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635 【介绍】: 明大名府大名人,字靖之。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崇祯二年,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袁崇焕率兵入援京师,被诬下狱。基命数请帝慎重处之。帝不省。又请勿求治太急,帝亦不能用。三年,为首辅,进文渊阁大学士。旋为温体仁辈所攻,致仕。卒谥文穆。有《云石堂稿》。维基
成基命(1559年—1635年),字靖之,号毖予,直隶大名人。官至内阁首辅。为官清廉,有“清白相公”之称。成基命长身玉立,为诸生时,与高阳孙承宗齐名。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中进士,选庶吉士。历任司经局洗马,国子监司业等职,升礼部右侍郎兼太子宾客,改掌南京翰林院。天启六年(1626年),魏忠贤因其为杨涟的同门,迫使其落职闲住。崇祯元年(1628年),起为吏部左侍郎。次年恰逢己巳之变,京师戒严,成基命上疏请求起用孙承宗再次任为枢辅,并消除争议,得到明毅宗嘉许。后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辅政。庶吉士金声推荐僧将申甫,明毅宗命其视察,其上言该部队不可用,后果也正如此。当袁崇焕、祖大寿戍京时,发生满桂的“关宁军箭射事件”(即当时满桂带军攻击后金军主力,并在北京城外与金军拼杀溃败后,向关宁军(袁崇焕部队)靠拢,却遭到友军箭射。满桂身中五箭,其中三支贯体,箭上有关宁军标记)。思宗逮捕了袁崇焕,祖大寿在一旁双腿颤抖。成基命于是叩首请帝慎重,但帝未许。祖大寿回营后即带兵东逃,思宗非常忧虑。成基命于是提出由袁崇焕写信召回,后在孙承宗协力下稳住军心。但在召对中,基命提出施政从缓,却与思宗想法相左。工部主事李逢申劾成基命欲脱逃袁崇焕的罪行,李逢申反被降职。在韩爌、李标相继离职后,崇祯三年(1630年),成基命成为过渡首辅,与周延儒、何如宠、钱象坤主持内阁。之后,温体仁、吴宗达也进入内阁。后来在商议袁崇焕事时,恰逢成基命得病,锦衣卫张道浚、工部主事陆澄源等上疏指责其在袁案中委卸避事,有牵入迹象。成基命自感大势已去,当年辞职。崇祯帝挽留,成基命连续上疏三次请辞离任。崇祯八年,成基命于家中去世。赠少保,谥号文穆。葬今河北邯郸市大名县南关。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生卒】:1566—1635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孟谔。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历知光山、唐山、秀水三县,征授御史。甫拜命,即论救给事中汪若霖,诋大学士朱赓甚力。又劾中官潘相谋督湖口税事,谓其虐民。泰昌时官吏部左侍郎,忤魏忠贤,与杨涟等同削职归。崇祯初起官,与首辅周延儒同乡,而无所附丽;与温体仁亦不合,遂以所援引不当帝意,削籍归,卒。有《定轩存稿》。
字孟谔,宜兴人。万历乙未进士,知光山秀水二县擢御史历兵部侍郎坐削籍起南都察院右都御史召总内台加太子少保谥恭定有定轩槁维基
陈于廷(1566年—1635年),字孟谔,号中湛、定轩,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二十二年(1600年)甲午科应天乡试举人,二十三年(1601年)联捷乙未科三甲六十七名进士,历任光山县、唐山县、秀水县知县、霸州知州,徵授御史,刚上任,便上疏批判大学士朱赓。刑部尚书王纪被斥,陈于廷又上疏申救。历官太仆寺少卿、大理寺卿、吏部左侍郎,忤魏忠贤,斥为民。崇祯初年,起为南京右都御史,召为北京左都御史,以拟罪援引,不合皇帝意思,削籍归里,家居二年,崇祯八年(1635年)卒,年七十,谥端毅。《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生卒】:1569—1640 【介绍】: 明浙江会稽人,字弘载,号麟武。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检讨。天启间累官礼部右侍郎,为魏忠贤党所中伤,落职。崇祯初起为礼部尚书。后金兵迫都城,象坤登陴分守,祁寒不懈。帝闻其事,使与何如宠并相。引疾归。卒谥文贞。维基
钱象坤(1569年8月12日—1640年《登科录》记载的是「官年」,或和真实年龄有落差。),字弘载,号麟武,浙江会稽县籍,山阴县人,晚明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浙江乡试二十九名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登辛丑科进士。天启年间,任礼部右侍郎兼太子宾客,后又为南京礼部尚书,后因被魏忠贤指为缪昌期党,落职閒住。崇祯元年(1628年)拜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崇祯二年(1629年)冬,都城被兵围,条陈禦敌三策。奉命登陴分守,祁寒不懈。崇祯帝感知,遂与何如宠并相。崇祯三年(1630年)温体仁入,为钱象坤门生,钱象坤让位而居其下。后累加少保,进武英殿。此时翰林有所谓“四钱”,即钱象坤、钱龙锡、钱谦益、钱士升,皆负有身望。后来他的学生温体仁为首辅,钱象坤都没有前去依附。崇祯四年(1631年)因其学生兵部尚书梁廷栋与御史水佳胤互斗,所以遭周延儒所恶。钱象坤为了避祸,特上五疏引疾去职,后家居十年,无病而卒。赠太保,谥文贞。
人物简介
【生卒】:1573—1638 【介绍】: 明浙江乌程人,字长卿,号园峤。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崇祯初擢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为人外似曲谨而内实阴狠。诬劾钱谦益结党受贿,乃得帝意,渐任用。寻诏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又阴结太监、言官劾逐周廷儒等,遂为首辅。执政八年,排斥异己,迎合帝意,并图谋起用魏忠贤旧党。崇祯十年被劾去官,逾年卒。维基
温体仁(1573年—1638年),字长卿,号园峤,浙江乌程县(今湖州市)南浔辑里村人,进士出身。崇祯年间担任内阁首辅。崇祯朝阁员五十人,唯温体仁最久。崇祯十年免职。卒谥文忠。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温体仁中式浙江乡试第五名举人,时年二十四,补博士弟子员。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联捷进士,选庶吉士,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授翰林院编修,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升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印。天启二年(1622年)升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次年回部任左侍郎。天启七年(1627年)晋南京礼部尚书。崇祯三年(1630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崇祯五年(1632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进武英殿。史载“体仁辅政数年,念朝士多与为怨,不敢恣肆,用廉谨自结于上,苞苴不入门。”温体仁与礼部侍郎周延儒两人在崇祯帝朱由检即位之初选择阁辅时,以钱谦益收贿名义打击钱谦益,并且全力打击钱谦益同党,而被不爱党争的朱由检信任,崇祯元年(1628年)便与周延儒入阁并出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而后来温体仁又排挤周延儒,并出任阁辅。温体仁善于利用朱由检的个性而当政八年,并得到朱的恩礼优渥,而且也以为温体仁是个不组党羽的孤立之士;但是「同官非病免物故,即以他事去」(同僚或者因病亡离职,或者被其他原因免职),引发朝臣的不满与批评;崇祯十年(1637年)刘宗周等人上奏指出温体仁的十二大罪,而最后司礼监太监曹化淳向朱告密,指称温体仁自有党羽,朱大惊说“体仁有党”,最后免除温体仁的阁辅之职。崇祯十年(1637年)六月,一日温体仁正在吃饭。忽有太监传旨,令削去温体仁官职。崇祯十一年(1638年)温体仁病故乌程家中。《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王志道(1574年—1646年),字而宏,号东里,福建漳浦县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中癸丑科进士,除丹阳知县。天启元年(1621年),擢任礼科给事中,天启二年九月升兵科右给事中,因议“三案”被高攀龙所驳,疏请终养归。其后附魏忠贤,以病请告,天启五年召擢太常寺少卿,以外艰不至。服阕,升通政使司右通政,寻转左通政,皆不赴,凡三晋秩,俱未尝一履任。志道虽为忠贤所引,然不屑附丽,故后穷治党与,訾议不及。崇祯元年,以原任左通政召用,送赴阙,中途闻朝议未定,有谓升职既不赴,宜以原左给事中用;有谓既有升职,自宜以通政起用,遂移疾,值京察,自陈升职未赴不职求罢,有旨准出缺在籍调理。明年夏,召为大理右少卿,再迁左副都御史,修撰陈于泰疏陈时弊,宣府监视中官王坤力诋之,侵及首辅周延儒,志道上言弹劾,帝怒责回奏,志道反覆奏辨,帝益怒,御文华殿召对廷诘,辅臣周延儒亦为引咎申解,乃命志道退,竟削籍归。志道自癸亥乞终养,至是凡九载家居,在朝仅两载耳。出辄多所建白,而国运既蹙,桑榆垂迫矣。南都时,起户部右侍郎,明年改吏部,唐王立,仍故官,进左侍郎,再疏辞老病致仕归。丙戌四月卒于家,年七十三。
人物简介
戴澳,字有斐,号斐君。浙江奉化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曾任应天府丞,著有《杜曲集》。维基
戴澳(1576年—1642年),字有斐,号斐君,浙江宁波府奉化县人。自幼嗜学,不事生产,为青衿寓情觞咏,落笔千言立就。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浙江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归侍色养,经年乃出,授工部虞衡司主事,迁员外郎,晋吏部稽勋司员外郎,朗识精鉴,所储夹囊皆当世伟人。甫署选而名卿硕抱,一时涌出,识者快之。旋以稽勋郎中给假告归,杖履芒鞋,寻峦问壑,见者不知其为贵人。未几,逆珰魏忠贤专政,举朝若沸,殄瘁之惨,宇宙为空,然后知其超然知几也。家居十二年,权珰授首,遂复出,转考功郎中,受事甫三月,又以直道忤乌程(温体仁)、阳羡(周延儒)二相,即拂衣出都门,太宰李公长庚三疏留之,不报,举朝皆为扼腕。旋起南铨,转尚宝司丞,崇祯十二年六月再转大理寺右寺丞,七月迁顺天府丞,其子依仗父势不输赋税,被知县胡梦泰逮治,其子走京师,怂恿戴澳弹劾胡梦泰,十三年五月适因星变,戴澳遂陈言天下不治,是由守令贪污,崇祯帝让他指实,澳念梦泰无可劾,乃以嘉兴推官文德翼、平遥知县王凝命实之。给事中沈迅为两人诉枉,发澳隐情。澳被下锦衣卫诏狱,革职除名。遂悦然归,通仕籍者三十年,在朝每不数月,屡仕屡黜,直道固然。归里年余,忧时岌岌,遂感愤以卒,年六十七。时朝议以边抚起之,咸惜未竟其用。著有《丰干集》行于世。宅在县北一十里万家河。奉化县“钱粮共二万余,戴氏居其半”,其后因贪腐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入锦衣狱。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1577—1651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峦稚,一字峻伯,又字稚山,学者称霞舟先生。顾宪成、高攀龙弟子,为心性之学。年未三十,已有声望。屡应科举不售。崇祯七年成进士,年已五十八。授长兴知县,以拙于催科,被削籍。周延儒再相,招之不起。十四年补绍兴府照磨,升桂林府推官。福王立,授礼部主事。未上而南都亡。隆武帝以原官招之,迁员外郎。既而闽中又亡。遁迹海滨。鲁监国以为礼部尚书。从至浙江,退普陀山。舟山兵溃,渡海入昌国卫之孔庙,自焚死。有《十愿斋文集》、《周易卦说》、《霞舟语录》。
吴钟峦(1577年—1651年),字峦稚,号霞舟,南直隶武进县(今常州)人,明末忠臣。吴钟峦弱冠成诸生,出入文社四十余年,海内推为名宿。崇祯四年(1631年)拔贡,选授光州教谕。同年秋举乡试。崇祯七年(年)甲戌科进士。授长兴县知县。崇祯十二年(1639年)削籍。崇祯十五年(1642年)任桂林府推官。弘光朝授礼部主事,未上任,南京城破。鲁王起兵,任礼部尚书,往来普陀山,组织抗清。监国鲁六年(1651年)八月,舟山城破。吴钟峦在孔庙捧孔夫子神位自焚殉国。
人物简介
晏清(1578年—1650年),字玄洲,一字泰征,明朝末年至南明官员,湖广承宣布政使司黄冈县人。晏清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授芜湖知县,有清廉的名声;改吴江知县,芜湖民请他留任。吴江吏来迎接,在路上相争,不得行,再宿乃去。吴江水涝,他为民请命,擢升为吏部验封司主事。天启年间,魏忠贤请封其从子魏良臣为伯爵;晏清阻止。吏部尚书周应秋削晏清籍。崇祯初年,以原官起用。崇祯九年(1636年),张献忠骚扰蕲州、黄州,焚黄冈县枫香桥一带;文学邓云程兜甲执铁鞭,率乡兵数千格斗退敌。张献忠驻黄冈县白杨山,县民被杀六、七万人;晏清率父老向湖广巡抚王梦尹请兵,王梦尹不应。晏清任验封司郎中,周延儒勾结太监王化民入吏部,奏转任晏清为广东盐法道佥事。弘光元年(1645年),晏清任尚宝司卿;隆武二年(1646年),晏清任太仆寺卿:但都没有赴任。当时江州、黄州已经沦陷至满清。朱由榔即位,擢升他为吏部左侍郎,辞官不至。李成栋破广东,晏清避地浔南。永历帝在南宁,擢升为吏部尚书。吴贞毓以主事任吏部侍郎,诋毁晏清。晏清为方端士所重,吴贞毓没有什么作为。永历四年(1650年),吴贞毓为户部尚书,与王化澄一起陷害晏清,晏清辞官;皇帝不许。诏狱兴起,晏清进谏,皇帝不听;于是移病不起,拜表即行。在浔州不久病卒,年七十三岁。
人物简介
尹明翼,字美邻。东莞人。明熹宗天启五年(一六二五)进士,官河南知府。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四有传。维基
尹明翼(1579年—1636年),字美邻,广东广州府东莞县人。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广东乡试举人,五年(1625年)联捷乙丑科进士,授河南汝宁府推官,天启七年丁卯(1627年)主持浙江乡试,所取士马嘉植等以文章节义显。时权珰李实气焰张甚,明翼疾驰,弗与见。随即行汝宁知府事,不为魏忠贤建生祠,几为阉党所害。崇祯三年庚午再较豫闱,咸称得士。四年辛未(1631年),擢为南京山东道监察御史,上时政缺失一疏,直纠周延儒权奸误国,被严旨切责,又陈时弊,切中要害。六年(1633年),出为河南府知府,时流寇横行,明翼核饷蒐卒,力为捍御,贼退去,当事方录其功。八年(1635年),因母去世而返乡守制,次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人物简介
维基【介绍】: 明江西都昌人,字二矶。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历任武康、龙岩、海澄知县,有治绩。崇祯四年迁御史,以劾户部尚书毕自严媚首辅周延儒,取其亲戚陈于泰殿试第一,又劾周延儒纳杨鹤等贿,贬归。后以言张献忠降后必反,当先发图之。事泄被纠,遣戍,献忠果再起反明,廷臣交章荐应桂。十六年起用为兵部侍郎。孙传庭败死,代为督师,而无兵无饷,竟以“逗留”夺职。大顺军克京师后,家居不出。寻被杀。
余应桂(1580年—1649年),字孟玉,号二矶,江西都昌人。 明末政治人物。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耕读世家,万历四十一年(1619年)已未进士,四十八年任浙江武康县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丁艰去职。六年(1626年)授福建龙岩县县令,崇祯元年(1628年)授海澄县令,清廉自守,“吏事精敏,下不能欺”,龙岩人立生祠,树“余侯遗爱碑”,碑文:“相时以动,不弗人情,斯何等识力哉!……救荒发粟,施济众,真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也。”崇祯四年(1631年)授御史,七上弹劾首辅周延儒,下狱后继续纠劾。崇祯七年,出任湖广巡按,后为巡抚,镇压农民军,熊文灿上疏弹劾应桂“破坏抚局”,受杨嗣昌诋诬,被逮下狱。崇祯十六年,潼关失守,起为兵部右侍郎,出代孙传庭总督陕西军务,发帑金五万,行至山西,徘徊不前,被革职,由陕西巡抚李化熙升任,后家居都昌。永历二年十二月(合1649年),起兵都昌反清,招致石光龙旧部练为水军,败于落星湖,清兵破都昌,不屈而死。《明史》有传。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