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倪元璐

相关人物:共 27 位
共 2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0—1628 【介绍】: 明陕西安化人,寄籍顺天,字友石。万历二十三年进士。累官至江西按察使。天启时忤魏忠贤,被劾削籍。崇祯初,起为太仆寺少卿,卒于官。好蓄奇石,人称友石先生。又善书画,与董其昌齐名。有《篆隶订讹》。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诏,宛平人。万历乙未进士,历知永宁铜梁六合三县入为大理右评事累官江西按察使有北征吟
维基
米万钟(1570年—1631年),字仲诏,号友石,顺天宛平(今北京市)人,明末政治人物、书画家,同进士出身。
其先关中人,至其父米玉时,始徙京师,遂籍顺天。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三甲同进士,历任铜梁、六合知县,历升主事、工部营缮司郎中。
泰昌元年(1620年)任浙江右参政。
天启三年(1623年)升江西按察使。
天启五年(1625年)任山东右布政使。
同年,因魏党倪文焕参劾,被削籍。
崇祯元年(1628年)魏党垮台,起为候补京卿,但久之不补。
次年,清兵攻京师,近逼城下,米万钟弹劾袁崇焕“使虏踰蓟门,如枕席上过,咎安归乎?
”并请求朝廷处决袁崇焕。
明思宗降旨,补米万钟太仆寺少卿衔,理光禄寺寺丞事,守德胜门。
崇祯三年(1630年)清兵撤军,明思宗为嘉其功劳,命下部纪录。
次年病卒据《明史》卷二十三载,崇祯二年……辛丑,大清兵薄德胜门。
又载三年……壬辰,大清兵东归,永平、迁安、遵化相继复。
这里指的就是倪元璐鸿宝应本》书中所说的虏退,明年春……公已病,杜门月馀,一日蚤起,呼水盥漱,所蓄奇石两枝,怡弄许时,忽起端坐,遂卒。
所以米万钟卒年当为崇祯四年(1631年),而非崇祯元年(1628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萧山人,字子繇。
万历三十二年进士。
天启间官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在礼部尝为崔呈秀父请封典,中有“在天之灵”语。
编修倪元璐疏争,宗道笑谓:“渠何事多言,词林故事,止香茗耳!
”意谓翰林官不必问政治。
时人因称宗道为“清客宰相”。
崇祯时入逆案,坐赎徒为民。
维基
来宗道(1571年—1638年),字子繇,号路然,浙江萧山人,祖籍河南鄢陵,同进士出身。
隆庆五年(1571年)十月三日生。
出身浙江萧山望族来氏。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进士,累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
明熹宗朝充经筵讲官,受其重用。
天启年间,与魏忠贤党人有来往,天启六年(1626年),与杨景辰等编成《三朝要典》,把东林党人打倒。
崇祯元年,翰林院编修倪元璐请求毁去《三朝要典》,庚午,毁《三朝要典》。
东林人士纷上疏弹劾来宗道,壬子,来宗道、杨景辰致仕。
倪元璐屡疏争时事,宗道笑曰: “渠何事多言,词林故事,让香茗草。
”当时朝野说他是“清客宰相”。
崇祯二年(1629年)被列入逆案。
晚年居家。
有子来咨诹,娶陈洪绶之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6—1646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季重,号遂东。万历二十三年进士。知兴平、当涂、青浦三县,累迁袁州推官。后为九江佥事,罢归。居官通脱自放,不事名检,遇达官大吏,疏放绝倒,不能自禁。鲁王监国时,任礼部侍郎。清兵入绍兴后,居孤竹庵中,绝食死。工画,仿米家数点、云林一抹。好以诙谐为文,仿大明律制《奕律》,另有《律陶》、《避园拟存》、《谑庵文饭小品》等。
沧海遗珠
王思任(1574—1646)字季重,号谑庵,又号遂东、稽山外史,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万历年进士,曾知兴平、当涂、青浦三县,又任袁州推官、九江佥事。清兵破南京后,鲁王监国,以思任为礼部右侍郎,进尚书。顺治三年,绍兴为清兵所破,绝食而死。为文笔意放纵诙谐,时有讽刺时政之作。诗重自然,才情烂漫,惜放纵太甚,著有《游唤》《历游记》《王季重十种》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季重,绍兴山阴人。万历乙未进士,知兴平当涂青浦三县迁袁州推官历刑工二部郎中出为九江佥事有避园拟存虞山咏
维基
王思任(1574年8月26日—1646年10月30日),字季重,号遂东、谑庵,浙江山阴县(今属浙江绍兴市)人。
明朝作家,官员。
与李之椿、倪元璐、黄道周、王铎合称天崇五才子。
明万历三年乙亥(1575年),七月二十一日辰时出生于北京西江米巷药铺中。
出生时其母亲唐氏梦有金星入怀,故小名叫“金星”。
父亲王东海(东海老人)时年四十六岁,思任为其六子。
万历十五年(1587年),到北京读书,成为黄洪宪之子的伴读。
由于王思任叔祖葬于宛平,他得以在应天府参加乡试。
期间宛平知县徐启东亦出面保护他,命其在府学学习,免受其他学子的攻击(当时明朝禁止异地乡试)。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应天府乡试中举。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联捷进士,同年娶杨维聪之孙女为妻。
万历二十四年,担任兴平知县,之后因母丧回乡。
万历二十七年,出任当涂、青浦三县,累迁袁州府推官。
后来任江西九江佥事,一生三仕三黜。
他生性滑稽,对人常是调笑狭侮,不加检点。
但每逢大事,又是气宇轩昂。
弘光败走时,马士英称皇太后制,奔逃到浙江,王思任写信痛骂他:“叛兵至则束手无措,强敌来则缩颈先逃……吾越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也。
职请先赴胥涛,乞素东白乃以拒阁下。
”,当时人心大快。
又上书太后“请立斩马士英”。
鲁王时,出任礼部右侍郎。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九月二十二日,清兵破绍兴城,王思任绝食而死。
蔡思充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蔡思充(1578年—1639年),字保卿(宝卿),号元岗、元冈,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人。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福建乡试第二名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进士,都察院观政,三十六年授浙江东阳知县,有廉名,何乔远赠以诗云:「东阳为令几多时,不取民间一寸丝。
」三十七年己酉分考,得倪元璐于稚龄,卒为名臣。
四十二年考选,四十七年授礼科给事中,泰昌元年升工科左给事,天启元年升兵科都给事,二年升太常寺少卿,四年加光禄寺卿,以议许世子不尝药,触魏珰怒,五年调南京,告归。
崇祯二年四月起补南京太常寺卿,升刑部侍郎,上疏极陈科场关节、芦州芜关数大案,辞义激烈,凡出入轻重之际,多所平反。
晋大司空(工部尚书),督理凤阳陵寝,五载竭心力,杜乾没,省陵费九万金,以应军需。
崇祯十二年(1639年)致仕归,行至莆阳(莆田)卒,给葬祭,赠太子少保。
思充事亲孝,与人恕,而临大事,决大议,确然不可拔,没而人思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全粤诗·卷五三一
韩日缵(一五七八-一六三五),字绪仲,号若海。
博罗人。
鸣凤(一五四三-一六一二)子。
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一六〇七)进士。
选授翰林院检讨。
历官至礼部尚书、经筵讲官,纂修两朝实录。
前后两充会试同考,得士如方应祥、黄道周、倪元璐、冯元飙等,皆以文章气节事功著称于时。
晚年奉命教习馆员,条上馆规六款,曰端心术、习启沃、敦素风、正文体、练经济、养器识,砥砺士风,切于时弊。
卒谥文恪。
清光绪《惠州府志》卷三十二、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一等皆有传。
有《韩文恪公文集》首二卷(拟御制文、日讲讲章、疏稿)、二十一卷、末一卷(启、杂著、询荛录、敬梓录)。
清屈大均《广东文选》卷九、卷一一有传。
维基
韩日缵(1578年—1636年),字绪仲,号若海,广东惠州府博罗县人,同进士出身。万历二十五年丁酉科广东乡试第三名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会试第十名,三甲七十五名进士,授翰林院检讨,耻与魏忠贤为伍,以“德业声施在天下”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恪。著有《韩文恪公集》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5—1646 【介绍】: 明福建漳浦人,字幼玄,一字螭若,又字细遵,门人称石斋先生。天启二年进士。授编修。崇祯初进右中允,曾三次疏救故相钱龙锡,贬三秩,而龙锡得减死。又屡上疏言诸臣专事互相报复,不顾大局,语刺大学士周延儒、温体仁等,被斥为民。复起为少詹事,因疏劾杨嗣昌等,下诏狱,旋释出,谪戍广西。十五年,复故官。福王即位,用为礼部尚书。南京陷,唐王即位福州,擢武英殿大学士。自请往江西图恢复,至婺源遇清兵,战败被执,不屈死。道周潜心经学,亦工书画。有《易象正义》、《三易洞矶》、《洪范明义》、《石斋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幼玄,一字螭若,漳州镇海卫人。天启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中允,以言事落职。寻起官,以谕德掌司经局,再迁少詹事,协理府事,谪江西布政司都事,逮系遣戍。复起礼部尚书。有大涤函书浩然咏。
维基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又作幼元、幼平),又字螭若、细遵,号石斋,人称石斋先生,闽南、台湾尊称为「助顺将军」,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铜山(清朝时属诏安县,今为东山县)人,祖籍莆田,学者、书法家、艺术家。
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国。
谥忠烈,乾隆时改谥忠端。
明万历十三年,二月初九生于东山深井村,出生世家,年少家贫,在福建铜山(今属东山县)岛上石室刻苦攻读,曾在闽南漳州和广东潮州收徒讲学。
有「闽海才子」之誉。
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年。
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因丁忧去职。
崇祯初复官编修。
崇祯三年(1630年),任右中允。
八月,钱龙锡以袁崇焕事下狱,廷臣无敢讼冤者。
黄道周与钱龙锡素无私交,却激于义愤,上疏称:“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认为钱龙锡不宜坐死罪。
崇祯帝不悦,以忤旨之罪把黄道周降级外调,又碍于舆论,乃释放钱龙锡,改戍浙江定海。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杨嗣昌、陈新甲、方一藻皆有家丧,崇祯帝依旧“夺情”起用。
黄道周对此连上三疏,指责此三人不忠不孝。
道周又因指斥大臣杨嗣昌等私下妄自议和,七月初五日崇祯帝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要杨嗣昌与黄道周当场辩论,黄道周雄辩滔滔,“与嗣昌争辩上前,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
”崇祯怒不可遏,斥责他:“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
”道周被连贬六级,谪江西布政司知事。
遂辞官,于邺山讲堂开坛讲学。
崇祯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抚解学龙以“忠孝”为由,向朝廷举荐黄道周,认为他“可任辅导”。
崇祯大怒,下令将二人入狱,以“伪学欺世”之罪重治,户部主事叶廷秀、监生涂仲吉等力救,也被逮入狱,后周延儒曰:“张溥、黄道周,皆有些偏,只是会读书,所以人人惜他。
”帝沉默不语。
改廷杖八十,充军广西。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杨嗣昌病死。
崇祯想起黄道周的“清操力学,尚策励”,赦其罪,并复官。
道周告病回家,专心著书。
明亡后,任南明礼部尚书,“严冷方刚,不偕流俗”,杨廷麟曾力荐他充讲官兼直经筵。
弘光帝亡后,至福建福州。
隆武帝封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
但兵权由郑芝龙掌握,时清廷颁布剃发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芝龙养兵自重,不发一兵一卒。
黄道周只得返乡筹兵筹粮。
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道周募众数千人,马仅十馀匹,另有一月粮,出仙霞关,与清兵抗击。
施琅曾一度与他前往,不久却径自返回福建。
夫人蔡氏叹道:“道周死得其所了!
”十月初抵达广信(今上饶),募得三个月兵粮,分兵三路,向清兵发起进攻,一路向西攻抚州(今临川),另两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宁,不久三路皆败。
十二月六日,黄道周率队向婺源出发,至童家坊,得知乐平已陷,二十四日,抵明堂里时遇伏,参将高万容逃去,于是全军崩溃。
黄道周与四门生蔡春溶、赵士超、赖继谨、毛至洁冲锋在前,终因兵弱,五人被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
道周俘后,至金陵狱中,狱中吟咏如故,清廷派明旧臣洪承畴劝降,黄道周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
”将殉难的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
承畴颇愧,上疏请求免除道周死刑,清廷不准。
后绝食十二日,期间其妻蔡氏来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
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就义,临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纸墨,画一幅长松怪石赠人,还给家人留下了遗言:“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
至东华门刑场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有血书遗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最后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其门人蔡春溶、赖继谨、赵士超和毛至洁同日被害,人称「黄门四君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仲嘉。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崇祯时,历迁左庶子,掌左春坊事。以屡上疏坚持恢复《光宗实录》被魏忠贤削改前之原录,为辅臣温体仁所阻,乃具揭争之,触怒体仁,出为南京国子祭酒,进尚宝少卿,卒。
维基
许士柔(1587年—1642年),字仲嘉,号石门,晚号朗庵,南京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省常熟县)人,明朝官员,同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应天乡试六十五名,天启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进士。
吏部观政,改任庶吉士,四年授翰林院检讨,五年养病。
崇祯元年补原职,升侍讲,管诰敕撰文,充经筵日讲官。
四年顺天同考,六年升右中允,七年升右谕德,八年充经筵讲官,升任右庶子,负责右春坊事务。
在此之前,魏忠贤已经编辑了《三朝要典》,因《光宗实录》的记载和《要典》相矛盾,于是称叶向高等人所编撰的不真实,应该重新撰写,恣意篡改删削与《要典》相抵触的地方。
崇祯改元,烧毁了《要典》,而被篡改的《光宗实录》如故。
崇祯六年,少詹事文震孟奏称:“先帝实录是阉党的曲笔之作,应当改正依照原来的实录。
”当时温体仁当权,与王应熊等人暗中阻挠,事情便沉寂下来。
许士柔愤然地说:“如此,则《要典》也不必焚毁。
”于是上奏说“先帝的实录的总记,唯独省略了世系。
皇帝孕育的年份,诞生的日期,没有记载。
命名的大典,养育的府邸名号,没有记载。
皇帝母亲出自哪个家族,封号是什么,没有记载。
这些都是原实录详细记载的,而篡改的实录有意删除了。
原实录的修成,在皇帝进入养育府邸的日子,犹且详细慎重如此。
新实录的呈奉,在皇帝登基之初,却怎么如此粗略草率,使本朝的皇父子、母后、兄弟等大伦,都含混不明,空缺而不做考察。
它怎么称得上是信史?
”奏疏皇帝,庄烈帝并未省悟。
温体仁命令中书官将明穆宗总记出示给许士柔看,许士柔详细做揭文与他争辩:“先帝的实录与列位先圣的条例不同。
列位先圣在位时间长,登基后的事,编年的排比编纂,总记可以不做书写。
先帝在位一个月,三位太后养育圣上都是在皇帝没有登基之前,不记录在总记,将记录在什么书中?
穆庙大婚的礼仪,生育皇子,在嘉靖年间,所以总记没有记载,至于册立大典,编年没有不详细记载的。
先帝在位仅一个月就辞世,熹庙的册立应该记载,皇帝的册封唯独不应该记载吗?
”温体仁发怒,准备弹劾他,被同僚阻止了。
许士柔又上奏说:“各朝的实录,没有不记载世系的例子。
我所以选择抉发篡改实录事,正是因它与各朝的既定例制不相吻合。
孝端皇后是先帝的嫡亲母亲,原实录详细记载了她保护先帝的功绩,而修改的实录删去了,为什么?
当时,太子险些不保,坤宁皇后从中调理保护,真是达到孝义、慈善的最高准则,父母养育的深厚恩情,史官轻易就用笔将它们抹杀了,这最不可理解。
”奏疏呈上,庄烈帝答复同意。
温体仁更加不高兴。
正好温体仁教唆刘孔昭弹劾国子监祭酒倪元璐,就称许士柔的族子许重熙私自撰写《五朝注略》,准备株连许士柔。
许士柔赶紧将《注略》呈献上去,才得以解脱。
不久,在崇祯九年出京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
温体仁离职后,张至发当权,更加谋划驱逐许士柔。
在此之前,高攀龙被追赠官职,许士柔拟草稿送交内阁,没有发给高攀龙家里。
旧制,追赠官职的诰令,属于诰敕中书负责。
崇祯初年,对各位忠臣的褒扬、抚恤,翰林中能够行文的人有时行使了此事,而中书认为这是侵犯了权限。
崇祯三年,禁止诰令中使用骈体、华丽语句。
高攀龙的家人请求追赠,离许士柔草拟诰令已有几年,主事的人仍然将许士柔先前的撰文呈入。
中书黄应恩将此事告知张至发,张至发因此很高兴,接机弹劾许士柔,将他降了两级官阶调用。
司业周凤翔上奏争辩说:“词林的旧制,内阁大臣份内是撰写文字,或者亲自详细审定,或者进行篡改,没有亲自纠劾的。
诰书敕令用御印,每年有固定时间,没有十年之后加盖御印呈献,还溯及既今的。
赠封诰令专归中书负责,是崇祯三年才开始强调。
不能追究崇祯元年的史官,反而定罪他们越俎代庖。
”崇祯帝没有答复。
许士柔不久于崇祯十四年补任尚宝司丞,十五年升任少卿,不久告病归乡,直至去世。
他的儿子到朝门申辩冤枉之事,方才给士柔恢复原职,追赠詹事兼侍读学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扬州府宝应人,字君徵,一字圣任。
师从刘宗周、黄道周。
倪元璐、马世奇等切磋学问。
天启二年进士,授中书舍人。
曾任御史,巡按浙江。
后掌河南道事,以严正为群小所惮。
《有读书札记》、《醉陶集》。
维基
乔可聘(1589年—1675年),字君徵,号圣任,直隶扬州府宝应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行二,庚子年八月十五日生。天启元年,乔可聘中式辛酉科乡试二十七名,治易经。天启二年(1622年)联登壬戌科进士,吏部观政,授中书舍人。崇祯年间上疏弹劾吕黄钟、张捷;改任河南道御史,巡按浙江。队伍走到金华时遇上水涨,船只无法通过,也找不到纤夫,兰溪知县盛王赞持笏在雨中大声说:「村民正在耕作,县令请求亲自协助。」他立刻乘肩舆冒雨离去,之后在朝廷推荐盛王赞,其时人们都称赞他们的行为。不久,乔可聘因为部下贪污被贬为应天府知事,后升大理寺副。安宗继位,乔可聘官复原职,管河南道事,疏请取消厂卫、停止宴会,未获理会。御史黄耳鼎外任官职时,弹劾刘宗周,牵连大量大臣,乔可聘指出刘宗周在朝廷态度严肃,为社稷做事,但黄耳鼎讨厌外转,因此诬陷善类,抒发私欲,并非人臣;同时请求让自己出任黄耳鼎的转官,事情最后终止。黄澍亲自弹劾马士英,马士英恨之入骨,而黄澍巡按湖广的名声不好;刘侨为迎合马士英而指控黄澍,奏章送到司法。刘宗周怨恨刘侨,打算救黄澍,可是乔可聘说:「刘侨是在迎合马士英,不过黄澍贪污有證据,请传何腾蛟查奏。」人们都说他的言论得体。当初刘宗周弹劾叛从大顺或清朝的二十三人,到李沾代行职权时打算推翻,乔可聘监持不可,在御史台和章正宸侃侃而谈,小人都忌惮他们。左良玉率军东下,马士英撤走所有江北兵力防禦,当时清兵日渐逼近,乔可聘和成友谦共同上疏请求留下江北兵力,固守淮安及扬州,控制颍州、寿州,命刘良佐还镇。马士英于弘光帝面前指二人大骂,举朝都为之气慑。南京失陷,回乡终老。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君求,桐城人。天启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维基
齐心孝(?
—1629年),字君求,号未孩,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人。
少敏惠,以神童称,与人角艺,一读其篇章,人皆咋舌汗流,退避三舍。
每得题,瞬目少许,伸纸疾书,文不加点,至今制举业传颂之者,犹惊奇绝艳,后学叹为不可企及。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乡试第三,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会试一百二十九名,二甲八名进士。
户部观政,考选翰林院庶吉士,与黄道周、倪元璐等齐名都下。
及选翰林院编修,崇祯二年(1629年)卒于官,所著诗文若干卷,多散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徽州府歙县人,字延祖。天启五年进士。授莆田知县,崇祯四年以治行高等擢御史。大凌河被围,疏论孙承宗,又驳逆案吕纯如辨冤之谬。登州用兵,请设监岛中官。寻以疏荐刘宗周等削籍。
维基
吴彦芳,榜名吴彦方,字延祖,浙江杭州府钱塘县民籍,南直隶徽州府歙县石桥人。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浙江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进士,初令莆田,设靖寇方略,先事伐谋,海氛旋扫,以廉卓报政,擢四川道御史,九阅月疏十一上,所论皆关切民生军国利病。
大凌被围,疏论孙承宗,又驳逆案吕纯如辨冤之谬。
登州用兵,请撒监岛中官,及刑科给事吴执御疏劾周延儒而论荐刘宗周、文震孟、黄道周、倪元璐、惠世扬诸贤,彦芳因言执御所举真君子,言侍郎李谨等皆忠良当用,通政使章光岳当斥。
帝怒其朋比行私,削籍,下法司讯,释系归。
后以闽抚题覆论靖寇功,诏赐白金,自是杜门不出。
共 2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