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冯从龙(1576年4月8日—1640年8月9日),字见甫,号云衢,四川顺庆府邻水县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三甲进士。其任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时,曾拆毁葡萄牙在澳门私筑的青洲教堂,捍卫了中国的主权。冯从龙民籍。行一。三月初十日(或作三月初四)生。万历二十八年庚子科四川乡试第四十九名。会试第三百八十四名,吏部观政。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四月,充副使持节册封藩王。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五月,充副使持节册封崇府怀安王翊锧。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四月, 册温裕王常澍长子由敉为纪城王。万历四十年十二月(1613年),制满赴部,暂拟授部衔。万历四十八年正月(1620年),由山东副使升浙江参政。天启元年(1621年),两广总督陈邦瞻、广东巡抚王尊德采纳了署广东海道副使徐如珂的建议,派遣监司冯从龙、中军孙昌祚等到青洲毁其所筑教堂及墙垣。事后徐如珂在给冯从龙的信中高兴地说:「青洲山事,仰仗威灵,尽撤而毁之,此数十年来所姑息养成而不敢问者也。而一旦伐其狡谋,破其三窟,非神谋伟略出人意表, 何以有此。」。拆毁「青洲城」,打击了葡萄牙殖民者的嚣张气焰。同年七月十五甲寅(1621年8月31日),升广东布政使司参政冯从龙为陕西按察使。天启五年(1625年)十月,为山东按察使、霸州道。天启六年(1626年)二月,升为湖广右布政使。天启六年(1626年)四月,宁达叙捷,赏银二十两。历仕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授中大夫、陕西按察使、榆林东路道(东路神木道)、宁夏河西道、陕西左布政使。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七【介绍】: 清山东寿光人,字静子,号如磐,又号拙石。康熙十一年拔贡生。自顺治二年至康熙二十三年,凡十五举,均未中式。工诗,为周亮工所赏。有《安静子集》(内含《纪城文稿》、《纪城诗草》)及词集《吴江旅啸》。
安致远,字静子,号拙石,寿光人。康熙壬子拔贡。有《纪城诗稿》。
人物简介
【生卒】:1712—1750 【介绍】: 清浙江秀水人,字循初,号柘坡。乾隆元年举人。工诗文,善画山水,精小学、音韵,尤擅算学。应梁诗正邀,赴京续修《通考》,旋卒。有《转注绪言》、《汉音存正》、《遂初堂类音辨》、《柘坡居士集》。晚晴簃诗汇·卷七十四
万光泰,字循初,一字柘坡,秀水人。乾隆丙辰举人,举博学鸿词。有《柘坡居士集》。柘坡居士集·序
闻渔阁续集·序近儒顾氏宁人之论曰: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余友万君循初计偕北上,馆尚书钱塘梁公第,以病卒。方病中,奉书母氏永诀外,荟自定诗十二卷一缄寄余,有「可存则付令子存之,不者燬之」之语。余与循初交好,磋切有年,而儿子如藻又尝从循初问字,情分宜然,固未尝属余为序也。初,余尝与循初论天下士,循初屈指今古文,手推宁波全谢山先生第一,心识之。庚午秋,遇谢山于杭州,为亡友再拜,恳谢山诺从。余既薄游频岁,归则谢山已病,不能作,今亦赴修文矣。循初兄敬怀谓余:「循初有自记一则,历记某年至某地、某为作序,约计十馀序,迄不得其一二。未知其文举不当意耶,抑散失无存也。谢山已矣,序非子不可。」余惟循初之诗之至,本不待序而章,而况于余序!姑述夫求序不得及余不敢僭为序之由,以塞敬怀之请,或亦例于顾氏「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云云已尔。刻既成,取循初别字,题曰「柘坡居士集」。其古文、诗馀极夥,闻手自燬去。外杂著十六种,则皆其自定缄寄者,俟他日续刻。是为序。时乾隆丙子十二月八日,同里汪孟鋗康古。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渔父面目,柳子厚早已拈出矣。柘坡先生善诗,有妙悟。客津门,与藕汀居士友善。闻渔阁、藕汀馆,柘坡处也,邻积水。每至秋空一碧,露葭烟苇,辄动江湖蓑笠之思。因取唐人诗「鸣榔闻夜渔」之句以颜其阁,而诗亦由是得名。呜乎!最初机惟柳子得之,末后句非柘坡不能道也。柘坡曰:「请试言最初、末后。」余曰:「闻声见色,均可入道。然得力处,色不如声。故圆通妙悟,以耳根为最。夫欸乃一声,则山水面目总在里许,而人不见也。柳子可谓人境双忘、翛然独脱者矣。柘坡居是阁也,身心一如,内外无馀。试于更阑月落之际听鸣榔而来者,其声到耳耶,耳到声耶?如声到耳,则听者居多,何江湖蓑笠之思不入其心也?如耳到声,则有心领会,虽欸乃一声,已落第二义矣,何诗之清空超忽能若是乎?然则这段消息,非末后一句亲到牢关者不能得也。吾故曰:非柘坡不能道。」顷之,柘坡动容,曰:「所谓末后句,吾得之矣。」余曰:「请试道看。」柘坡乃以手作圆相,曰:「此中有真境,欲辨已忘言。」遂相与大笑。即书之,以弁其简端。峕乾隆丙寅上巳后三日,田盘栖碧释云拜手。闻渔阁续集·自序
辛酉之冬,予在天津,恂叔为筑屋三閒,后临积水,颜曰「闻渔阁」,取唐人「鸣榔闻夜渔」句也。壬戌,予旋里。癸亥,从兄宦粤东。甲子,复自粤北还。今年春,公车四上不第,恂叔仍留予闻渔阁,则所为三閒者已辟为菭华馆,而向所谓积水者积土实其涯,复为三閒,尺寸不殊,户牖如故。恂叔曰:「子知之乎?水与土,皆人心之所生也。向者视以为水,故惕然而临之;今也视以为土,故晏然而居之。使予不告子以改作之故,又安知子不疑地之加长而室之潜移耶?」居是阁凡一年,得诗若干首,即名曰《闻渔阁续集》。千金敝帚,自享多惭。然使登是阁者欲以知岁月之迁流,则诗亦不可废矣。乾隆十年除夕,秀水万光泰自序。(录入:天印山人周沛)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