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汪乔年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行(一○八九~一一五一),处州(今浙江丽水)人,俗姓叶。幼有出尘志,间从天宁微禅师游。年十九,礼普照觉印英禅师,得度。去参佛眼清远禅师,契悟。后辞省亲。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徐康国知处州,请开法于寿宁。次迁法海天宁乌巨。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从知饶州陈璹请,至饶。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称雪堂道行禅师。为南岳下十五世,龙门佛眼清远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四十六首。
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道行(一○八九——一一五一),号雪堂,俗姓叶,处州(治今浙江丽水)人。初依普照英公得度,复参佛眼禅师,遂大悟。出世初住南明,历主荐福、乌巨。绍兴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有《雪堂行拾遗录》一卷(存)、《金刚经注》三卷。见《嘉泰普灯录》卷六,《补续高僧传》卷一○。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道行号雪堂。
处州叶氏子也。
初依普照英得度。
出游参佛眼。
一日闻眼举玄沙筑著脚指话遂大悟。
住郡南明。
上堂会得便会玉本无瑕。
若言不会碓嘴生花。
试问九年面壁何如大会拈花。
南明恁么商确也。
是顺风撒沙。
次迁乌巨示众举。
玑和尚问僧。
禅以何为义。
众虽下语未契厥心。
众僧请益玑代云。
以谤为义。
师曰。
三世诸佛是谤。
西天二十八祖是谤。
唐土六祖是谤。
天下老和尚是谤。
诸人是谤。
山僧是谤。
于中还有不谤者无。
谈玄说妙河沙数。
争似双峰谤得亲。
忽示微疾。
门弟子教授汪乔年至省。
遂以后事委之。
说偈曰。
识则识自本心。
见则见自本性。
识得本心本性。
正是宗门大病。
又注曰。
烂泥中有刺。
莫道不疑好。
黎明沐浴更衣加趺而逝。
阇维获五色舍利。
烟所至处舍利累然。
齿舌不坏。
塔于寺西。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行。
号雪堂。
处州叶氏子。
依泗州普炤英公得度。
既参佛眼。
一日闻举玄沙筑着脚指话。
遂大悟。
出世住南明荐福乌巨。
所至道声弘宣。
龙象景附。
极一时法道之尊。
时称龙门法幢高庵雪堂禅。
不至二老之门则非禅也。
师慈仁忠恕。
尊贤敬能。
戏笑俚言。
罕出于口。
无峻阻不暴怒。
至于去就之际。
极为介洁。
住乌巨时。
衲子有献铁镜者。
师曰。
溪流清泚。
毛发可鉴。
蓄此何为。
谢却之。
应庵住明果。
师。
未尝一日不过。
从间有窃议者。
师曰。
华侄为人难得。
予因重之。
数往何伤。
师虽见道龙门。
而持身行事之间。
实得之家教。
尝谓弟子云。
予弱冠之年。
见独居士言。
中无主不立。
外不正不行。
此语宜终身践之。
圣贤事业备矣。
予佩其语。
在家修行。
出家学道。
以至率身临众。
如衡石之定重轻。
规矩之成方圆。
舍此则事事失准矣。
一日示疾。
门弟子教授汪乔年至省候。
以后事委之。
示以偈曰。
识则识自本心。
见则见自本性。
识得本心本性。
正是宗门大病。
注曰。
烂泥中有刺。
莫道不疑好。
黎明沐浴更服。
跏趺而逝。
阇维。
五色舍利。
烟所至处累然。
齿舌不坏。
瘗而奉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四
禅师名道行。
号雪堂。
处州人也。
其父叶公常游禅社。
自称见独居士。
以积厚流光而生行。
行生而岐嶷。
壮克节俭绝笑。
俚爱博施。
叶公尝谓行曰。
中无主不立。
外不正不行。
此语宜终身践之。
圣贤事业备矣。
行茂年不乐。
与诸子伍。
乃依普照英禅师得度。
英有鉴裁。
舂汲樵㸑。
必使行董之。
行乘间参请不倦。
无所得辞。
英参佛眼。
因与高庵竹庵。
同得究竟法。
方是时。
佛果佛鉴人满大江南北。
而佛眼下诸贤。
多驰化于浙水东西。
是以东山法道大阐于三佛。
高庵初在龙门时。
骨鲠寡交独喜。
行盘桓不间。
尝叹曰。
稠人广众中。
鄙者多。
识者少。
鄙者易习。
识者难亲。
果能自奋于其间。
如一敌万。
庸鄙之习。
力尽真挺特。
没量汉也。
行感佩其言。
如雪峰之事岩头。
故终其身未尝不举高庵之为人。
行居荐福。
谓众曰。
我佛眼老人。
住龙门时。
龙象满席。
尚自潸然太息。
以为终愧老东山也。
今山僧复愧老人倍倍耳。
其流涕太息。
可胜道哉。
行虽寓名山。
去就如流云。
闻妙喜之子博山本有贤操。
遂达郡守吴公。
以本住持荐福。
行迁乌巨。
为终焉计。
及门者有且庵仁退庵休晦庵光辈。
俱为懿范。
行老且病。
汪乔年王十朋来往问道。
行答不厌频。
尝谓十朋曰。
金堤千里溃于蚁壤。
白璧之美罹于瑕玷。
况无上妙道。
非特金堤白璧也。
而贪欲非特蚁壤瑕玷也。
要心之端谨。
行之精进。
守之坚确。
修之完美。
然后可以自利而利他也。
又示乔年曰。
识则识自本心。
见则见自本性。
识见本心本性。
正是宗门大病。
一日召乔年
嘱以后事。
沐浴更衣。
跏趺而寂。
阇维。
齿舌不坏。
五色舍利。
烟所至处。
人皆获之。
塔于西寺。
赞曰。
济下宗师。
如钜鹿鏖兵。
万夫辟易。
壮矣。
行公去临济。
其世十三番。
为名葩秋月。
人人得而就之。
经云。
具足优婆夷。
得菩萨无尽福得藏解脱门。
能于小器中。
随诸众生种种欲乐。
出生种种美味珍奇。
悉令充足。
其行公之谓耶。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道行,字雪堂,处州叶氏子也。
初依普照英得度,出游参佛眼。
一日闻眼举“玄沙筑著脚指”话,遂大悟。
住郡南明,上堂:“会得便会,玉本无瑕,若言不会,碓嘴生花,试问九年面壁,何如大会拈花?
南明恁么商确也?
是顺风撒沙。
”次迁乌巨,示众,举“玑和尚问僧禅以何为义?
”众虽下语,末契厥心,众僧请益,玑代云以谤为义。
道行曰:“三世诸佛是谤,西天二十八祖是谤,唐土六祖是谤,天下老和尚是谤,诸人是谤,山僧是谤,于中还有不谤者无?
谈玄话妙河沙数,争似双峰谤得亲。
”忽示微疾,门弟子教授汪乔年至省,遂以后事委之,说偈曰:“识则识自本心,见则见自本性。
识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门大病。
”又注曰:“烂泥中有刺,莫道不疑好。
”黎明沐浴更衣,跏趺而逝,阇维获五色舍利,烟所至处,舍利累然,齿舌不坏,塔于寺西。
高有闻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高有闻(1584年—1659年),字非耳,别号谷虚,山东青州府青州左卫官籍,东昌府冠县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联捷丙辰科进士,官河南鄢陵县知县,丁内外艰,服阕,补封丘县,升户部主事,调礼部仪制司。
崇祯元年(1628年)武举分房,吏部侍郎某以关节相托,得书立焚之。
十月,填补吏部稽勋司主事,历四司,管策库。
晋文选司员外郎,署选事,太仆某欲越次升少宰,柱史某违例求补,皆坚持不肯行。
青州知府任缺,有闻推荐汪乔年,后果为清节名臣。
前少宗伯入政府,挟怨中伤,谪湖广按察司照磨。
升蕃育署丞,请免除上供鹅鸭万余。
历行人司正、光禄寺丞,代补前官所欠余米百余石。
迁尚宝少卿,出营何文端公(何如宠)葬事,假道归里。
明亡入清,被召入京,顺治元年十一月陛见,授大理寺左寺丞。
寻转右通政,二年夏以病乞归。
十六年春卒,年七十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3—1643 【介绍】: 明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字伯雅,一说字百雅,号白谷。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授永城知县,以才调商丘。
天启中,历吏部主事、郎中。
魏忠贤乱政,乞归。
崇祯八年,由验封郎中超迁顺天府丞。
陕西农民军势盛,地方人谓巡抚庸懦,乃推边才用传庭。
次年赴抚陕。
在任严征发期会,一切以军法办事,擒杀高迎祥、蝎子块(拓养坤)等。
与本兵杨嗣昌之议不合,遂相矛盾。
十一年,与曹变蛟大破李自成。
关中无战事。
旋以清兵入畿辅,被召入卫,要求见帝面陈大计。
为杨嗣昌所诬,下狱。
十五年,陕督汪乔年败死,开封危急,乃起兵部侍郎,总督陕西。
以朝命促战,出兵河南,败于郏县。
还陕后,备战练兵。
明年加尚书,称督师。
复以朝命促战,不得已而出兵,败于汝州,退至潼关而死。
谥忠靖。
有《白谷集》、《鉴劳录》。
维基
孙传庭(1593年—1643年11月13日),字百雅,号白谷,山西代州振武卫(今代县)人,祖籍河南光山,明末政治人物,军事将领。
万历己未进士,与流寇交战多年,曾生擒高迎祥。
崇祯末以兵部尚书为督师,防守潼关,在朝廷催促下强行出战李自成,大败身死。
「传庭死而明亡」。
清朝追谥忠靖。
孙传庭自幼聪颖,成年后高大魁梧,武艺精湛,弓马绝伦。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初授永城县知县。
天启初年入京任职,为吏部验封司主事,升稽勋司郎中,两年后因不满魏忠贤专政,弃官回乡。
崇祯八年(1635年)秋,孙传庭返职,任验封郎中,后改顺天府府丞。
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请缨任陕西巡抚,负责剿灭闯军。
传庭在榆林建军,号为秦军(秦兵)。
此时洪承畴正与李自成战于陕北,卢象升调任宣大总督后,闯军首领闯王高迎祥自湖广复出,来到陕西,欲自汉中进攻西安。
传庭领秦军镇守,高迎祥无法攻克,遂意图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
传庭料之,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激战四天后,高迎祥溃败,后被俘,送往北京处死,而其外甥李自成继任闯王。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在潼关南原被洪承畴与孙传庭设伏击溃,带著残部十七人往陕西商洛山逃亡。
明军情势大好,然而清军在此时攻入长城,崇祯帝急调洪承畴与孙传庭回京防禦,李自成大难不死。
孙传庭与农民军鏖战多年,屡建战功,卢象升战死后,孙传庭代任其职,但因与杨嗣昌等人不和,颇受抑制。
崇祯十二年(1639年),杨嗣昌弹劾孙传庭假装生病请求卸任,崇祯帝怒,把孙传庭囚狱。
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移军河南,时河南大饥,史载:饥民“惟恐自成不至”,“从自成者数万”。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第三次围攻开封,崇祯帝想起孙传庭,把他从狱中释放,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奉命兵援汴梁。
不久孙传庭代替汪乔年为陕西总督,斩杀跋扈的贺人龙,接著传庭又转战河南之地,连战连胜,李自成遂向冢头寨(在今南阳境)转移,途中大量抛弃财物,明军竞相争夺而乱阵,贼返兵而击之,此役“天大雨,粮不至,士卒采青柿以食,冻且馁,故大败”,造成了「柿园之败」。
明军是役损失将校70馀人及步骑数千。
传庭败归陕西,计守潼关。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朝廷命孙传庭兼督河南、四川军务,随后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加督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北军务,兵部侍郎张凤翔进言「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
崇祯帝不从。
孙传庭不欲仓促出战,可是在朝廷的催逼下,传庭顿足叹曰:「奈何乎!
吾固知往而不返也。
然大丈夫岂能再对狱吏乎!
」,不得已在八月亲率白广恩、高杰等部10万人出师潼关,同时檄左良玉西上,总兵陈永福、秦翼明分别将河南与四川兵互为犄角。
九月,孙传庭大军至汝州(河南郏县)进逼襄城,然天降大雨七日夜不止,久雨道路泥泞,粮车不能前行,孙传庭不得已还军迎粮,留陈永福为后拒。
前军既移,后军乱,遂兵败,李自成一日内追杀四百里,直指孟津,明军四万馀人战死,损失大量兵器辎重。
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关,总兵白广恩、陈永福投降李自成。
李自成以十万军围攻孙传庭,孙传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孙传庭战死,时年51岁。
崇祯却认为他诈死潜逃,没有给予追赠或荫官。
同年十月,李自成攻破西安。
孙夫人张氏率孙家二女三妾投井自杀,年仅八岁的幺子孙世宁被一老翁收养。
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1 【介绍】: 明云南昆明人,字仲纶。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铜梁知县。历迁御史。天启元年,辽阳失守,募兵请行。安邦彦反,自请讨贼。以病不能行。四年,王三善败死,起宗龙巡按贵州兼监军。所上方略,皆合机宜。崇祯时累官兵部尚书,初见帝,即言民穷财尽,帝颇然之,而宗龙言之不已,帝遂不悦。以忤旨下狱。后起陕西总督,东进河南,击李自成军,败于汝宁,走至项城,被俘死。谥忠壮。
维基
傅宗龙(?
—1641年),字仲纶、元宪,号括苍、元轩,云南昆明官渡傅家营人,曾官陕西三边总督,讨伐流寇,被俘,不屈而死。
追赠太子少保,谥忠壮。
正德九年进士傅良弼曾孙,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任铜梁、巴县知县,调户部主事。
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任贵州巡抚兼监军,天启六年(1626年)击败安邦彦,稳定西南,诏加太仆少卿。
崇祯三年(1631年)任为右佥都御史,顺天巡抚。
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力荐,宗龙重新起用为四川巡抚。
崇祯十二年(1639年),宗龙被召赴京,以邵捷春代为巡抚。
宗龙任兵部尚书,但不足三月因与崇祯帝不合被解职,下狱二年。
崇祯十四年(1641年),流寇破河南等境,杨嗣昌病死,北京震动。
尚书陈新甲推荐傅宗龙,皇帝诏赦宗龙出狱,以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代替丁启睿督陕兵讨贼,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八月初旬,李自成有五十五万人攻占河洛,陕西三边总督傅宗龙在崇祯皇帝催促下,进兵河南,兵力仅两万馀人,时关中各地遭旱灾蝗灾,粮饷极乏。
九月四日,傅宗龙率川陕兵与保定总督杨文岳部会合。
在孟家庄(今平舆境内)为李自成、罗汝才所袭,贺人龙出逃,李国奇溃败,杨文岳亦径行离去。
仅剩宗龙孤军力战,被围八日,粮尽弹绝,十一日杀骡马分食,骡马杀尽,后取尸体“分啖之”,十八日箭矢俱尽,宗龙计划乘夜突围。
十九日,在离项城八里处,宗龙为贼逮获。
贼军想利用宗龙向守城官兵喊话。
宗龙大骂:“我大臣也,杀则杀耳,岂能为贼赚城以缓死哉!
”遂被杀害,死状甚惨。
汪乔年得知傅宗龙死讯,大哭说道:“傅公死,讨贼无人矣。
”后汪乔年继为陕西总督,亦力战而亡。
遗作收入李根源《明滇南五名臣遗集》。
党威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陕西神木人,字振玉。
以西安参将有战功见重于经略丁启睿。
崇祯十五年,以总兵从督师汪乔年拒李自成,兵败战死。
李万庆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陕西延安人。
崇祯初与张献忠、罗汝才等起义,号射塌天。
转战陕西、山西、畿南、河北、河南、湖广、四川。
崇祯十二年,为左良玉所败,降于熊文灿,授副总兵。
十五年,从总督汪乔年,守襄城,为李自成所破,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盩厔人,字信吾。
李顺父。
从军为材官。
崇祯间,随督师汪乔年于河南襄城镇压农民军,战败死。
边大受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受一作绶。
明河间府静海人。
举人。
官米脂知县。
汪乔年巡抚陕西,奉诏发李自成祖墓。
大受查知墓所,遂发之。
未几,解职归,崇祯十七年为自成军所俘,行至寿阳,逃归。
因著《虎口余生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安徽寿州人,字觐臣,号莲塘。
汪乔年子。
诸生。
官浙江县丞。
画山水体格傲岸。
能诗,亦精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