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629 【介绍】: 明扬州府江都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擢御史,因崔呈秀三荐投靠魏忠贤,为五虎之一。先后疏劾李邦华、周顺昌等数十人,轻者削夺,重者拷死。出按畿辅,为忠贤建生祠三处。官至太常卿。忠贤败,论死。维基
倪文焕(?—1627年), 直隶江都县(今江苏扬州)人,晚明政治人物。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授行人司行人,擢监察御史。由崔呈秀引见,入魏忠贤幕,与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同为忠贤党羽,号“五虎”。期间李日宣、李邦华、 周顺昌等数十人,轻者削籍,重者拷死。后出按畿辅,为忠贤建生祠三处,累官太常寺卿。及思宗即位,忠贤倒台,朝廷清算阉党,将倪文焕逮治处死。《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生卒】:?—1641 【介绍】: 明河南洛阳人。宋儒程颐后裔。崇祯间,河南巡按李日宣以程颢后嗣无人,请以程颐后人继嗣,诏许之。遂以接道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后被农民军于大忠部杀死。
人物简介
【生卒】:?—1644 【介绍】: 明山西阳城人,字梦卜。天启五年进士。授韩城知县。曾击退义军。官至右参政,以忧归。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克阳城,被俘。士民均言其德,乃获释,至家自缢死。维基
王徵俊(?—1644年),字梦卜,山西阳城县人。王徵俊是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授韩城县知县。崇祯初年,变民军来犯,王徵俊抵御击退。大计考察时,贬为归德府照磨。巡按御史李日宣向朝廷推荐,给事中吕黄钟请用天下必不可少之人,提及王徵俊,于是改为滕县知县。官至山东右参政,分守宁前,丁忧归乡。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军攻克阳城,被俘不屈,下狱。士民都说他的好话,闯军将他释放。回家后向北面再拜,上吊自缢而死。
人物简介
【介绍】: 明池州府建德人,字用章。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元氏知县。天启初累官至光禄少卿,极陈魏忠贤、客氏之罪。及吏部尚书赵南星、户部右侍郎杨涟等被贬,遂引疾归。忠贤党劾三俊与邹元标等“合污同流”,革职闲住。崇祯初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澄汰魏氏余党一空。后入为刑部,转吏部。乞休归。明亡后,家居十余年卒。维基
郑三俊,字用章,号玄岳,南直隶池州府建德县人。万历二十五年丁酉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联捷进士,授北直隶元氏县知县,调真定县知县,累迁南京礼部精膳司郎中,出为河南归德府知府。天启初年,召为光禄寺少卿,后改太常寺卿。崇祯元年(1628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郑三俊刚上任时仓库不足一月之饷,而郑三俊力祛宿弊,纠正怠忽职守的官员,并与兵部力争虚冒兵额的开支,不久之后士兵都能吃饱。看见芜湖、淮安、杭州三个地方榷关的官员贪污腐败,郑三俊也上书弹劾把他们罢免。崇祯八年(1635年)转任吏部尚书,主持京察,斥罢七十八名不称职的官员,时论都佩服他办时公平。接著他又上书请求「议官评、杜请属、慎差委」三事,都被崇祯帝采纳。后来又考绩入都,留为刑部尚书。崇祯十年(1637年),因曲庇侯恂下狱,卢象升等上疏救援,内阁先后拟旨“回话”、“为民”、“提问”,最后,崇祯帝批:“可将三俊罪状,一一讲明,不必更处奏事官。”。家门前悬挂有“天子三问”匾额。崇祯十五年后重新起用为刑部尚书,不久后又取代了李日宣成为吏部尚书。郑工俊先后举荐了李邦华、刘宗周足以继任吏部尚书,又荐黄道周、史可法、冯元飏、陈士奇四人,又奏罢不称职的吏部官员数人。但后来引进了吴昌时,故颇为世所诟病。
人物简介
维基林枝桥,字阳仲。新会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进士。初授当涂令,征授礼部主事,改吏部,历员外郎、郎中。以忤魏忠贤,与李邦华、周宗建、周顺昌、李日宣同日夺职。崇祯初,诏复官。出为湖广参议,进福建副使,以事谪官。起贵州参政,进按察使。寻以忧归,卒于家。有《白鹤山房集》。清道光《新会县志》卷九有传。
林枝桥(1586年7月7日—1642年),字阳仲,别号存莪,广东广州府新会县民籍。丙戌年五月二十二日生,己酉乡试五十一名,会试一百五十一名,廷试三甲七十名。刑部观政。母梁氏,弟枝荣、枝茂。娶陈氏,子尧世、尧徽、尧揆。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初授当涂县知县,征授礼部主事,改吏部,历员外郎、郎中。以忤魏忠贤,与李邦华、周宗建、周顺昌、李日宣同日夺职。崇祯初,诏复官。出为湖广参议,进福建副使,以事谪官。起贵州参政,进按察使。寻以忧归,壬夏六月卒于家。有《白鹤山房集》
人物简介
【生卒】:?—1646 【介绍】: 明浙江会稽人,字羽侯,号格庵,晚号称东饿夫。刘宗周弟子。崇祯四年进士。由庶吉士改礼科给事中。以劾王应熊入阁不由廷推,下诏狱。旋起历吏科都给事中,屡忤首辅周延儒,又诋兵部尚书陈新甲奸邪,既而会推阁臣失帝意,谪戍均州。弘光时任大理丞。明亡为僧。有《章格庵遗书》。维基
章正宸(?—1646年),字羽侯,号格庵,晚号禹东饿夫。浙江会稽人,明末政治人物。早年师从刘宗周,崇祯三年(1630年)中式顺天府乡试第四名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 ,工部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与马世奇、张溥等相交莫逆。崇祯六年(1633年)任礼科给事中,因上疏弹劾辅臣王应熊,崇祯帝大怒,被逮下诏狱拷讯,给事中吴麟徵、傅朝佑救之无效,被革职归乡。崇祯九年(1636年)冬,召起为户科给事中,十二年任湖广乡试副主考,从废卷中拔取曹胤昌为第一名。巡视苏松诸郡饷务,陈漕政八害一要,升吏科右,十三年巡视太仓银库。十四年,洛阳被攻陷,福王朱常洵被杀,崇祯于乾清宫召对群臣,章正宸相继弹劾首辅周延儒、兵部尚书陈新甲、督师杨嗣昌,在会推宣大总督人选上,首辅周延儒欲以门生江禹绪陪推,又欲起复被革职的门生前江陵知县史元调和恢复前辅臣冯铨冠带,被正宸争论,未能成功。十五年五月,会推阁员,章正宸与吏部尚书李日宣、掌河南道御史张瑄共事,先推十三人,帝命再推,又列十一人,六月辛酉,崇祯召对中左门,以滥举房可壮、宋玫、张三谟三人,将李日宣、章正宸下狱,又谪戍均州。安宗时,官至大理寺左寺丞,见国事日非,弃官归里;鲁王监国时,授吏部左侍郎,掌部事,守赭山(在浙江萧山县),招募赭山乡民组建赭山营。绍兴失陷,出家为僧。
人物简介
萧琦(?—1648年3月10日),字韩若,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萧琦原名萧嗣琦,天启七年(1627年)高中江西乡试第二名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登丁丑科进士,授广东始兴知县,调高要县,兴建阅江楼和诸生讲学,因事连坐罢官。李邦华、李日宣为他辩护,迁工部都水主事,又谪浙江诸暨知县,案件未留下任何文书。许都作乱,与陈子龙招降他,转为刑部河南司主事、仪制主事。隆武年间,杨廷麟命他到广东,他却侵吞事例银数万;除授礼科给事中,住在郝永忠军营内,获推荐担任左佥都御史监督粮饷、恢复国土和剿灭敌匪。郝永忠索求粮饷,他出力聚敛。永历帝打算进入土州,萧琦疏上「十方便、十不方便」劝止,擢升为兵部左侍郎。永历元年(1647年)十一月,代王化澄出任兵部尚书,兼掌都察院,推荐书记刘方夏自中书舍人迁官职方主事。萧琦本来有民望,注重名节,但到此时是未能保持廉洁;其时国库空虚,卖官取财,积得数万也无济于事。次年(1648年),永历帝到南宁,萧琦和王化澄、严起恒、马吉翔、庞天寿、许兆进、吴其雷、尹三聘、洪士彭同行。李成栋反正,他贿赂北镇抚赵元符向罗成耀自荐;陈邦傅掌政,让家丁包围萧琦的船辱骂,将其财产丢到象州水中。十月,朝廷驻扎韶州,萧琦追问劫饷的人民,被地方民众群殴,受重伤,走到南雄时去世。
人物简介
鲁鼎梅,字调元,号燮堂,江西新城县人,中国清朝官员。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科进士,乾隆十四年(1749年)由德化知县调至台湾,接替周缉敬,担任台湾府台湾县知县。因台志长久未修,故请德化进士王必昌前来修志,成《重修台湾县志》十五卷。乾隆十九年(1754年)被弹劾革职。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