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汪道昆

相关人物:共 20 位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徽州府歙县人,字仲淹。
汪道昆弟。
工词赋,对篆籀真行,多所通解。
督学吴公路称之为小司马。
与从弟汪道会称二仲。
有《汪次公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淹,道昆弟,有集。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圆果上人。
号香林。
京口丁氏子。
厌俗出家。
勤读诵。
于圆觉幻灭灭故非幻不灭处。
有省。
自是参方。
机锋颖捷。
年三十四。
游武林。
日行分卫。
夜宿仙林寺檐庑。
衣不掩形。
时严冬。
或献新衣美食。
却不御。
人奇之。
致供日繁。
师遁至北高峰绝顶。
假一席地。
缚草为团瓢。
冥寂其中。
不出营食。
主僧。
以时闵而给焉。
一坐六载。
每风雨晦冥。
猛虎毒蛇。
蹲绕左右。
师不为动。
其后冬雪浃辰平地。
积至丈许。
陟者跬步压覆。
隤然而返。
主僧曰。
果公纵学僵卧袁安。
不能作啖毡苏子。
冻馁既久。
恐无生理。
俄而城中素心道众。
不期而会于灵隐者。
三十馀曹。
相劳苦。
各述所梦相同谓。
见神人执刀。
厉声告曰。
北高峰古佛困雪中。
盍往视之。
陈叙如出一口。
曰事急矣。
即相率。
打雪披寒而上。
叩团瓢见师。
趺坐恬然无惫容。
众献供。
师作呗受之。
相与绕视。
不忍舍去。
师曰。
诸君休矣。
晡时恐为虎惊。
毋过念贫道。
乃送之下山而返。
一日至湖上。
偶见一长僧。
繇六桥度岭而北。
师觉其有异。
尾之至黄龙祠。
因忽不见。
仰视林樾清楚爱之。
遂憩焉如仙林。
时适有樵牧数辈。
戏拾瓦砾。
累塔矾石间。
忽罅中闪烁有光。
微露石棱。
去砾而顶相现。
旋得满月容。
游人以畚锸助之。
须臾周身尽露。
又得断碑。
读之始知文公所镂像也。
乃霣泣下拜曰。
圆果与和尚。
同出南岳。
不意显示幻身。
敢不捐躯为报。
繇是。
山灵之一新。
清规之再整。
师之力也。
汪开府伯玉
觐师于黄龙。
戏问曰。
公年几何。
曰八十有五。
又问到家乎。
曰苦海孤航。
两不着岸。
汪闻耸然增敬。
师素贯禅律。
凝神冥寂。
每清晨。
背诵金刚经一卷。
过午不食。
檀施悉营福业。
遇遗骼辄收掩之。
积如漏泽者数处。
凡开示四众。
切近简要。
使闻者生信。
恍然自得于语言文字之外也。
万历元年癸酉四月。
示寂。
年九十矣。
塔于石像左脊。
刘廷梅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廷梅(1497年—1574年),字与和,号同野,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人,民籍。
为人至孝。
江西乡试第四十四名举人。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式丁未科会试第二百四名,登第三甲第六十名进士。
嘉靖二十七年(1547年),任直隶歙县知县,擢升南京兵部车驾司主事,丁母忧。
终丧,补南武库司员外郎,迁礼部精膳司郎中,历知汉阳府,擢广东副使。
穆宗隆庆初入觐,引年致仕。
万历二年卒,年七十八。
墓志铭由汪道昆所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3 【介绍】: 明僧。
淮安府宿迁人,俗姓姚,名东阳。
本诸生,嗜佛经,不问家人产。
隆庆间北探诸名胜僧寺,居北直之羊山秀峰庵,阐三教宗旨。
万历元年坐化,汪道昆为之塔铭。
大明高僧传·卷第四 解义篇第二之四
释明龙淮南宿迁姚氏子也。
俗讳东阳。
尝补邑庠诸生。
居常好修嗜内典。
二十年不问家人产。
雅从善知识游隆庆改元。
澹然为居士。
而北探诸名胜巨刹访有道耆德。
寓清苑越三寒暑。
登银山法华寺从大光和尚祝发进具。
寻居羊山秀峰庵。
名德日起。
鹑衣一衲不裓不襦不履诸陵。
中贵人多檀施弗之顾安七十二众期千日。
亲为说法阐三教宗旨。
时休宁汪司马道昆奉诏行边。
道出诸陵期督府法华寺。
闻师高德乃趣。
一沙弥逆至。
见师敞衲曾不掩[膊-甫+一]祁寒无所侵。
汪与督府避席礼之。
携入洞中。
坐石床与语。
师略举西来意。
督府洒然信服。
汪问千日毕能作常住乎。
曰无常无住。
明日辞归。
越旬有五日立春。
羊山放光五色。
又越七日除夕集众告曰。
元年元日吾当行矣。
汝等识字者用耳闻经。
不识字者用心念佛。
务禅定智慧务济物普心。
即此是佛慎弗他求。
汝等勉之。
除夜既半命弟子视中星曰。
夜午乎。
曰午矣。
师曰。
未也。
日午乃行。
元日羊山复放五色光如向。
至日中师辞众坐化。
越七日阇维复放光如向。
大众与诸中贵人望光对师罗拜曰。
佛耶佛耶。
愿以此光普照下土。
已而舍利累然。
督府治塔藏之。
汪公为之铭。
赏万历元年正月也。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明龙。淮南宿迁姚氏子。俗名东阳。尝为其县诸生。居尝好修。历二十年所。不问家人生业。雅从善知识游。隆庆改元。落发居羊山秀峰庵。名德日起。即诸陵中贵人多檀施。师蓝缕自如。一衲不啻悬鹑。不裓不襦不履。顾就羊山。安七十二众。为千日期场。师日为大众说经。大众亦乐为之听众也。时神宗皇帝初即位。行边使道昆汪公。道出诸陵。诣师问道。意独多之。因问曰。千日期毕。羊山能作尝住乎。师曰。无尝无住。后旬有五日。太史当谒。立冬其日羊山放光。又越七日。岁将除。师集大众语曰。元年元日吾当行。公等居此。识字者。用心念佛。不识字者。用心念佛。务智慧务普心。即此是佛。公等勉之。岁除夜既半。命弟子视中星曰。夜午乎。曰。午矣。师曰。未也。日午乃行。元日日几中。羊山放光如向者。顷之坐化。盖日中云。越七日举焚。日中复放光如向者。诸陵中贵人咸在。率大众罗拜。治浮屠。藏舍利。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明龙,姓姚氏,宿迁人也。
原名东阳,尝入邑庠,为名诸生。
居常好修,嗜内典,二十年不问家人产,雅从善知识游。
隆庆改元,澹然为居士,而北探诸名胜巨刹,访有道耆德,寓清苑,越三寒暑。
登银山法华寺,从大光祝发,进具,寻居羊山秀峰庵,名德日起,鹑衣一衲,不裓、不襦、不履,诸陵中贵人多檀施,弗之顾。
安七十二众,期千日,亲为说法,阐三教宗旨。
时休宁汪司马道昆奉诏行边,道出诸陵,期督府法华寺,闻龙高德,乃趣一沙弥逆至,见其敝衲曾不掩骭,祈寒无所侵,汪与督府避席礼之,携入洞中,坐石床与语,略举西来意,督府洒然信服。
汪问:“千日毕,能作常住乎?
”曰:“无常无住。
”明日辞归。
越旬有五日立春,羊山放光五色,又越七日除夕,集众告曰:“元年元日,吾当行矣,汝等识字者用耳闻经,不识字者用心念佛,务禅定智慧,务济物普心,即此是佛,慎弗他求,汝等勉之。
”除夜既半,命弟子视中星,曰:“夜午乎?
”曰:“午矣。
”曰:“未也,日午乃行。
”元日羊山复放五色光如前,至日中遂辞众坐化。
越七日,阇维复放光如前,大众与诸中贵人望光罗拜曰:“佛耶,佛耶,愿以光普照下土。
”已而舍利累然,督府治塔藏之,汪公为之铭,实万历元年正月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4—1583 【介绍】: 明江西南昌人,初名应举,字德甫。
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副使。
有文名,与魏裳、汪道昆、张佳胤、张九一并称“后五子”。
亦附“七子”之末,其诗靡不足观。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初名应举,字德甫,南昌人。嘉靖庚戌进士,除刑部主事,历官福建按察司副使。有《余德甫集》、《午渠集》。
维基
余曰德(1514年—1583年),初名余应举,字德甫,号午渠,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人,民籍,文学家。江西乡试第九十一名,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科会试第二百四十八名,登第二甲第七十名进士。初授刑部贵州司主事,升员外郎、郎中。官至福建按察副使,卒年七十。《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6—1611 【介绍】: 明徽州府歙县人,字定之,号采山。
嘉靖二十九年进士。
授东平知州,迁南京户部郎中,出为四川佥事,累官南京户部侍郎。
少时与乡人结诗社,入仕后,汪伯玉方擅时名,倡谼中社,再三招致,不肯往。
晚年多所结撰,有《素园存稿》。
维基
方弘静(1517年12月1日—1611年10月16日),字定之,号采山,直隶徽州府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右侍郎。嘉靖丙午应天府乡试第十名。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会试第十四名,登进士第二甲第八名。任东平州知州,累官江西按察司副使,四十三年十月调广西,提调学校,视学粤西,不久转江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治严嵩父子狱,有所波连。隆庆元年(1567年)十月升湖广按察使,二年十二月升江西右布政使,四年二月升广东左布政使,六年十月升太仆寺卿,十一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万历二年二月被南京科道论劾,令回籍听勘。万历十二年十月以原官抚治郧阳,十四年升总督南京粮储户部右侍郎,十五年任南京工部署部事户部右侍郎,十七年中蜚语归,万历三十九年卒,年九十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顺德人,字允穆。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南京户科给事中。多所论劾。隆庆初尝论高拱狠愎,拱恶之,出为绍兴知府,再谪宜川县丞,卒。有《小谷集》。
全粤诗·卷三七六
岑用宾,字允穆。顺德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一五五九)进士。授衢州推官,擢南京户科给事中。以劾高拱出为绍兴守,复谪陕西宜川丞。著有《小谷集》。明郭棐《粤大记》卷一九、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九、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九等有传。
维基
岑用宾(1523年—?
),字允穆,广东顺德县(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县)葛岸人。
嘉靖己未进士,官至浙江绍兴府知府。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广东乡试第十一名举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式己未科会试第一百六十八名,登第三甲第八十八名进士。
初官衢州府推官,母丧服阙,补池州府。
授南京户科给事中,多有论疏,曾弹劾福建巡抚汪道昆,言辞激烈。。
隆庆元年(1567年),又与御史尹校弹劾高拱等被责。
受高拱排挤,隆庆四年(1570年),出任绍兴府知府,再谪陕西宜川县丞,卒。。
著有《小谷集》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常润。
字大千。
号幻休。
江西进贤黄氏子。
幼失二亲。
从父出游。
遂入佛牛山出家。
学摄心。
浮泛不得力。
誓遍参。
南询万松林公于径山。
折而入都。
听松秀二法师讲楞严。
至圆明了知处。
忽有省。
复谒大方莲公。
最后入少林。
参宗主小山书公。
言机相合。
如函盖。
究进之力。
日益精勇。
一日举洞山过水颂请益。
公诘之曰。
既不是。
渠毕竟是何人。
师于言下霍然。
以偈答曰。
若要识此人。
有个真消息。
无相满虚空。
有形没踪迹。
曾为佛祖师。
尝作乾坤则。
龟毛拂上清风生。
兔角杖头明月出。
公嘱令加护。
未几辞去。
公授之偈。
以少室相累。
师谢未遑。
及公归寂。
大众迎师于都门。
三辞不获已。
乃赴。
座下士百七人。
闻所未闻。
得未曾有。
咸谓宝镜重光。
先堂头付托得人矣。
尝游五台。
讲法华于寿明寺。
众见白光绕座。
偶行路次一精舍。
众沙门。
罗拜称祖师。
云。
昨梦伽蓝神扫门。
旦日祖师过此。
今师适来。
师笑曰。
祖师过去久矣。
师居堂头位。
且久卓然。
有古人之风。
大司马汪公道昆谓。
师魁然修硕。
容止庄严。
其向应如洪钟。
其普度如广筏。
其砥波流如山立。
其随机而显化。
如珠走盘。
至其禀独觉。
觉群迷日孳孳然。
以道自任。
(云云)。
信非虚语也。
以万历乙酉岁四月示寂。
大宗伯陆公树声。
文其石以颂德。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大安。
襄阳郝氏子也。
幼礼古宗禅伯。
祝发于梅林。
古宗知其具宿智。
遣之就古岩参学。
二古同出天奇之门。
而岩为上首。
居终南山。
龙象景附。
师至。
一语投机。
辄授衣钵。
禅栖庐岳三十年。
楚人严事之。
新都汪公伯玉
尝从师质疑。
多有开发。
尝谓。
闻大安和尚所云见性。
冥合孔子所谓体仁。
非惟世儒未之或知。
虽大安。
亦不自知也。
盖师尝与汪。
论见性也。
某年五月胐示寂。
先是。
预示诸弟子以行期。
若等无以衰麻。
哭泣为丧。
毋背吾家法。
诸弟子问故。
则以一偈示之。
既及期。
沐浴端坐。
诸弟子请遗令。
则又以一偈示之。
距生丁卯。
行年七十有三。
弟子就故庐傍筑浮屠。
以藏舍利。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四 解义篇第二之四
释真节。
号素庵。
襄阳人也。
少为郡弟子。
忽宿根内萌即辞割亲爱。
礼明休和尚祝发。
既而北游京师。
遍参讲席。
居秀法师座下餍餐法喜深得贤首之印。
师之学富内外。
诸方每以龙象推之。
久之负锡南还金陵。
出主摄山栖霞。
众逾三百教备五乘。
据师子座挝大法鼓三十馀年。
檀施之馀拓地为庐。
时殷宗伯得琅琊大士像。
五台陆公亦铸金像。
悉归师供奉。
罗参知署曰圆通精舍。
句曲李石麓学士盟为方外交。
师阐大法不以期限。
尝讲法华经至多宝塔品。
空忽现宝塔于座前一如经言。
四众跂观洒然希觏。
中使张某奉慈圣皇太后命至同睹圣瑞。
乃出尚方金缕僧伽黎衣一袭。
宣慈旨赐之。
即于讲堂之西建一浮屠以徵神化。
汪道昆记其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素庵法师。
讳某。
生于襄阳钟氏。
壮岁弃儒。
遍访知识。
至南阳留山寺。
礼泯庵休公落发。
瓢然一钵。
历伏牛清凉受具。
依秀法师。
习经论凡十一载。
精其业。
南礼普陀。
过白下。
白下名流。
针芥自合。
以摄山讲席留师。
道声大振。
师亦乐兹山幽邃。
遂诛茆筑室。
栖迟十年。
一日扶杖将行。
留偈净业堂云。
自入栖霞已十年。
东修西补未曾閒。
掀翻瓦砾成禅院。
除剪荆榛作菜园。
每炼蔬羹供海众。
恒宜大教继先贤。
如斯弗为儿孙业。
留与同袍万古传。
其气韵可想矣。
已而为众复留。
师身长几七尺。
头颅方直。
面目有光。
隆颡丰颐。
音声如钟。
生平履践。
如冰雪。
随所酬应。
春温日旭。
人自意消。
说法直截简易。
不为峻语。
而格顽导愚。
远近钦悦。
凡讲华严大钞法华楞严诸大乘经论。
各若干座。
以万历癸巳十一月十三日后夜。
端坐念佛而逝。
三日中夜。
火满山。
若列炬。
阅世七十五。
法腊五十。
师生平瑞迹甚多。
初至摄山演华严。
至入法界品。
塔放五色光。
又一日讲法华。
至宝塔品。
见空中光相俨然。
汪司马道昆
为作铭记。
司马公两举无遮大会。
于新安焦山。
见异人数十曹。
伏师前以脱苦谢。
司马亲见之。
丙戌大饥。
僧众绝食。
而芜阴郝氏。
裹百斛米至。
初登殿礼佛。
惊谓曰。
是梦中教我赈米佛也。
辛卯冬。
讲法华于娄东之淮云。
至地涌品。
毫光缭绕法座下。
经久不散。
应芜湖讲。
期度江。
风浪大作。
师咒观音力。
应声寂然。
其他毛举未易悉数。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真节,字素庵,襄阳人也。
少为郡弟子,忽宿根内萌,即辞割亲爱,礼明休祝发,既而北游京师,遍参讲席,谒秀法师,餍餐法喜,深得贤首之印。
节学富内外,诸方每以龙象推之。
久之,负锡南还金陵,出主摄山楼霞,众逾三百,教备五乘,据师子座,挝大法鼓三十馀年,檀施之馀,拓地为庐。
时殷宗伯得郎邪大士像,五台陆公亦铸金像,悉归节供奉,罗参知署曰圆通精舍。
句曲李石麓学士盟,为外方交。
节阐大法,不以期限。
尝讲《法华经》至《多宝塔品》空中忽现宝塔于座前,一如经言,四众跂观,洒然希觏。
中使张某,奉慈圣宝太后命至,同睹圣瑞,乃出尚方金缕僧伽黎衣一袭,宣慈旨锡之,即于讲堂之西建一浮屠,以徵神化,汪道昆记其事。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