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应熊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维基
倪斯蕙(1569年—?
),字尔澹,号禺同,四川重庆卫军籍,重庆府巴县人。
与同乡邹庭彦齐名,学者称为“邹倪”。
万历二十年(1592年)联捷壬辰科三甲第四十名进士,与邹庭彦同科。
授湖广蒲圻县知县。
擢升吏部考功司主事,二十八年七月与刑部广西司主事陆应川任河南乡试同考官。
历文选司员外郎,升郎中,三十一年四月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添注,乞假归省。
三十二年四月起复原职,养病回籍。
天启二年(1622年)起用为光禄寺卿,丁父艰,不赴任。
五年(1625年)六月复除南京光禄寺卿管少卿事,六年三月仕至南京户部左侍郎,七年以尚书服色致仕。
后与同乡王应熊家族发生争执,王应熊弟王应熙,嗾使倪斯蕙从孙倪大成发难,赴京控告倪斯蕙在籍不法,其子倪天和被逮入狱,时倪斯蕙年踰七十,一朝覆败,忧愤而卒。
喻思恂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喻思恂(1575年—1647年),字醒拙,号川石,四川荣昌县人。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
历柏乡、枣强等知县,考选为山西道监察御史,巡视漕运。
天启四年(1642年),与魏大中等多次上疏抨击魏忠贤,被严旨斥责,愤然辞职。
崇祯帝即位,魏党败,喻思恂复任山西道御史,巡查长芦盐政。
历太仆寺卿、浙江巡抚等职。
明末,升南京兵部右侍郎,致仕归。
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大军入川,喻思恂逃往贵州,为永历朝兵部尚书,与王应熊、范文光等力图恢复,不久病卒,葬贵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应天府上元人,字仲若。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确山知县。天启间任吏部主事,被目为赵南星党,除名。崇祯九年,累官为户部尚书。时议增饷,建议借都城赁舍一季租,仅得十三万而怨声载道。十一年,召入阁。以缄默被责。旋乞归。
维基
程国祥,字仲若,号我旋,安徽歙县古关人。
移居上元(今江苏南京),自幼家贫,“父死,无以为葬”,一位姓李的邻居捐地给他葬父,程国祥将家中惟一的老鹅送给了邻居。
万历三十一年癸卯科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成进士。
历任确山和光山知县、大理寺右丞、太常卿、南京通政使。
崇祯十年正月,为户部尚书。
官至东阁大学士,仍布衣蔬食。
崇祯十一年六月在召对奏事时,只能回答“好”,“好”,馀皆一言不发。
温体仁、王应熊、吴宗达三人被讥为:“内阁翻成妓馆,乌归、王巴、篾片,总是遭瘟。
”十二年四月致仕。
辞官归里时,两袖清风。
南京市中心新街口现在有条巷子,名为程阁老巷,就是以程国祥的名字命名的,这个巷子历经沧桑,始终没有易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香山人,字龙友,号家冈。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少詹事。崇祯六年擢礼部尚书,旋入阁,与首辅温体仁不协,罢去。南明隆武帝召为内阁首辅。闽疆既失,赴广州,永历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辞去。有《宝纶阁集》。
全粤诗·卷五七八
何吾驺,字龙友,号象冈。
香山人。
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举人,四十七年(一六一九)进士,拟鼎甲,改二甲四名,由庶吉士历官少詹事。
明思宗崇祯初,晋左春坊充经筵日讲官。
会纂修《神庙实录》成,晋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历官正詹事。
明思宗崇祯五年(一六三二)擢礼部右侍郎。
六年(一六三三)十一月加尚书,同王应熊入阁,温体仁久柄政,欲斥给事中许誉卿,已拟旨,文震孟争之,吾驺亦助为言。
体仁讦奏,帝夺震孟官,兼罢吾驺。
居久之,唐王自立于福州,召为首辅,与郑芝龙议事,辄相牴牾。
闽疆既失,永明王以原官召之,为给事中金堡、大理寺少卿赵昱等所攻,引疾去。
顺治三年(一六四六)十一月桂王由榔称号于肇庆,适唐王聿键弟聿𨮁嗣为唐王者,与大学士何吾驺自闽浮海至南海,关捷先等首倡兄终弟及议。
大学士苏观生遂与吾驺及布政使顾元镜、侍郎东莞王应华、南海曾道唯、总督林察等拥立聿𨮁,改年绍武。
就都司署为行宫,应华、道唯并拜东阁大学士。
招海上四姓盗,授总兵等官,与肇庆相拒。
十二月十五日大兵克广州,时唐王聿𨮁方事阅射,急易服逾垣匿王应华家,俄缒城走,为追骑所获,投缳而绝。
何吾驺及应华等悉降。
卒于家。
有《元气堂诗文集》三十卷、《经筵日讲拜稽录》四卷、《周易补注》四卷、《云笈轩稿》二卷和《石刻楷草四种》。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
维基
何吾驺(1581年—1651年),初字瑞虎吾驺一名出自中国上古神兽驺吾,其形象一说是头黑色纹路的白老虎,另一说则是头五彩斑斓的长尾虎,因驺吾心地善良,从不吃有生命的物体,又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祥瑞之兽,故何吾驺初字曰:“瑞虎”。,又字龙友,号象冈,晚号閒足道人。广东香山小榄镇(今中山市)人。进士出身。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中丙午科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进士,授庶吉士,历官左春坊充经筵讲官,后升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崇祯五年(1632年)擢礼部右侍郎。崇祯六年(1633年)升礼部尚书,任大学士兼代理首辅。因与文震孟为给事中许誉卿辩护,为温体仁讦奏,罢归。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陷南京,唐王朱聿键召任首辅,与郑芝龙不合,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与大学士苏观生等在广州拥立绍武帝,有足疾,后绍武帝殉国,遂回广东,是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攻入广州,吾驺投降。称疾还乡,卒于家。

人物简介

维基
王维章,字于大,湖广荆州府夷陵州人。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湖广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癸丑科进士,授户部主事,升贵州司郎中,密云管粮。
四十七年三月升知浙江杭州府。
天启中历任山东布政使司右参政,分守霸州道,五年(1625年)六月因其屡向南城关捉人犯,被御史倪文焕参劾削籍。
崇祯元年,起复陕西参政,六月升本省按察使,调云南按察使,腾冲兵备道。
四年十月,升本省右布政使,转左布政。
七年闰八月升任右副都御史、四川巡抚,维章所至以贪墨著,备兵西宁,以克削,致军变。
礼部尚书王应熊力庇之,举为四川巡抚,至公然形之揭奏云:维章,臣畏友、益友也等语。
及任四川后,以贿败,时无敢言之者。
十一年三月,李自成直逼成都,王维章方守保宁,反在外,连失三十余州县。
崇祯帝大怒,命逮维章与四川总兵侯良柱下诏狱,时良柱已死,王维章获罪迁戍,在狱中去世,天下人冤之。
李含乙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含乙(?
—1645年6月16日),字生东,号青藜,四川顺庆府渠县人,明朝、南明政治和军事人物。
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进士,历任高邮知州、主客司主事、仪制司员外郎、主客郎中。
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攻入四川,李含乙刚巧因双亲逝世在家乡丁忧里居,和弟弟李储乙,举人曹司冀及陈经一将邹一轲、何晓、周遵、柴拱极、田有立、陈映星、王加诏、胡鼎舜、聂顺明、王兴明、毛丹诏、何杞、刘荣、郭荣泰、王奇才、瞿登仕等人招募数千人包围广安。
张献忠部下马元利来争夺,因此力战,与妾王氏共同被擒;马元利以礼相待,诱降不成,用刀剑胁逼也不从,将其关押。
义民劫走李含乙自成一军,与王应熊会合,兵威大振。
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十六日,李含乙因深入敌阵被抓,大骂遭刺数十刀而死,七个儿子及亲友三十多人被杀。
南明朝廷获悉此事,追赠兵部右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镇江府丹阳人,字前之。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山阴知县,擢监察御史。崇祯间累迁吏部侍郎。捷敌视东林,与首辅周延儒友善。延儒败,又附温体仁。坐事除名,赎徒三年。南明弘光时起为吏部尚书。南都失守,与仆至鸡鸣寺自缢死。
维基
张捷(?
—1645年),字前之,号赤函,南直隶镇江府丹阳县人。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癸丑科进士,授浙江山阴县知县,泰昌元年十月考选,授河南道御史,疏参尚宝司司丞刘时俊阉媚无骨,奸秽多机,并及科臣刘文炳居家龌龊之状,时俊旋以病乞归。
天启元年,与兵科给事中萧基同日疏参阅科姚宗文,罪其排挤熊廷弼也。
六月以极论辅臣刘一燝,被夺俸一年。
二年四月巡视光禄寺,三年九月吏部尚书赵南星将他外放为陕西按察司副使,他不赴任而告归,由此嫉恨东林党人。
五年以阉党给事中李鲁生举荐,三月起补为福建道御史,七月升补太仆寺少卿。
七年二月,由于忤逆魏忠贤,在陪推宁夏巡抚时,以曾附党人,为李应升死友,被削籍为民。
崇祯三年(1630年),起大理寺右少卿,拜左副都御史。
明年,迁吏部右侍郎。
又明年,进左侍郎。
张捷仇视东林,而与首辅周延儒友善,由此引居吏部要地,延儒败,又附温体仁为羽翼。
曾被御史梁云构弹劾,但崇祯皇帝不听。
崇祯七年八月,皇帝召勋戚文武于平台,问堪冢宰(吏部尚书)及总宪(都察院长官)者?
令各给笔札条对,吏部侍郎张捷受大学士王应熊暗示,举荐原任兵部尚书吕纯如,诸臣以纯如名列阉党逆案,不可以担任吏部尚书一职,张捷仍然喋喋不休举荐,刑科给事中姜应甲呵斥张捷巧辩,张捷失色而退。
此后科道交章弹劾王应熊、张捷同谋党附,大肆欺擅,皇帝命张捷回奏,卒以温体仁、王应熊力保,置不问。
崇祯八年正月,张捷姻亲贺儒修任成都知县,张捷嘱托四川巡按御史刘宗祥令举儒修卓异,刘宗祥却以贺儒修贪墨上疏弹劾,贺被削籍逮治,张捷大为愤恨,以川中州县多陷于贼,诏议宗祥罪。
刘宗祥害怕被张捷报复,就将张捷嘱托私信上报,皇帝大怒,诏除名议罪,坐赎徒。
南明弘光时,虽为刘泽清、马士英举荐,廷议多持不可。
魏国公徐弘基特疏荐,乃以内传复故官,却被给事中章正宸以内批非制而罢。
不久吏部尚书徐石麒去职,阮大铖通过宫内太监取得中旨,以张捷继任尚书,此后为崇祯初的逆案翻案,起用逆案中人。
清军破南京,张捷逃到鸡鸣寺,以佛幢自缢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6 【介绍】: 明浙江会稽人,字羽侯,号格庵,晚号称东饿夫。
刘宗周弟子。
崇祯四年进士。
由庶吉士改礼科给事中。
以劾王应熊入阁不由廷推,下诏狱。
旋起历吏科都给事中,屡忤首辅周延儒,又诋兵部尚书陈新甲奸邪,既而会推阁臣失帝意,谪戍均州。
弘光时任大理丞。
明亡为僧。
有《章格庵遗书》。
维基
章正宸(?
—1646年),字羽侯,号格庵,晚号禹东饿夫。
浙江会稽人,明末政治人物。
早年师从刘宗周,崇祯三年(1630年)中式顺天府乡试第四名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 ,工部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与马世奇、张溥等相交莫逆。
崇祯六年(1633年)任礼科给事中,因上疏弹劾辅臣王应熊,崇祯帝大怒,被逮下诏狱拷讯,给事中吴麟徵、傅朝佑救之无效,被革职归乡。
崇祯九年(1636年)冬,召起为户科给事中,十二年任湖广乡试副主考,从废卷中拔取曹胤昌为第一名。
巡视苏松诸郡饷务,陈漕政八害一要,升吏科右,十三年巡视太仓银库。
十四年,洛阳被攻陷,福王朱常洵被杀,崇祯于乾清宫召对群臣,章正宸相继弹劾首辅周延儒、兵部尚书陈新甲、督师杨嗣昌,在会推宣大总督人选上,首辅周延儒欲以门生江禹绪陪推,又欲起复被革职的门生前江陵知县史元调和恢复前辅臣冯铨冠带,被正宸争论,未能成功。
十五年五月,会推阁员,章正宸与吏部尚书李日宣、掌河南道御史张瑄共事,先推十三人,帝命再推,又列十一人,六月辛酉,崇祯召对中左门,以滥举房可壮、宋玫、张三谟三人,将李日宣、章正宸下狱,又谪戍均州。
安宗时,官至大理寺左寺丞,见国事日非,弃官归里;鲁王监国时,授吏部左侍郎,掌部事,守赭山(在浙江萧山县),招募赭山乡民组建赭山营。
绍兴失陷,出家为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仲嘉。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崇祯时,历迁左庶子,掌左春坊事。以屡上疏坚持恢复《光宗实录》被魏忠贤削改前之原录,为辅臣温体仁所阻,乃具揭争之,触怒体仁,出为南京国子祭酒,进尚宝少卿,卒。
维基
许士柔(1587年—1642年),字仲嘉,号石门,晚号朗庵,南京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省常熟县)人,明朝官员,同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应天乡试六十五名,天启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进士。
吏部观政,改任庶吉士,四年授翰林院检讨,五年养病。
崇祯元年补原职,升侍讲,管诰敕撰文,充经筵日讲官。
四年顺天同考,六年升右中允,七年升右谕德,八年充经筵讲官,升任右庶子,负责右春坊事务。
在此之前,魏忠贤已经编辑了《三朝要典》,因《光宗实录》的记载和《要典》相矛盾,于是称叶向高等人所编撰的不真实,应该重新撰写,恣意篡改删削与《要典》相抵触的地方。
崇祯改元,烧毁了《要典》,而被篡改的《光宗实录》如故。
崇祯六年,少詹事文震孟奏称:“先帝实录是阉党的曲笔之作,应当改正依照原来的实录。
”当时温体仁当权,与王应熊等人暗中阻挠,事情便沉寂下来。
许士柔愤然地说:“如此,则《要典》也不必焚毁。
”于是上奏说“先帝的实录的总记,唯独省略了世系。
皇帝孕育的年份,诞生的日期,没有记载。
命名的大典,养育的府邸名号,没有记载。
皇帝母亲出自哪个家族,封号是什么,没有记载。
这些都是原实录详细记载的,而篡改的实录有意删除了。
原实录的修成,在皇帝进入养育府邸的日子,犹且详细慎重如此。
新实录的呈奉,在皇帝登基之初,却怎么如此粗略草率,使本朝的皇父子、母后、兄弟等大伦,都含混不明,空缺而不做考察。
它怎么称得上是信史?
”奏疏皇帝,庄烈帝并未省悟。
温体仁命令中书官将明穆宗总记出示给许士柔看,许士柔详细做揭文与他争辩:“先帝的实录与列位先圣的条例不同。
列位先圣在位时间长,登基后的事,编年的排比编纂,总记可以不做书写。
先帝在位一个月,三位太后养育圣上都是在皇帝没有登基之前,不记录在总记,将记录在什么书中?
穆庙大婚的礼仪,生育皇子,在嘉靖年间,所以总记没有记载,至于册立大典,编年没有不详细记载的。
先帝在位仅一个月就辞世,熹庙的册立应该记载,皇帝的册封唯独不应该记载吗?
”温体仁发怒,准备弹劾他,被同僚阻止了。
许士柔又上奏说:“各朝的实录,没有不记载世系的例子。
我所以选择抉发篡改实录事,正是因它与各朝的既定例制不相吻合。
孝端皇后是先帝的嫡亲母亲,原实录详细记载了她保护先帝的功绩,而修改的实录删去了,为什么?
当时,太子险些不保,坤宁皇后从中调理保护,真是达到孝义、慈善的最高准则,父母养育的深厚恩情,史官轻易就用笔将它们抹杀了,这最不可理解。
”奏疏呈上,庄烈帝答复同意。
温体仁更加不高兴。
正好温体仁教唆刘孔昭弹劾国子监祭酒倪元璐,就称许士柔的族子许重熙私自撰写《五朝注略》,准备株连许士柔。
许士柔赶紧将《注略》呈献上去,才得以解脱。
不久,在崇祯九年出京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
温体仁离职后,张至发当权,更加谋划驱逐许士柔。
在此之前,高攀龙被追赠官职,许士柔拟草稿送交内阁,没有发给高攀龙家里。
旧制,追赠官职的诰令,属于诰敕中书负责。
崇祯初年,对各位忠臣的褒扬、抚恤,翰林中能够行文的人有时行使了此事,而中书认为这是侵犯了权限。
崇祯三年,禁止诰令中使用骈体、华丽语句。
高攀龙的家人请求追赠,离许士柔草拟诰令已有几年,主事的人仍然将许士柔先前的撰文呈入。
中书黄应恩将此事告知张至发,张至发因此很高兴,接机弹劾许士柔,将他降了两级官阶调用。
司业周凤翔上奏争辩说:“词林的旧制,内阁大臣份内是撰写文字,或者亲自详细审定,或者进行篡改,没有亲自纠劾的。
诰书敕令用御印,每年有固定时间,没有十年之后加盖御印呈献,还溯及既今的。
赠封诰令专归中书负责,是崇祯三年才开始强调。
不能追究崇祯元年的史官,反而定罪他们越俎代庖。
”崇祯帝没有答复。
许士柔不久于崇祯十四年补任尚宝司丞,十五年升任少卿,不久告病归乡,直至去世。
他的儿子到朝门申辩冤枉之事,方才给士柔恢复原职,追赠詹事兼侍读学士。
王芝瑞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王芝瑞(?
—1648年),字钟淑,号静川,应天府江宁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王芝瑞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举人 ,崇祯四年(1631年)成进士,授行人,历官吏部验封司主事、员外郎。
有宗室郡王应降授将军,向他行贿三千以违制袭封王爵,他立刻驳斥;政府为该名宗室说情,但最终并不允许袭封。
真人张应京面见崇祯帝建坛求雪,没有效果;惟崇祯帝依然器重张应京,在他请求下,让他住在魏忠贤故宅作为策勋的府邸。
事情颁布后,王芝瑞说:「有功的人才能赐与宅邸。
张应京只是一名真人,获得高爵厚禄,而且求雪无效,凭甚么得策勋?
」最后也不能阻止。
周延儒再次出任首辅,王芝瑞是他以前取录的进士,吏部有官职出缺,周延儒打算让王芝瑞补任。
王芝瑞说:「先生出山,不满足众望,将失败是朝廷之事。
我离开也嫌不够快,敢扰乱吗?
」坚持辞官归乡。
后来王芝瑞再次获起用为四川督学佥事,帮助王应熊筹措粮饷有功。
弘光元年(1645年),他奉朝廷命令守江,寇盗不敢渡河;擢任尚宝司少卿,任命的诏令尚未到达,张献忠就在闰六月带兵向南,王芝瑞于江上拒守。
樊一蘅轻敌战败被他所救,但迷路遇上敌寇伤及马匹,后军来到得免,退入永宁,不久当地也失陷。
最初曾英得王芝瑞提拔,王应熊命他攻打寇盗、恢复永宁,而王芝瑞则守卫遵义。
隆武帝继位,徵召王芝瑞担任光禄寺少卿,擢兵部右侍郎、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四川。
受命后到达湖南,途中福京失守,因此依附武冈的刘承胤。
刘承胤计划拥立岷王朱禋□,王芝瑞不断阻止,几乎被杀害,逃入广西,黄尚宾在万年城带兵迎接。
永历二年(1648年)闰三月,永历帝招任他为吏部左侍郎,拜命后不久遽卒。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