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自成

相关人物:共 541 位
共 54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保德人,字翼皇。
崇祯武进士。
官宁武关游击。
与总兵周遇吉同以拒李自成军战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
初为绳妓,后聚众起事。
慕李信,劫而欲以身嫁之,李信不从逃归,被官府以叛贼内应投入狱。
红娘子往救,城中民起而响应,遂救出李信,共入李自成部。
赵之玺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乐平人,字如石。
父赵绂以进士累官至兵部尚书,之玺由拔贡中解元。
里居时父子守城拒李自成军。
父死。
之玺守棺不走。
自成军怜而舍之。
后历官参政,明亡,死于燕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莱阳人,左懋第从弟。
官吏部员外郎。
先降李自成,后降于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1—1635 【介绍】: 明凤阳府颍州人,字元平。万历二十年进士。授历城知县,移南京兵部主事。天启初为兵部尚书。与辽东经略熊廷弼不和,意气用事,令巡抚王化贞勿受廷弼节度,致广宁失守,几尽失关外地。言官纷劾,谢病归。旋又起为兵部尚书,总督川、滇等省军务。崇祯嗣位后,罢去。后义军破颍州,被杀。
维基
张鹤鸣(1551年—1635年),字元平,号凤皋,晚号飘然翁,河南都司颍川卫军籍,直隶凤阳府颍州(今安徽阜阳市阜南县)人,明朝政治家、军事家,告老还乡后,于李自成兵乱中殉难。
善诗文,有「趵突泉诗」流传至今。
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科河南乡试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式丙戌科会试,因父病驰归,未就殿试。
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进士。
授山东历城县知县,值“矿使四处扰民,公力抗陈珰。
”“凡便民兴利之事,鹤鸣无不为之。
”离任后,历城人怀其德,建「仙令祠」祀之。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升南京兵部主事,升吏部郎中,留曹管事。
三十一年丁母忧,三十四年服除,补礼部祠祭司郎中。
三十五年七月升山东副使,分守济南道。
三十八年三月升陕西右参政、兵备临巩。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升陕西右布政使,同年八月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兼督理湖北湖南川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大破红苗,擒贼首老蜡鸡,威名甚著。
天启元年(1621年),升兵部左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赴任中途,召还回朝,佐理兵部事。
同年兵部尚书王象乾出督蓟辽军务,张鹤鸣遂升兵部尚书,视侍郎事。
辽东经略熊廷弼与张鹤鸣有隙,遂大力支持辽东巡抚王化贞。
熊廷弼请付二十万金为军,张鹤鸣不予,专庇王化贞,边疆事大坏。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廷议熊廷弼、王化贞二人去留,张鹤鸣依然主张撤换熊廷弼,专任王化贞。
刚廷议完,王化贞已经放弃广宁驻地逃跑。
张鹤鸣内惭,且惧罪,自愿前往辽东,诏加太子太保,赐蟒玉及尚方剑。
而拖延不行,又逗留十七日,始抵山海关。
每日只是下令捕捉间谍,用财物诱惑蒙古炒花、宰赛诸部。
延宕数月后,就告老还乡,由王在晋接任。
归乡后,住颍州古楼北张家胡同。
天启六年(1626年)春,魏忠贤当政,张鹤鸣起为南京工部尚书。
十二月以安邦彦未灭,张鹤鸣先前有平苗功,改偏沅巡抚,七年(1627年)升兵部尚书、总督四川贵州云南湖广广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赐尚方剑。
同年崇祯帝嗣位后,被弹劾,诏加太子太师致仕还乡。
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十一日,李自成军攻陷颍州,八十五岁的张鹤鸣被缚倒悬于树,大骂而死,其次子张大壮,与弟张鹤腾、张鹤龄皆死,诏令以尚书之礼葬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翼城人。家贫嗜学,尝徒步百里外从师学《春秋》。万历二十年进士。历官知县、监察御史归。编《四礼图》以正翼城婚、冠、丧、祭之俗。有《四书心言》。
维基
史学迁,字惟良,号武麟,山西翼城县东河下人。
万历十九年辛卯山西乡试举人。
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第三甲第九十四名进士。
初任直隶威县令,政惟宽。
二十二年调滑县,抚善戢暴,百度肃然。
行取云南道御史,巡按湖广,屯田北直、山东、河南,巡茶川陕,督学江南,指陈时事,抗直不挠,多载名臣奏疏。
所拔名士有常熟杨涟、保定府张铨等。
归里后修东山煤道,建陵下桥,一时称便。
待弟学光友爱备至,建怡怡堂以同居,都人士多为诗歌美之。
悯翼城古礼久废,编《四礼图》一册,又著有《四书心言》、《麟经三易草》诸书,祀乡贤。
子史可观,官鸿胪寺少卿,李自成攻山西时,自经殉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猗氏人。万历二十年进士。授襄阳推官。入为御史,力排东林诸子,尚书孙丕扬恶其所为,出之为宁夏副使,引疾不赴。天启中,魏忠贤起应甲代杨涟为左副都御史。赴任途中连上十三疏,亟诋东林党人,指李三才为党魁。后为南京右都御史,被劾削职。
维基
乔应甲(1559年—1627年),字汝俊,号儆我,山西猗氏县人,同进士出身。
万历十六年(1588年)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进士,授襄阳府推官,万历三十年(1602年)升为四川道监察御史。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第二次妖书案兴起,辱骂首辅沈一贯,署名「四川道御史乔应甲书」。
应甲被万历帝拿问,应甲回复:如果是自己写的,何必签名陷害自己?
万历认为有道理,将他释放。
沈一贯想乘机斗争东林党吏部侍郎郭正域,遭到应甲反对,沈一贯怒将其调为淮扬巡按。
在淮扬巡按间,发觉漕运总督李三才贪财,加以揭露,得罪东林党人。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调浙江道御史。
次年,东林党争,东林党人在京察想要斗争应甲,应甲获得吏部萧宣化救援,脱身。
后丁忧两次,家居十馀年,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朝廷召以太常寺少卿,应甲不就。
家居期间,出家财协助地方农耕治水。
天启四年(1624)起官,任南京都察院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弹劾许多东林党人,次年以御史大夫巡抚陕西,杖杀贪赃枉法的国舅曹应祥,并招安许多因饥荒造反的流寇,深受爱戴,李闯经过其乡,称之为「清白吏」。
天启六年(1626年)升为南京都察院都御史,又遭到党争,应甲致仕,次年病卒于家,崇祯年间东林党人以搜捕阉党的名义,捉拿其子孙。
但上述有关所谓李自成认为乔应甲是清白吏的记载存有争议,如《明实录》就记载乔应甲与冯铨交结,并借这关系到处周旋卖友,在陕西巡抚任内「贪声大著」、「岁迹多端」、「言清行浊」、「闻者欲呕」等。
崇祯长编》也记载有百姓被抢劫而向乔应甲请求捕贼,乔应甲竟反向失主索取千金,致使百姓被抢劫的皆不敢言,盗贼因而充斥横行。
有关恶行,地方志也有相似的记载。
后来经他治下也发生了王二起义。
南企仲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1—1643 【介绍】: 明陕西渭南人,字伯墀。
南大吉孙。
万历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文选郎,擢太仆少卿,进太仆卿。
请如诏书免矿税,触神宗怒,削籍归。
天启初起为太常卿,累迁南京吏部尚书,以老致仕。
李自成军破渭南,责令捐饷,被杀。
有《痴醒子》。
维基
南企仲(1561年—1643年),字伯墀,号弦蒲,陕西西安府华州渭南县人,晚明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陕西乡试第四名举人,万历八年(1580年)中式庚辰科会试第二百二十三名,三甲第二百一十八名进士。
以祖母年纪大为由,请求回乡奉养祖母。
后授刑部主事,擢太仆寺少卿,进太仆寺卿。
万历三十年(1602年)直谏免除矿税,因而得罪明神宗,被削籍归乡,天启初年起复为太常寺卿。
崇祯初年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军攻破渭南,南企仲年过八旬,大骂不屈,绝食两日而死。
其子南居业、族子南居益俱绝食而死。
杨嗣修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嗣修(1564年—1648年),字幼淑,号景欧,河南怀庆府河内县人。
万历二十二年甲午(1594年)中河南乡试第四名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中丁未科进士,廷试后,连丁父母忧,万历庚戌(1610年),授行人,奉诏册封崇、益二王。
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年),迁户部主事。
万历己未(1619年),迁湖广衡州府知府,天启壬戌(1622年)调山西汾州知府,甲子(1624年),迁山东海防道副使。
丙寅(1626年),升陕西布政司东路神木参政、陕西榆林中路按察使,又为宁夏巡抚,崇祯元年(1628年),陕西大饥荒,延绥缺饷,固原兵变发生,杨嗣修被御史樊尚燝弹劾,于崇祯二年正月回籍听堪。
杨嗣修返乡后,发展教育,设立义学。
在沁河渡口,捐资购买船只,用以济人。
捐资修河治渠,发展农业生产。
崇祯十三年大饥荒,他设粥蓬赈济,收留弃婴,贱粜种子,救活人无数。
崇祯甲申(1644年),李自成在击败孙传庭官军后,横扫山西河南,怀庆府及左右的县城均被攻破,当地的官绅被全部掳掠到陕西西安。
时年八十一岁的杨嗣修全家也被迫迁到西安,关押在大雁塔僧舍中,长达五十日。
杨家在一日夜中逃出,从武关出关渡河,入闻喜、阳城,避于河之南,最后回到河内。
清军入关后,其子杨挺生被任命为平阳府推官,将杨嗣修接到官署奉养,但一月后即病逝,时顺治五年,享年八十五。
韩爌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5—1644 【介绍】: 明山西蒲州人,字象云。
万历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进编修。
四十五年擢礼部右侍郎。
光宗即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光宗病笃,与方从哲、刘一燝同受顾命。
中外倚之。
每事持正,屡忤魏忠贤。
时忠贤势益张,乃诬劾之,削籍归。
又假他事坐赃二千,破其家。
崇祯初复故官,为首辅。
定魏党逆案。
寻引疾罢归。
为人慎重,引正人,抑邪党。
李自成军破蒲州,胁令出见。
寻愤郁卒。
维基
韩爌(1565年—1644年),字虞臣,号象云,山西蒲州(今永济)盘底村人,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进士,历官庶吉士、少詹事、东宫讲官。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礼部右侍郎。
泰昌元年(1620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天启元年,上书请求开经筵、发内帑等俱得到明熹宗允许。
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妄兴汪文言狱,杨涟愤而参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忠贤惊恐,求韩爌解救,韩爌不应。
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二十六日,杨涟与左光斗同日死于狱中。
同年,遭魏党李鲁生弹劾,韩爌去职,后又被诬陷贪赃白银二千两,倾家荡产,家人也被打死了,韩爌只能居先人墓地。
崇祯元年(1628年)明思宗即位后,十二月,再召为首辅。
韩爌与天主教人士如徐光启、汤若望有往来,家族中有领洗入天主教者。
出任首辅期间,主持了钦定阉党逆案,又曾反对兵科给事中刘懋的裁驿之议,并向崇祯帝进言收敛了熊廷弼的遗骸。
崇祯三年(1630年)因门生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事被罢职,正月十五日上疏辞官。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陷蒲州,挟持韩爌之孙强迫见面,韩爌不得不出面。
不久忧愤卒,年八十岁。
共 54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