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赵贞吉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真圆。
字大方。
遍融其别号也。
蜀之营山人。
姓鲜氏。
幼业儒。
身长七尺馀。
音吐洪亮。
年将立。
感生死无常。
遂舍家入云华山。
礼可和尚为师。
落发受具。
一钵东下。
至洪州。
葺马祖庵居之。
复舍庵入京师。
遍游讲席。
深入华严法界。
心念口演。
不离此经。
复束钵入匡山。
值岁凶。
鬻薪度日。
采薪遇有材坚寔可为器杖者。
辄削成。
杂薪中。
卖之不论价。
随得钱米无多少。
一以供众。
为之不避风雨寒暑。
如是二十馀年。
庵居狮子岩。
地幽僻多魈伥。
常横一棒坐岩口。
行脚僧来。
辄棒之出。
竟无契其机者。
前后四入京师。
初住龙华寺。
听通公讲法。
次住柏林阅藏。
又移世刹海。
接待云水。
最后慈圣太后。
建千佛丛林。
请师居之。
陈文端赵文肃二公。
为护持。
道望赫然。
尝在杲日寺。
讲华严经。
有狂僧。
触太宰下狱。
词连师。
因并逮师下狱。
两狱卒甚苦患师。
置师于匣。
师不胜苦。
口称大方广佛华严经。
铁栓檀匣。
轰然尽裂。
狱卒骇异感化。
因不复为狱卒。
师在狱时。
送供入狱者甚众。
然必狱众均沾。
精好一如始受。
否即力却。
终不独入口。
狱众以此感动。
相率皈依。
圜扉之中。
佛声浩浩矣。
师在狱凡三阅月。
文肃公疏请。
得免。
师念苦缘当百日。
今未满。
且不能舍狱众。
坚不肯出。
比出。
隐谷积山。
块然独坐。
见人不起。
亦不举手。
会中贵杨某。
奉慈圣命。
请居世刹海。
赐内帑紫衣宝幡龙藏。
时江陵方柄国。
尝诣师。
侍者屡促师迎。
不应。
江陵至榻前。
始徐起。
执其手曰。
公来何为。
曰来问佛法。
师曰。
尽心佐理朝廷。
此真佛法。
舍此俱为戏论耳。
张默然。
张。
又尝偕文肃谒师。
问如何是文殊智。
曰。
不随心外境。
如何是普贤行。
曰。
调理一切心。
师性耿直。
高声硬语。
闻者凛然。
不能为豪贵人温愞。
此亦其槩也。
初师法躯修伟。
而不甚肥大。
自住刹海。
日渐丰硕。
至须人扶掖始得行。
隆冬冱寒。
日必数浴。
居恒危坐。
默持法界观。
或诵华严无停𠷳。
甲申九月。
师命梓人造龛。
促其期曰。
宜速成。
缓无及也。
前三日。
孤雁集方丈。
师抚之点头曰。
尔来乎。
盖雁去而师灭。
师原无疾。
独觉气力渐微弱。
至重九日。
尚坐绳床。
听诵晚课。
闻愿生西方句。
泊然而化。
世寿七十九。
僧腊五十。
全身瘗德胜门外。
普同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9—1539 【介绍】: 明山东堂邑人,字伯潜,号玄庵。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翰林检讨,嘉靖时官至南京太常寺卿。晚年学宗王守仁,且融入佛道学说。卒谥文简。有《读易录》、《尚书困学》、《前汉通纪》、《游艺集》、《玄庵晚稿》。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
孔晖字伯潜,堂邑人。
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
以忤刘瑾改礼部主事。
瑾诛,复故官,历司业、侍讲、庶子、侍讲学士、尚宝司卿、南太仆少卿,进本寺卿。
赠礼部侍郎,谥文简。
(《国史唯疑》:词林岁时会分韵唱酬,赵大洲《赠孙季泉》诗:「季子文章伯,王孙忠孝家。
」又穆孔晖题南司业邸有「书声山下月,诗思竹边秋」之句,为崔子钟叹赏并脍炙人口,称雅事。
今寥寥绝响数十年,遂无谈及,可欢也。)
维基
穆孔晖(1479年—1538年),字伯潜,号玄庵,山东堂邑县人,明朝心学家、理学家,政治人物,弘治甲子解元,乙丑联捷进士,官至太常寺卿。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山东乡试第一名(解元)。弘治十八年(1505年)联捷乙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任翰林院检讨,为刘瑾所恶,调南京礼部主事。刘瑾败,穆孔晖复官。历升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讲学士、太常寺卿。嘉靖十八年(1539年)八月卒,年六十一。赠礼部右侍郎,谥文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四川内江人,字克斋。
嘉靖间举人,官至正郎。
师事赵贞吉及欧阳德。
师之言行,皆一一笔录,认真学习。
耿定力尝称贞吉法言危语,砭人沉痼;祥温辞粹论,辅人如参苓,其使人反求而自得本心一也。
著有《识仁定性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4—1590 【介绍】: 明云南后卫人,字公直,号寅所、直甫。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富顺知县,擢工部主事,历四川右布政使。公正恤民,以清望著。隆庆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川中僚吏惮其风采,不敢为非。万历间历两京大理卿,三迁刑部尚书。改吏部尚书,自丞佐下皆亲署,无一幸进者,中外师其廉俭。卒赠太子太保,谥恭肃。
维基
严清(1524年—1590年),字公直、直卿、直甫,号寅所,谥恭肃,云南都指挥使司云南后卫军籍浙江嘉兴县人。
嘉靖甲辰进士,万历间官至太子少保、吏部尚书。
卒谥恭肃。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严清乡试中举;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联捷甲辰科进士,授四川富顺县知县,为官廉洁爱民,颇有名望。
丁母忧归乡,之后起用邯郸县知县。
进入中央后,担任工部主事、工部屯田司郎中,负责主持北京外城和皇陵,工程结束后,属下没有丝毫贪赃公款的行为。
随后父亲去世,除服后,补兵部郎中,升任保定府知府,任内废除每年的保定府到京师所承担的库役、赈灾开垦荒地并逮捕盗贼,百姓将他与此前知府吴岳齐名。
历迁易州副使、陕西参政、四川按察使。
隆庆元年,任四川右布政使,均以廉洁能干而闻名,朝廷官员屡次举荐。
隆庆二年(1568年),严清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
未上任,改为四川巡抚。
他在四川任内担任巡抚多年,下属畏惧他的威严、相互劝诫并加以自律,所以一时之间四川官员少有贪赃违法的案件。
他废除了团操成都的安排,并接受番人入贡。
当时陕西民变流窜作案到四川境内,当时巡按御史王廷瞻弹劾严清纵容流寇。
当时大学士赵贞吉进言劝阻,隆庆帝不听,命解除严清官职,严清遂辞职不出仕。
万历二年(1574年),明神宗起用严清为山西巡抚。
不久,万历三年,改为贵州巡抚,历任南京、北京大理寺卿。
万历五年,任刑部右侍郎,同年改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万历六年,担任刑部尚书。
当时张居正当政,各部尚书只有严清不攀附他。
张居正死后,冯保家被抄,查到官员馈赠礼物的账本,上面唯独没有严清名字,因此深得明神宗器重。
恰逢吏部尚书梁梦龙被罢免,即以严清接替。
他在任内对官员考察、任免亲力亲为,没有官员侥幸升职。
大臣们知道他廉洁简朴,都不敢找他请托办事。
六个月后,他因病休息,明神宗之后仍多次询问内阁他是否康复。
万历十五年,兵部尚书空缺,特以杨博先例,起用严清担任。
然而使者抵达后,严清的病情更加严重,无法赴任。
三年后,他因病去世。
赠太子太保,谥恭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元翰。
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授清江知县,擢御史。
张居正讽圻攻赵贞吉,不应。
高拱为圻座主,以为圻与徐阶同乡而不助己,以此积忤。
出为福建按察佥事,复为忌者排挤,谪邛州判官。
后历官至陕西布政参议。
乞养归,筑室淞江之滨,种梅万树,名梅花源。
专心著书,有《续文献通考》、《东吴水利考》、《三才图会》、《稗史汇编》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元翰,上海人。嘉靖乙丑进士,知清江万安二县擢御史历湖广提学佥事升陜西参议有洪洲类槁
维基
王圻(1530年—1615年),字元翰(或符翰),号洪洲,或号普始,明朝南直隶嘉定县江桥人(一说上海县人,两地现今均属上海市)。政治人物、学者、藏书家。王圻中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十二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联捷考中会试二百八名,廷试三甲一百五十名进士,礼部观政,本年八月授江西清江知县,四十五十一月改万安县,隆庆二年(1568年)九月选擢云南道监察御史。因敢于直言,与首辅高拱意见不合,四年二月出为福建佥事,十二月降为邛州判官,六年七月升迁进贤县知县。万历三年(1575年)九月复除曹县知县,四年八月升开州知州,六年升靖州同知,九年十一月升湖广佥事,十年九月改任本省提学佥事,十三年十月官至陕西布政使司参议,十四年正月致仕。王圻晚年辞官归隐,专事写作。在诸翟靠近吴淞江的地方种植万株梅,谓之“梅花源”,自号“梅源居士”。是当时松江府四大藏书家之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3 【介绍】: 明僧。滁州全椒人,字澄印,俗姓蔡。十二岁出家。万历中,在五台山为李太后主持祈储道场,李太后为造寺于崂山。后坐“私造寺院”戍雷阳,遇赦归。人称憨山大师。有《楞伽笔记》。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澄印,全椒蔡氏子,出家应天报恩寺,寻入五台栖牢山,坐事,戍雷阳,终于曹溪,有憨山梦游东游诸集。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金陵全椒蔡氏子。母感异梦而生。年十二礼京之报恩西林师薙发。十九受具。听讲华严十玄门。至海印森罗常住处有得。遂游方。与妙峰为友。初参遍融乞指示。融默然直视以接之。寻阅肇论。至梵志出家。白首而归。邻人见之曰。昔人犹在耶。志曰吾犹昔人。非昔人也。忽悟。乃曰。今日始知鼻孔向下。时妙峰见之喜曰。何所得耶。师曰。夜来两个铁牛斗入水中去也。至今绝消息。峰笑曰。且喜有住山本钱。又参笑岩。岩问。你从何处来。曰南方。岩曰。记得来时路否。曰一过便休。岩曰。子却来处分明。师便礼拜。住东海牢山。闻望籍甚。皇太后李。特礼殷重焉。后遭无妄之谤。假道士奏论于神宗皇帝。朝中宰辅。多深惜。师遂蒙圣旨衿察。坐以私创寺院。遣戌雷州。至韶阳礼祖。偈曰。曹溪滴水自灵源。流入沧溟浪拍天。多少鱼龙争变化。源头一脉尚冷然。越十有一年丙午。皇长孙生。恩赦免戌。复留曹溪。往来端州。九载始还僧服。丙辰冬。过江右之双径。为达大师秉炬。缁索骈集。山谷为之喧动。后抵匡山。韶阳郡守。力请居曹溪。师曰。曹溪是吾昔日所欲修缉也。遂杖锡遄行。度岭。吟曰。五云一望入南安。万叠千洄六六滩。行到水穷山尽处。梅花无数岭头看。越明年癸亥。忽告众曰。缘与时违。化将焉托。一期事毕。吾将归矣。索浴更衣端坐而逝。塔全身于韶之南华寺。南二里天子岗。迎归匡山。历二十馀载。地湿虫蚁。半蚀其龛。请归曹溪。途中弟子辈。因龛缝睹师。状貌如生。发爪俱长。以金漆其身。造寺供养。称肉祖云。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六
释德清,字澄印,晚号憨山。
姓蔡氏,全椒人也。
父彦高,母洪氏。
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抱之遂娠。
及诞,白胞重裹,生性颖异。
方七岁,叔父死,陈尸于床,便问“死从何处去?
”及见人举子,又问:“生从何处来?
”若已抱生死去来之疑者。
九岁能诵《普门品》。
才及舞勺,辞亲入江宁报恩寺,依西林染剃。
内江赵文肃公摩其顶曰:“儿他日人天师也。
”逾年受《法华》,四月而成诵。
遂以次讲习,通贯内外典籍。
年十九,祝发受戒具于无极,听讲《华严玄谭》,至十玄门海印森罗常住处,悟法界圆融无尽之旨。
从云谷结禅于天界寺,发愤参究。
疽发于背,祷于伽蓝神,愿诵《华严》十部,乞假三月以毕禅期。
祷已熟寐,晨起而病良已。
三月之中恍在梦中,出行市上俨如禅坐。
嘉靖丙寅,寺燬于火,有司以本寺官住,头首执事下司法者十五人。
寺为皇室造建,所费皆出内帑,事干重典,法当论死。
僧众惧逃,独清奔走法庭看点。
盐菜饘粥,荷担往来,多方调护,设法解救,竟从末减,坐罚囚粮。
先是西林临化,抚清嘱众曰:“我身后,寺事无大小,立我像前,听此儿主张,庶几可保无虞。
”由是一寺僧众,皆服其知人。
然清与雪浪恩誓志兴复,相与畜德俟时。
远出参方,大德檀越 ,庶或旦夕遇之。
故尝听讲天界,厕溷清除,了无人迹。
每早起见后院脩洁,意主东净者非常人也。
访之,一黄面病僧,目光射激,遂与定参访之约,质明则已行矣。
清以江南习气柔暖,宜入苦寒之地以自摩厉,遂飘然北迈。
天大雪,乞食广陵市中,曰:“一钵足轻万钟矣。
”抵京师,妙峰衣褐来访,须发毵毵如河朔估客,望其眸子,相视哑然。
参编融,融无语,唯张目直视。
又参笑岩,岩问:“何方来?
记得来时路否?
”曰:“一过便休。
”岩曰:“子却来处分明。
”游盘山至千像峰石室,见不语僧,遂相与樵汲度夏,时明万历元年癸酉也。
明年偕妙峰结冬蒲坂,阅《物不迁论》至“梵志自幼出家,白首而归,邻人曰‘昔人犹在耶?
’志曰‘吾似昔人,非昔人也。
’”遂豁然省悟,顿了“旋岚掩 岳”之旨,作偈曰:“死生昼夜,水流花谢,今日方知鼻孔向下。
”峰一见,遽问何所得。
清曰:“夜来见河中两铁牛,相斗入水去,至今绝消息。
”峰曰:“且喜有住山钱矣。
”遇牛山法光禅师,坐参请益,法光发音如天鼓,清深契之。
清游五台,居北台之龙门,老屋数椽,在万山冰雪中。
春夏之交,流澌冲击,静中如万马驰骤之声,以问妙峰。
峰举古人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当證观音圆通语。
清然之。
日寻缘溪横彴,危坐其上。
初则水声苑然,久之,忽然忘身世,众籁阒寂,水声不复聒耳。
一日粥罢经行,忽立定,光明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影见其中。
既觉身心湛然了不可得,因说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
翻身触破大虚空,万象森罗徒起灭。
”游雁门,兵使胡君请赋诗,甫搆思,诗句逼凑喉嗌,从前记诵见闻一瞬见前,浑身是口,不能尽吐。
清默念此法光所谓禅病也,唯睡熟可以消之。
拥衲跏趺,一坐五昼夜,胡君撼之不动。
鸣磬数声,乃出定。
默坐却观,知出入动息,住山行脚,皆梦中事,其乐无以喻也。
还山,刺血书《华严经》。
点笔念佛,不废应对。
口诵手书,历然分明。
邻僧异之,众相诘难,已皆赞叹而去。
尝梦登弥勒楼阁,闻说法曰:“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
依识染,依智净。
染有生死,净无诸佛。
”自此,识智之分,了然心目。
清尝与妙峰,登建祈储道场于五台,光宗既应期而生,清遂远遁东海之牢山。
慈圣命龙华寺僧瑞庵,行求得之,遣使再徵不能致,赐内帑三千金。
复固辞,使者不敢复命。
清曰:“古有矫诏赈饥之事,山东岁凶,以此广圣慈于饥民,不亦可乎?
”使者持赈籍还报,慈圣感叹,率阖宫布金造寺,赐额曰:“海印”。
因诣京谢恩,为报恩寺请藏,遂奉命赍送。
寺塔有光,照曜累夕。
迎经之日,光如浮桥北度,经在光中行也。
清还,以报恩本末具奏,曰:“愿日减膳羞百金,十年工可举也。
”慈圣许之。
而黄冠之难作。
清住山十三年,方便说法,东海弥离车地,咸向三宝。
而黄冠以侵占道院,飞章诬奏,有旨逮赴诏狱。
先是,慈圣崇信佛乘,敕使四出。
中人谗搆,动以烦费为言,上弗问也。
而其语颇闻于外庭,所司遂欲中清以法,因以株连慈圣左右,并按前后施舍帑金以数十万计。
拷掠备至,清一无所言。
已乃从容仰对曰:“公等欲诬服,易耳。
狱成,将置圣母何地?
公所按数十万,在县官锱铢耳。
主上纯孝,度不以锱铢故,伤圣母心。
狱成之后,惧无以谢圣母,公穷竟此狱,将安归乎?
”主者舌吐不能收,乃具狱。
上所列惟赈饥三千金,有内库籍可考,慈圣及上皆大喜。
然犹坐私造寺院,遣戍雷州,非上意也。
达观真可闻之,将走都门,为之申救。
遇于江上,清曰:“君命也,其可违乎!
”为作《逐客说》而别。
清度五岭,入曹溪,抵五羊,赭衣见粤帅,就编伍于雷州。
岁大疫,死者相枕籍,率众掩薶,作广荐法会,大雨平地三尺,疠气立解。
参政周君鼎石,率学子来叩击,举“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发问。
清曰:“此圣人示指人,要悟不属生死一着耳。
”周君击节叹赏。
粤之文秀冯昌历辈,闻风来归。
清搆禅室于壁垒,间说《法华》,至宝塔示见娑婆华藏涌见目前,开悟者甚众。
居粤五年,乃克住锡曹溪,归侵田,斥僦舍、屠门、酒肆,蔚为宝坊。
缁白分集,摄折互用。
大鉴之道,勃然中兴。
盖丙午始遇赦,癸丑至衡阳。
游南岳,礼八十八祖道影。
甲寅夏,至湖东。
慈圣上宾,诏至,恸哭,披剃返僧服。
又二年,念达观法门生死之谊,赴葬于双径,为作荼毗佛事。
箴吴越禅人之病,作担版歌。
吊莲池宏于云栖,发挥其密行以示学者。
自吴门返庐山,结庵五乳峰下,效远公六时刻漏,专脩净业。
示人偈曰:“但观一句弥陀佛,念念心中尝不断。
若能念念最分明,即与弥陀亲见面。
只想净土在目前,日用头头无缺欠。
佛土全收一句中,便是往生异方便。
只在了了分明时,不可更起差别见。
”居四年,复往曹溪。
以天启三年癸亥十月十一日,妙峰登也,清示寂。
曹溪水忽涸,百鸟哀鸣,夜有光烛天。
三日入龛,面色如生,须发皆长,鼻端微汗,手足如绵。
世寿七十八,僧腊五十九。
所著有《楞伽笔记》、《华严纲要》、《楞严悬镜》、《法华击节》、《楞岩法华通义》,《起信唯识解》,及《观老庄影响论》、《道德经解》、《大学中庸直指》、《春秋左氏心法》、《梦游集》各若干卷,行于世。
清身体魁梧,气宇轩朗,所至及物利生,如日暄雨润,加被而人不知。
山东再饥,清尽发其囷,亲泛舟至辽东,运籴以赈,旁山之民咸免捐瘠。
税使与粤帅有隙,嗾使市民以白艚作难,群噪围帅府,清缓颊谕税使解园,不动声色。
会城以宁珠船千艘罢采不归,剽掠海上,而开矿之役,绎骚尤甚。
采使谒曹溪,清以佛法摄受,徐为言开采利害,由是珠船罢采,不入海,而矿额令有司岁解。
制府戴公遗书谢曰:“吾今乃知佛祖慈悲之广大也。
”尝言居北台时,大雪高于屋,昏夜可鉴毛发。
坚坐待尽,身心莹然。
迟明,塔院僧穴雪以入,相携行雪洞中里许,乃出。
当诏狱拷治时,忽入禅定,榜箠刺爇,若陷木石。
逾年在雷阳,闻侍者趣呼,逮系毒楚卒发,几无完肤,此《楞伽笔记》所由作也。
前后得度弟子甚众,从之于狱,职纳橐饘者,福善也。
始终依于粤者,善与、通炯、超逸、通岸也。
归肉身于五乳,留爪发于曹溪,为之塔铭者,弟子皖舒吴应宾、常熟钱谦益也。
为之传与碑记者,会稽陆梦龙也。
为述灵龛还曹溪供奉始末者,刘起相也。
俱详《梦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