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文禄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荒城罢兵火,溟海尚波澜。
讵意徵君里,俱为暴客残。
短书无自达,长铗倚谁弹。
始悟平吴易,空嗟得俊难。
王沂川 明 · 李时行
五言律诗
爱汝词华俊,才名人所闻。
高风齐孺子,逸思过参军。
剑气藏珠斗,丹光拂紫云。
招携吾岂敢,端坐慕清芬。
霜拂壶公无紫气,恶氛剪断兰陂水。
城中斗潦直千钱,铁壁重关裂如纸。
儿啼女哭不得将,十万居人同日死。
虹蜺蔽日颓无光,毒蛊含沙海雾黄。
官军重入收馀烬,士卒冯凌转创伤。
吁嗟二百年来久,海上烽烟从癸丑。
徽饶行贾多缗金,漳泉篙师称好手。
七国连谋败晁错,百年为戎叹辛有。
可怜枉死朱中丞,束湿无功成祸首。
皇天厄运诚可悲,翡翠琅玕亦杀机。
王恢失计真堪恨,殷浩虚名徒尔为。
腐儒藿食忧诚拙,借箸前筹亦未迟。
虎符急下潮阳戍,三版孤城好出师。
国事艰虞世变多,公今又逝奈如何。
惊号岂但吾私恸,叹惜非缘所好阿。
直节三朝仍独立,清名一代更谁过。
居然黄阁三贤相,童子咨嗟自不歌。
萧条人代迹成陈,湖老坟前草又春。
才及二期公又逝,更于先辈我谁亲。
来时赠语心犹勉,去月封书墨尚新。
只是箕星长不灭,回头清夜想精神。
道里东溟阔,星辰北极高。
危楼明月夜,回首寸心劳。
司马高名四国闻,富公专对赖忠勤。
曾从虎殿惊真相,更许燕都识妙文。
日落辽山遥接海,春来蓟树暗如云。
悬知夜夜台垣望,分得清光净塞氛。
驷马萧萧将远行,骊驹一曲不堪听。
百年实下伊川泪,万里虚高魏国城。
山指殷人曾采地,波连齐士欲投溟。
中原极目烟尘色,谁识书生感慨情。
故观察使龙岩李公卒踰祥。孤殿中公兄弟以状属持谦曰。先人之葬。尤庵宋先生已撰显刻。而幽堂之志有阙。惟子铭之。念公于吾妇党也。且方忝太史职。在记贤大夫事。以补青简。不敢以固陋辞。谨按公讳尚逸。字汝休。其先自新罗贵盛。有悤言采于碧珍。子孙仍籍焉。碧珍后为星州李氏。历罗讫丽。世有显人。入我朝。平靖公约东以清德著名。生讳绍元。登文科。仕止佐郎。是公之高祖也。曾祖讳有蕃。承旨。祖讳硕明。郡守。考讳善敏。县令。赠兵曹参判。妣江陵金氏。赠贞夫人。以公贵也。公以万历庚子生。幼颖异不凡。稍长。力学不怠。当光海戊午。公年十九。从参判公。自京踰鸟岭而南。居于善山。中甲子司马。丙寅。参判公没。庐墓三年。庚午。擢大科。权知成均馆学谕。转至博士。荐拜承政院注书。时论惜公未与槐选也。每入侍。记注赡敏。笔翰如飞。上嘉之。再锡厩马。及乞暇归省母夫人。赐珍剂。谕令速返。升典籍。历司宪府监察,刑户礼三曹佐郎。兼春秋馆记事官。丙子。出为黄海都事。冬。奴夷猝至。监司入海岛。公独守长寿城。激励军民。捍禦有备。一日夜已半。被掠士女数百人。脱走至城下。公即开门纳之。已而贼兵大至。呼声动地。城中汹惧。公坚卧不动。贼退去时。出兵击零贼。斩百馀级。而嫌于自伐。不以悉闻于朝。久露行间。遂患风疾甚。乱后除官。皆未就。己卯。病愈始拜命。由礼曹正郎。移司谏院正言,司宪府持平。将以御史按察岭南。而遭母夫人丧。制终。拜持平,直讲,忠清都事。癸未。复以持平迁掌令。时有武将孽子为勋贵婿者。咀咒嫡母。而人不敢治。公置之于法。递为诸司正。不拜。甲申。出为襄阳府使。为治简而明。革弊祛隐。节用蠲赋。张设有方。皆可为后式。居五载。政成民和。及弃归。橐无毫毛。民相与聚粟。来馈于家。事类会稽叟赠钱。公不受。民守门不忍去者浃旬。己丑。拜掌令。先是贼臣自点结奥援弄国柄。稔恶日久。中外莫不忿嫉。孝宗新即位。向用耆哲。自点稍失势。而诸附丽之者。盘据要路。诪张眩乱。公论惮不发。公与二三名流论自点罪。并斥其党。朝著以清。一时推其风裁。递为司艺。俄还掌令。更论自点。竟流窜之。自点所亲李彦标者。阴连北人。谋起大祸。公发吏捕治。自点家又因译人馨长。流言于虏曰。新王黜旧臣用山人。将欲举兵入伐。虏乃屯兵关外。遣七使来诘。举国震荡。公夷然曰。命乃在天。孝宗亲自弥缝。幸而无事。庚寅。拜献纳。递正宗簿寺。迁执义。以书状官如燕京归。为侍讲院弼善。时自点之党复入。沮公玉堂录。公遂求外得晋州。陛辞。上引见。谕以晋之一邑。予无忧矣。公感激上命。益殚治理。道臣上其绩。赐书褒美。有清简持身。阖境爱戴。古之循良。蔑以过此等语。尝坐兵事罢归。上思公善治。命还任。公在晋四年。拟两司春坊凡十四。而上不除。以重外也。大臣为言谏臣不宜久淹吏职。乃以辅德召还。出入胄筵。启迪尽诚。金监司弘郁以言事被鞫。不堪讯。仰呼公曰。尔知我无罪。尔若在言地。必救我也。上恶之特罢公。遂尽室南归。卜筑于星之南水石间。自号龙岩。盖有终老计。乙未冬。起家为安东府使。以治最赐马。戊戌春解归。旋拜定州。以其鄙夷。尤以兴学为急务。聚邑子弟而教之。绰有成效。未几。超授吉州牧使。升通政阶。至官。疏陈邑弊。上命施行。道臣褒闻。锡赉甚厚。时朝议欲试于盘错。岭南关西北方伯缺。政官辄举论公名。而有相臣挟憾沮之。辛丑春。以微故免。壬寅夏。又出为宁海府使。明年。升庆州。又明年。以刑曹参议。奉使于燕。庆人涕送。而定人迎拜塞路。还入户曹参议。迁同副承旨。序升左副。拜庆尚监司。宰臣又有嫉之者。以年老白上。首相沂川洪公命夏曰。某乃善人。而廉能素著。精力尚强。上然之。而公竟不赴。拜判决事,全州府尹。俱辞递。复入银台。尝于前席。极言时政。上倾听。丙午春。拜黄海监司。本道自乱后。列邑凋弊。乡校奴婢。皆役于官。圣庙无人扫除。鞠为茂草。公修治一新。悉还其奴婢。其馀废置事皆得宜。尝启言民隐。语涉宫禁。上盛怒命逮系。三司交争而不听。时久旱。白轩李相公景奭请见言公素清慎。所坐甚冤。上即释之。俄命叙。而自是七八年中。于内累拜诸曹参议,承旨。并不就。间出为江原监司。无何。忤权贵见劾罢。又为清风府使。属庚辛大饥。至诚乳哺。济活甚众。大兴水利。峡民赖之。秩满归。癸丑。始以工曹参议赴朝。当宁陵迁奉。敦事无愆。既虞而即还。上章乞免。仍及时瘼。多见采施。甲寅六月。仁宣王后从祔于宁陵。公诣陵下。葬讫而归。八月感疾。疾剧。闻显庙升遐。临绝。惟言国事罔极。无一语及家。是月二十七日也。用是年十月二十五日。葬于州北仙铃山坐卯之原。公天姿温然慈良。而其中刚方。言貌绝去矜饰。而自有绳检。尤笃于内行。前后居丧。毕尽情文。尝以禄养不逮于亲为至痛。其在襄阳。寡姊寓居其境。一以事亲之道事之。兄子主祀而贫甚。为建祭室。扁曰追远。后移居宿舂地。而祭时必亲诣。至老不变。与弟尚达友爱甚至。既长于吏事。而持之以廉白。抚之以仁爱。恤孤茕制豪猾。凡典八邑按二路。俱有惠化。居而民歌舞之。去而追思不衰。其处台阁。秉直不挠。有謇谔之节。协心忠贤。力去凶邪。士论甚重之。而雅性恬靖泊然。无进取意。以是通籍四十五年。多栖栖于外官。不称才猷。位不满雅望。识者咸惜之。及暮年。谢事南归。时士祸已萌。惟一室图书。莳花灌园。乡人至。相与款晤竟夕。而绝口不语世事。或有问者。悠然若不闻。其慎密又如此。平生自奉甚俭。遗令丧葬无或过侈。著祭式以赐诸子。不敢违也。初娶居昌慎氏。早夭无后。后娶固城李氏。府院君原之后。大司宪柳景深之外孙也。妇道纯备。治家有法。公甚宜之。生三男二女。男长墀监察。次坡县监。次埰别座。长女适士人郭之翰。次适金天变。监察有四男二女。长志长。次志望夭。次志容,次志宽。女长适士人沈漳。季为持谦妻。侧出男志海武科及第。次志河。县监有二男。长志奭,次志尹。别座有三男一女。男长志安,次志完。馀幼。郭之翰生一女二男。内外曾孙不尽记。系以铭曰。
自罗著望,维星之李。
平靖之后,公趾厥美。
才既有种,丽又得正。
端良之质,孝谨其行。
早登王庭,南金之良。
霜台奋笔,清议式扬。
奚为累麾,未咸厥施。
晚膺晋秩,亦云非卑。
然考宦业,多外少内。
人为公惜,公志有在。
其志维何,乐彼山樊。
浩然捲归,松竹满园。
引年知止,近世所罕。
全而乘化,何怛何恨。
公没未几,世故百变。
公独不见,后死之羡。
畴能道公,尤笔昭垂。
我志其幽,维据于斯。
岳渎钟元气,琳琅挺介圭。
清规流辈服,廉节古人齐。
际会真无敌,云霄不借梯。
讲筵莲烛撤,台席皂囊携。
报主心常切,忧时气欲低。
才通两铨秉,位极上台跻。
文靖轩容马,沂公饭设藜。
一心扶善士,馀泽奠穷黎。
名姓民争诵,蓍龟算不迷。
明庭方睹凤,幽梦遽催鸡。
大屋摧梁栋,长途去軏輗。
人亡邦日瘁,天夺理还睽。
圣主偏哀惜,儒林切惨悽。
议堂今寂寞,时事孰端倪。
夙昔登门馆,襟期谢町畦。
多年仰风裁,迟暮失提撕。
东阁开何日,西州没旧蹊。
音容嗟莫及,典则尚能稽。
故宅槐阴满,春江薤露凄。
公私一长恸,哀挽不堪题。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