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时勉

相关人物:共 21 位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7—1381 【介绍】: 元末明初金华人,字仲申。从吴师道、吴莱学。有文名。元末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朱元璋克金华,召见。后以荐授衢州教授。洪武初预修《元史》,书成,受赉归。有《春秋集义》、《胡仲子集》、《长山先生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申,一字仲子,金华人。以荐授衢州教授,召修元史。有胡仲子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六
翰字仲子,一字仲申,金华人。
明初以荐授衢州教授。
洪武二年,召与修《元史》,赐金帛遣归。
有《胡仲子文集》、《长山先生诗集》。
田按: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取元都,获其十三朝《实录》以归。
二年二月,召修《元史》,命前起居注宋濂、漳州通判王祎为总裁官。
徵山林遗逸之土,祁门汪克宽德辅、馀姚宋禧无逸、天台陶凯中立、临海陈基敬初、新淦曾鲁得之、休宁赵访子常、宁波张文海、淳安徐尊生大年、新喻赵埙伯友、郢傅恕如心、长洲谢徽元逸、傅著则明、高启季迪及黄篪、王绮为纂修官,仲申与焉。
开局天界寺,八月史成。
诸人各授官,赐金帛遣归。
无逸《寄潜溪诗》所谓「当时十八士,去留各有缘」也。
惟庚申君一朝,史官职废,无实录可徵,召礼部遣使行天下,其涉于史事者,令郡国上之。
三年二月重开史局,廉、祎仍为总裁官。
与纂修者,临海朱右伯贤、崇德贝琼廷琚、义乌朱廉伯清、嘉定王彝常宗、浦江张丁孟兼、河南高逊志士敏、当涂李汶宗茂、江阴张宣藻仲、吴张简仲简、仕寅彦正、耒阳李懋中卿、殴弼俞寅,埙复兴焉。
七月书成,授官赐归如前。
余录前后两局诸公诗,惟子常、德辅、敬初、无逸、仲简,顾侠君已采入元诗选,不列此集,与《诗综》体例差别。
竹采诗时,元诗选本尚无大集,元遗老诗不妨兼收。
此集义取断代,如舒道原、谢龟巢、华黄杨、沈茶山、刘仲修、贡南湖、张光弼、吴主一、沈花溪诸人概不入选。
仲申文与潜溪、华川鼎峙金华,诗学有端系,为吴立夫人室弟子。
立夫有胡仲申至诗云:「新文十馀篇,笔墨擅百炼。
口传发秦壁,竹简凿晋竁。
考论无差爽,风雅有正变。
世儒弄俗学,雅曲极荧炫。
群羊虽冒虎,草悦豺则战。
谁其制横溃,或者瘳瞑眩。
牛毛独不多,麟角时一现。
」奖许甚至。
余读《渊颖集》,淩厉震宕;仲申诗乃纯占苍浑。
师弟子之渊源,岂必在面貌之似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41—1376 【介绍】: 明开国时滁州人,字德明,号道舍。
十四岁时朱元璋抚为义子,赐姓朱。
及长,分守宁国,进江西行省参政。
从灭张士诚。
进行省左丞,复姓。
以征南副将军与平章胡美由江西取福建。
洪武三年授大都督府佥事。
复从傅友德等平蜀,留守成都。
迁大都督府同知。
李文忠出应昌。
移镇北平。
以疾召还,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初浙江义乌人,字伯清。
幼力学,从黄潘学古文。
李文忠镇严州,聘为钓台书院山长。
洪武初召修《元史》,又征修日历,除翰林编修。
迁楚王府右长史。
辞归后,取《朱子语类》摘其精义,编为《理学纂言》。
明诗纪事·甲签·卷六
廉字伯清,义乌人。洪武三年,与修《元史》。史成乞归,复与修《日历》,除翰林院编修,迁楚府长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9—1415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大绅。解纶弟。洪武二十一年进士。深为太祖爱重。尝上万言书,陈述“政令数改,刑罚太繁”之弊,渐为帝所厌,改御史。旋以年少为借口,令回家修学。太祖崩,赴京奔丧,以违诏旨谪河州卫吏。用荐召为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预机务。又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永乐八年,奏事入京,时帝北征,谒太子而还,遂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
词学图录
解缙(1369-1415) 字大绅。
江西吉水人。
才思敏捷,名动海内。
其文雄劲高古。
诗豪宕丰赡处上追李杜。
又工书,楷行草俱佳。
词为馀事,亦见雅音。
有《文毅》,词在集中。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大绅,吉水人。洪武戊辰进士,试中书庶吉士永乐初擢侍读学士直文渊阁预机务进翰林学士出为广西参政改交趾被陷殒于狱有春雨斋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三
缙字大绅,吉水人。洪武戊辰进士,试中书庶吉士,改御史。建文立,谪河州吏目,旋待诏翰林。永乐初,进侍读学士,直文渊阁。逾年,进翰林学士,出为广西参议,改交趾。入奏事,会成祖北征,见东宫辞去,徵下狱死。有《白云稿》、《东山集》。 (《四库总目》:缙才气放逸,下笔不能自休,当时有才子之目。迄今委巷流传其少年夙慧诸事,率多鄙诞不经,故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谓其诗无全稿,真伪相半,盖出于后人窜乱者为多。然其中佳句间存,亦复不减作者。 《东里文集》:解公文雄劲奇古,新意叠出,叙事高处,逼司马子长、韩退之。诗豪宕丰赡似李、杜。其教学者恒曰:「宁为有瑕玉,勿作无瑕石。」书小楷精绝,行草皆佳。 曾棨《巢睫集》:公为中书庶吉士,尝应制《春雨诗》、《养鹤赋》,操笔而成,造语奇崛。时中书舍入詹孟举以书名世,亟称公书有法,而用笔精妙,出人意表。为文兴至落笔数千言,倚马可待,未尝创稿。人以太白拟之。 《麓堂诗话》:解学土大绅才名绝世,诗无全稿,黄学士谏收拾遗逸,漫为集刻。今所传本,如《采石吊李白》、《中秋不见月》不过数篇,其馀真伪相半,顿令观者有「枫落吴江」之叹。 《七修类稿》:永乐中,中秋开宴不见月,圣情不怿,学士解缙口占《风落梅》一阕云:「姮娥面,今夜圆,下云帘不著臣见。拚今宵倚阑不去眠,看谁过广寒宫殿。」又赋中秋不见月》长短句一首。上览之。欢甚,为停杯以待。夜午,月复明,上大笑曰:「解缙真才子夺天手也!」命宫人满酌宣劝,尽欢而罢。 《匏翁家藏集》: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土解公为首。 《诗谈》:吉水解缙独驾青鸾,翱翔八极,使谪仙遇之,当悬榻以待。 《艺苑卮言》:解大绅诗如河朔大侠,须髯戟张,与之周旋,酒食伧父。狂草名一时,然纵荡无法,正书颇精研。 (《国史唯疑》:成祖自平胡,平安南,以及河清、麟见,驺虞、龙马之祥,胡、杨、蹇、夏诸公皆撰为赋颂,惟解大绅作差可观耳。 (《列朝诗集》:缙为庶吉士,高皇帝极爱之,每侍书至亲为持砚。高皇帝崩,来奔丧,谪河州卫吏目。李曹公录进《登华岳诗》,诏待诏翰林。 田按:大绅诗才气纵横,不暇收拾,流传讹杂,又复过之。朱氏《诗综》洗涤太净,但录寥寥短篇,不足见此公真面。今略广为甄录,逸情胜概,可想见风流人豪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1—1440 【介绍】: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文敏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三
荣初名子荣,宇勉仁,建安人。建文庚辰进士,授编修。永乐初,入直内阁,赐今名,历修撰、侍讲、右谕德、右庶子、学士,掌翰林院事,进文渊阁大学士。仁宗即位,进太常卿,寻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进工部尚书。宣德中、进少傅。正统初,进少师。卒赠太师,谥文敏。有《默庵》、《云山小稿》、《静轩》、《退思》等集。 (《四库总目》:荣当明全盛之时,历事四朝,恩礼始终无间,儒生遭遇,可谓至荣。故发为文章,具有富贵福泽之气。应制诸作,沨沨雅音,其他诗文,亦皆雍容平易,肖其为人。虽无深湛幽渺之思,纵横驰骤之才,足以震耀一世,而逶迤有度,醇实无疵,台阁之文,所由与山林枯槁者异也。与杨土奇同主一代之文柄,亦有由矣。 《殿阁词林记》:永乐八年,成祖北徵至野狐岭,召学士胡广等赋《平胡》诗。杨荣曰:「圣主尊居四海安,天教戎虏自相残。」上甚嘉之。未几,谍知本雅失里与其下阿鲁台仇杀,东西奔遁,乃召荣谕曰:「此贼果自残灭,汝前日之诗,安知不为谶乎?」荣下马叩谢。上喜,命赐羊酒。 《翰林记》:永乐八年,上亲征,次清水源,水皆苦咸,不可饮,人马俱渴,改营西北二三里许,忽有泉涌出,清彻可爱,命杨荣与胡广往观,遣中官以银瓶汲取,上亲尝之,味甚甘美,赐荣等饮讫,士马争趋之,皆给足。命曰「神应泉」。又明日,应制撰《神应泉诗铭》,上嘉之,各赐上尊。宣德二年三月驺虞见,荣献颂,上褒赏之。三年扈从北征,凯旋,进《平胡》诗凡十篇,各立题命意。上览之喜,屡沐白金钞币之赐。 《闽小纪》:闽有贫生客京师,饥寒滨死,颇善丹青,不能售一钱,因以两幅献杨文敏公荣。公题其上而还之。诗云:「谁家老屋枕溪滨?十里青山半是云。此处更无尘迹到,只应啼鸟隔花闻。」明日张此画于市,价遂涌起。 田按:西杨铭东杨墓云:「北裔西垂,从狩万里。职典著文,亦兼知武。羌虏胸臆,帅垣弱强。重瞳屡顾,敷奏惟明。」参机务者,不熟塞垣形势,何以禦侮?后来惟张江陵庶足当此。
维基
杨荣(1371年—1440年),原名子荣,字勉仁,福建建宁府建安县(今福建省建瓯县)人。
明朝内阁首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与杨士奇、杨溥共称“三杨”,其为“东杨”,是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之一。
谥文敏。
建文、永乐年间建文元年(1399年),杨子荣考中己卯科福建乡试第一名举人。
次年联捷庚辰科二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燕王朱棣起兵攻入应天府后,杨子荣迎谒问朱棣:“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
”朱棣听后促骑马谒陵,子荣遂得赏识。
明成祖即位后,他直入文渊阁,并改名杨荣。
当时内阁一共七人,杨荣年纪最少且警敏。
一日,宁夏急报被围,朱棣急召内阁商议,而当时只有杨荣值班,于是朱棣示其奏报。
杨荣则称:“宁夏城坚固,人人都习武,况且奏摺已经过去十日,现在围困肯定已解。
”到半夜,果然解围的奏报抵达。
明成祖因此大赞杨荣。
江西发生盗乱,朝廷派遣使者招抚,之后又派都督韩观派兵随后跟上。
后招抚的奏报抵达,朱棣欲赏赐韩观。
杨荣则劝阻:“计发奏时,观尚未至,不得论功。
”朱棣日益器重他,之后升至侍讲。
储君确立后,晋升为右谕德,仍然兼任翰林院职位,赐二品服。
朱棣为人威严,与大臣议事未决时或会发怒。
而杨荣每次赶到即解决事情。
永乐五年(1408年),杨荣奉命赶往甘肃处理军务,沿途记录山川形势,考察军队百姓,并检查城堡守卫,还奏武英殿。
当时正值盛暑,成祖大悦,并亲自为杨荣切西瓜。
不久,杨荣晋右庶子,仍兼任原职。
次年,因父丧归里,下葬后随即再起。
次年,杨荣因母丧乞归,成祖以北巡时间急迫而不予批准,并命其与胡广、金幼孜随行。
甘肃总兵官何福称脱脱不花等请降,杨荣再赴甘肃,偕同何福受降,并持节即军中封何福为宁远侯。
之后赶往宁夏,与宁阳侯陈懋规画边疆事务,回朝后奏请十事,均得到成祖批准采纳。
永乐八年(1411年),杨荣随成祖北征,抵达胪朐河,解决兵饷问题。
次年,乞求回籍奔丧,成祖命中官护行。
杨荣返回后,成祖问及福建民情及当年丰歉,杨荣具对。
之后,奉旨在文华殿侍奉诸位皇孙读书。
永乐十年,甘肃守臣宋琥进言,蒙古有叛乱恐为边疆后患。
朱棣于是派遣杨荣抵达陕西,与丰城侯李彬探讨进兵方略。
杨荣回朝后奏报:“冬天并非出兵时候,且有罪的人不过数人,不宜出兵。
”朱棣于是接受其言,叛者也投降了。
次年,杨荣与胡广、金幼孜再次跟从成祖北巡。
再一年,北征瓦剌,皇太孙朱瞻基随行。
朱棣命杨荣在军中给朱瞻基讲说经史,兼领尚宝事。
之后朱棣下令,凡是宣诏出令以及旗志符验,必须经过杨荣奏报才得以发送。
永乐十四年,其与金幼孜俱进翰林学士,仍兼庶子,跟从返回京师。
明年,再次跟随朱棣亲征。
永乐十六年(1419年),胡广去世,杨荣掌管翰林院事,朝中大臣多有嫉妒杨荣,并欲疏远,共同举荐其担任国子监祭酒。
朱棣则表示不可,诸位大臣不再敢言。
两年后,他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仍然兼任翰林学士。
次年,跟随朱棣迁都北京。
永乐二十年,再次跟随北征出塞,还师后,朱棣劳赏将士,分四等赐宴,杨荣、金幼孜列前席、受上赏。
不久,再次征讨阿鲁台,有人请调用建文时江西所集民兵,朱棣咨询杨荣,他对答到:“陛下许诺百姓复业刚二十年,一旦再征用,恐怕难以示信于天下。
”朱棣遂打消此法。
次年,跟随出塞,军务均委托杨荣,朱棣称其为“杨学士”而不直呼其名。
又过一年,杨荣再次跟随北征,当时朱棣已经五次亲征,士兵饥冻,馈运不继,死者十有二三。
明军抵达答兰纳木儿河,仍然不见敌军。
朱棣问群臣是否继续前进,大臣纷纷唯唯诺诺,只有杨荣、金幼孜进言班师回朝。
朱棣遂同意。
部队撤退到榆木川,朱棣驾崩。
中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只能与杨荣、金幼孜进入御幄商议。
两人则称,部队现在在外,离京师尚远,应该秘不发丧。
以礼入敛、熔锡为椑,载置于舆中。
而每日的进膳则如常,但日益严厉军令,使人无法预测。
此外杨荣与少监海寿率先驰入南京告诉太子朱高炽讣告。
抵达后,朱高炽命其与蹇义、杨士奇急议筹备事项。
另在永乐末期,江浙四川有贼乱,臣议发兵平定。
当时朱棣在塞外,奏摺抵达后朱棣拿给杨荣看。
他表示:“愚民因官员而受苦,不得已相聚自保。
如果派兵,只会使其更团结而不宜解决问题。
应当派使招抚,不应当再发兵。
”朱棣听从,之后果然平定盗患。
杨荣虽然论事激烈,不能容忍他人过错。
但遇到他人触怒明成祖,其往往能够以微言导帝意,使问题得以解决。
夏原吉、李时勉等人得以不死,都御史刘观得以免除戍边,都仰赖于杨荣之力。
洪熙、宣德年间明仁宗即位后,杨荣晋升为太常卿。
之后再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
不久,再晋升工部尚书,食三份俸禄(太常寺、大学士、工部)。
当时杨士奇、黄淮均辞去尚书的俸禄。
杨荣、金幼孜亦固辞,不被批准。
宣德元年,明宣宗即位不久,汉王朱高煦即起兵谋反。
宣宗召见杨荣商讨对策,杨荣率先请宣宗帅部亲征,称:“对方认为陛下刚立,肯定不会自己出行。
现在我们出其不意,以天威降临,事无不成。
”宣宗于是同意此法,抵达乐安后,朱高煦投降。
部队还师后,以决策论功,杨荣受上赏,赐五枚银章。
宣德三年,跟从宣宗北巡边界,抵达遵化时,听闻兀良哈将骚扰边界,宣宗于是留下随从文臣,独命杨荣跟从。
于是率轻骑出击喜峰口,破敌而还。
两年后,晋升杨荣为太子少傅,杨荣因此辞去大学士俸禄。
宣德九年,再次跟随宣宗北巡边界,抵达洗马林后班师。
自明成祖攻佔交阯(现越南)并设置交阯布政使司后,该地区屡次叛变。
明朝屡次发兵征讨均战败。
交阯黎利派人伪请立陈氏后人。
宣宗也厌恶兵战,预备答应其请求。
英国公张辅、户部尚书蹇义等大臣以下数人都称,赐其无名,反而只会示弱于天下。
宣宗于是召见杨士奇、杨荣商议,两人力言称:“陛下体恤百姓,不是无名之举;汉朝放弃珠崖郡,史书都以此为美谈,不是示弱。
请许其方便。
”于是宣宗下令命选择使者出使交阯。
从此,明朝放弃交阯并罢兵,每年省出军费上亿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2—1432 【介绍】: 明江西永丰人,字子启,号西墅。永乐二年进士。授修撰。与同年进士二十八人读书文渊阁。善书法,工文章。与修《永乐大典》,进少詹事。馆阁中自解缙、胡广以后,诸大制作,多出其手。卒谥襄敏。有《西墅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启,永丰人。永乐甲申赐进士第一,选进学文渊阁,授翰林修撰,历侍讲、侍读学士、左春坊大学士,进詹事府少詹,赠礼部左侍郎,谥襄敏。有巢睫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八
棨字子启,吉安永丰人。
永乐甲申以第一人及第,授翰林修撰。
历侍讲、侍读学士、左春坊大学士,进詹事府少詹事。
卒赠礼部侍郎,谥襄敏。
有《巢睫集》十卷。
(《诗薮》:宣庙好文,海内和豫,虽大手希闻,而名流错出,若曾子启、刘孟熙、张静之、李昌棋及闽中诸王辈,皆浸润明风,解脱元习,然才俱不甚宏钜,非国初比。
东里集》:太宗皇帝龙飞第一科进士中,简明秀通敏者二十八人就文渊阁,尽出中秘书,俾进所业,朝暮大官供膳,月给内帑钞为膏火费,盖期之于古人,曾君子启其首也。
后有荐文士于上者,必问得如曾棨否。
子启为文章,如源泉混厚,沛然奔放,一泻千里。
又如园林得春,群芳奋发,组绣烂然,可玩可悦。
赋咏之体必律唐人。
兴之所至,笔不停挥,状写之工,极其天趣,他人不足,己常有馀。
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致。
自解大绅、胡光大后,独步当世。
《抑庵集》:曾公为文,思发如涌泉,大篇短章,各极其趣。
诗词尤雄放清丽,出入盛唐诸大家。
精于草书,笔势纵逸,若秋隼奋扬,天骥决骤,不可追蹑。
殿阁词林记》: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四朝,近侍官轮班入直,若本院官则日在馆阁。
吴沈、刘三吾、胡广、杨士奇、胡俨、王英、王直辈尝有内直倡和诗。
曾棨《东华门内新馆初成入直有作》云:「东华楼观郁岧峣,高阁新成抗碧霄。
秘府图书金作匮,禦沟流水玉为桥。
草分碧色承殷辂,鸟弄歌声和舜《韶》。
当直几番清坐久,隔帘时有禦香飘。
」盖当时车驾常临幸馆阁故也。
) 《井观琐言》:曾子启诗,佳处不减昆体。
《国雅》:曾少詹该博逸荡,其才长于七言,古遂切直,健捷为工,颇以繁靡为累,故永、成间多效其体。
先辈于肃湣、杨文贞诸公互相宗尚,亦一时艺林风气使然也。
其《行路难》、《燉煌》二作,颇不失唐家声。
《艺苑卮言》:曾子棨如封节度募兵东征,鲜华杂遝,精骑殊少。
上尝召试《天马歌》,援笔立就,佳之,赐宝带。
又因醉遗火,延烧民居,上弗罪也。
后病卒,且气绝,呼酒饮至醉,题曰:「宫詹非小,六十非天。
我以为多,人以为少。
易篑盖棺,此外何求。
白云青山,乐哉斯丘!
」 《明诗选》:阵卧子曰:「学士诗如南金在握,未入丹鼎;又如金羁玉勒,微有蹄齧之恨。
」 田按:洪武中选举人张唯等肄业文华堂。
永乐二年,远道士为庶吉士百有十一人。
又选二十五人合一甲三人进学文渊阁,世比之二十八宿,所得人才为多。
肄业文华堂者无甚表见,盖洪武时所选者仅河南、山东二省,永乐时则合天下之士,而精其选也。
二十八人者:永丰曾棨,吉水周述、用孟简、罗汝敬、刘子钦,泰和杨相、王直、馀学夔,庐陵王训,安福彭汝器、李时勉,宁海章朴,星子卢翰、馀鼎,丰城熊直,永嘉王道,海宁沈升,馀姚柴广敬,金溪王英,怀安洪顺,武进段民,江宁杨勉,会稽章敞,晋江倪惟哲,慈溪陈敬宗,衡山袁添禄,开化吾绅。
子启及东王、西王、南祭酒陈光世、北祭酒李时勉,其表表者也。
子启夫第时,见赏于解大绅,为作《莲竹堂记》,其文章烂漫亦颇似大绅。
不甚持择,故遭讥议,然论才人于永乐时,终为轶群之骏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2—1439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名简,一作肃,以字行,号寅庵。罗复仁孙。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就学文渊阁,诵书不称旨,即日遣戍。后累迁至侍讲。仁宗时以言时政忤旨下狱,直声颇著。宣宗时擢工部右侍郎,两使安南。还督两浙漕运,经理陕西屯田,多所建置。后以疾告归卒。有《寅庵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九
汝敬名肃,以字行,吉水人。永乐甲申进士,历翰林修撰。以言事下狱,改御史,擢工部侍郎,两使安南,巡抚陕西。有《寅庵集》。
维基
罗汝敬(1372年—1439年),名简,一名肃,以字行,号寅庵,江西吉水人,弘文馆大学士罗复仁之孙。
永乐二年(1404年)中进士,选庶吉士,在文渊阁就学,后累任至侍讲。
明仁宗时期,因上书谏言时政十五事,被下旨入狱。
此后与李时勉同任御史,当时名声远扬。
明宣宗初期,罗上书大学士杨士奇请求劝阻皇帝远离游猎仙丹,应该把精力放在政事上。
此后出任工部右侍郎,两次出使安南。
之后担任两浙漕运,管理陕西的屯田。
此后因为敢言屡次下狱逮捕,后又得释。
之后与红城子作战时,中箭堕马。
于是因疾告还而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6—1452 【介绍】: 明江西庐陵人,名祯,字昌祺,以字行。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每遇僻书疑事,人多就质。擢吏部郎中,迁广西布政使,坐事谪。洪熙元年起为河南布政使,绳豪猾,去贪残。致仕二十余年,屏迹不入公府。有《运甓漫稿》。
明诗纪事·乙签·卷九
昌祺名祯,以字行,伯葵子。
(见《甲签》。
)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擢礼部郎中。
出为广西左布政,改河南。
有《容膝轩草》、《运甓漫稿》。
(《四库总目》:昌祺诗一变绮靡纤巧之习,而以流逸出之,故别饶鲜润。
李时勉古廉集》:李布政诗如纤云浮空,变态而难状,春泉注壑,瀺灂而无穷。
水东日记》:卢陵李祯为人耿介廉洁,自始仕至归老,始终一致,人颇以不得柄用惜之。
尝自赞其像曰:「貌虽丑而心严,身虽进而意止。
忠孝禀乎父师,学问存乎操履。
仁庙称为好人,周藩许其得体。
不劳朋友赞词,自有帝王恩旨。
」盖亦有为言之也。
景泰中,韩都御史雍告之故老,进列先贤祠中,独以尝作《剪灯馀话》,不得与。
安磐《颐山诗话》:李昌祺《剪灯馀话》记事可观,集句如「不将脂粉涴颜色,惟恨缁尘染素衣」,「汉朝冠盖皆陵墓,魏国山河半夕阳」,对偶天然可取也。
田按:方伯诗色新意古,诸体并工,在永乐诗家中,独标一格。
当时选二十八士进学文渊阁,有才如此,不与其列,操鉴衡者,能辞其咎乎?)
维基
李昌祺(1376年—1452年),名祯,以字行。江西庐陵人。小说家,进士出身。永乐二年(1404年),二甲第二十九名进士,改庶吉士,参与编撰《永乐大典》。擢礼部郎中,迁广西左布政使。因事谪役,不久遇赦寻返回。洪熙元年(1425年)起故官,任河南左布政使,政绩卓著。正统四年(1439年)致仕归乡。家居二十馀年,“屏迹不入公府,故庐裁敝风雨,伏腊不充”。景泰二年(1452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凤阳府盱眙人。
小字九江,李文忠子。
读书通典故。
历掌左军都督府事。
建文时以肺腑受亲任。
燕王起兵南下,齐泰、黄子澄等共荐景隆,乃受命为大将军北伐。
景隆世家子,不知兵,诸宿将不为用,围北平,大败;会诸军进营白沟河,再战又大败。
燕兵至京师,开门迎降。
永乐初授“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朝廷有大事,仍以班首主议。
诸功臣皆不平,连疏劾之,乃夺爵禁锢,永乐末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7—1459 【介绍】: 明浙江慈溪人,字光世,号澹然居士,又号休乐老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宣德初转南京国子监司业,进祭酒。以师道自任,立教条,革陋习。致仕归,卒谥文定。德望文章,名闻天下,为士林所重。预修《永乐大典》、《五经四书大全》等,有《澹然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九
敬宗字光世,慈溪人。
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授刑部主事。
擢翰林侍读,改南国子司业,迁祭酒。
卒赠礼部侍郎,谥文定。
有〈澹然居士集》十八卷。
(陈子龙《明诗选》:文定诗典质和平,盛世之风。
田按:光世学行为六馆师表,与李祭酒时勉称南陈北李。
中官王振欲纳交光世,求书程子《四箴》,署名而已。
官大学二十馀年,诸生多位卿贰,独久不调,意豁如也。
向推其应制诸作,馀谓五字诗尤冲澹有韦、柳遗意。)
维基
陈敬宗(1377年—1459年),字光世,浙江慈溪(今宁波市)人,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与北京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并以「贤祭酒」知名,称「南陈北李」。
陈敬宗于永乐二年(1404年)中进士。
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
后授为刑部主事、翰林侍讲、南京国子监司业。
宣德九年(1434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立教方严,为士林所重。
景泰元年九月,与尚书魏骥同致仕。
天顺三年(1459年)五月卒,年八十三。
后赠礼部侍郎,谥文定。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