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宁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8—1460 【介绍】: 明保定府束鹿人,字尚德。刚毅有胆,晓畅戎略。永乐四年进士。为兵科给事中,迁山西副使。宣德间累官为兵部尚书。正统初以回奏边务迟缓下狱,旋得释。出督甘肃边务,大破河台汗等。久之,麓川之役起,得宦官王振支持,总督军务,自六年至十四年,三次大举远征,进至金沙江西,逾孟养至孟𨚗海,劳师糜饷。还至武昌,复奉命镇压贵州苗军。景泰初擒获刬平王虫富。还京后复出总督南京机务。曾参预英宗复辟之谋。天顺初,仍兵部尚书,请老卒。谥忠毅。
维基
王骥(1378年—1460年),字尚德,直隶束鹿县(今辛集市位伯镇西吕村)人,官至兵部尚书。
王骥于永乐四年(1406年)中进士,任山西兵科给事中。
迁山西按察司副使。
洪熙元年,入为顺天府尹。
宣德初,擢兵部右侍郎。
宣德九年(1434年)升任兵部尚书。
正统二年(1437年),王骥受明英宗之命,整饬甘肃一带边备。
次年,王任督军,率任礼、蒋贵等军出击鞑靼,击溃朵儿只伯,后奉召还任兵部尚书。
正统六年(1441年),王被任命为总督军务,率蒋贵、杨宁在麓川之战火攻击败麓川(今云南省瑞丽)首领思任发,凯旋后被封为靖远伯。
正统八年(1443年),再攻麓川后还任兵部,奉命巡视延绥(今陕西榆林)、夏、甘肃诸边。
正统十三年(1448年),率宫聚三征麓川,兵锋远至缅甸境内的孟养,回师途中奉命率军平定湘西和贵州一带的苗族起事。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瓦剌俘获,明景帝即位,王受王振之案牵连,被闲置于南京总督机务。
景泰三年(1453年),王被去职,后奉命在南内监视被放还的明英宗。
景泰八年(1457年),王参与发动夺门之变,拥明英宗复位,仍任兵部尚书,不久以老告退。
三年后病逝。
赠靖远侯,谥忠毅。
侯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8—1450 【介绍】: 明山西泽州人,字廷玉。宣德二年进士,授行人,谕解乌撒、乌蒙土官之争。使交阯,不受馈赠。迁兵部主事。正统初,从御阿台,又从王骥攻麓川,拜礼部右侍郎,参赞云南军务。景泰初,总督贵州军务,镇压苗人韦同烈起事,进兵部尚书,旋卒。
维基
侯琎(1398年—1450年),字廷玉,山西泽州人。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癸卯科山西乡试第一名举人。
宣德二年(1427年)丁未科进士,授行人司行人。
当时云南土官乌撒、乌蒙相争,明宣宗命侯琎与同官章聪调解,后成功解决归还。
跟随副侍郎章敞出使交趾,不辱使命,归还升为兵部主事。
正统年间,跟从尚书柴车等出铁门关禦阿台,后晋升为郎中。
之后跟随王骥征麓川,抵达金齿,王骥率大军进攻思任发,侯琎则协助大侯州土官,击退麓川三万部队进攻。
之后由高黎贡山兼程夜行,平定麓川。
随后升为礼部右侍郎,参赞云南军务。
随后再次跟从王骥出征,因功升礼部左侍郎。
宣德九年(1434年),母丧丁忧,除服后调用兵部侍郎。
宣德十一年(1436年),代替杨宁镇云南。
之后再次攻破叛乱。
景泰元年(1450年),贵州苗韦同烈叛变,其率军攻下紫塘、弥勒等十余寨。
之后打通所有兴隆抵镇远道路。
随后,晋升为兵部尚书,并再次攻克苗族叛变。
同年八月,因劳病卒于普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2—1478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七
雍字永熙,长洲人。正统壬戌进士,除御史。擢广东副使,进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改山西副使。以事下狱,夺官。寻超大理少卿,复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大同,入为兵部侍郎。坐累眨浙江参政,擢左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再进右都御史。正德中,谥襄毅。有集十五卷。 (田按:襄毅素为武功伯徐有贞所轻。有贞自金齿赦还,时仰观天象,谓将星在吴,益自负,常以铁鞭自随,数起舞。及闻襄毅征两广有功,乃掷鞭太息曰:「孺子亦应天象耶?」初贼蔓延两广,议者谓当分兵扑灭。襄毅决计全师直捣大藤峡,始至峡口,儒生里老数十人伏谒道左,愿为向导。襄毅叱左右缚斩之,果贼也。贼大惊曰:「韩公天神也!」麾兵夺横石塘及九层楼诸险。丘文庄浚《凯歌》所谓「一夜山灵惊失险,回头不见九层楼」也。大藤峡延广六百里,中有大藤如虹,横互两崖间。襄颜先后破贼三百二十四砦,斧大藤断之,易名断藤峡,勒石纪功而还,自作《平断藤峡长歌》以纪事,所谓「大藤根株悉已断,五岭封疆真再造」也。)
维基
韩雍(1422年—1478年),字永熙,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
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科进士,授御史,出巡河道,后巡按江西。
景泰二年(1451年),升广东副使。
景泰三年(1452年),经华盖殿大学士陈循推荐,任右佥都御史,代杨宁巡抚江西。
重建滕王阁,“堂高逾二十尺,而楼又逾其半,宏深富丽”。
又弹劾宁王朱奠培不法之事,得罪宁王府。
天顺元年(1457年),撤销天下巡抚,改任山西副使。
朱奠培因前事怀恨在心,趁机弹劾,被下狱夺官。
后起用为大理寺少卿,不久复任右佥都御史,辅佐左都御史寇深理都察院事。
天顺四年(1460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大同。
天顺七年(1463年),入觐议事,留用为兵部右侍郎。
明宪宗即位,受翰林院侍读学士钱溥连累,贬为浙江左参政。
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因广西大藤峡(广西桂平市西北约8公里的黔江下游)瑶、僮各族动乱,兵部尚书王竑力荐韩雍为左佥都御史,赞理军务,与赵辅等率军16万前往镇压,多所杀伐。
五月,叛军杀泷水主簿陈衍。
十一月,明军长驱至大藤峡口,叛军近7000人被杀,擒杀叛军首领侯大苟,改地名为断藤峡,韩雍任两广总督,驻梧州。
最终因下属及同僚攻讦致仕。
两广人念其功绩,立祠祭祀。
家居五年后卒,享年五十七岁。
正德年间,追谥襄毅。
著有《襄毅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