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田景新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1—1631 【介绍】: 明山东长山人,字默承,号青岳。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编修,累官少詹事。以忤魏忠贤,革职为民。崇祯初,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次第贬黜阉党,人情大快。后以事忤旨革职,谪戍代州,卒于戍所。福王时复官。有《玉海纂》、《四素山房集》。
维基
刘鸿训(1565年—1634年),字默承,号青岳,山东长山县(今淄博市周村区)太和庄人。
明代东林党政治人物。
刘一相之子。
万历十三年乙酉科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庶吉士,改授翰林院编修,曾参修国史。
泰昌元年(1620年),出使朝鲜,回国时辽阳已被清军占领,朝鲜为其建造二舶舰,绕境而返。
途中收容多位难民。
升任右中允,又改左谕德。
天启六年(1626年),任少詹事,因忤魏忠贤,被削籍为民。
明思宗时,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
任内遇事敢任,曾建议先朝官员转调太速,需行久任之法,又推荐了毕自严出任户部尚书。
但刘鸿训在庙堂议事,当其意见不被皇帝同意时,便会感叹说「圣上毕竟只是年轻的君主」,崇祯帝都会因而生气。
崇祯二年(1629年),因改太傅惠安伯张庆臻敕书事,谪戍代州,按例总督京营者不辖京师巡补,刘鸿训及中书舍人田佳璧在敕书上多加「兼辖捕营」四字,遭御史吴玉弹劾,给事中张鼎延、御史王道直亦参刘鸿训,此时正值「宁远闹饷」之时,且在罗织株连所谓阉党之后,加上他曾说:主上毕竟是冲主。
崇祯帝无意维护,而众臣大作文章,御史田时震、给事中阎可陛接连劾其贪污收贿案。
最终刘鸿训谪戍代州、兵部尚书王在晋、职方郎中苗思顺遭削籍,田佳璧斩于市,张庆臻停禄三年。
因痛斥阉党杨维垣、李恒茂、杨所修、田景新等人,谪戍代州(今山西代县)。
崇祯七年(1634年)五月,卒于戍所,享年七十。
著有《四素山房集》、《皇华集》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5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武莪。
万历二十六年进士。
授宁波推官,擢工科给事中,即疏请通章奏,缓聚敛,谓“陛下负拒谏之名,辅臣收固宠之实”。
梃击案起,上疏谓郑贵妃兄郑国泰欲别嫌疑,当保护皇太子、皇长孙起居。
帝见之大怒,而难以加罪,遂出为外官。
天启四年累官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
御史田景新希魏忠贤意诬士晋受叛臣安邦詹重金,被除名,愤郁而卒。
维基
何士晋(?—1625年),字武莪,直隶宜兴县(今江苏宜兴市)人。万历戊戌进士,天启间累官两广总督。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初授宁波府推官,擢工科给事中,刚直敢言。历任浙江佥事、尚宝司少卿、太仆寺少卿、广西巡抚。天启初年,累官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为御史所诬,除名,愤郁而卒。《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祥符人,字损仲。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潍县知县,迁兵部职方主事。三十年,坐事削籍。家居二十年。光宗立,起光禄寺丞。天启初三迁大理少卿,累官工部右侍郎。遭阉党诬陷,落职闲住。生平淡泊处世,好书画古玩,不惜典衣举息购置。以家居多暇,得尽读经史百家之书,天启间与董其昌并称博物君子。但口多微词,评骘艺文,排击道学,机锋百出,人不能堪。有《王损仲集》。
维基
王惟俭,一作维俭,字损仲,河南祥符(今属开封市)人,明朝万历年间政治人物。
万历十九年辛卯科举人,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
历任山东潍县知县、兵部职方主事。
万历三十年(1602年)春,辽东总兵官马林忤税使高淮被逮,兵部尚书田乐等营救之。
神宗大怒,惟俭因此获罪,削籍回家。
光宗时,任光禄丞,迁大理寺少卿。
天启三年(1623年)八月,擢升右佥都御史,累迁山东巡抚,后被魏忠贤党人田景新构陷,落职赋閒,忧愤而卒。
著有《文心雕龙训故》十卷。

人物简介

维基
唐世济(1570年—1649年),字美承,号存忆。
浙江乌程县乌镇(今属桐乡市)人。
明末政治人物。
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举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授宁化知县。
三十六年考选为监察御史,四十二年巡按淮扬,四十六年巡视京营,升掌河南道,上言九事。
熹宗即位,升大理寺左寺丞,天启元年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钱夫人的《满庭芳·寄夫美承掌宪并次来韵》是为丈夫唐世济升官而写的庆贺词。
三年二月被劾,引疾乞休。
五年三月起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六月改兵部右侍郎,寻为御史田景新参劾去职。
崇祯时,依附温体仁,累官至左都御史。
崇祯九年,边疆有警,唐世济推荐霍维华治理边境,大臣们群起而攻之。
十一月,唐世济入狱。
不久罢官。
崇祯十七年重修乌镇双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聊城人,字允修。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历官礼部右侍郎日讲官,熹宗誉为讲官第一。天启三年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文渊阁。五年,以论杨涟等事,为魏忠贤所诬陷,被劾辞官。卒谥文恭。
维基
朱延禧,字允修,号蓼水,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人。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山东乡试第五十一名举人,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
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丁艰归。
三十五年(1607年)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历左中允、左谕德兼侍讲,四十年(1612年)任顺天乡试副考官,升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以乡试有误被弹劾去职。
泰昌元年(1620年),明熹宗即位,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改詹事府詹事。
天启二年(1622年),升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任日讲官讲《尚书》,教习庶吉士,被明熹宗赏识。
三年(1623年)正月,晋朱延禧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七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十一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
负责编修的《神宗实录》《光宗实录》成书,负责督修明定陵、明庆陵竣工。
五年(1625年)正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司礼监规定内阁票拟称魏忠贤为“元臣”,朱延禧反对。
御史田景新因此弹劾朱延禧。
六月,朱延禧被革职归乡。
朱延禧去世后,谥号文恭。
著有《畸斋诗文集》十五卷。
蒋谨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蒋谨(1574年—1628年),字钦之,号尊阳,南直隶常州府江阴县人。
原名蒋应谨,夙擅文誉。
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年),以选贡入南京国子监。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举应天府乡试第二十二名。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进士。
不久丁外艰。
服阕,除中书舍人。
三度奉使,推辞馈赠,有清望。
当考选,以门户故,量移工曹。
七年,晋工部都水司郎中。
治河淮徐,以旷工银补工费,畚锸云集夏镇。
河使章谟任故,谨兼摄,籍公费三千金遗赠其子,不入一锾。
九载,绩成,擢江西参政,备兵南瑞。
省讼蠲赎,四署司道篆俱如之。
天启二年乙丑(1622年)冬,奉表入贺,不通贽谒,逆党曹钦程希珰旨,嗾田景新疏劾之,摘其姻知高(攀龙)、缪(昌期)为邪党,作诗及时政为讪谤,矫旨削夺归。
灌园南郭外,恤族赈贫,施糜掩骸,多为德于乡。
崇祯改元,拜疏讼冤,奉温旨复职起用,即以其年腊杪一夕卒。
谨廉隅自饬,门无杂宾,历仕二十馀年,未尝通书政府。
独其废置以高缪,而恤典不及,时论惜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7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堂邑人,字蓬元。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以军械不备,下狱,旋戍边。召还后授兵部侍郎。甲申之变时,曾受李自成军拷掠。寻南下福建,为明唐王浙直总督。顺治三年归清,官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有《礼经集注》、《乐经集注》。
维基
张凤翔(1577年—1657年),字稚羽,号元蓬,山东东昌府堂邑县(今山东省聊城县),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山东乡试第十四名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登辛丑科进士,授直隶广平府推官,升吏部稽勋司主事,万历三十五年,任文选司主事。
万历四十年,升任验封司员外、文选司郎中。
泰昌元年,改任南京太常寺少卿。
天启元年,任北太常寺少卿。
天启二年三月,任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地,此后叙平妖靖乱功,加升右副都御史。
天启三年十月,加升兵部左侍郎,孙翕之荫锦衣卫百户,十一月刑部左侍郎乔允升升任尚书,张凤翔被命回部管事。
丁忧归。
天启五年正月起补原官,寻署部事,六月引疾求去,允之,寻为御史田景新、陈朝辅疏参为门户传头,东林帮手,被令冠带闲住并削荫子。
崇祯元年,起为吏部左侍郎,次年升工部尚书,时清军入关,京师戒严,以都城悬帘狭薄,崇祯帝大怒,二年十一月与兵部尚书王洽同被入狱,谪戍陕西。
四年四月,上念旱,释前工部尚书张凤翔、左副都御史易应昌、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都督李如桢。
明亡后归顺清朝,顺治三年,起用为户部右侍郎,请减山东加饷八十三万。
顺治五年,改吏部左侍郎,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请设三省总督,用张存仁平诸土寇。
顺治八年,升任工部尚书,同年加太子太保。
十年正月以年老致仕。
顺治十四年卒,年八十一。
十五年三月赐祭葬如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念劬。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历官户部主事。榷税九江,未及期而课满,即放关免税,商人德之。累迁广西布政使,以耻于为魏忠贤建生祠,不赴。坐高攀龙党削籍。崇祯时起为湖广布政使,卒官。
维基
李守俊,字念劬,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应天乡试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授广东高要县知县,治最,迁户部主事,榷九江,未及期,度无亏课,即放关船免税,商人德之。
泰昌元年(1620年)十月,由广东按察司副使升为福建布政使司右参政。
天启五年九月由浙江右布政升为广西左布政。
时天下藩司皆为逆珰魏忠贤建生祠,守俊耻之,不赴任。
珰使御史田景新参守俊党高攀龙,削夺听勘。
崇祯改元,复起补广西左布政,召对,改湖广左布政,卒于官。
榇过浔阳,父老相率携羊酒泣奠,曰:放关一事,目中不可复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