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生卒】:1391—1469 【介绍】: 明江西崇仁人,初名梦祥,字子傅,吴溥子。十九岁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应科举。天顺元年以石亨荐,授左谕德,固辞不拜。所著《日录》,悉言生平所得。胡居仁、陈献章、娄谅等均其弟子。学者称康斋先生,有《康斋文集》。
字子傅,临川人。天顺初以荐召见拜左春坊左谕德辞不就有康斋集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二
与弼字子传,临川人。天顺初以荐召见,拜左春坊左谕德,辞不就。有《康斋集》十二卷。(《四库总目》:与弼出处之间,物论颇有异同。然其学能兼采朱、陆之长,刻苦自立。及门弟子陈献章得其静观涵养,遂开白沙之宗。胡层仁得其笃志立行,遂启馀干之学。其功未可尽没。其诗文亦皆淳实近理,又不得以其急于行道,躁于求名,遂并其书而诋之也。)
人物简介
【生卒】:1389或1392—1464 【介绍】: 明山西河津人,字德温,号敬轩。少工诗赋,后从高密魏希文、海宁范汝舟治理学,即尽焚所作诗赋。永乐十九年进士。旋居父丧,悉遵古礼。宣德中服除,授御史。三杨当国,欲见之,谢不往。正统间,初为山东提学佥事,以白鹿洞学规开示诸生,亲为讲授,人呼薛夫子。召为大理寺左少卿,以正直忤宦官王振,被诬下狱,几被杀。景帝嗣位,起大理寺丞。天顺间,官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寻致仕。卒谥文清。其学全本程、朱,以为自朱熹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修己教人以复性为主。有《读书录》、《薛文清集》。沧海遗珠
薛瑄(1389-1464)(一说生于1392年)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永乐十九(1421)年进士,宣德中授御史,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卒谥文清。著有《河汾诗集》《敬轩文集》等。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德温,河津人。永乐辛丑进士,除御史历大理少卿天顺初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谥文清从祀孔庙有河汾集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二
维基瑄字德蕴,河津人。永乐辛丑进士,除御史。正统初,出为山东提学佥事,进大理左少卿。忤王振,下狱论死,寻免。景泰初,起大理寺丞,进南大理卿。英宗复辟,拜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乞归。卒赠礼部尚书。成化初,谥文清。隆庆中,从祀孔庙。有《河汾集》。(《四库总目》:明代醇儒,薛瑄第一,而其文章雅正、具有典型,绝不以俚词破格。其诗如《玩一斋》之类,亦间涉理语,而大致冲澹,吐言天拔,往往有陶、韦之风。盖「有德有言」,瑄足当之。《艺苑卮言》:讲学者,劲以词藻为雕锼之技;工文者,则以拙语为谈笑之资。若凿枘不相入,无论也。七言最不易工,吾姑举诸公数联,如:「翼轸众星朝北极,岷皤诸岭导南绦」,「天连巫峡常多雨,江过浔阳始上潮」,此薛文清句也。「溪声梦醒偏随枕,山色楼高不碍墙」,「狂搔短发孤鸿外,病卧高楼细雨中」,「千家小聚村村暝,万里河流处处同」,「残书汉楚灯前垒,小阁江山雾里诗」,「化石未成犹有泪,舞鸾虽在不惊尘」,此庄孔旸句也。「竹林背水题将遍,石笋穿沙坐欲平」,「出墙老竹青千个,泛浦春鸥白一双」,「时时竹几眠看客,处处桃符写似人」,「竹径旁通沽酒市,桃花乱点钓鱼船」,此陈公甫句也。何尝不极其致。田按:文清古体淡远,律体雄阔,绝句极有风韵,非一时讲声律者所能及。)
薛瑄(1389年—1464年),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县人(今河津市),理学家。永乐庚子解元,联捷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薛瑄生于书香世家,祖父薛仲义“通经术,以元末不仕,教授乡里”。父薛贞曾任元氏县儒学教谕。薛瑄幼时聪颖,入私塾学习《诗》、《书》,日记千百言。因其父改官河南鄢陵,便补当地县学生。永乐十八年(1420年),薛瑄参加河南乡试,高中第一名,次年联捷辛丑科进士。宣德三年授官御史,宣德四年(1429年)至七年(1432年)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出使辰州,并监理湖广银场(在湘西沅州)这一肥缺,期间以查办银矿官员营私舞弊闻名,「在沅凡三年余,所至多惠政」。因继母去世归返。正统初年,任山东提学佥事,升大理寺左少卿。当时王振权倾朝野,薛瑄见之不拜,得罪王振,被逮捕下锦衣卫诏狱,以贪污受贿罪名判处死刑。处斩前夕,王振一位老仆人在厨房流泪,王振问他为什么哭,仆说:“听闻今日薛先生要处死。”王振大为震动。后经兵部侍郎王伟等申救,得以免死。景帝嗣位,经由给事中程信推荐,起用为大理寺丞。景泰二年,推南京大理寺卿。英宗复辟,拜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因见石亨、曹吉祥乱政,上疏请求告老还乡。天顺八年(1464年)六月卒,年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隆庆六年(1572年),从祀孔庙。《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生卒】:1417—1485 【介绍】: 明湖广桂阳人,字时杰,号诚庵。正统十年进士。授御史。赴浙江,分守处州,镇压叶宗留起事。景泰中,出为广东右参议,立均徭法。进右参政。成化中,历福建、陕西布政使,皆推行均徭法。总督两广,首荐陈献章膺辟召,招抚诸山瑶、壮,增户口二十余万。入掌都察院事,加太子少保。有《淡庵纪年》、《诚庵遗稿》、《认真子集》。
人物简介
【生卒】:1425—1487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明诗纪事·丙签·卷五
维基弼字汝弼,松江华亭人。成化丙戌进士,授兵部主事。历员外,出为南安知府。有《东海集》九卷。(《东海集》:成化壬寅九月既望,石斋先生白沙陈献章公甫应诏起而之京,道过南安,而大守东海居士华亭张汝弼欲用曹参礼盖公故事,款留于周、程吟风弄月台上数月以受教。石斋不可,曰:「当不俟驾矣!今方度岭,又值积雨,装弗亟办,容与数日耳!」东海不能强。石斋有诗曰:「玉枕山前逢使君,西风吹破玉台巾。」巾乃石斋自制,类华阳巾,直方而无襞积者。东海籧籧龂龂,论议或有戾于其道,而云破此巾也。遂以一绝激之,曰:白沙村里玉台巾,不耐风吹易染尘。莫笑乌纱随俗态,宋廷章甫是何人?」石斋复以《玉枕山》诗曰:「一枕横秋碧玉新,金鳖阁上见嶙岣。使君得此原无用,卖与江门打睡人。」跋曰:东海居士咏《玉台巾》,侮我太甚,口占《玉枕山》诗答之。」东海和答曰:「炎瘴多收一雨新,独看天柱耸嶙峋。横秋玉枕真无用,自是乾坤不睡人。」天柱山亦南安之照山也,故自依天柱以玉枕与石斋,顺其意耳!而又作二绝句云:「客囊羞涩客衣单,欲买南安玉忱山。纵有枕头那得睡,鸡声催入紫宸班。」「寄语江门打睡人,而今天地正芳春。觉来莫管闲花鸟,须扫昆仑顶上尘。」 《麓堂诗话》:张东海草书名一世,诗亦清健有风致。《假髻曲》等篇皆为时所传诵。尝自评其书不如诗,诗不如文。又云大字胜小字。予戏之曰:「英雄欺人每如此,不足信也,」 李濂《嵩渚集》:笔声张汝弼诗文俱自成家,草书天趣逸发,论者推为一代冠冕。观其送子弘宜会试诗云:「直道逊词真要诀,权门利路是危机。」可以见其为人。《诗谈》:张弼清俊,明珠数颗,举世宝之。姜南丑《庄日记》:成化间,妖人王臣者,跛一足,人称王瘸子,游食京师,以左道事中贵,得授锦衣千户。请为上合大丹,以采药为名,与中贵偕出川、广、直隶、两浙等处买办,搜索宝玩,需求珍异,民不堪命,巡镇大臣莫敢谁何。有司官吏颐指气使,奔命不暇。及回京,为各处巡抚守令交章飞劾,而科道并弹。于是上大怒,斩臣首,传诣所历地方令,民心大快。初臣至广东,南安守华亭张东海目睹其骄横,作诗叹曰:「过岭囊箱下濑船,丁夫日夜少安眠。薄田荡尽犹输税,恶客时来横索钱。穷发东南皆赤子,举头西北是青天。不才无计苏民困,食禄乘轩自赧然。」 《武进县志》:云间张汝弼有盛名。赴南安郡守,道经毗陵。时陆詹事简方得告南归,张访之,适展墓不见,乃索纸笔题一绝于陆世经堂,有「始知东阁先生贵,不放南安太守参」之句。陆归急追之,已行远矣。《震泽集》:张汝弼诗多警句,往往为人传诵。其草书尤多自得,酒酣兴发,顷刻数十纸,疾如风雨,矫如龙蛇,欹如堕石,瘦如枯藤,狂书醉墨,流落人间,虽海外之国,皆购其迹,世以为颠张复出也。田按:东海诗有豪气,不受羁勒,七言断句,尤推擅场。)
张弼(1425年—1487年),字汝弼,号东海,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同进士出身。官至福建南安府知府。景泰四年(1453年)癸酉科举人,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授兵部主事,累升至员外郎。外迁为南安府知府,在任期间平定盗乱、摧毁淫祠、建立社学。借病辞职归乡。
人物简介
【生卒】:1427—1509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少时从学于陈孟贤,博览群书。文章得力于《左传》,诗宗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画取法宋元诸家,自成一家,为一代大师,又与唐寅、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吴门四大家,而文、唐均其后辈。终身未仕。兴至对客挥洒,烟云盈纸。画成自题诗或作题记,亦多精采。诗画传布天下。有《客坐新闻》、《石田集》、《江南春词》、《石田诗钞》、《石田杂记》。词学图录
沈周(1427-1509) 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吴门人。明画坛四家之一, "吴门画派"班首,影响深远。曾祖父为王蒙好友,父恒吉是杜琼学生,书画乃家学。诗学白、苏、陆。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启南长洲人有石田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启南,恒吉子。景泰中,郡守以贤良应召,辞不赴。有石田集。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一(上)
周字启南,长洲人。景泰中,以贤良荐,辞不赴。有《石田集》十卷。(《四库总目》:周以画名一代,诗非其所留意。晚年画境弥高,颓然天放,方圆自造,惟意所为。诗亦挥洒淋漓,自写天趣。盖不以字句取工,徒以栖心丘壑,名利两忘。风月往还,烟云供养。其胸次本无尘累,故所作亦不周不琢,自然拔俗。寄兴于町畦之外,可以意会而不可加之以绳削。其于诗也,亦可谓教外别传。《怀麓堂后槁》:石田寄意林壑,博涉古今图籍。以毫素自名,笔势横绝,夐出蹊径,片楮疋练,流传遍天下。情兴所到,或形为歌诗,互以相发。《匏翁家藏集》:石田古今诸体,各臻其妙。溪风渚月,谷霭岫云,形迹若空,姿态倏变,玩之而愈佳,揽之而无尽。所谓清婉和平,高亢超绝者兼有之。《王鏊震泽集》:石田作绘事,峰峦烟云,波涛花卉,乌兽虫鱼,莫不各极其态。或草草点缀,而意已足,成辄自题共上,时称二绝。《怀星堂集》:公壮岁诗纯唐格,后更自不足,卒老于宋,悉索旧编毁去,后学者皆不知此,馀为惜之。《甫田集》:先生诗初学唐人,雅意白傅。既而师眉山为长句,已又为放翁近律,所作莫不合作。然其缘情随事,因物赋形,开阖变化,纵横百出,初不拘拘乎一体之长。《南濠诗话》:沈先生启南以诗豪名海内,而其咏物尤妙。予少尝学诗先生,如《咏门神》云:「检尔功名惟故纸,傍谁门户有长情?」杨花云:「借风为力终无赖,与水何缘却托生。」又尝作落花诗云:「美人天远无家别,逐客春深尽族行。」不拘拘题目,而亦不离乎题目,兹其所以为妙也。《四友斋丛说》:馀至姑苏,在衡山斋中,论及石田之诗,曰:「先生诗但不经意写出,意象俱新,可谓妙绝,一经改削,便不能佳。今有刻集,往往不满人意。」因口诵其率意者二三十首。即馀所见石田题画诗甚多,皆可传咏,与集中者如出二手,乃知衡山之论不虚也。《丹青志》:沈周绘事为当代第一,山水人物、花卉禽鱼、悉入神品。其画自唐、宋名流,及胜国诸贤,上下千载,纵横百辈,兼总条贯,莫不揽其精微。每营一障,则长林巨壑,小市寒墟,高明委曲,风趣洽然,使夫鉴者若云雾生于屋中,山川集于几上,视众作真培填耳。一时名士,如唐寅、文壁之流,咸出龙门,往往致于风云之表。信平国朝画苑不知谁当并驱也!《六砚斋笔记》:沈启南才情洒落,见于所作画上题语,想其一时满志,气酣神纵,不知其工也。如《赋帘影》云:「谁放春云下曲琼,一重薄隔万重情。珠光荡日花无语,疏影通风笑有声。外面令人倍惆怅,里边容眼自分明。知无缘分难轻入,敢当杨花燕子争。」情思骀宕,如少年不自持者。夷考公生平笃行,乃知是广平《梅花》耳。《六砚斋二笔》:沈石田小帧四时山水,仿北苑笔,在鸟戍人家,题句亦甚豪迈。中原七子辈谈诗,谓启南本富诗才,而以题画取办仓猝,故遂入别调。此犹咎张旭纵酒,吴生涂鬼,致笔踪狼藉也,可笑。沈诗曰:「红满枝头绿满湖,水边人影夕阳孤。春波消雪三千顷,赊与溪翁作酒壶。」「雪压高居玉树中,晓来寒栗不禁风。村沽急办双罂碧,卯饮聊充两颊红。」「长竿不属忙人弄,要自闲人管领之。钓月哦风一般趣,黄尘没马是何时。」「湖上新晴宿雨收,平头肪子贴天游。瘿尊容得三千斛,大醉去题黄鹤楼。」又,十年前馀购得石翁奇画一轴,幅阔二尺有咫,高六尺,作翠峰攒天,仅分两聚,下略露陂麓,列树五株,四直一偃,对岸两松亭,亭中虚三尺馀,尽是云气涌郁,挂之屏几间,蒸然欲浮屋也。神来之妙如此。翁亦极满志,题句云:「翠倚高天玉出奇,淋漓元气太阴垂。匡庐嵩少凭君指,醉裹狂挥醒不知。」 《扣舷凭轼录》:姑苏沈启南尝有诗题赵子昂画马云:「隅目晶荧耳竹披,江南流落乘黄姿。千金千里无人识,笑看胡儿买去骑。」李文正公亦有一绝云:「宋家龙种堕燕山,犹在秋风十二闲。千载画图非旧价,任他评品落人间。」二诗之意,皆惜子昂事元之非也。《夷白斋诗话》:王文恪公鍪自内阁归时,石田先生病,亟遣人间之。答诗云:「勇退归来说宰公,此机超出万人中。门前车马多如许,那有心情问病翁。」字墨惨淡难识,遂为绝笔。后二日而卒。今集中不载。《画禅室随笔》:石田先生于胜国诸贤名迹无不摹写,亦绝相似,或出其上。独倪迂一种澹墨,自谓难学。盖先生老笔密思,于元镇若淡若疏者异趣耳。《笔精》:沈启南画入神品,而诗亦清真可咏,不必观丹青水墨,诗亦可当生绡粉本也。曹履吉《博望山人稿》:石田翁画多用退笔,中锋作小斧劈,当是以意少变北苑,而其源则实出巨然僧、梅道人,苍郁秀润,并极出蓝之妙。张丑《清河书画舫》:明画学,自刘廷美开山之后,尝推沈启南为广大教化主。如唐子畏之清真,文徵仲之古雅,足可南宗北派也。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尝见石翁题画有绝佳之诗,而集中俱不载,安得有心人,肯大为搜罗以成快编也。田按:明四家画称沈、文、唐、仇。白石翁画、诗均是苍坚一派,惟画神明模范,深入董、巨之室,诗则不受拘束,吐词天拨而颓然自放,俚词谏言亦时拦入,然其奇警之处,亦非拘拘绳墨者所能梦见也。画家有粗文细沈之目。馀见翁《和香亭图》,工细绝伦,洵称合作。独借十洲不能诗,未免有彭渊材之恨耳。)
人物简介
【介绍】: 明广东临高人,字汝学。少年时受业于丘浚。正统十二年举人,历官高州、邵武同知,任满,改临江府同知致仕。所至清廉爱民,惟为人质直,始终不得擢升。卒年八十五。有《鸡肋集》、《经籍目略》、《原教篇》、《琼台外纪》、《庚申录》、《珠崖录》等。全粤诗·卷九三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八王佐(一四二八 — 一五一二),字汝学,号桐乡。海南临高人。少时从学于唐舟、丘浚之门。明英宗正统十二年(一四四七),以礼魁中举人,与同榜陈献章并称“二俊”。遂游学京师,监试每擢第一,而会试不售。成化二年(一四六六),选授高州同知,历官邵武、临江同知,所至以廉操闻。然以质直不与时合,游宦二十馀年而不得迁,后告归。有《鸡肋集》、《金川玉屑集》、《琼台外纪》等。明正德《琼台志》卷三六有传。王佐诗,别集仅存《鸡肋集》十卷(前七卷为文,后三卷为诗)一种。是集有明末刻本、清康熙五十一年刻本、民国五年刻本、明陈是集编民国二十年海南书局铅印本《溟南诗选》、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铅印本《海南丛书》。前二种未见,今以民国五年刻本(简称民国刊本)为底本,参校海南书局民国二十年铅印本《溟南诗选》卷一所录王佐诗(简称诗选)、海南书局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海南丛书》第三卷第二集《鸡肋集》(简称丛书)。另从明唐胄纂正德十六年刊《琼台志》辑得《琼台外纪》等散篇佚诗,另作一卷,次于后。
佐字汝学,临高人。正统丁卯举人,授高州通判。改邵武、临江。有《鸡肋集》。 (杨慎《升庵集》:天顺初,英庙大猎,从官皆戎服弓矢以护跸,应制赋诗。有祭酒刘某诗,以「雕弓」为「弓雕」。太学生轻薄者帖诗于监门云:「猎羽杨长共友僚,雕弓诗倒作弓雕。祭酒如今为酒祭,衔官何以答廷朝?」广东举人王佐复上诗于刘云:「乐羊终是愧巴西,许下唯闻哭习脂。岂是先生无好句,弓雕何愧古人诗。」本为能得司成之喜,刘览之,愈怒。其后王佐刻其《桐乡诗》,具载此首,遂大传其事。)
人物简介
明诗纪事·丙签·卷六【生卒】:1430—1518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梁石,号翠渠。成化五年进士。任广德知州,以有善政,赐敕旌异。弘治初历四川参政、右布政使。始与陈献章友,而不以献章主静之说为然,谓学当以居敬为主,敬则心存,然后可以穷理。有《书纂》、《翠渠类稿》。
维基瑛字梁石,莆田人。成化己丑进士,授广德知州。迁礼部郎中,出为抚州知府,改镇远,历四川参政,擢布政使。有《翠渠摘稿》七卷。《莆阳文献》:梁石文章浑深雅健,有根底;诗格调高古;书初学晦翁,变为奇劲。田按:梁石与陈白沙讲学旨趣不合,晚与黄未轩修《兴化府志》,持议亦抵牾,自号莆阳拗史。诗拟古音节极合,律绝亦饶风趣。
周瑛(1430年—1518年),字梁石,自号蒙中子、白贲道人,晚号翠渠。福建莆田人。宣德五年(1430年)出生。早年随朱煜、叶峦学习,后从吴时耕学习。景泰癸酉(1453年)乡试,主司聂大年甚重之,置第二,后屡试不中。成化五年(1469年)成进士,成化七年(1471年),知广德直隶州(今属安徽),有善政,“为其州多溺女”,作《戒杀女歌》,朝廷赐敕旌异。历官南京礼部郎中、抚州(今属江西)知府。弘治初年,吏部王恕起为四川参政,后为四川右布政使。弘治十三年(1500年)致仕。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卒。
人物简介
【生卒】:1430—1495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凤仪,号从吾。天顺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成化初,以疏论权幸奸邪,两下诏狱。弘治中,由刑部侍郎进尚书。屡抗疏极论朝政诸弊,不纳。居官秉节无私,为贵戚、近习所疾,遂乞归,卒谥惠安。有《政训》、《天曹日录》、《彭惠安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凤仪,莆田人。天顺丁丑进士,除刑部主事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召为大理寺卿累拜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惠安有从吾滞槁明诗纪事·丙签·卷四
韶字凤仪,莆田人。天顺丁丑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为四川按察副使,迁按察使,再迁广东布政使。改贵州,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改顺天、永平,召为刑部侍郎,寻兼鼓都御史,巡视浙江,兼理盐法。改吏部,进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谥惠安。有《从吾滞稿》十二卷。 (《四库总目》:韶正色立朝,岿然耆旧。其文虽沿台阁之体,而醇深雅正,具有根柢,不同于神瘠而貌腴。 《今言》:方逊志在翰林,宠任时荐西杨,西杨修《实录》,乃谤方叩头乞馀生。彭惠安公《哀江南》词叙述建文死义之臣,至方逊志乃云:「后来奸佞儒,巧言自粉饰。叩头乞馀生,无乃非直笔。」盖指西杨辈修《实录》,书方再三叩头乞生者,非实事也。 《兰陔诗话》:惠安诗风骨峻整,气味醇厚。)维基
彭韶(1430年10月9日—1495年2月5日),字凤仪,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天顺丁丑进士,弘治时官至刑部尚书。彭韶为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科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曾至鸣鹤场治盐务,画八幅图,为盐场、山场、草荡、淋卤、煎盐、微盐、放盐、追赔等。成化中,以上疏忤旨下狱,给事中毛弘等大力救助。历官四川副使、广东左布政使、应天巡抚、顺天巡抚等。与何乔新称“何彭”。与陈白沙友好。孝宗时,官终刑部尚书,以志不能伸,引疾乞归。卒谥惠安。
人物简介
【生卒】:1432—1498 【介绍】: 明应天府江浦人,字孔旸,学者称定山先生。成化二年进士。授翰林检讨。因谏内廷张灯忤旨,谪桂阳州判官,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刻意为诗,而喜用道学语。有《庄定山集》。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定山江浦人官吏部郎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二
维基昶字孔旸,江浦人。成化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以谏谪桂阳州判,迁南行人司副,进礼部郎中。天启初,追谥文节。有《定山集》。(《四库总目》:昶癖于讲学,故其文多阐太极图之义,其诗亦全作击壤集主体。然如「山随病起青逾峻,菊到秋深瘦亦香」,「土屋背墙烘野日,午溪随步领和风」,「碧树可惊游子梦,黄花偏爱老人颜」,「酒残漫倾刚月上,钓丝绕扬觉风和」,录之以备别格,亦论唐诗者存《寒山子集》之意也。《麓堂诗话》:庄定山未第时,已有诗名,苦思精链,累日不成一章。如「江稳得秋天」,「露冕春停江上树」,往往为人传诵。晚年益豪纵,出入规格,如「开辟以来元有此,蓬莱之外更无类」之类。陈公甫有曰「百练不如庄定山」,有以也。《升庵集》:庄定山早有诗名,诗集刻于生前。浅学者相与效其「太极圈儿大,先生帽子高」,以为奇绝。又有绝可笑者,如「赠我一壶陶靖节,还他两首邵尧夫」,本不是佳语,有滑稽者改作外官答京宦苞苴诗云「赠我两包陈福建,还他一疋好南京」,闻者捧腹。然定山晚年诗入细有可并唐人者。古诗如《题竹》及《养庵》雨篇,七言如《题玉川尽》。五言律如「野暝微孤树,江清著数鸥。与君真自厚,不是两相留」,七言律如《游琅邪寺》「偶上蓬莱第一重,道人今夜宿芙蓉。尘埋下界三千丈,月在西岩七十峰」,又「秋灯小榻留孤艇,疏雨寒城打二更」,「北海风回帆腹饱,长河霜冷岸痕高」,和沈仲律原字韵「心无牛口干秦穆,迹继龙头愧邴原」,寄刘东山云「尘外有人占紫气,镜中疑我尚朱颜」,《次东桥》诗云「电悬双眼疑秋水,髻拥三花禦野风」,又「岂无湖水甘神瀵,更有溪毛当紫芝」,又「招隐谁甘同寂寞,著书不独为穷愁」,《木昌道中》云「行客自知无岁暮,宾鸿不记有家归」,《寄邓五羊》云「后时自许甘丘壑,前席将无问鬼神」,「浮世虚名非得已,出山小草却悲人」,「别时笑语风吹断,会处迷离梦写真」,此数首若隐其姓名以示人,观者决不谓定山作也。(《艺苑卮言》:庄孔旸佳处不必言,恶处如村巫降神,里老骂坐。)
庄(1437年—1499年),字孔抃,又字孟旸,号定山,直隶江浦县(今属江苏省南京市)人。成化二年(1466年),登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与编修章懋、黄仲昭疏谏内廷张灯,后忤旨廷杖二十,谪桂阳州判官。后改南京行人司副,三年后母丧丁忧,之后父丧,哀毁,丧除不复出。学者称「定山先生」。弘治七年,因举荐奉诏起用,担任行人司副,后升南京吏部郎中。次年因病乞归,部臣不为代奏。次年京察,尚书倪岳以老疾罢其官。居二年卒,年六十三。天启初年,追谥文节。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