤王。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南下,破南京。陈函煇跟随监国鲁王,擢礼部右侍郎。浙江兵败,陈函煇与王师在海上失散,入云峰山,作绝命词十章,自尽殉国。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约1591—1646 【介绍】: 明贵州贵阳人,字瑶草。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历郎中、知府。崇祯五年,任宣府巡抚,以公帑馈遗朝贵,坐遣戍。流寓南京,与阉党阮大铖相结。十五年起为兵部右侍郎,总督庐、凤等处军务,防御农民军。清兵破北京,与江北诸镇将拥立福王朱由崧,进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仍督师凤阳。士英不满,嗾诸将疏促史可法出督师,留己辅政。在位援引阮大铖,打击东林党人,招权罔利。清兵压境,一无筹划。及扬州失陷,南京危急,即仓皇南逃,鲁王、唐王皆拒不纳,其后,一说在太湖中被清兵俘杀;一说在浙江降清,又与唐王通消息,事泄,于延平被杀。
马士英(1596年—1647年),字冲然,号瑶草,贵州贵阳人,祖籍直隶仪真(今江苏仪徵),明末、南明政治人物,万历己未进士。弘光时官至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清军破南京,马士英逃亡浙江,被俘身死。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