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邓愈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行枢密院判官邓公勋德颂 元末明初 · 朱升
四言诗
岁辛卯,淮西兵起。明年,自蕲渡江者,蹂饶陷徽,江东大扰。至于丁酉六月之间,胜负相寻。徽民受兵者,凡十有二次,而犹不知所终也。于是泗水邓公奉江南省平章朱公命,由宣取徽,先声所至,不戮一人,郡邑以定。公淑德夙成,威信昭著。始至郡,立城堡,作庐舍,旬日竣事,而民不知有役。纳降附,下条教,村疃帖服,而民不知有军。分兵戍诸县,抡才以官治之,军民有职,止下相维,遗黎乃知免矣。将官张思总戍休宁县,能宣布公之德美,以福其民庶。又请邑土朱升作颂以传之。颂曰:
徽之为郡,介乎万山。
昔有革代,招附以安。
曩岁淮兵,渡江窥浙。
直捣于徽,肆其燔劫。
突来荐至,奔北相仍。
六胜六负,哀哉民生。
猗与辨章,秣陵开省。
勋业崇崇,纪纲井井。
既克宛陵,南复楚疆。
有献于公,请事徽方。
公曰噫嘻,无穷于远。
蕞尔山城,其边三面。
策者曰否,彼邻杭封。
全有三关,浙右囊中。
公曰噫嘻,兹为重役。
总率招徕,必资淑德。
邓友德,兰茁其芽。
汝父汝兄,致命邦家。
宣众未降,长枪馀党。
既屯于徽,惧残彼壤。
事有机速,为我南行。
汝亲吾养,汝家吾承。
邓公曰唯,惟辨章令。
辨章之心,徽人之命。
爰敕渠帅,即日启行。
衙兵之胡,新附之汤。
江淮之雄,苗僮之锐。
列骑联旗,两州相缀。
惟徽厌乱,城郭久空。
诸军毕入,诛其莱蓬。
既栅既城,以营以室。
将士分功,成之旬日。
乃纳降附,浆酒温存。
受其鸡豚,为之饔飧。
使观其军,使行其垒。
意气包涵,家人笑语。
民曰此军,与吾为侪。
曩者轹我,今吾服怀。
士曰此军,非曩之匹。
阃幕衣冠,中原典则。
曩之来者,驱民为兵。
何为强弱,徒歼厥生。
曩之来者,每事报复。
指摘吹求,炽然茶毒。
今兹下令,军民判然。
不教之众,奔北之先。
今兹下令,新自今日。
无长骁风,酷为指挥。
流离还定,渐复其初。
里有耕桑,家有诗书。
凡此之功,在于镇静。
万喙同声,归功于邓。
镇静之道,制胜之规。
谢公指顾,秦败淮淝。
镇静之道,致治之式。
曹师盖公,民以宁一。
紧公懿质,辨章登之。
进之于学,玉而成之。
云台元功,少年杖策。
人谓我公,今之高密。
以究劳绩,以开隆平。
秉心勿替,引我民生。
徽民愿公,祝我眉寿。
仰彼吴苍,夕昕稽首。
戍将承德,请作诗章
刻之县斋,以传无疆。
田按:友德卫国公邓愈也,初名友德,太祖赐名愈。年十六领军事,吏称兵兴诸将,早贵未有如与李文忠者。善抚降附,所至得人心。此颂盖其移镇宣州,以兵取休宁、绩溪、徽州时作也。节制之师,抚绥之策,将率得人心如此,有明造邦之烈,于是觇之矣。
手提一剑归真主,百二雄师势独尊。
彤管铭功辉简册,青门为庶泣儿孙。
东皇已去花无赖,华表重来鹤有言。
六尺孤坟钟阜外,谁将麦饭吊英魂。
气节棱棱压万夫,平生百战定寰区。
丹书铁券当朝宠,武略文韬百世模。
淮泗腴田惟旧业,麒麟高阁有新图。
天家雨露东溟阔,况是河山旧剖符。
卫公田家子,神勇自天授。
十六冠军锋,二十寄戎首。
洪都既如盘,襄樊同拉朽。
长驱扫中原,曹宋相先后。
功大心转细,爵崇以卑守。
西羌十万帐,一战皆吾有。
辕门将星坠,悲声咽刁斗。
武顺以易名,帝念良不负。
中庙之九年。司宪府大司宪成公卒。赐谥曰思肃。卒后六十八年。公孙徵君浑。请铭于其友德水李珥曰。先君具石。求文之直而不华者。迄未就。子其笔以实。俾无负先志。珥辞不获已。谨按行状以叙曰。公讳世纯。字太纯。昌宁人。昌宁之成。载族姓书。国初领议政讳汝完。生礼曹判书讳石珚。判书生左赞成讳抑。赞成生汉城府尹讳得识。于公为王考。自议政至府尹。世袭大官。惟公显考讳忠达。卒金浦县令。显妣赵氏。白川大姓。复兴君胖之后。佥知中枢府事元寿之女也。公生于天顺癸未。幼有远志。自力于学。由甲科发身。再转汉城府参军。治剧举职。大为朴判尹楗所器。不敢待以郎属。历侍讲院司书,刑曹佐郎。选入弘文馆为副校理。累升至直提学。以内忧去位。服阕。还拜典翰。居经閤前后六年。善讲说。多所启沃。时论推重。升承政院同副承旨。累迁右承旨。辞以疾。迁工曹参议。拜司谏院大司谏。俄升嘉善。时燕山刻刑。滥及非辜。一日将戮沈顺门。适赐群臣宴阙庭。公顾四座曰。谏官可无言乎。两司皆缩颈。独献纳金克成,正言李世应奋辞应公。公笑曰。事若不测。吾三人当之。诸公色怍不敢违。遂抗章论救。虽不见省。士议伟之。未几。观察全罗道。入拜户曹参判。正德丙寅。如京师贺圣节。是年。中庙即阼。拜汉城府左尹。历大司宪,刑曹参判。出按忠清道。弊政虽革。凋瘵未稣。公抑痛爬痒。民获宁愒。召拜守知中枢府事。秩视六卿。遂赠公考县令公资宪大夫吏曹判书。盖异数也。移参判吏曹。复拜大司宪。引大体持威重。识者多之。甲戌正月。得疾。上命内医诊视。二十七日。疾革移箦。卒于正寝。享年五十二。讣闻。辍朝一日。吊赙之礼有加。公资敏而有局度。造次无遽色。遇事明果。直情而行。待人信。与兄弟友。律身居官。内外斩斩。峻洁少许可。且不肯随俗俯仰。所与交惟郑公光弼,申公用溉辈数人而已。权政丞匀性倨。客至不时见。若闻公来。必倒踪而出。其取敬于名流如此。又不喜声色。家无妾媵。卜宅白岳峰下。公退。啸咏泉石閒。萧然若无爵者。教诸子能以正。有致大名者。本于庭训云。以其年四月。葬于坡州向阳里居愚之原。配贞夫人光州金氏。司仆寺正克怩之女。左议政国光之孙也。和顺庄重。公在。匹美无违礼。公殁。善持家。闺门肃穆。后公三十九年。以嘉靖壬子十月十二日。卒于坡州牛溪村舍。年八十七。明年闰三月。祔公墓。男四人。长曰守瑾。昌陵参奉。次曰守琛。有高识。负抱不衒。德望盖一世。卒赠司宪府执义。墓铭是退溪先生之作。次曰守琮。英特拔俗。游赵静庵之门。尝及第。被党累削名。殁后还给科牒。金慕斋表其墓。次曰守瑛。缮工监副正。女一人。适郡守李殷雨。先逝无子。参奉有一男五女。男曰濯。直长。女长适判书慎喜复。次适进士姜瑞。次适士人洪胤藩。次适别坐李纯臣。次适士人金澹。执义有一男一女。男曰浑。守先人业。养病林下。屡徵以宪官。固辞。今为典设司守。亦不拜。女适直讲闵忠(一作思)道。浑有男曰文浚。女二。皆幼。及第有一男曰耳。见为县监。有男曰文溉。副正有三女。长适士人赵纯善。次适及第李彦忠。次适士人赵禧。男曰汲。庶出也。铭曰。
刚不亢急,温而树立。
技经肯綮,迎刃解体。
遭时孔燬,批逆售忠。
王明受知,祛衔有期。
寿不视德,天夺何速。
媲以女士,胚贤引祉。
嗟躬之劬,惟后之焘。
事远或昧,镵坚是告。
公讳汝梁。字士干。姓申氏。高灵人。高祖文忠公讳叔舟。相光庙。勋业载国乘。曾祖讳㴐。以咸吉道观察使。死于李施爱之乱。朝廷褒其忠。祖文景公讳用溉。相中庙。以英才文艺名。考判决事讳瀚。吏才绝伦。娶丰川任氏佥知孟瑛之女。以弘治乙丑二月六日。生公于京第。判决公之兄参奉讳淙无子。以公为后。参奉公娶安东权氏。奉事操之女也。公以权氏为妣。公业儒不第。嘉靖己丑。以荫拜英陵参奉。累迁内资寺直长。丁酉。中进士试。是年。升主宗簿寺簿。历司评。出监阳城县。庚子。丁权氏忧。癸卯。拜监察。升军器寺判官。迁司议。丁判决公忧。厥后。拜都总府都事。升经历。历汉城判官,中枢都事,长兴宗庙等令,顺川通川麻田德川载宁五郡守。最后。拜内资佥正。万历庚辰七月壬辰。以疾卒于正寝。享年七十六。公先娶东莱郑氏主簿劳谦之女。文翼公光弼之孙也。生一男三女。男曰栻。义禁府都事。女长适李复庆。次适郡守郑得。次适徵君成浑。再娶光州金氏从仕郎纯之女。文敬公礼蒙之曾孙也。生二男三女。男曰橚,朴。皆业文。女适学谕姜宗庆。次适别坐李毂。次适郑之升。栻娶判官成子清女。生二女。长适检阅俞大进。次适进士柳梦寅。侧室男女各二。男曰应梧,应槚。皆幼。橚出后再从父司艺汝楫。娶县监尹辕之女。朴娶县令安士钦女。生男曰应桓。李复庆早卒。郑得妻无子而夭。成浑有一男二女。男曰文浚。女长适南宫蓂。一幼。姜宗庆生三男三女。男长曰晋晖。馀幼。李毂生一男二女。男曰光后。女幼。郑之升生二男。曰㚡。曰并。姜,郑妻皆先公卒。其年九月乙未。葬公于杨州金村里。与郑令人同茔异室。郑令人卒于甲午三月。享年二十九。金令人卒于壬午正月。享年六十六。祔葬如礼。成徵君自志公墓。求碣铭于其友德水李珥曰。外舅少文多质。喜怒不遽。居家简俭。只守世业。不营生产。家人亦耻规利。在官廉慎。务损上益下。节用裕财。民多有去后思。恬于势利。不肯为趋承之态。于废兴荣辱。非所汲汲。此可应铭法。珥曾按海西。公宰载宁。见其仪朴而事勤。固赏其为长者。徵君不我欺也。铭曰。
克济其美,克守厥家。
年踰于爵,实浮于华。
徵士作赘,有言不阿。
载镵于坚,百世无讹。
赠效忠仗义协力宣武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世子师。永嘉府院君。资宪大夫议政府右参赞,八道都元帅权公之墓。丽牲之石既具。右议政申钦脩辞而勒之曰。公之攻讨之绩。简易崔公岦纪之于幸州。公之事行之懿。公之婿鳌城相国李公恒福志之于幽隧。宜无以加诸。顾稽古昔典章。如公茂烈。行应铭法。法当表之大逵。以诏来者。公讳慄。字彦慎。远祖幸新罗宗姓。讨甄萱有功。丽祖赐姓权。封之安东。仍籍焉。十三世而溥。政丞以寿福终。一家封君者九。历三世而近。官赞成。即公六代祖也。曾祖曰侨。杨根郡守。祖曰绩。江华府使。考曰辙。议政府领议政。历事四朝。为太平宰相。妣曰曹氏。迪顺副尉承睍女。夏城府院君益清之后也。嘉靖丁酉生公。弱不好弄。长而无纨绮华靡之习。议政公奇之曰。吾门有人。攻经学甚勤。而少踸踔。滞于公车。万历壬午。中式年文科。时年四十六。识者或知为将相器也。由承文院正字著作博士。升成均馆典籍。更司宪府监察,礼曹佐郎户曹正郎全罗都事镜城判官。辛卯。复除户曹正郎。超拜义州牧使。壬辰春。坐事罢。夏。日本酋秀吉逞射天计。遣秀嘉,行长等。众号六十万。入寇。举国劻勷。宣庙下教曰。予闻权慄才可试之。拜光州牧使。公即日陛辞。贼踰鸟岭陷忠州。巡边使申砬死之。贼长驱薄京城。大驾西狩。全罗道观察使李洸与忠清道观察使尹国馨,庆尚道观察使金睟。领兵十万到振威。洸问策于将佐。公曰。主公扫境内以来。国之存亡。在此一举。今宜奖率大军。直指水原。由通津涉祖江。遮遏临津。禀命行在。则我得其势。可以图大。洸不从。未见贼而溃。公还光州。奋曰。庙社丘墟。主上播越。为臣子者。岂可坐待国亡。传檄旁郡。得兵一千五百。进屯梨峙。扼两南吭。岭南贼与锦山贼合力来攻。公挺剑而出。先冒白刃。诸将相谓曰。儒者亦如是耶。士气百倍。败之于岭下。朝廷欲试之巨镇。秋。迁守罗州。未之官。跻授全罗观察使兼巡察使。公拜命痛哭。大选全州。自领精兵一万。为西上计。据水原秃城为固。危动京师。直摇西路。秀嘉惧乘其虚。行长虑议其后。若防制水。坐牢关西心。宣庙解尚方剑驰赐之曰。诸将不如令者。以此从事。又令义兵诸阵悉统于公。京城贼患公落其角距。出数万众作三阵。往来挑战。公坚壁不应。间出奇兵摧之。居五日。贼烧营遁。畿辅之贼亦捲入京城。癸巳。自秃城移栅于阳川。分兵列援。欲直渡阳川江。进垒城西鞍岘。诸将力止之。军于高阳之幸州山。京城贼方盛。见公孤军深入。二月十二日。贼尽其精勇。分二路夜逼幸州寨。公起视之。则凶锋蔽野。围寨数重矣。公即令士卒传餐。择善射者列于睥睨间。下矢如雨。且拣力士。投石击之。继放车子火。自朝至暮。贼九进九却。已而贼待束草纵火。大喝登寨。公提尚方剑。立督诸将。诸将争先薄战。贼遂熸。贼之将卒死者。不纪其数。委其军实而走。收斩一百三十馀级。捷闻。特加资宪大夫。将士赏赉有差。皇朝游击查大受来见公叹曰。外国亦有真将矣。宋经略应昌移咨奖之曰。权布政可谓板荡忠臣。中兴名将。赏以䌽币白金等物。兵部尚书石星奏曰。陪臣权慄独守孤城。以抗强劲。天子嘉之曰。全罗斩获数多。该国人民。尚可振作。公既蹂幸寇。徙营坡州。坡乃迤西孔道。贼惮之。又欲报幸州之败。刺血祭天。谋犯公而竟不敢窥足而右。四月京城贼遁去。公将以轻兵蹑之。会李提督如松方用计退贼。阻公使不得南。六月。拜诸道都元帅驻岭南。冬。拜刑曹判书。转议政府右参赞。甲午春。以疾辞。宣庙轸之。医问交道。有武士避戍匿于全州。公斩之。体臣听其家人诉请公罪。公罢笑曰。为将数岁。不得以军法斩一卒耶。谢事归江华故里。未几。叙拜汉城判尹。户曹判书知义禁府事兼管备边司。入侍前席。宣庙教曰。非卿国家何以得至今日。辍内厩马赐之。丙申。拜忠清道观察使。宣庙命为都元帅曰。卿忠劳茂著。勇略超世。名闻天下。威慑敌国。元帅之任。舍卿伊谁。及辞朝。召见赐酒以劳之。复赐内厩马。七月。湖西土人李梦鹤反。连陷五邑。朝廷命公讨之。公提兵急趋。贼已就歼于洪州。治其党与。上谳甚晰。湖路获安。冬。我国人自日本来者传言。清正欲再入寇。朝野汹汹。公曰。设令清正复来。自有待之之道。聚首忧畏何益。奏陈列栅制贼之策。丁酉秋。果再肆。陷晋州南原。直指畿甸。公且战且行。斩级以闻。承召赴朝。倚公防截汉津。还朝翌日。旋与天朝将官彭友德渡江。战于稷山大破之。冬。天朝大发兵。遣提督麻贵,经理杨镐。攻蔚山贼。公领众先攻。突骑径前。斩后进者以徇。诸军距跃蚁附以登。陷其外城。提督,经理交口称之。戊戌春。以疾乞免。宣庙慰谕勉留之。天朝遣兵部尚书邢玠。督三提督分路讨之。公随刘綎攻顺天贼。綎素无战心。持重不进。公累画策而綎不听。未久贼大衄于水军都督陈璘。且其酋秀吉死。诸路贼并捲还。己亥夏。公病𠫷控辞。宣庙许递。七月六日。竟不起。享年六十二。宣庙震悼辍朝。赙赗有加。遣官致祭。命赠赞成。九月。窆于杨州洪福山戌坐之原。先兆也。越七年乙巳。论功录宣武功臣一等。赠领议政府院君。公前夫人曰昌宁曹氏。佥正辉远之女。温庄和厚有壸范。年二十四而卒。赠贞敬夫人。有一女乃鳌城公也。生二男一女。男长星男。次井男。皆荫仕为郡守。女曰尹仁沃。星男初娶判书权徵女。生一男一女。后娶主簿金继男女。生二男四女。井男娶承旨尹顗女。生一男一女。尹仁沃生一男一女。后夫人曰朴氏。竹山望族。县令世炯女也。明惠持法度。奉姑承公。一顺无违。公殁。以未亡自处。节祭时祀。无不式礼。时制衣服。设奠焚之。后公十年卒。戊申二月也。年六十二。封贞敬夫人。四月祔葬于公墓之兆。无子。公取仲氏子益庆为后。益庆补荫职为县监。初娶李光轮女。生三男。曰㠍武科县监。曰岦。曰嶪。后娶李净女。生一男三女。男曰巘。女曰李道基。馀幼。㠍有二男一女。嶪有一男。道基有一男。并幼。公身颀八尺。容貌魁伟。符彩严重。制行忠朴。处父母兄弟。愉婉和厚。丧哀祭诚。一出真素。待遇宗族。咸尽其欢。性好施与。家无长物。处事周慎。举必万全。临敌对垒。言为整暇。建牙开府。再领储胥。身先士卒。号令严明。将士亲附。谋行功从。刬削大敌。以寡敌众。虽古名将。有不及者。皇朝石尚书星遇我国使者。询公起居曰。尔国若有权公数人。何忧焉。倭人亦见我国人。必问权元帅何在。其为华夷所共服如此。在戎行。手录圣旨及天朝咨揭曰。我死。李议政必能志我墓。此足矣。洎释负。构一室于江乡。号晚翠堂。寓其志也。呜呼。钦是公元帅时幕佐也。有虞卿白璧之知。无中郎黄绢之辞。窃尝评之曰。高山深林。龙虎变化者。公其人也。汾阳之勋而不得致中书之考。晋公之德而不得享绿野之乐。兹为可嘅。而若其仗节尽瘁。身佩安危。丹书铁倦。永保始终。足与二公媲云。铭曰。
若昔壬辰,蠢彼介鳞。
鞠顽裒凶,奔突跳踯。
孰狝孰剔,遍我箕封。
惟上曰咨,畴董我师。
繄尔其才,公膺其重。
八路是总,再燃于灰。
熸之于幸,大锄其梗。
于稷于蔚,左水右陆。
扼项批脊,莫我敢越。
斗极重恢,黄道褰开。
伊公之烈,人谋毕凝。
鬼神与能,伊公之筹。
赫赫厥灵,巍巍其名。
伊公之休,有山巀峛。
有碑嵽嵲,伊公之藏。
公有幕佐,载扬载播,铭于墓阳。
宁河王邓愈 明末清初 · 蒋薰
七言绝句
将军麟阁与云齐,绝塞荒祠落日低。
不是扪苔寻断碣,更无人说邓征西
⑴ 愈为征西将军直扺昆崙山封宁河武顺王
衰年远别剧生愁,为送梅兄枕畔留。
遥想龙湾风雪夜,一枝瘦影梦罗浮。
无恙松楸古,含悽拜墓门。
清芬诵先世,旧德在礽孙。
族异通侯贵明宁河王虹人,吾宗则于永乐间自苏州徙实凤阳,非同族也),家惟素业存。
寄言诸子侄,珍重感君恩。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