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黄胤锡

共 2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江汉秋多雁,游人始忆家。
登舟此风浪,分袂即天涯。
客路生圆月,离亭驻晚花。
心期如可保,何必咏同车。
君家寿席盛逢迎,皓发清樽照眼明。
他日凤毛留禁掖,十年凫舄返春城。
老身欲动山何重,小雨忽来风复轻。
向晚冲泥真自怯,会须晴景且閒行。
东方有一士,禀气清且完。
真率复逖宕,岌岌缨儒冠。
浮游玩斯世,人天无愧颜。
逸翰穷苍籀,妙键透玄关。
清趣寄醉乡,高情蹑云端。
见者自崖返,仰视不敢弹。
丹穴认凤毛,苍榆疏鸑鸾。
晚交诚非偶,珍重保岁寒。
崇祯之再乙丑。即我圣上二十有一年。而天申之节。又于是五十有二年矣。是岁春。上遵太祖肃宗故事。亲入耆社。遂乃覃恩八域。以追缟衣之养。九十者之二品。八十者之三品。即其例也。国人之得与者凡几人矣。而我金公亦其一焉。公时年方盈范数之小成。而气力昂藏。体貌丰健。能以筋力为礼。有非老衰者肰。吁是岂俗人顽寿之比者哉。宜乎受天之禄。而国家之又有以优之也。其六月某子官奚果以恩牒致于家。公跪而曰兹吾王所以存老臣者。不可不谋所以侈之。你家人其设曲宴。以谢王恩。无徒贺我为也。子若侄等骏奔走惟命。乃于仲秋某丁。公具品服见先龛讫。速众宾列长筵。齍酒拌蔌。于左于右。饮且酣。公手写近体诗一章要诸人。赓之者若而人。后数日胤子公走人于胤锡严君曰。子吾春府妹子。不可外也。盍亦和之。胤锡于是始耳之也。因窃私曰余虽无似。幸于公而叨厕弥甥则其平生恋嫪之情固不浅浅。公又于余。不以鄙而不屑则中心感佩。何日忘之。矧圣上临著大行养序之仪。而公实齿焉。则在胤子公之心。其为忻悦固不容道。而余又安得不为之贺也。乃者奉诵诗章。讽咏三再。益见谦光之德。蔼肰于辞表。其无一言之发乎。惜乎。世故牵挐。岁月迁嬗。终未遂此耿耿。逮至今春。始乃隙閒。次韵缮写以呈。而重以一言尾之曰。昔程夫子有言曰不学则便老而衰。说者曰学问则义理为主。故阅理久而益以精明。不学则血气为主。故阅时久而益以衰谢。今公一身虽若不拘拘于礼律矩绳之内者。而细观其作止视听。则虽以世之以道学自命者。犹不是若也。血气何自而为主。而体貌何自衰谢乎。是故年高八耋。而眼不花也。齿不动也。而精气日以明。筋力岁以强。以至受国家之鸿渥而擢三品之崇秩。则向所谓俗人顽寿之伦之不足比者。渠不信耶。诚愿我公益体夫子之言。用自警省。则将见老境之髭发渐胜平昔。而大齐之寿百廿之年。自可迎而永之矣。语曰黄流不注于瓦缶。福禄不降于淫人。今胤子公及适孙并以文行相尚。则公之福禄尚且自天之未艾。而方来食德之效。岂独长年而已哉。抑余于是复有谂焉。夫君亲一致也。忠孝之道。焉有二端。圣上所以安老之典。既已尽矣。无以尚矣。而他日中枢之恩。必且不期而至。其在子孙。𠅩不起孝而事亲。将以移于事君哉。噫。胤子公供滫𤅵之道良亦至矣。则后来阐科之日。其所以事君者亦必一辙。肰其忠孝之教。又本于父兄。则公必谆谆温凊之际。而有不待乎人言耳。未知公以为如何。公自号蓝溪。胤锡之祖妣之兄。而年纪则我祖妣让公三焉。公今年八十有二。而我祖妣前十年即世。昔尝拜公。已有目瞿之悲。兹当奉和。不觉涕簌簌下也。
圣朝仁政浃遐氓,天遣吾公老太平。
八耋高年身愈壮,三阶崇秩世同荣。
地经学士浓仙气,家继鸣川趾美名。
小子嗟违筵上颂,䌽笺徒替寿杯倾。
蓬莱李丈。与外弟金启甫(天若)。遍游内藏白羊及福峡。与赵进士丈(傥),金士谦(益休),白载闻,僧处仁,性愈有唱有和。联为巨轴。归过永叟。大诧眺览之胜。且嗔永叟初不与偕。永叟既写一通。以当卧游。温叟先次一二。永叟亦辄续貂云。
万念知君自坐忘,独敲晨磬到斜阳。
几傍狮子凭时稳,函里莲花译后详。
结夏经年青眼旧,连岩归路白云长。
离情莫许随流水,一出山门便渺茫。
海内知音少,天地一永叟
东来亦聊尔,幸遇胥如友。
① 自马峙联句至东楼韵。总而录之。命曰林溪录。○并后叙。
曲径三十里,游春五六人(启甫。)
薄暮上东楼,一洗十年尘永叟
① 自马峙联句至东楼韵。总而录之。命曰林溪录。○并后叙。
桃柳三春节,飞泉九曲流(启甫)
客行暮方到,始觉入山幽永叟。)
① 自马峙联句至东楼韵。总而录之。命曰林溪录。○并后叙。
水阁人吟夜,风林鸟宿枝(启甫。)
此间有大隐,真趣竟谁知永叟。)
① 自马峙联句至东楼韵。总而录之。命曰林溪录。○并后叙。
扁留遂翁笔,山带武夷名(启甫。)
心法印可处,寒江霁月明永叟。)
共 2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