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毛澄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7—1519 【介绍】: 明江西南城人,字景鸣。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授编修。正德初迁南京太常寺卿。时刘瑾专权,李东阳依违其间,玘虽为东阳所举,仍贻书责之,且请削门生之籍。累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为僚属所敬服。七年冬,考绩赴都,引疾致仕归。博学好古文,追求奇奥,学者称圭峰先生。卒谥文肃。有《类说》、《圭峰文集》。
明诗纪事·丙签·卷九
玘字景鸣,商城人。成化丁未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读、南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擢南吏部侍郎,引疾归。嘉靖初,谥文肃。有《圭峰集》三十卷。 (《艺苑卮言》:黄五岳省曾言南城罗公玘好为奇古,而率多怪险饾饤之辞。居金陵时,每有撰造,必栖踞于乔树之巅,霞思天想,成闭坐一室,客有于隙间窥者,见其容色枯槁,有死人气,皆缓履以出。都少卿穆艺伊考墓铭,铭成,语少卿曰:「吾为此铭,瞑去四五度矣!」今其所传《圭峰稿》者,大抵皆树巅死去之所得也。 《国史唯疑》:罗圭峰由输粟入监,年四十馀。祭酒丘文庄公议南士不听北留,罗固请至再三,受扑不挫,面数之曰:「若能识几字?崛强乃尔!」大声应曰:「唯中秘书未读耳!」丘异之,识其名堂柱。再试义奇甚,六馆士莫有及者。惊叹为延誉于朝,遂以其年发解联第,蔚为名儒。 田按:景鸣乡举出西涯之门。西涯依违刘瑾,景鸣寄书责之云:「屡更变故,虽尝贡书,然不敢频频者,恐彼此无益也。今则天下皆知忠赤竭矣,大事亦无所措手矣!《》曰:『不俟终日』,此言非欤?彼朝夕献谄以为当依依者,皆为其身谋也。不知乃公身集百诟,百岁之后,史册书之,万世传之,不知此辈亦能救之乎?白首老生,受恩居多,致有今日,然病亦垂死而不言,谁复言之?伏望痛割旧志,勇而从之,不然请先削门生之籍,然后公言于众,大加诛伐,以彰叛恩者之罪,生亦甘焉。」此书可以报举主矣。景鸣文章绰有矩范,诗非所长,作文至瞑去四五度,刘彦和文章伤命之戒,谅哉!)
维基
罗玘(1447年—1519年),字景鸣,号圭峰,江西南城睦安乡磁圭人,是明朝中叶政治人物和学者,成化丁未进士。
他曾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
见陈学霖《宋明史论丛》(2012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85页「明朝「国号」的缘起及「火德」问题」。
学者称他为圭峰先生。
罗玘出生于仕宦家族,在家中四兄弟之中(罗网、罗坦、罗经、罗纯)排行第二。
罗玘自幼敏而好学,博览群书。
年少时,他入国子监。
祭酒丘浚试其文章,结果令人甚为叹服。
在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罗玘中式顺天乡试解元。
次年中进士,并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一职,进侍读见黄佐《翰林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九〈经筵恩赉〉)第966页:「正德元年〔1506〕,开经筵,赐宴及白金䌽币有差。
知经筵事者,太师兼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太常少卿兼侍读费宏,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读毛澄,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讲毛纪、傅圭,右春坊右谕德兼侍讲蒋冕,侍读罗玘,修撰石宝也。」。。
他从此更加钻研古文,经常手不释卷,诵读不辍。
另外,罗玘为人严谨,勤政务实,勇于直言正谏,所以为世人敬畏。
弘治九年(1496年),武冈知州刘逊被岷王膺鉟诬陷下狱。
给事中庞泮、御史刘绅等前来进谏,同囚于狱中。
见《明史》(四库全书本)卷15:「夏四月戊子以岷王膺鉟奏逮武冈州知州刘逊、给事中御史庞泮、刘绅等諌下锦衣卫狱」。
于是,罗玘进言应以宽容态度去处理国家事务。
弘治十一年(1498年),宦官李广得罪太皇太后而自杀身亡。
他遗下一书记述群臣与其交往之事。
明孝宗阅后十分震怒,于是下令捉拿其党羽。
罗玘上疏言孝宗不能只靠一封李广的遗书去治大臣罪,否则延祸无辜。
他建议只要密加查访就可以迫使确实牵涉在内的人引疾而退或者以其他事宜斥责他们,以免人人自危,有失朝尊。
到了弘治十八年(1505年),户部郎中李梦阳应诏上书,却遭寿宁侯张鹤龄诬陷下狱。
罗玘为其申诉得以保全。
及后罗玘升为侍读。
见《明史》(四库全书本)卷286:「罗玘传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
李梦阳下狱,玘言寿宁侯托肺腑当有以保全之。
梦阳不保为侯累,帝深纳焉,秩满进侍读。」。
在正德元年(1506年),罗玘升为南京太常寺少卿。
时正值宦官刘瑾乱政,大学士李东阳依附权势,逢迎刘瑾。
但朝政多有微言。
罗玘虽然为李东阳所推荐,反而能弃私交而不毁大义。
他修书予李氏,责备他助纣为虐,并与他断绝交往。
不久,他升为太常寺卿。
直至正德二年(1508年),他又升为南京吏部右侍郎。
当时宦官刘瑾导明武宗享乐、矫旨行事,以致国库空虚。
而朝臣亦上疏劝谏,言辞激切。
但明武宗不纳谏,罗玘因此而常常忧虑国事。
四年后,即正德七年(1512年),他入京考绩,托病辞官归隐,从此潜心学问。
他于《红梅》一诗曾抒发了他当时托病辞官的心境:「西湖残雪候多时,却恨前年被雪欺。
且学杏花红似锦,暂邀啼鸟到南枝。
」另外,罗玘辞官后看到地方官吏对百姓不断加重苛捐杂税而深感不安。
在正德九年(1514年),宁王朱宸濠图谋叛逆,他因素仰罗玘名声,便派人送来厚礼以结交罗玘。
但罗玘坚拒不受,避居金溪深山。
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发动叛乱。
罗玘虽然抱恙,仍然修书一封声讨宁王,并与朝廷守臣相约讨伐之事。
但是还未成事罗玘便病殁。
其遗体葬于金溪三十一都张公岭项山寺左侧。
以上资料根据罗玘《文肃公圭峰罗先生文集》整理而成。
罗玘在家乡创办了圭峰书院,著书立说。
其一生著有《圭峰文集》18卷,《续集》14卷,《类说》2卷及《圭峰奏议》等。
邝璠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8—1521 【介绍】: 明河间府任丘人,字廷瑞,号阿陵。弘治六年进士。官吴县知县,有能名。擢江西瑞州知府,筑城堡,毁淫祠,兴学校。因忤权贵罢归。曾刻《便民图纂》。
维基
邝璠(1458年—1522年),字廷瑞,直隶河间府任丘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
弘治五年(1492年),邝璠中式壬子科顺天乡试第三名举人,弘治六年(1493年)联捷癸丑科毛澄榜三甲二十一名进士。
翌年任苏州府吴县(今属苏州市)知县。
正德六年(1511年),升任瑞州府知府。
累官至江西布政使司参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0—1542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南夫,号白楼。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正德初,进侍讲,为经筵讲官。被刘瑾排挤出外。瑾败,复为侍讲。世宗初累擢礼部左侍郎,力争大礼,颇著风节。尚书汪俊去,一鹏署部事。仍力言为本生父立庙大内之非。入内阁专典诰,敕兼掌詹事府事,累进礼部尚书。张聪、桂萼新用事,恨一鹏异己,乃出为南京吏部尚书,乞归,卒谥文端。有《吴文端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南夫,长洲人。弘治癸丑进士。累官太子少保,南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端。有集。
维基
吴一鹏(1460年—1542年),字南夫,号白楼,直隶长洲人。
明朝礼部尚书。
生于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年),弘治六年(1493年)中进士,选庶吉士,八年授翰林院编修,预修《大明会典》,丁父忧归。
正德二年(1507年),晋升为翰林院侍讲,充任经筵官。
因得罪刘瑾,贬为南京刑部员外郎,后升任南京礼部郎中。
刘瑾被诛后,恢复为翰林院侍讲。
此后加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历任国子监祭酒、太常卿。
世宗初年,累擢礼部左侍郎。
尚书毛澄、汪俊力争大礼。
汪俊去官,一鹏署部事,累进礼部尚书,入内阁典诰,为张璁、桂萼所忌,出任南京吏部尚书,两年后,朝廷弹劾王琼等人,吴一鹏等一并被弹劾,他于是请求致仕归乡。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去世,年八十三岁。
谥文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永嘉人,字思献。弘治九年进士。充经筵讲官,进讲时举直错枉,以讽刺刘瑾。瑾矫旨诘责。瑾诛,擢礼部侍郎,鉴于储位久虚,疏请育宗室一人,并乞停止巡幸。
维基
王瓒(1462年—1524年),字思献,号瓯滨,一号环庵,浙江永嘉县(今属龙湾区)人,弘治丙辰榜眼。
官至礼部右侍郎。
弘治八年(1495年)乡试中举。
次年会试第十五名,殿试登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参与修撰《大明会典》。
正德五年(1510年)升翰林院侍讲,充经筵讲官,因得罪刘瑾,被贬国子监司业。
刘瑾被诛后,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改北京国子监祭酒。
正德十二年(1517年)升任礼部右侍郎。
嘉靖初年(1522年)大礼议中,因与张璁支持明世宗封生父兴献王为皇考,而遭到礼部尚书毛澄、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反对,并被贬为南京礼部侍郎。
随后母丧丁忧,嘉靖三年(1524年)去世。
赠礼部尚书,谥文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弋阳人,字抑之。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正德中,与修《孝宗实录》。不附刘瑾、焦芳,调为南京工部员外郎。嘉靖元年,为吏部侍郎,上疏争大礼,乞休归。学宗洛闽,与王守仁交好而不同其说,学者称石潭先生。
维基
汪俊(1468年),字抑之,号石潭,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广信府弋阳县(今江西省弋阳县)人,弘治癸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汪伟之兄。
汪俊之父汪凤曾为贵州参政。
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六年(1493年),汪俊会试第一(会元),廷试二甲四十二名进士,授庶吉士,进翰林院编修。
正德年间,参与修撰孝宗实录,因不依附刘瑾、焦芳等人,被调任南京工部员外郎。
刘瑾事败后,召还恢复原职,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升礼部右侍郎。
嘉靖元年(1522年)转吏部左侍郎。
当时朝廷讨论兴献王尊号,其与尚书乔宇、毛澄等人力争反对。
毛澄借病辞去,代替者罗钦顺不赴任,于是命汪俊任礼部尚书。
当时献王已加帝号,礼部主事桂萼再次请求称皇考。
嘉靖三年,汪俊率领廷臣七十三人上疏反对,奏摺被扣内廷不发,却特召请桂萼、张璁、席书等支持献王皇考的官员从南京回京师。
汪俊再三劝阻,终不得世宗同意,于是被罢免离去。
《明伦大典》书成后,被落职,卒于家中。
隆庆年间,赠少保,谥文庄。
胡旸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胡旸(1468年—?
),字景和,直隶任丘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
弘治五年(1492年),胡旸中式壬子科顺天乡试第一百二十五名举人,弘治六年(1493年)联捷癸丑科毛澄榜会试第二百八十九名,三甲一百一十六名进士。
累官至山东按察使司佥事。

人物简介

维基
唐皋(1469年—1526年),字守之,号心庵(一作新庵),别号紫阳山人。
南直隶徽州府歙县岩镇(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人。
明正德年间状元,官至侍讲学士兼经筵讲官。
曾奉旨出使朝鲜,是中朝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明史稿》有传。
唐皋出身于程朱理学思想积淀深厚的徽州李唐氏文献世家。
他“生而英迈”,但因家道中落穷迫难以为生,靠宗族亲友和乡邻方音等人救济度日。
于是,他发奋读书,胸怀抱负。
乡人方富祯、方銮父子,累世积书,为岩镇著姓,他常往借阅,遂博极群书,又与乡人程元俊等友善。
他名理宿识、文采敏捷,“下笔立就,或请改窜,辄迅笔更撰,不袭前篇一字,人以是服其才”。
时任徽州知府彭泽称其为“状元才”,“延礼甚厚” 。
唐皋“尝以年家好谒浔阳守。
守一见,期大魁,赠百缗。
途次,知同行友窘状,怆然曰:‘公贫倍我,何不罄持去为婚养资!
’竟垂橐归。
自身困穷不济却资助他人,体现出唐皋仗义疏财的品格。
安贫读书的唐皋,治《春秋》经,但他的科举之途并不顺利。
正德五年(1510年),新任徽州知府熊桂履任。
熊桂任内大兴文教,重建紫阳书院。
正德七年(1512年)三月,院成,熊桂“拨七校士合四十人”,亲自讲道其中。
唐皋就是这四十人之一。
据传说,熊桂其人“长于青乌之学,相其家(引者注:谓唐皋宅),称善地,所未足者,前宜浚水一道,为御阶水,必登高第。
因为买其邻之地,凿水如法”。
作为知府,竟然亲自帮助唐皋完善风水,可谓对其才学十分推重,对其中举也十分期待了。
正德八年(1513年),在从紫阳书院肄业后,唐皋再次赴应天府参加乡试(时任主考官为伦文叙、贾咏等人),结果得中第二名亚元、《春秋》第一名。
正德九年(1514年)二月,唐皋赴京师参加甲戌科会试,又获得第四名、《春秋》第一名(主考官梁储、毛澄等人)。
同年三月殿试(读卷官杨廷和等人),中甲戌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据说,放榜前有人先后驰告唐皋中了探花、榜眼,他都认为“不止此”,最后果真高中状元。
原来,他多次梦见“面前列瓜锤一对”,这正是他中状元后游街归第的仪仗。
有司送状元归第以黄盖、瓜锤为导从,就是从此科开始。
正德十二年(1517年)二月,唐皋以翰林院修撰、承务郎的身份同主丁丑科会试。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
新登极的明世宗任命唐皋为正使,著一品服,出使朝鲜。
在出使期间,唐皋与李朝著名文臣李荇、苏世让、郑士龙、李希辅、南衮等人唱和,并首次在官方层面上将李梦阳等“前七子”的复古主张介绍到朝鲜,对李朝中后期文学复古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归朝后,唐皋参修《武宗实录》。
《实录》成,晋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兼经筵讲官,受赐白金二十两、文绮二表里、罗衣一袭。
这部实录是在“大礼议事件”这一特殊环境下撰写的,且总裁、纂修诸臣大都是武宗朝反对正德弊政者,故而一反“臣为君讳”的作法,对武宗违背“祖训”之荒唐政治和荒诞行径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作为始终参与其事的纂修官,唐皋对《武宗实录》这部明代史学重要著作的成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嘉靖五年(1526年)三月,唐皋卒于官,年仅五十八岁。
“临终犹进《君子小人章》”,“用不尽其才,朝野惜之”。
明世宗“以其讲读效劳,特与祭一坛”,归葬歙县。
“前七子”之一的王九思作有挽诗。
消息传到朝鲜后,曾和唐皋唱和的李朝文学家李荇、郑士龙等人也都作诗寄托缅怀之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524 【介绍】: 明四川内江人,字德中,正德九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练习国典,尚书及诸曹长有大疑难,必先访才。嘉靖初以议大礼,被杖下狱,数月卒。
维基
余才(?—?
年),字德仲,四川成都府内江县人,军籍。
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四川乡试举人,九年(1514年)甲戌科二甲第八十一名进士,授礼部主事,历员外、仪制司郎中,因谏武宗游猎,被廷杖几乎毙命。
世宗继位后,嘉靖二(1523年)年六月弹劾奏太常寺卿汪举陈请十二笾豆有乖典礼,又诬托为已故尚书毛澄,请求治罪。
三年参与议大礼,五年(1526年)六月升光禄寺少卿,六年九月因李福达案与寺卿汪玄锡被逮问,廷杖后革职闲住,卧病数月后去世。
隆庆时,追赠太常寺少卿,祀乡贤。

人物简介

维基
王世芳(1487年—1547年),字济美,号颐斋,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昆山县军籍。
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应天府乡试第二十二名,正德十六年(1521年),登第二甲第四十五名进士。
授刑部江西司主事,因岳父毛澄官礼部尚书,乞改南,历迁兵部郎中。
嘉靖七年(1528年),出为江西赣州府知府,时詹事霍韬用事经赣,世芳无加礼,韬善之,语太宰,迁广东按察司副使提督学政。
会朝廷改先师像及杀祀礼,世芳迟迟不下,论调江西,遂拂衣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