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石麒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曹昕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曹昕,字如升,山东东昌府冠县人。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山东乡试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三十七年知保定府蠡县,清介有为,釐剔秕蠹,盗息民安,创建尊经、聚星书院,规模宏丽,有裨文治
擢官至吏部主事。

人物简介

简介
字圣徵,号月沙,少号秋崖,或曰习静,或曰痴庵,晚号保晚亭主人。
月沙先生集·汪煇序
今之言诗者。辄以汉魏三唐为云云。不知一代有一代之诗。一人有一人之诗不相肖也。意各写其真。情各标其胜。韵各领其奇。法各穷其变。非志超古今。学迈往圣者。不能吐胸中之锦绣。发玄奥之精华。顷读李君号月沙圣徵者之佳制。音韵宏亮。气概超群。若缀之华重其新。既槁之叶复其润。生意洋然。神理焕发。卓异曹刘。驾轶李杜。而上之陵汉魏。下之逾三唐者也。余仰叹之。李君真人杰者乎。窃意君之为君。不啻诗之为诗也。盖君再柄文衡。六典礼曹。父祖子孙。青云绳武。相接扬芳。且也君之寿臻南极。福并东华。俨称千载一时之盛。名誉重于乡邦。声实隆于中国。勤劳王事。尽节输忠。旋乾转坤。奠社稷于灵长之庆。调元赞化。抚黎庶于于变之天。立功立德。名垂不朽。建勋建业。奕世流芳。吁。李君真诗中之白眉者哉。余再玩之。不觉心悦神怡。勉尔续貂。敢以一言为序。 皇明赐进士第奉政大夫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修撰汪煇撰。
月沙集·姜曰广序
予以今皇帝之年。
衔命朝鲜。
未旬日。
复以他命行。
独馆伴李君周旋差久。
一日。
月沙手诗一帙。
属予序之。
余既卒业。
作而叹曰。
美哉彬彬乎。
我国家之文治
于斯为盛矣。
昔人有言。
声诗污隆。
关乎世运。
岂不然哉。
诗三百篇。
非圣臣名佐之笔。
即田畯红女之词。
大以昭其功德。
微以写夫性情。
初未尝抽绘章句。
临摹绳墨。
思欲争千秋于艺苑也。
然而质契神明。
休符造化。
后之才人词客。
镂心刻肾。
曾不得窥其堂奥焉。
揆厥所由。
时则大和元气盎溢。
在三代宇宙间故也。
惟我国家号称极治。
文德之矢于今二百馀年。
沕潏曼羡。
郁郁乎焕哉。
直与唐虞三代比烈矣。
风美所扇。
人文郁流。
云蒸霞变。
说者谓诗道极衰于宋元而大备于昭代。
非虚语也。
东国沐浴文化。
比于时夏元气之所鼓荡。
故其学士大夫率能振和平之响。
以鸣一代之休。
而李君以家学渊源。
素称此中名宿。
其大业彬彬。
见推中朝宗匠。
不亦宜乎。
随遇臻变。
独造真境。
汪先生斯为不佞矣。
且夫诗道。
岂易言哉。
胸情直举。
多任流移。
则气格不振。
法律严持。
好作矜庄。
则风趣顿伤。
是以两家各以所长。
交相为讥。
卒亦不相为用。
何人鲜备善。
亦元气既漓。
天实生才。
有至有不至也。
宗自然之说者。
哆口关关睢鸠出于何典。
得毋受人之形。
复求人道于空桑乎。
然衣冠土木而即具然命以为人。
亦诚有所不可。
何则。
以其君形者不存焉耳。
此则仿古之过也。
原其所指宗。
以究其所踵。
受两家疵累。
斯可得而论也。
夫惟有温柔敦厚之旨。
而无卑靡纤促之习。
难矣哉。
诗三百篇。
往往可歌可咏。
所以为盛世之元音也。
若李君者。
庶几近之矣。
诗曰。
凤凰鸣矣。
于彼高冈。
言瑞应也。
凤凰锵锵之鸣。
中律中吕。
谁为为之。
感于其气然耳。
元气所召。
有物来相。
声歌之发。
不求工而自工。
所谓作者不自知其所至而工焉者。
顾失之乎。
李君于是乎能凤鸣矣。
夫陈诗达俗。
正使臣之职也。
予持是编。
归将藉手以献明庭。
登诸纪载。
用昭我国家之文治
腾衍海外者如此。
呜呼。
岂不盛哉。
皇明赐进士第钦差正使翰林院编修起注经筵展书官南州姜曰广。
拜撰。
月沙集·梁之垣序
夫诗。言之文者也。言发于志。文生于情。如噫气吹万。于喁自鸣。总属天籁。各国之诗。名之曰风。彼其途歌巷吟之音。非必学士词人之调。而圣人用以冠诗首。文贵天然。是之取尔。三百后。诗盛于唐。其时家列鼓吹。惟太白称为仙才。岂非以口头妙辞。一派天机。独风人之致乎。晚世之诗。悖烈祖而祢近宗。推敲摹拟。以为此辋川也。此少陵也。刻画愈工。天趣愈索。若隋园之剪䌽。终谢春华。无问秋实矣。东国之于诗学。若性之者。稚子女流。咸娴声律。而李月沙夙慧奇颍。早主文盟。奚囊之蓄更富。予索之。止睹其纪行一帙。圭复数过。则见夫豪宕而无伤荡。飘逸而无伤媚。精工而无伤巧。兼众善之美。发正始之音。其青莲之后身耶。彩毫之嫡派耶。然予观月沙。有进于诗者。学包二酉而不论文。胸藏万甲而不言兵。玄参五派而不谈禅。落落于世境之中。矫矫于风尘之外。朴之未雕。玉之在璞。吾无以相其为人。其性地觉有异焉。吐凤天成。雕虫馀绪。诗也云乎哉。是为序。 皇明钦差宣谕监军道河南按察司副使东牟梁之垣撰。
月沙集·张维序
自欧阳氏论文章有穷而后工之语。操觚家多称引为口实。夫雕虫寒苦之徒风呻雨喟。啽哢飞走。争妍丑于一言半辞者。以是率之犹可也。乃若鸿公哲匠冠冕词坛。彰其色而黼黻青黄。协其声而笙簧金石。以大鸣一世者。此其人与才。岂囿于穷途之域。而格其巧拙哉。历观前代豪杰之士。以文章致身宰辅。兼擅艺苑之誉者。盖旷世罕觏。而唯我朝为最盛。此殆祖宗右文之效。若故相国月沙李公。真其人哉。公自布衣时。已有盛名。甫释褐。摄官起居注。宣庙临朝。见公记注赡敏。为倚案注目久之。不觉研滴坠水沾公衣。命黄门拭之。此公受知之始也。兵乱后恒管槐院文书。每一篇进。上未尝不称善。锡赉相踵。或命录进草本。及辨诬事起。特命进秩充副使。所草奏本同时应制者凡数人。而独公作称旨。华人见者万口传诵。至廷臣覆议。称其明白洞快。读之令人涕涔涔欲下。自是公之文名。遂震耀寰宇矣。无何而践八座握文衡。为一代宗匠。论者谓文人遭遇之盛。古今鲜公比云。宣庙知公虽深。然无如消长之数何。竟未能究其用。寻遘否运。当彝伦变故之际。守正不挠。屡阽不测及今上龙飞。公与诸耆硕同被眷遇。竟膺大拜。艰危之日。尽瘁弥纶。惓惓忠爱之诚。屡形于章疏。而公亦已老矣。公于文词。天才绝人。虽高文大册。多口占立就。而辞畅理尽。自中绳墨。宣庙尝称之曰。写出肺肝。蕴籍典重。其知公也至矣。公既没而诸子将行家集。谓维尝出公门下。辱徵弁卷之文。噫。公之文章。不唯国人知之。天下之人举知之。晚生末学。强欲赘以一言。是何足为公重哉。然维尝观皇朝汪学士煇叙公朝天诗。有曰生意洋然。神理焕发。卓异曹刘。驾轶李杜。夫汪公身生华夏文明之会。其所见者大矣。而朝天一稿。在公特豹文之一斑耳。然其称道乃尔。如使汪公尽见其所未见。其为说岂止于是耶。夫文章。世固不乏。若公雍容大雅。得质文之备。内以明主为知己。外为中华所称慕。施之廊庙则藻饰治道。用之急难则昭雪国诬。名实纯粹。照映竹素。古人所谓经国大业不朽盛事者。非公其谁当之。公之诗文。以卷计者八十有一而续集不与焉。国朝名家集。未有若是多者。易大传曰。富有之谓大业。不如是。何以称大家数。呜呼盛哉。(德水张维撰。)
月沙集·宋时烈序
易曰。文明以止。人文也。说者谓君臣父子各止其所。此则圣人之文也。下此而如郑国之辞命。既见称于圣人。而朱子亦善其能说义理。则其为数世之福也信矣。又孔子尝叹二代之文献无徵。而然而又曰有宋存焉。盖观于正考。甫得商之名颂。以祀先王。而孔子得以编于诗后。则岂亦洪范微子诸书。亦宋之自出耶。盖有献然后有文。郑之辞命。微东里诸人。则谁能草创而润色之。殷商之季。苟无微箕胶鬲诸贤。则其遗俗流风。可得以存耶。其在我朝。则月沙李文忠公讳廷龟字圣徵。其殆庶几乎。公自在小官。已掌丝纶。以至仁祖改玉之后。国家多事。权经交互。而公发之容易。浑浩流转。顷刻万变。盖彬彬乎昌矣。而其义理则必主于典谟雅颂。参之以左国公谷。故苟考信于六艺之文者。虽刻薄如申韩。纵横如仪秦。莫不心服而口唯焉。最是万历戊戌辨诬奏文。辞严义明。名正理得。天朝诸大人开纳敷奏。神宗皇帝洞照冤枉。快赐伸雪。圣谟神翰。炳如日星。微公此文。则数千里箕子之邦。将未免于夷虏禽兽之归矣。最功定次。谁与竞哉。虽然。为是者。有本有源。观于宋御史幕中大学讲语。可见公之学问。而其学一主于洛闽而靡他也。故御史虽主象山,阳明。而于公之论说。不敢剖击。至于补亡之章。朱子实用廉颇赵卒。而御史亦且肯从公说。不敢疑贰。而其终不回头者。惟经一章改亲为新而已。然则公之学之正而不挠夺于异端者如何也。呜呼。公之帝庭奏文一出。而华夷逆顺。皆得其止。此乃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大学讲语一出。而章句训诂。各得其止。此乃圣贤之宗旨。孔门之衣钵也。是虽未可遽议于文明以止之域。而抑其所止者。亦不可谓不大。则其馀小者。因亦可知。盍观于栗谷先生之状文乎。今人大都曰知宗栗谷。而其知之真信之笃而形容尽者。未有如此状者也。盖学得其正。然后命辞无差。命辞无差。然后吾乃沛然矣。呜呼。观此数篇论议。则其为文献何如也。虽百世可徵也。是宜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使与天壤终如可也。始门人崔有海刊其全集于公山。今已坏乱。不可次第。公之孙判书翊相弼卿。奉其先旨。与其堂侄喜朝等亟谋重刊。而老峰闵相公鼎重大受。实赞斯役焉。其意盖曰。宇宙间此等文字。自不泯灭。然六籍之传。尚有赖于剞劂之功。则今玆重刊之役。正不可缓也云。弼卿诸人。猥以问序于余。余曰。序不必多矣。中朝大雅。本朝名公。皆已发挥矣。惟玆辨奏数文字。无甚表章。其在今日。表章之尤不可已也。何也。世衰道微。诐淫邪遁。塞路滔天。尊周之说。为天下所讳。而朱子之学。或不免抵排。公之文献。尤岂可任其埋没。不以新一世之耳目哉。曩也悉索弊赋之时。清阴文正公。引用奏中万折必东语。公诵于朝。而天之经。地之义。民之彝。灿然复明于世。呜呼。百世之后。复有能徵如文正公者乎。不但为数世之福而已。否乎。或将曰于止知其所止乎。呜呼。是岂易与俗人言哉。噫。  著雍执徐三月日。恩津宋时烈撰。

人物简介

维基
丘志充(?
—1632年),字美甫,号左臣,又号六区,山东青州府诸城县人,进士出身。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山东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历官至工部郎中,四十七年(1619年)出知河南汝宁府,擢为河南副使,奢崇明寇蜀,据重庆,朝廷派兵征讨,以丘志充为总理监军副使,督兵援渝州,称文武才。
以忧去职。
天启三年(1623年),擢大参,分巡湖南,风纪肃然,每集守令勖之曰:承平久矣,有志者当思报国,诸君优游饬文治,窃为不取也。
寻升河南按察使、山西右布政使。
天启七年(1627年),丘志充派人以车载饷银至京,托太医院吏目王家栋行贿,谋升京堂,被东厂得知,被逮下锦衣卫镇抚司监狱。
崇祯帝下旨监候处决,系狱六年,在崇祯五年(1632年)与同乡、同年进士广宁巡抚王化贞同日被处死。

人物简介

维基
冯明玠(16世纪—17世纪),字五玉,号忝生,松江府华亭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冯明玠是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成进士,获授澄海知县,用文治理当地,当地人祀在名宦祠。
不久升任广东道监察御史,弹劾监军郎中张若麒贪功而战败,应治理其罪行;巡按山西时因清兵攻入而遭削籍。
弘光帝继位,起用他为广西道御史,和刘呈瑞、毕十臣、郝锦、姚士恒都有正直名声,后事不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九畴,号瑞屏。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检讨。天启中被魏忠贤指为东林党人,降调,削籍。崇祯中,复故官,累迁礼部左侍郎。复忤杨嗣昌,遭谗削籍。十五年,廷臣交荐,起为南京礼部左侍郎。福王立,进本部尚书,请补建文帝、景皇帝庙号及建文朝忠臣赠谥,又请夺温体仁谥。与马士英不协去,遂致仕。南都失守,寓居温州江心寺,为总兵贺君尧所害。有《纲鉴正史约》、《秦汉鸿文》。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九畴,昆山人。万历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天启中削籍崇祯初以原官起用历国子祭酒少詹事礼部左侍郎进尚书有握日草
维基
顾锡畴(1585年—1646年),字九畴,号瑞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己未进士。
弘光时任礼部尚书。
隆武时,加太子太师东阁大学士。
因欲弹劾总兵贺君尧被杀。
顾锡畴十三岁时,以诸生身份参加应天府乡试,魏国公徐弘基将女儿许配给他。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式顺天乡试第二名。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
天启四年(1624年),与给事中董承业为福建乡试主考,取中五经奇才颜茂猷。
魏忠贤党羽指责他们是东林党人,两人一起降职。
最后,被削夺官籍。
崇祯初,得崇祯帝召见,官复原职。
升任国子监祭酒。
他奏请恢复积分法,礼官阻挠不予施行。
顾锡畴又申诉此事,并请求选择监生担任州县长官。
此后,奏请订正陪祭祀者的位次,担当国子博士的进士能参与考核、录用。
崇祯帝均同意。
之后他母丧回乡,并请求不再出仕。
丧期满后,起用为少詹事,晋升詹事,加封礼部左侍郎,负责部中事务。
皇帝曾经召见他面商国事,询问理财用人的问题。
顾锡畴告退后,陈述了用人方面的五点失误,称:“考察选官没有法度,文网太严峻,议论太多,太拘泥于资格,对人没有鼓励效果。
请使先用人的地方清正源流。
精心鉴别,依照才能任用,这是好处一。
赦免小过失而不完全废弃,这是好处二。
减少议论而专门责其成事效率,这是好处三。
选择奇异人材而不拘泥于平常规章,这是好处四。
积极奖励而宽缓督察、责备,这是好处五。
”最后极力陈述耗靡钱财的弊端,仍然归其根源在于用人。
皇帝对他的奏疏称好。
杨嗣昌奏疏请求招抚流寇,其中有“乐天者保天下”和“善战者服上刑”的话。
顾锡畴争辩,称这是诸侯间交战的事情,引用不合伦理,与杨嗣昌互相攻击。
杨嗣昌当时主持政务,诸位言官都攻击他,杨嗣昌很怀疑顾锡畴所为。
遇上驸马都尉王奁犯罪,顾锡畴准备从轻发落,杨嗣昌借机攻击,便削夺了他的官籍。
崇祯十五年,朝廷大臣交相举荐,皇帝召他回朝。
御史曹溶、给事中黄云师又称不应该任用他。
皇帝不听,任命他为南京礼部左侍郎。
甲申国难后,福王朱由崧立位,顾锡畴升任本部尚书。
福王尊奉福恭王为恭皇帝,准备商议庙祀,顾锡畴奏请另外设立专门的庙宇。
不久,请求增补建文帝的庙祀谥号、明景帝的庙号和建文朝忠臣的赠封与谥号,均获准施行。
东平伯刘泽清称:“宋高宗在南京即位,靖康二年五月即改建炎纪元,以遵从民望。
我请求从今年五月改为弘光纪元。
”顾锡畴明确地说诏令已经颁布,不能追悔更改,方才作罢。
当时确定大行皇帝的庙号为思宗,忻城伯赵之龙称“思”不是美称,引经据典核证,顾锡畴也认为如此,上奏请求更改。
大学士高弘图因为前面提议极力坚持,于是事情搁置。
温体仁去世,特谥文忠,而文震孟、罗喻义、姚希孟、吕维祺都没有获得谥号。
顾锡畴称:“温体仁得皇上信任,行使政令最为专横而且长久,他对先帝所负的罪大且深重,请求将文忠谥号,或者删削或者更改,而增补文震孟等大臣的谥号,使普天下奖惩有度。
”答复可以。
于是增补诸臣的谥号,剥夺了温体仁谥号。
吏部尚书张慎言离职,顶替的徐石麒没有到任,朱由崧命令顾锡畴负责事务。
当时马士英掌握国政,顾锡畴一向与他不和。
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弹劾他,于是他请求到南海祭祀而离去。
弘光元年(1645年)春,御史张孙振极力颂扬温体仁的功绩,请求恢复他原来的谥号。
便勒令顾锡畴退休。
五月,清军破南京,昆山也被攻占。
顾锡畴的正遭父丧,由小路赴福建。
唐王命令他就任原职,他极力推辞,在温州江心寺寓居。
总兵贺君尧鞭挞侮辱诸生,顾锡畴准备弹劾,被贺君尧乘夜色派人杀害,尸体投入江中。
温州人寻找多日,方得收葬。
张捷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镇江府丹阳人,字前之。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山阴知县,擢监察御史。崇祯间累迁吏部侍郎。捷敌视东林,与首辅周延儒友善。延儒败,又附温体仁。坐事除名,赎徒三年。南明弘光时起为吏部尚书。南都失守,与仆至鸡鸣寺自缢死。
维基
张捷(?
—1645年),字前之,号赤函,南直隶镇江府丹阳县人。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癸丑科进士,授浙江山阴县知县,泰昌元年十月考选,授河南道御史,疏参尚宝司司丞刘时俊阉媚无骨,奸秽多机,并及科臣刘文炳居家龌龊之状,时俊旋以病乞归。
天启元年,与兵科给事中萧基同日疏参阅科姚宗文,罪其排挤熊廷弼也。
六月以极论辅臣刘一燝,被夺俸一年。
二年四月巡视光禄寺,三年九月吏部尚书赵南星将他外放为陕西按察司副使,他不赴任而告归,由此嫉恨东林党人。
五年以阉党给事中李鲁生举荐,三月起补为福建道御史,七月升补太仆寺少卿。
七年二月,由于忤逆魏忠贤,在陪推宁夏巡抚时,以曾附党人,为李应升死友,被削籍为民。
崇祯三年(1630年),起大理寺右少卿,拜左副都御史。
明年,迁吏部右侍郎。
又明年,进左侍郎。
张捷仇视东林,而与首辅周延儒友善,由此引居吏部要地,延儒败,又附温体仁为羽翼。
曾被御史梁云构弹劾,但崇祯皇帝不听。
崇祯七年八月,皇帝召勋戚文武于平台,问堪冢宰(吏部尚书)及总宪(都察院长官)者?
令各给笔札条对,吏部侍郎张捷受大学士王应熊暗示,举荐原任兵部尚书吕纯如,诸臣以纯如名列阉党逆案,不可以担任吏部尚书一职,张捷仍然喋喋不休举荐,刑科给事中姜应甲呵斥张捷巧辩,张捷失色而退。
此后科道交章弹劾王应熊、张捷同谋党附,大肆欺擅,皇帝命张捷回奏,卒以温体仁、王应熊力保,置不问。
崇祯八年正月,张捷姻亲贺儒修任成都知县,张捷嘱托四川巡按御史刘宗祥令举儒修卓异,刘宗祥却以贺儒修贪墨上疏弹劾,贺被削籍逮治,张捷大为愤恨,以川中州县多陷于贼,诏议宗祥罪。
刘宗祥害怕被张捷报复,就将张捷嘱托私信上报,皇帝大怒,诏除名议罪,坐赎徒。
南明弘光时,虽为刘泽清、马士英举荐,廷议多持不可。
魏国公徐弘基特疏荐,乃以内传复故官,却被给事中章正宸以内批非制而罢。
不久吏部尚书徐石麒去职,阮大铖通过宫内太监取得中旨,以张捷继任尚书,此后为崇祯初的逆案翻案,起用逆案中人。
清军破南京,张捷逃到鸡鸣寺,以佛幢自缢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3—1644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玉绳,号挹斋。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崇祯初拜大学士,参与机务,善伺意旨,帝甚信任。实庸懦无才略。清军逼近畿,自请督师,驻通州不敢战,谎称奏捷。后事泄,十六年十二月勒令自尽。
维基
周延儒(1593年—1644年),字玉绳,号挹斋,直隶宜兴县宜城镇人,明末政治人物、状元,东阁大学士。
因贻误军机,被赐死。
周延儒少时聪颖,被誉为神童,有名文。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连中会元、状元。
时年二十余岁,又与同年冯铨友善,其后结为姻亲。
天启中期升迁右中允,掌管司经局事务。
冯铨罢相后,周延儒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
崇祯帝即位,诛魏忠贤,召延儒为礼部右侍郎。
周延儒“性警敏,善伺意指”,且为复社领袖,曾深得崇祯信任,屡蒙召对,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帝召周延儒密议,“漏下数十刻乃出,语秘不得闻”,崇祯三年正月,韩爌致仕,三月李标致仕,九月成基命致仕,延儒得以任首辅。
崇祯六年(1633年)三月,刑科都给事陈赞化劾周延儒“招权纳贿、游客李元功借丛威人”,又揭发延儒尝告诉李标云:“今上羲皇上人也”。
六月,周延儒被温体仁逐出京城,温体仁把持了内阁,民间的对联说“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
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篾片,总是遭瘟”。
崇祯十年(1637年)温体仁被罢免。
周延儒再度入阁。
崇祯十四年,重任首辅的周延儒在其门生张溥的劝说筹划下,悉反温体仁时的弊政,凡周延儒所请减税、施恩、恤民、用心等事,崇祯帝皆忻然允许。
周延儒又言「老成名德,不可轻弃。
」于是当时被罢免的名臣郑三俊掌吏部,刘宗周掌都察院,范景文掌工部,倪元璐佐兵部。
其他如李邦华、张国维、徐石麒、张玮、金光辰等,布满九列。
又释放在狱的傅宗龙等,追赠已故文震孟、姚希孟等荣誉,中外一时都说周延儒贤能。
崇祯十五年(1642年)周延儒又劝皇帝剥夺东厂的权力,史称“都人大悦”,东厂特务恨之入骨,当时崇祯皇帝十分重视尊敬周延儒,曾经在新年时向他一揖说:「朕以天下听先生」,但是周延儒实际上庸驽无材略,且性贪,根本不能勉救局势。
同年五月,山东兵备佥事雷演祚弹劾周延儒门生范志完督师山东时纵兵淫掠,并赴京与其对质。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旗压境,震动燕都。
内阁首辅周延儒请求督师抗击清兵,并明言说「但言愿捐躯报国,援兵事实非所长」。
但周延儒带兵出京后,驻军通州,不敢迎战。
每日与部属饮酒作乐,“每日幕客攒集,午后始开门收文书,应故事”,向朝廷谎报军情,伪造胜绩。
崇祯不知内情,对周延儒褒奖有加。
后来,周延儒得知清军兵退,遂谎报战功。
朝廷论功加周延儒为太师。
后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继弹劾延儒。
崇祯大骂:“最恨周延儒对朕使乖(玩弄计谋欺瞒)。
”崇祯十六年七月,崇祯在中左门召见群臣,亲自审讯范志完,最后范遭诛杀,并逮治董廷献,而周延儒的地位受到动摇。
崇祯十七年(1644年)周延儒受命缢死。
当骆养性持圣旨及吊绳至延儒官邸时为酉时,周延儒向家人一一哭别,拖延至第二天清晨近卯时才自缢,相隔两个月后,崇祯也在此黎明破晓时分自缢。
清廷列周延儒入《明史·奸臣传》。

人物简介

维基
陆朗,号开先,南直隶上元县人。
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中举,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
刑部观政,七年授中书舍人,十二年掌中书科事。
南明弘光时,官户科给事中,后转任江西佥事,以结交内官留用。
后与黄耳鼎一起攻讦姜曰广、徐石麒、刘宗周等东林党人结党欺君,把持朝政,无人臣礼,石麒等人遂称病辞职
沈捷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沈捷(17世纪—17世纪),字大匡,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沈捷个性含蓄娴雅、不激不随,崇祯十二年(1639年)中举人,次年(1640年)联捷进士,获授万安知县,转任武进知县,以文治理县事,不满一年就在弘光年间辞官,不接受清朝应召,人们都为他可惜。
曹广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曹广,字远思,浙江嘉兴府崇德县人。
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浙江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联捷庚辰科进士,大理寺观政,授汀州府推官,能清冤狱,在官五载,一介不扰于民。
调繁漳州,与黄道周交好,曹广作文治论赠之。
后擢刑部主事,以母老不赴,辞归,倡修学宫,周恤贫乏。
归时年未三十,顶嘉兴起兵事,不克。
监国擢给事中,进太仆卿。
后以蜡书致海上,频遭不测。
尝葬顺治五年翻城之役殉难之杨文琦、杨文琮、杨文瓒、杨文球四兄弟及其家属十棺于鄞县,人称高义,巡抚李某重其行,时问起居,而广未尝干以私。
卒年六十七。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