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562—1626 【介绍】: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云从,改字存之,号景逸。万历十七年进士,授行人。以疏诋杨应宿,谪揭阳典史。遭亲丧,家居三十年。天启元年,进光禄少卿,疏劾阁臣方从哲,夺禄一年,改大理少卿。四年拜左都御史,揭崔呈秀贪赃秽行,为阉党痛恨,削籍归。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海内士大夫称高顾。时阉党专政,东林党人遭迫害。不久,崔呈秀复矫旨遣人往逮,攀龙投水死。有《高子遗书》。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云从,无锡人,万历己丑进士,除行人,谪揭阳典史,起光禄寺丞,历官刑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崇祯初,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谥忠宪。有高景逸诗。维基
高攀龙(1562年—1626年),字云从,改字存之,号景逸,直隶无锡(今江苏)人,东林党领袖,同进士出身。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应天乡试,万历十七年(1589年)登进士,授行人司行人。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为赵用贤之事上疏指责首辅王锡爵,又与户部郎中杨应宿互相攻击,谪揭阳县典史,回乡家居近三十年。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与顾宪成等人于东林书院讲学,时称“高顾”。明熹宗即位,起用为光禄寺丞,官至左都御史。在铲除外戚、权贵及浙党方从哲的斗争中发挥很大作用。又主张澄清吏治,反对恢复征商。天启四年(1624年),因为揭露魏忠贤党人崔呈秀贪秽而被罢官,再归故里。天启六年,魏忠贤命人伪造织造太监李实的奏本,诬告高攀龙、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李应升、周宗建、黄尊素七人贪污白银十馀万两,高攀龙从容不迫,先去拜谒宋儒杨中立庙宇,而后跳水自沈而死,其自尽之处即为今“高子止水”。
人物简介
维基【介绍】: 明福建同安人,字应萃,号同凡。天启五年进士。为吴县知县。苏州义民反对逮捕周顺昌,以激愤捽旗尉。文瑞曲为解谕,护顺昌出境,复捐俸倡助,为输诬赃。又为被杀之颜佩韦等五义士营葬,立石名五丈夫墓。旋致仕去。
陈文瑞(1563年—1646年),字应萃,号同凡,福建同安人,祖籍淮南固始(今河南),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陈文瑞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成进士,同年授吴县知县,五年间在勤政爱民,包括疏通学宫前的河道、提拔解元沈几与杨廷枢、劝阻朝廷在当地募兵。洞庭当地有称「天罡」的人联群作恶,他秘密缉捕归案,党羽散去;周顺昌得罪宦官惹祸,义民颜佩韦等数万人为其怨愤殴打锦衣卫校尉,陈文瑞就护送周顺昌出境,再捐出俸禄帮助对方。不久颜佩韦等为首五人被诛杀,他负责葬事并立石为记,号称「五丈夫墓」,吴县人称赞他有金刚手、菩提心之谣。因不愿意逢迎上级致仕;到隆武年间升任考功郎中,八十四岁时去世。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生卒】:1568—1641 【介绍】: 明苏州府吴江人,字异度。万历四十年举人,出新城王象春之门。屡应会试不第。砥行植节。与同里周顺昌、文震孟、姚希孟、朱陛宣,称吴门五君子。卜居吴门渌水园,乡人称孝节先生。
字异度,吴县人。万历壬子举顺天乡试寻复以贤方良正荐不就崇祯中赠翰林待诏有自广斋集
人物简介
丁启浚(1569年—1636年),又名丁启浚,字亨文,号哲初,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同进士出身。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举人,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进士,授宝庆府、杭州府推官,后担任户部主事、吏部稽勋司员外郎。四十年正月起补考功员外郎,三月升验封司郎中。四十四年七月升任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四十五年二月奉使鲁王府,四月以科道纠拾调任南京。天启元年(1621年)四月起为南京太仆寺卿管少卿事,三年四月调任北太仆寺卿、管西路验烙少卿事,四年正月引病告归。六年十二月起补南京太仆寺卿。崇祯即位,七年(1627年)十二月晋升为刑部右侍郎,次年转左侍郎,当时并无人担任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所以启浚兼理两官之事。当时礼部尚书温体仁因为私怨弹劾浙党,司法官员没人敢去写判决书,启浚自告奋勇,写得公公正正,折服了温体仁。崇祯年间,皇帝整治阉党,启浚因为周起元、周顺昌等十三位大臣被太监李实陷害枉死,弹劾李实,并认为应该将李实斩首。而后温体仁拜相,启浚只好告病回家,崇祯九年,年六十八去世。追赠刑部尚书。。在台湾民间信仰中,被尊为丁府八千岁,云嘉地区多有奉祀。相传曾在云林口湖下崙弭平瘟疫,因此乡民建造下崙福安宫加以奉祀。
人物简介
马中騋,字蔚生,浙江严州府建德县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浙江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汀州府推官,操同冰洁,狱讼一谳即决。值海氛猖炽,巡抚檄令同福州府推官周顺昌视师海上,屡出奇制胜,以功擢授掌科,未任卒,囊无馀资,僚庶赙赠以归,人咸惜其未竟所用云。墓在莲塘。
人物简介
寇慎(1577年—1669年),字永修,号礼亭,同官县(今属铜川市)人,进士出身。万历三十四年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登进士,授刑部浙江司主事,改工部营缮司主事,历员外,升工部虞衡司郎中。天启六年(1626年)外任苏州府知府,期间发生阉党魏忠贤派人逮捕周顺昌而引发的民乱,后因其调解最终平息此事。崇祯元年(1628年)补广平府知府,后升任山西按察司副使、昌平兵备道,奉敕监军,后降佥事,分巡冀宁,再迁山西布政司参议,分守朔州,之后致仕归乡,家居三十年而闭门著作。
人物简介
【生卒】:1584—1626 【介绍】: 明浙江馀姚人,字真长,号白安。黄宗羲父。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宁国推官。天启初擢御史,力陈时政十失,忤魏忠贤,被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切责,尊素愤而抗疏。后又上疏论万燝廷杖及河南进玉玺诸事,益忤忠贤意,被削籍归。不久被逮入都下诏狱,临行嘱宗羲,谓学者不可不知史,当读《献征录》。在狱中受酷刑死。南明弘光时追谥忠端。有《忠端公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真长,馀姚人。万历丙辰进士。除宁国推官,擢山东道御史。天启末,卒于诏狱。赠太仆寺卿,追谥忠端。有集。维基
黄尊素(1584年—1626年),字真长,号白安,明末官员,浙江馀姚县(今余姚市)人。黄尊素官至御史,属东林党人,天启年间因反对魏忠贤而死于诏狱,是“东林七贤”之一。黄尊素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三甲进士,除宁国府推官,为官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天启二年(1622年)升山东道监察御史,参劾魏忠贤阉党不遗余力,上《士气已竭》疏,天启六年(1626年),受魏忠贤所害,入诏狱,被拷打致死,据说死状凄烈,头破血流。与黄尊素同时死难的还有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周宗建等人。
人物简介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